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学校体育活动也随机增多,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体育运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受伤后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生遗憾。所以研究如何预防运动损伤以及损伤后的治疗是极其有意义和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与现场研究等方法探讨现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的问题,介绍運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并提出要加强预防意识,科学方法治疗。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损伤、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G807.0;R873
在体育教育中,经常有受伤的学生,这些学生或者肌肉韧带损伤,或肌肉腱鞘损伤,或皮肤擦伤,挫伤,或关节韧带损伤.重度损伤不多,但轻度损伤却不少,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拟从体育活动的特点和身体各关节部位的特点来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损失后的处理办法,为改进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二.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期的时候暂时不进行些剧烈运动,甚至不参加运动等等。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能使机体逐步地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活动(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的兴奋性,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做好充分的体育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问卷“你认为在体育比赛或测试前有必要做准备活动吗?”一问中发现只有32%的同学回答有必要做; 42%的同学回答无所谓,做不做一个样;26%的同学回答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不要做(其中女生占多)。上述后两种认识均导致了对体育锻炼前准备活动的重视不足,往往引起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那么准备活动的作用有哪些呢?(1)促使代谢活动旺盛,提高机体呼吸及循环功能;(2)利于氧气吸入及运输,提高氧在体内利用率;(3)提高体温,使肌肉、肌腱的供血充分,预防肌肉撕裂伤及肌腱断裂;(4)增加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的柔韧性;(5)促使身体内部各功能器官进入运动适应状态,有效预防运动创伤发生;(6)充分发挥机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效果,提高运动成绩。现在上体育课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活动,学生也就照搬的模仿做,没有目的,没有主动参与到“实践” 中来,致使有些学生知道在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很多学生上了几年的体育课,要他们自己做准备活动,他们站在那不知所措,还会问老师要做些什么。所以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同学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的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
三.治疗的分类与方法
(一)局部制动休息
伤肢制动是急性损伤现场处理的重要措施,是有效地减轻伤病疼痛和组织出血,防止因再次活动而加重损伤程度的重要措施。当队员受伤时,切忌为了急于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使用按压、揉捏、转动、牵拉等方法,这样会加剧伤肢疼痛、局部出血和炎症。为了加强制动休息的疗效,除患者自我控制伤肢不动外,还可使用钢丝托板、支撑保护带等。伤后48小时内应执行制动休息的原则,禁止使用转动、牵拉等可能导致重新出血的治疗方法。
(二)冰疗
如果在运动中受伤,应立即用凉水冲洗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冰袋冷敷;有条件的可用氯乙烷配制的雾化降温剂作局部喷涂。其目的在于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和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促使受伤血管收缩,以产生明显的止痛、减少伤部出血,以及阻止液体渗出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率,缓解受伤部位的缺氧状况,有利于受伤组织的后期恢复。48小时内禁用温、热水冲洗患部。
(三)压迫包扎
这是伤病现场处理措施中最关键的一步。加压包扎不仅是减少伤部组织出血,防止伤部组织过度肿胀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防止在恢复中伤患组织内的结缔组织过度增长、受伤部位肿大的疗法之一。压迫包扎最好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松紧应适度。包扎5分钟后,应检查一次伤部远端肢体有无发麻、发胀的现象。如果不易分辨时,可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以确认有无包扎过紧而出现的缺血症状。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调整包扎带的松紧度。
参考资料:
[1]《学校健康教育学》李祥,梁俊雄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2004重印)
[2]《中国学校体育》,2002.
[3]《中国学校体育》,2003.4。
[4] 刘清黎主编,《体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5] 闫 枫.体院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17(3):65
[6] 刘 熙,刘 雄.对体育院系学生运动损伤规律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3):48
[7] 赵雪敏,姚 珂,王新宝.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探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59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损伤、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G807.0;R873
在体育教育中,经常有受伤的学生,这些学生或者肌肉韧带损伤,或肌肉腱鞘损伤,或皮肤擦伤,挫伤,或关节韧带损伤.重度损伤不多,但轻度损伤却不少,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拟从体育活动的特点和身体各关节部位的特点来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损失后的处理办法,为改进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全面训练和基本技术教学。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基本技术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体育活动的安排,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对于活泼爱动的儿童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在一节体育课中,要把较难的、费力大的动作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间,练习强度和重复练习次数等要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
二.培养学生自我保护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在身体很疲劳或生病期的时候暂时不进行些剧烈运动,甚至不参加运动等等。准备活动的目的在于能使机体逐步地进入运动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行各种预备练习,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达到适宜水平,加强各器官活动和各功能活动(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的兴奋性,为机体正式进入运动状态起到预热作用。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做好充分的体育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问卷“你认为在体育比赛或测试前有必要做准备活动吗?”一问中发现只有32%的同学回答有必要做; 42%的同学回答无所谓,做不做一个样;26%的同学回答做准备活动是浪费体力,不要做(其中女生占多)。上述后两种认识均导致了对体育锻炼前准备活动的重视不足,往往引起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那么准备活动的作用有哪些呢?(1)促使代谢活动旺盛,提高机体呼吸及循环功能;(2)利于氧气吸入及运输,提高氧在体内利用率;(3)提高体温,使肌肉、肌腱的供血充分,预防肌肉撕裂伤及肌腱断裂;(4)增加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的柔韧性;(5)促使身体内部各功能器官进入运动适应状态,有效预防运动创伤发生;(6)充分发挥机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效果,提高运动成绩。现在上体育课一般是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准备活动,学生也就照搬的模仿做,没有目的,没有主动参与到“实践” 中来,致使有些学生知道在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但是也不知道如何做,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以及要做到什么程度,很多学生上了几年的体育课,要他们自己做准备活动,他们站在那不知所措,还会问老师要做些什么。所以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准备活动,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在上课时叫体育委员或指定同学领做准备活动,教师在一边观看,指导,做的不充分要指正,不够时要加大点运动量,做得太多太累时要及时提醒。
三.治疗的分类与方法
(一)局部制动休息
伤肢制动是急性损伤现场处理的重要措施,是有效地减轻伤病疼痛和组织出血,防止因再次活动而加重损伤程度的重要措施。当队员受伤时,切忌为了急于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使用按压、揉捏、转动、牵拉等方法,这样会加剧伤肢疼痛、局部出血和炎症。为了加强制动休息的疗效,除患者自我控制伤肢不动外,还可使用钢丝托板、支撑保护带等。伤后48小时内应执行制动休息的原则,禁止使用转动、牵拉等可能导致重新出血的治疗方法。
(二)冰疗
如果在运动中受伤,应立即用凉水冲洗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冰袋冷敷;有条件的可用氯乙烷配制的雾化降温剂作局部喷涂。其目的在于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和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促使受伤血管收缩,以产生明显的止痛、减少伤部出血,以及阻止液体渗出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率,缓解受伤部位的缺氧状况,有利于受伤组织的后期恢复。48小时内禁用温、热水冲洗患部。
(三)压迫包扎
这是伤病现场处理措施中最关键的一步。加压包扎不仅是减少伤部组织出血,防止伤部组织过度肿胀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防止在恢复中伤患组织内的结缔组织过度增长、受伤部位肿大的疗法之一。压迫包扎最好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松紧应适度。包扎5分钟后,应检查一次伤部远端肢体有无发麻、发胀的现象。如果不易分辨时,可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以确认有无包扎过紧而出现的缺血症状。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调整包扎带的松紧度。
参考资料:
[1]《学校健康教育学》李祥,梁俊雄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2004重印)
[2]《中国学校体育》,2002.
[3]《中国学校体育》,2003.4。
[4] 刘清黎主编,《体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5] 闫 枫.体院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17(3):65
[6] 刘 熙,刘 雄.对体育院系学生运动损伤规律的调查分析[].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12(3):48
[7] 赵雪敏,姚 珂,王新宝.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探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