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稳健睿智、儒雅随和,是初见吕忠时的第一感觉。往下深聊,你会发现,他稳健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和孜孜不倦的永不满足现状的创业激情。熟悉吕忠的人,都被他旺盛的精力、永不衰竭的学习和工作激情所折服。
也许,正是这份激情,引领着吕忠一步步走成功,并不断走得更高更远……
下海:钢铁贸易觅商机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施行改革开放新政策,此后,很多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人放弃传统体制里的各项保障陆续投身商海。吕忠在“下海”之前,就职于湖北省物资厅物贸中心,主要从事钢铁贸易工作。在工作中,善于学习的吕忠不仅很快成为行家里手,而且也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1997年,吕忠辞去了公职,开始了他的下海经商历程,注册5000万资本金,成立了武汉中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凭借多年的钢贸工作经验,秉承“信誉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宗旨,他从产品的采购、加工、储运、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制定了一套严格、完整而富有成效的科学管理体系。脚踏实地致力于为钢结构制造商、机械制造商、房地产商提供优质的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的加工及配送服务。许多国家重点工程及知名企业先后成为中坚工贸的客户,如三峡大坝工程、中国石化、九江电厂等。公司成立后的十年来,业务陆续扩展到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年销售额连年上升。并成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四星级”经销商,邯钢集团、川威集团、襄樊钢厂特约一级代理商和银行“AAA”资信资格企业。十年在钢铁贸易行业里的深耕细作,中坚工贸已经成为业内的佼佼者。但吕忠并不满足只做一个靠做钢材分销来获取收益的钢铁贸易商。他认识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钢材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靠信息不对称的贸易行为,是一个风险很大、胜算难料、前途未卜的赌博行为。虽然这么多年,公司靠钢材分销也获得了一些收益,但基本上是在钢厂和市场的夹缝中生存,稍有不慎会造成企业亏损。吕忠分析其原因:其一是这个行业门槛很低、缺乏技术含量,就像倒卖白菜萝卜,市场混乱,利润无法保证;其二是分销体系的成本太高,整个过程需要一批专业人员,这些人员流动性很大,好不容易培养一个业务精英,结果他又另立山头了;三是钢厂的定价体系中就没有考虑到贸易商的利益,他们贴近市场价格定价,使贸易商不仅获利微薄,有时候还要倒贴。
如何为公司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径?这成为吕忠下海几年后就开始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转型:物流服务求发展
熟悉吕忠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特别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为了探索公司新的战略方向,更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他从2004年开始不断地到各高校充电,先后研修了清华大学钢铁物流EMBA班、法国巴黎HEC商学院EMBA班、国研斯坦福EMBA班等多个专业课程。为了求得“真经”,他率领团队花费巨资远游德国、日本等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去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只要是行业的专家和朋友,无论他在天涯,还是在海角,都要想办法去拜访”。这是吕忠经常劝诫下属学习的一句话。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广泛接触行业的协会领导及专家,虚心求教。每年吕忠的飞行旅程均达到20万公里,仅往返武汉北京就多达几十趟,同行们都戏称他为“空中飞人”。
通过常年不间断地学习,吕忠逐渐厘清了公司新的战略方向、发展路径与经营思路。他决定变过去的“搬砖头经营”为“现代物流服务”,认准发展现代钢铁物流,利用信息化打造钢铁物流产业链的方向,把企业定位成钢厂和用户的销售、采购、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的综合服务商,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体系效率,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2007年2月,由武汉中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控股,以钢材贸易、钢铁加工、物流服务、房地产、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经营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9年,华融把握契机,选址于京广和京九两大铁路干线唯一的交汇点——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投资17.3亿元兴建华中钢铁物流基地。紧靠长江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阳逻港,遥望武汉航空货运中心,毗邻将京珠、沪蓉高速、106、107、318、316等国道连成一体的武汉绕城公路,武钢江北钢材深加工基地和华中钢材大市场位于基地之侧。华中钢铁物流基地利用阳逻“水、铁、公、空”交织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武汉及华中地区钢铁相关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成为华中地区的钢材集散地和中转枢纽。首期建成后钢材年加工量达50万吨,钢铁仓储、配送能力达360万吨。
吕忠介绍说,华中钢铁物流基地将整合国际国内、区内区外资源,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化仓储、加工与配送、商贸金融、生活服务于一体,为钢材供应商、钢材经销商、钢材需求商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一条龙服务,为钢铁行业的换代升级搭起一个集中采购、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交易、仓储、加工与配送、商贸金融、生活服务的大平台,凸现现代物流“四位一体”新特征,实现华中地区钢铁行业供应链无缝链接。
目前,该基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一个先进的电子现货交易平台,覆盖全国26个省市的20余个钢铁物流基地的物流体系已正式投入运营,将与众多钢厂、银行、物流运输、仓储、钢铁经销商及钢铁用户企业共同打造一个强大的钢铁供应链。
展望:“华融模式”促飞跃
走进武汉华中钢铁物流基地,红花绿树掩映中,蓝色的钢结构库房格外显眼,节能环保的太阳能风能照明系统遍布库区,低碳排放的环保标志随处可见。
只见一列列火车通过专用线将铮亮的钢卷直接运抵库区门口,一门门桥吊如同列兵,整齐划一,将钢材转运进干净整洁的室内库。与此同时,粘帖在钢卷上的RFID(无线射频条码)将钢卷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了基地信息中心,货主和需求方登陆“华融物流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即可实时查询到资源的信息。室内库的一侧,进口的德国自动行车在进货区将钢卷放置到了指定位置,远在市区的银行和监管方通过登陆“华融物流可视仓库系统”即可实时在线查看钢卷在库情况,实现可视化的仓储与监管。在仓库的另一端,自动行车根据信息中心传来的客户要货指令,自动到达指定钢卷区域,抓取后,自动送达指定出货口。只见钢卷越过库门,系统就自动读取了该出库信息,仓管系统实时自动释放原有库位,另外一卷钢材随即占用该库位。
在库区外,配送员听到随身携带的3G手机的配送指令提示后,手机屏幕上实时出现配送钢材的位置、数量、出库口,他随即就可根据这些信息将钢材安排装车。而库区大门出口的保安也接到此批货物的出库信息,待车抵到大门,可透视的镜头扫描车内货物,经与钢卷上的RFID(无线射频条码)发出的信息比对无误,大门自动开启放行。
而在千里之外,无数的钢材供需客户也正通过“华融物流钢铁门户”网站查看华融物流公司旗下遍布全国的20个钢铁物流基地的资源情况,只需轻点鼠标,门户网站提供各类供求信息与行业动向、国内外最新的市场行情动态、园区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的资金结算服务、为入驻的会员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等尽收眼底。
信息化打造的钢铁物流供应链“华融模式”触手可及,吕忠作为这个千亿元交易规模的系统的总设计师,他对公司的未来成竹在胸;作为即将在钢铁物流蓝海遨游的巨舰领航员,他已经坚定而勇敢地率领船员起锚上路。(摄影/SMEIF记者侯燕)
也许,正是这份激情,引领着吕忠一步步走成功,并不断走得更高更远……
下海:钢铁贸易觅商机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施行改革开放新政策,此后,很多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人放弃传统体制里的各项保障陆续投身商海。吕忠在“下海”之前,就职于湖北省物资厅物贸中心,主要从事钢铁贸易工作。在工作中,善于学习的吕忠不仅很快成为行家里手,而且也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1997年,吕忠辞去了公职,开始了他的下海经商历程,注册5000万资本金,成立了武汉中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
凭借多年的钢贸工作经验,秉承“信誉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宗旨,他从产品的采购、加工、储运、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制定了一套严格、完整而富有成效的科学管理体系。脚踏实地致力于为钢结构制造商、机械制造商、房地产商提供优质的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的加工及配送服务。许多国家重点工程及知名企业先后成为中坚工贸的客户,如三峡大坝工程、中国石化、九江电厂等。公司成立后的十年来,业务陆续扩展到江苏、上海、广东等地,年销售额连年上升。并成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四星级”经销商,邯钢集团、川威集团、襄樊钢厂特约一级代理商和银行“AAA”资信资格企业。十年在钢铁贸易行业里的深耕细作,中坚工贸已经成为业内的佼佼者。但吕忠并不满足只做一个靠做钢材分销来获取收益的钢铁贸易商。他认识到,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钢材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靠信息不对称的贸易行为,是一个风险很大、胜算难料、前途未卜的赌博行为。虽然这么多年,公司靠钢材分销也获得了一些收益,但基本上是在钢厂和市场的夹缝中生存,稍有不慎会造成企业亏损。吕忠分析其原因:其一是这个行业门槛很低、缺乏技术含量,就像倒卖白菜萝卜,市场混乱,利润无法保证;其二是分销体系的成本太高,整个过程需要一批专业人员,这些人员流动性很大,好不容易培养一个业务精英,结果他又另立山头了;三是钢厂的定价体系中就没有考虑到贸易商的利益,他们贴近市场价格定价,使贸易商不仅获利微薄,有时候还要倒贴。
如何为公司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径?这成为吕忠下海几年后就开始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转型:物流服务求发展
熟悉吕忠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特别喜欢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为了探索公司新的战略方向,更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他从2004年开始不断地到各高校充电,先后研修了清华大学钢铁物流EMBA班、法国巴黎HEC商学院EMBA班、国研斯坦福EMBA班等多个专业课程。为了求得“真经”,他率领团队花费巨资远游德国、日本等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去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只要是行业的专家和朋友,无论他在天涯,还是在海角,都要想办法去拜访”。这是吕忠经常劝诫下属学习的一句话。他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广泛接触行业的协会领导及专家,虚心求教。每年吕忠的飞行旅程均达到20万公里,仅往返武汉北京就多达几十趟,同行们都戏称他为“空中飞人”。
通过常年不间断地学习,吕忠逐渐厘清了公司新的战略方向、发展路径与经营思路。他决定变过去的“搬砖头经营”为“现代物流服务”,认准发展现代钢铁物流,利用信息化打造钢铁物流产业链的方向,把企业定位成钢厂和用户的销售、采购、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的综合服务商,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体系效率,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2007年2月,由武汉中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控股,以钢材贸易、钢铁加工、物流服务、房地产、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经营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9年,华融把握契机,选址于京广和京九两大铁路干线唯一的交汇点——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投资17.3亿元兴建华中钢铁物流基地。紧靠长江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阳逻港,遥望武汉航空货运中心,毗邻将京珠、沪蓉高速、106、107、318、316等国道连成一体的武汉绕城公路,武钢江北钢材深加工基地和华中钢材大市场位于基地之侧。华中钢铁物流基地利用阳逻“水、铁、公、空”交织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武汉及华中地区钢铁相关企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成为华中地区的钢材集散地和中转枢纽。首期建成后钢材年加工量达50万吨,钢铁仓储、配送能力达360万吨。
吕忠介绍说,华中钢铁物流基地将整合国际国内、区内区外资源,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化仓储、加工与配送、商贸金融、生活服务于一体,为钢材供应商、钢材经销商、钢材需求商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一条龙服务,为钢铁行业的换代升级搭起一个集中采购、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交易、仓储、加工与配送、商贸金融、生活服务的大平台,凸现现代物流“四位一体”新特征,实现华中地区钢铁行业供应链无缝链接。
目前,该基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一个先进的电子现货交易平台,覆盖全国26个省市的20余个钢铁物流基地的物流体系已正式投入运营,将与众多钢厂、银行、物流运输、仓储、钢铁经销商及钢铁用户企业共同打造一个强大的钢铁供应链。
展望:“华融模式”促飞跃
走进武汉华中钢铁物流基地,红花绿树掩映中,蓝色的钢结构库房格外显眼,节能环保的太阳能风能照明系统遍布库区,低碳排放的环保标志随处可见。
只见一列列火车通过专用线将铮亮的钢卷直接运抵库区门口,一门门桥吊如同列兵,整齐划一,将钢材转运进干净整洁的室内库。与此同时,粘帖在钢卷上的RFID(无线射频条码)将钢卷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了基地信息中心,货主和需求方登陆“华融物流钢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即可实时查询到资源的信息。室内库的一侧,进口的德国自动行车在进货区将钢卷放置到了指定位置,远在市区的银行和监管方通过登陆“华融物流可视仓库系统”即可实时在线查看钢卷在库情况,实现可视化的仓储与监管。在仓库的另一端,自动行车根据信息中心传来的客户要货指令,自动到达指定钢卷区域,抓取后,自动送达指定出货口。只见钢卷越过库门,系统就自动读取了该出库信息,仓管系统实时自动释放原有库位,另外一卷钢材随即占用该库位。
在库区外,配送员听到随身携带的3G手机的配送指令提示后,手机屏幕上实时出现配送钢材的位置、数量、出库口,他随即就可根据这些信息将钢材安排装车。而库区大门出口的保安也接到此批货物的出库信息,待车抵到大门,可透视的镜头扫描车内货物,经与钢卷上的RFID(无线射频条码)发出的信息比对无误,大门自动开启放行。
而在千里之外,无数的钢材供需客户也正通过“华融物流钢铁门户”网站查看华融物流公司旗下遍布全国的20个钢铁物流基地的资源情况,只需轻点鼠标,门户网站提供各类供求信息与行业动向、国内外最新的市场行情动态、园区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的资金结算服务、为入驻的会员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等尽收眼底。
信息化打造的钢铁物流供应链“华融模式”触手可及,吕忠作为这个千亿元交易规模的系统的总设计师,他对公司的未来成竹在胸;作为即将在钢铁物流蓝海遨游的巨舰领航员,他已经坚定而勇敢地率领船员起锚上路。(摄影/SMEIF记者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