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增强、传统哲学研究将被生态哲学研究所替代的背景下提出的,为人类摆脱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指示。马克思恩格斯从生态自然观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并结合我国生态环境实际情况,自觉调整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生态观
  The Connotation of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Value
  He Lita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401331
  Abstract: the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is growing in 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research will be put forwar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philosoph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lternative, get rid of ecological crisis provides important instructions for mankind. Marx and Eng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the question has carried on the deep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for us to set up correct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ciously adjust the development way, finally realizes the value significance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Keywords: marxist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n and nature;The harmonious ecological view
  馬克思主义主义生态思想研究是建立在当前环境的基础上,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建立的可能性,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建设作用,为解决我国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柱。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蕴藏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和生态文明观,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生态世界观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构。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概念意蕴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认为,人处于自然界中主体地位,自然是相对于人类的客体,人与自然相处辩证的发展就变为实践中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环境就是人们赖以生存和生产劳动的场所,主要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而人类作为其中的高级动物,在人—社会—环境三者中居于主体地位,长期依赖社会和自然环境生存发展,因为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马克思说过,社会和人类一样都是来源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并且社会环境和自然界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自然界与社会环境对立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界的形成方式、客观发展规律以及内在相互作用的途径都异同于社会环境,自然资源可供利用的优先性也是社会环境所不具有的。则统一性体现在社会环境同“人化”的自然界共同发展进步。自然界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环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与自然界发生劳动完成的本质的统一,具有劳动实践作为支撑的现实社会,是自然界真正实现复活的体现。当自然界对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的同时,社会等级制度以及各种意识形态也会改变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表现出不同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提出,折射出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问题的重视,论证了生态危机的深远影响。必须坚持从联系、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发,揭露出了问题本质及产生根源,指出了破解生态危机的最终目标和根本途径。那些简单把生态思想归结为“自然主义中心说”或者“人类主义中心说”,都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本质。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刻挖掘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体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与环境思想的内在联系,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高瞻远望、高屋建甄的引领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科,直面生态环境建设,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阐述了人类与自然对象之间的联系,体现出自然界对于人类的母体性和先进性,强调科学的生态观与辩证的方法论。从主体生态观、辩证生态观和和谐生态观理论体系的角度出发,遵循生态哲学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概括得出人类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和观点,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借鉴作用。
  (1)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遵循主体生态观的基础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与自然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直面“人类中心主义观”和“自然主义中心观”进行了充分批判并且吸收借鉴合理因素和先进经验,创立“实践主义生态观”理论体系的发展理念。在马克思看来,“人类中心主义观”观点与“自然主义中心观”观点都是片面的。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拥有一定的领先性,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主体角色,居于主体地位,而自然界作为人类的客观对象,处于客体地位。因此人类和自然界对应主体和客体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的逻辑出发点。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类,改造自然界是其本质的表现,人类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方式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和利用,无论是涉及实践活动、自然环境还是延伸到自然环境以外的社会、文化环境,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标。这一过程,人之所以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而不是抽象的人,追根究底人类是作为一种能动的存在物存活的,离开了人类,生态问题研究就显得毫无意义。马克思说过:“把自然界与人类分割开来,对于人来说是无的。” 因此,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是生态环境研究的前提,正是主体的实践劳动创造了现实的生态世界。
  (2)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坚持辩证生态观的核心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类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自己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改变着自然的自在存在,征服自然,过度索取满足于人类需求和生存的物质。人类在自然进化过程中不断强化主体性地位,取得对生态环境控制的成功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系统的职责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如履薄冰、坚持保护自然原则,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自然规律借助得以实现的形式罢了。”引用哲学思想及启示。我们只有不断认识自然规律和遵守自然规律,才能使自然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全面自在发展,否则会面临自然界無情的报复。近几年,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已然威胁到人类生存境况。恩格斯指出:“我们不应该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大自然都在回击报复我们,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在之后第二步、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出乎意料的影响,这时我们常常又把第一步效果取消了。”这表明出人与自然的相处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的,人不仅是一种能动的存在物,而且也是受外界限制的存在物。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直面生态问题,科学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进行了探讨和辩证。马克思认为,生态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都是运动、发展的,正因为如此,把辩证生态观思想运用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克服人类认清在自然界中主体地位同时,又要认识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客观制约性和局限性。 一方面,辩证生态观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互相依赖,切实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落实,为子孙后代创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的道路。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类的实践活动与生态环境改变是一致性的,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的生存形态。辩证生态观认为,现实的生态世界并非“自由化”的理想王国,而是经过人类有目的改造的自然史。实际上,无论是人对自然的绝对性支配,还是人对于自然界绝对性从属,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要求的发展方式。直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理论上的片面性观点,强调既要合理的干预自然,为人类服务,又要限制人类不合理开发行为的实施,把良好的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坚持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社会发展规律为核心要素、重视生态系统自身发展过程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系。它通过对自然史和人类史的不断探索,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从同一关系过渡到分化关系最终走向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性,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辩证生态观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坚持和谐生态观的最终目标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然成为我国和谐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事实的发展早已背离建设生态自然观的要求,造成人与自然处于对立的当今形势,长此已久的发展,这种观念不但没有得到抑制反而迅速蔓延到自然资源的过度侵蚀,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合理生长。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是造成生态危机产生的直接根源,马克思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观才是导致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的最初“凶手,”其次,一些现代企业为牟取利益过度开发资源、不惜以牺牲环境发展为代价也是导致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间接原因。
  和谐观作为矛盾同一性的特殊表现形式,对于不同事物,起到协调与统一的相互作用。中国古代思想家史曾说过:“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必定是在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否则,事物异化就不能继续发展。 人与自然也是同样道理,必须和谐相处,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以便实现我国生态环境良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产生于自然,在自然中健康成长,终了归宿于自然,体现出人与自然是和谐相处的友好“朋友”关系。另外,生态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与人类实践一致性的保持,只能被看做并科学合理解释为变革的劳动。和谐生态观时人与自然相处追求的价值目标,它告诫我们应该用和谐统一观点去认识自然去从事自己的实践活动,坚持和谐生态观思想指导人类实践,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1)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自信
  首先,处于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的人类,基本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种主观的片面思想,站在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已有所改善,不再藐视自然界的生存发展,自觉遵守自然发展规律,逐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体现出人类生产方式和创造财富思想已经得到提升,不再采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创造更多财富、提高经济更高增长率的发展方式,同时社会生产计划的科学性也将恢复自然资源以达到公平、合理、科学的消费形态,降低或缓解了自然资源消耗程度。第三,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的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创造过程中的高度统一,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互助合作关系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如此说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进一步得到协调与和谐,并对自然进行科学计划的改造,人民的基本需求也得到有效的满足,保护了我国生态文明系统,符合创建公平公正全球生态新秩序的发展理念。   (2)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发展导向
  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社会,人们对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大,尤其在功利主义驱使背景下,人们把快速掠夺自然资源用以价值取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这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上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人类“皆大欢喜”背后却是生态危机根源的产生,一系列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消失、生态有机体加速灭亡等问题出现在人类面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生态问题的理论支撑,也告诫人们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开发改造和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改变那些只知索取不知保护、凭借手中资本与技术和制造工具毫无节制的对自然界进行的摧残、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马克思指出,人类应该与自然界统一发展,直面生态问题,应该将它转移到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上来,以便维护生态平衡长久发展。
  (3)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深刻反映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指出人类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爱护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提出体现人类对“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认识的提高,它不仅仅代表“发展长久性”的特点,还凸显出人在追求经济、社会、自然内在协调发展优势,实现整个社会全面进步及自然界的客观和谐形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打破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只知道追求利益的短见生存方式,有效摒弃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认识滞后观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站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角度上论述了人与自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广义上讲,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科学的更好的生存指明发展方向,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要求,这不仅改正了人类认识自然思想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宣传生态与实践和谐发展的环保理念,而且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就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坚持站在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高度上,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进行学习、研究和不断实践,才能实现我国生态系统长久发展。
  四、总结或者致谢语言:(文章需要有结论,补充填写)
  参考文獻:
  [1]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页
  [2]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1.
  [3]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126.
  [5]俞吾金, 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周光迅等著.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宗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80.
  [7]陈铃光.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时代价值解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2:46-47.
  作者简介: 何立涛(1990),男,籍贯:山东日照,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前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机功能的逐步完善,手机媒体巳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给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带来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使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在把握手机媒体特点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手机媒体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运用手机媒体加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手机媒体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思考  Reflections o
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合肥,30601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业浪潮,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创业教育相对薄弱,本文针对医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展开分析,希望引起医学生和医学院校的关注。  【关键词】创业教育;医学生;创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
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本文以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刑事立法为视角,通过分为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总结出相应刑法改进意见,以期为我国刑法构建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刑法规制体系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食品安全犯罪;立法问题;法律防范措施  我国刑法学者认为:当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已到达其他法律不能规制或严重破坏群体安全的程度时,才能发动刑法对这一
期刊
【摘要】优化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点,依据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情况,分析近年来高校教学工作在社会经济进步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明确优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提出完善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新形势;优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方案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itu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期刊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8000  【摘要】现代刑事法治朝着人道化、轻缓化方向发展,削减乃至废除死刑也成为世界范围内刑法变革的方向。相对于具体制度的革新而言,观念的变革更加重要,也更为艰难。笔者对重刑思维进行分析介绍,为变革提出一些可能的方法。  【关键词】重刑;轻缓;宽容;有限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病态现象,然而只要人类社会存续,犯罪必然如影随形,“刑期于无刑”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基于犯罪所
期刊
摘要:中国进入掌握战略主动权谋求全面崛起的新时代,与之相应的国家语言能力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作为当代国家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国家语言能力建设要求政府相关机构制定与国家战略目标一致的语言政策,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加快加大国家语言资源的筹集、开发、利用,整合国家和社会全部力量,重新思考并确立语言政策内容体系,建立结构合理、要素齐备、功能强大的语言政策系统,完善运行机制,提高
期刊
【摘要】创新是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和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这条法则对于银行来说,同样适用。随着国家政策对银行准入门槛的放宽,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银行业,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商业银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银行解决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个问题,通过对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并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金融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
期刊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30051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此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不良情绪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表现,探讨了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识别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用正确的方法疏导不良情绪。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
期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大学英语读写教材已经进入了多模态化阶段,但是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改进。新教材的编写应结合各种学习理论,根据学生水平编写,再将教材、光盘和网络平台整合,真正的多模态化,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读写教材;解读  1 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的发展趋势  大学英语读写教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到1986年为止,之前的大学英
期刊
【摘要】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时,就将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人的理论研究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心研究的,也是马克思本人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而今,受到经济层次不同差异以及社会各阶层下的不同差异的影响,人们的基本发展都受到了阻碍,更不用说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国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辨析清楚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内涵和历史脉络,不仅可以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