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儿童比作一棵棵幼苗,那么班级就是一个个小生态园,而学校就是一片生态林。每棵幼苗和每个生态园的良性、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生态林的平衡与稳定。班主任是儿童生命成长中的人生导师,是班级生态园里的园丁,在育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班级生态的建设与维护。因此,在中关村一小,我们常说“一名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并将此作为所有班主任的行动主张。
班主任工作从小处着手,就是育好每一棵苗,为每一位儿童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服务,使每一棵苗都能在班级的空间里幸福成长;从大处着眼,就是构建一种积极互动、优势互补、共赢共生的班级新生态,从而促进学校生态林的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班级新生态,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即儿童是班级生态园运转与关注的核心。教育不应像批量生产的工业,而应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班主任要关注每棵幼苗的成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儿童都能成就“最好的我”,实现每个个体的教育增值。此外,还要明确一个目标,即以促进儿童的本能发展、自然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目标,尊重幼苗的生长期和规律,不“揠苗助长”,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激发儿童自主生长的愿望,挖掘儿童学习与生活的潜在力量。
在班级生态园里,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和思考如何为每一棵幼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1.要有温润的空气
班级文化就是空气,无色无味,却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浸透着每一个生命体,使儿童在其中受到浸润和熏陶。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与孩子一起在班级生态园里营造积极、温馨、愉悦的文化氛围,唤醒成长自觉。
2.要有肥沃的土壤
所谓“地肥根苗壮”,班主任要与学校、家庭合力,搭建更多舞台,创设更多机会,丰富儿童的经历,丰厚成长根基,为绿色人生奠基,为日后成长贮能。
3.要用有温度的水浇灌幼苗
班主任要用充满了爱与智慧的水、用有温度的水来润泽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把学习时间、主动权、选择权、体验权、话语权、评价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
4.要配制最适合的肥料
班主任要视植株生长的不同需要,与各科任老师、家长导师团一起,为学生研制不同的肥料配方,定时定量地给幼苗施肥,而这不同的配方就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可选择课程。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六大领域的36门可选择课程,请学校身有所长的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为孩子上课,努力为孩子提供更适切、更多元、更丰富的课程选择,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5.要提供最适宜成长的条件
在班级这样一个空间里,我们还要注意密度适宜,间距合理,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光照和地力,又要发挥各种作物的优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给学生自主管理与合作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尽早了解并适应社会个体之间的差异,互相取长补短。为此,我们开展了“新学堂自主教学”实践研究,各年级分别实施了小先生助教、123分享策略、学困生导师、混龄学习等自主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6.要防止“病虫害”
我们要防治“病虫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建构了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为特征的“自主德育”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与局部思考,开发了“道德与公益”领域课程,培养会学习、懂生活、敢负责、能担当的现代小公民。
7.要呵护培育幼苗成长成材
一棵棵幼苗发芽长叶,总有一天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里成长成材,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此,我们尝试为六年级学生开设了毕业课程,让学生走向中学,走向大专院校,走向科研院所,让他们走出教室的生态园,走出学校的生态林,更坚实地成长。
在中关村一小的生态林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班主任,学校成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坊”,就是为了让这些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得以分享、智慧得以凝练,由零碎的研究上升为系统的探索,由一般的经验上升为教育经典,使一颗颗智慧的种子,在一间间小教室里发酵,在一个个生态园中萌芽,为了我们祖国的幼苗,扎根现在,延续未来。
班主任工作从小处着手,就是育好每一棵苗,为每一位儿童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服务,使每一棵苗都能在班级的空间里幸福成长;从大处着眼,就是构建一种积极互动、优势互补、共赢共生的班级新生态,从而促进学校生态林的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班级新生态,首先要明确一个核心,即儿童是班级生态园运转与关注的核心。教育不应像批量生产的工业,而应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班主任要关注每棵幼苗的成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儿童都能成就“最好的我”,实现每个个体的教育增值。此外,还要明确一个目标,即以促进儿童的本能发展、自然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目标,尊重幼苗的生长期和规律,不“揠苗助长”,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地激发儿童自主生长的愿望,挖掘儿童学习与生活的潜在力量。
在班级生态园里,班主任要时刻注意和思考如何为每一棵幼苗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1.要有温润的空气
班级文化就是空气,无色无味,却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浸透着每一个生命体,使儿童在其中受到浸润和熏陶。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与孩子一起在班级生态园里营造积极、温馨、愉悦的文化氛围,唤醒成长自觉。
2.要有肥沃的土壤
所谓“地肥根苗壮”,班主任要与学校、家庭合力,搭建更多舞台,创设更多机会,丰富儿童的经历,丰厚成长根基,为绿色人生奠基,为日后成长贮能。
3.要用有温度的水浇灌幼苗
班主任要用充满了爱与智慧的水、用有温度的水来润泽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把学习时间、主动权、选择权、体验权、话语权、评价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
4.要配制最适合的肥料
班主任要视植株生长的不同需要,与各科任老师、家长导师团一起,为学生研制不同的肥料配方,定时定量地给幼苗施肥,而这不同的配方就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可选择课程。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设置了六大领域的36门可选择课程,请学校身有所长的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为孩子上课,努力为孩子提供更适切、更多元、更丰富的课程选择,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5.要提供最适宜成长的条件
在班级这样一个空间里,我们还要注意密度适宜,间距合理,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光照和地力,又要发挥各种作物的优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给学生自主管理与合作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尽早了解并适应社会个体之间的差异,互相取长补短。为此,我们开展了“新学堂自主教学”实践研究,各年级分别实施了小先生助教、123分享策略、学困生导师、混龄学习等自主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6.要防止“病虫害”
我们要防治“病虫害”,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建构了以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为特征的“自主德育”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与局部思考,开发了“道德与公益”领域课程,培养会学习、懂生活、敢负责、能担当的现代小公民。
7.要呵护培育幼苗成长成材
一棵棵幼苗发芽长叶,总有一天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里成长成材,迎接未来的挑战。为此,我们尝试为六年级学生开设了毕业课程,让学生走向中学,走向大专院校,走向科研院所,让他们走出教室的生态园,走出学校的生态林,更坚实地成长。
在中关村一小的生态林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班主任,学校成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坊”,就是为了让这些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得以分享、智慧得以凝练,由零碎的研究上升为系统的探索,由一般的经验上升为教育经典,使一颗颗智慧的种子,在一间间小教室里发酵,在一个个生态园中萌芽,为了我们祖国的幼苗,扎根现在,延续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