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的本原是指在实现相互利润的前提下,企业为目标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持续能力。
在中国营销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菲利普•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被誉为“现代营销管理之父”,启蒙了无数中国营销人,他的理论是每个营销教授的必备讲义,而他的著作《营销管理》出版30多年来仍被视为“营销圣经”。
虽然近年来各种营销学说层出不穷,但营销的内涵并没有超越30年多前菲利普•科特勒阐述的范围。营销本原是不会改变的,无论是“4P”、“4C”还是定位理论,都是对营销本原的不同表述。如今,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扩大了营销的边界,各种新的营销手段不断涌现。这些新平台、新策略让营销变得精彩,但同时也让许多人迷失在虚幻的表象里。此时,我们有必要寻道大师,追问营销本原——那些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到底的准则。《新营销》杂志就此专访了菲利普•科特勒先生。
对话菲利普•科特勒
《新营销》:现在的市场出现了一个声音:让营销回归本原。您认为营销的本原是什么?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关系的是一家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企业营销活动要对市场起作用。市场包含几个组成要素: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等环节。企业首要服务的群体便是企业的目标客户。如果连目标客户都不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买单,那么你就不会有分销商和供应商。我认为,营销的本原是指在实现相互利润的前提下,企业为目标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持续能力。
《新营销》:人们都在谈论“品牌”,但是却很难说出所谓“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因此,在品牌日渐成为“信仰”的时代,您认为企业应该注意什么?
菲利普•科特勒:品牌是企业对自己品牌表现的一种承诺,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理解品牌,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和企业的目标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品牌界定了企业在创造力、传播力和兑现品牌承诺上的一些特性。
《新营销》:我们都知道当提到消费者和营销之间的关系时,您强调的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但现在有些企业认为,产品已成为营销的原动力。因此,您是否觉得您的观点在今天应该有所改变?
菲利普•科特勒: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够创造出种新的优质商品,那么一旦其他竞争者对这种商品进行复制并且以较低的价格销售,这种商品将会成为一种市场动力。在大多数市场上,竞争性商品都是非常相似的,而在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就是能为目标客户更好地兑现服务和解决客户问题的企业。
《新营销》: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互联网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但是,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比如中国一家传统企业的成功例子,它确实在互联网上做了许多工作,但许多人认为它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应归功于它在线下的上千家终端商店。您认为互联网在营销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企业应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菲利普•科特勒:如果企业能把产品分销到几千家商店中,占有较高的商柜占有率,那么企业将具有很强的销售力。但假设店主给你的商品展示商柜空间较小,而反之给你的竞争者更大的商柜空间;又或者假设更多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订购商品,那么企业的销售力将会减弱。现在市场上的大书店品牌都面临一个困扰,即许多人通过Kindle阅读工具下载电子书阅读,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光顾书店。企业要做的主要工作便是观察市场的转变力量和消费者偏好,之后跟着他们的方向发展。比如,如果消费者网络使用需求增大了,那么你的企业必须加大因特网在企业营销工具中的应用力度。
栏目:封面报道
就2010年中国营销领袖年会主题“营销回归本原”,卢泰宏表示,任何一家有志于成为受到消费者尊敬、有良知和远见的企业,其营销战略必须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与消费者共创价值。
在中国营销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菲利普•科特勒。菲利普•科特勒被誉为“现代营销管理之父”,启蒙了无数中国营销人,他的理论是每个营销教授的必备讲义,而他的著作《营销管理》出版30多年来仍被视为“营销圣经”。
虽然近年来各种营销学说层出不穷,但营销的内涵并没有超越30年多前菲利普•科特勒阐述的范围。营销本原是不会改变的,无论是“4P”、“4C”还是定位理论,都是对营销本原的不同表述。如今,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扩大了营销的边界,各种新的营销手段不断涌现。这些新平台、新策略让营销变得精彩,但同时也让许多人迷失在虚幻的表象里。此时,我们有必要寻道大师,追问营销本原——那些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到底的准则。《新营销》杂志就此专访了菲利普•科特勒先生。
对话菲利普•科特勒
《新营销》:现在的市场出现了一个声音:让营销回归本原。您认为营销的本原是什么?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关系的是一家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企业营销活动要对市场起作用。市场包含几个组成要素:消费者、分销商、供应商等环节。企业首要服务的群体便是企业的目标客户。如果连目标客户都不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买单,那么你就不会有分销商和供应商。我认为,营销的本原是指在实现相互利润的前提下,企业为目标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持续能力。
《新营销》:人们都在谈论“品牌”,但是却很难说出所谓“品牌”的本质是什么。因此,在品牌日渐成为“信仰”的时代,您认为企业应该注意什么?
菲利普•科特勒:品牌是企业对自己品牌表现的一种承诺,让每一个企业员工都能理解品牌,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和企业的目标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品牌界定了企业在创造力、传播力和兑现品牌承诺上的一些特性。
《新营销》:我们都知道当提到消费者和营销之间的关系时,您强调的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但现在有些企业认为,产品已成为营销的原动力。因此,您是否觉得您的观点在今天应该有所改变?
菲利普•科特勒: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够创造出种新的优质商品,那么一旦其他竞争者对这种商品进行复制并且以较低的价格销售,这种商品将会成为一种市场动力。在大多数市场上,竞争性商品都是非常相似的,而在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就是能为目标客户更好地兑现服务和解决客户问题的企业。
《新营销》: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互联网是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但是,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比如中国一家传统企业的成功例子,它确实在互联网上做了许多工作,但许多人认为它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应归功于它在线下的上千家终端商店。您认为互联网在营销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企业应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菲利普•科特勒:如果企业能把产品分销到几千家商店中,占有较高的商柜占有率,那么企业将具有很强的销售力。但假设店主给你的商品展示商柜空间较小,而反之给你的竞争者更大的商柜空间;又或者假设更多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订购商品,那么企业的销售力将会减弱。现在市场上的大书店品牌都面临一个困扰,即许多人通过Kindle阅读工具下载电子书阅读,不像以前那样经常光顾书店。企业要做的主要工作便是观察市场的转变力量和消费者偏好,之后跟着他们的方向发展。比如,如果消费者网络使用需求增大了,那么你的企业必须加大因特网在企业营销工具中的应用力度。
栏目:封面报道
就2010年中国营销领袖年会主题“营销回归本原”,卢泰宏表示,任何一家有志于成为受到消费者尊敬、有良知和远见的企业,其营销战略必须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与消费者共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