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夫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你,一抔泥土 把那些鲜艳凝聚成盏;
  给你,一把锄头让你振臂挺拔结出果实;
  户外运动是保持生命力所必须的,而再也没有比园艺劳动更好的户外运动了。
  —美国女作家艾伦· 怀特
  New farmer,都市农夫,另一种户外运动。
  这个周末,又要去亲近自然。然而,不必穿上冲锋衣带上登山杖,一双球鞋一顶草帽,轻松飘逸,走进乡村、田野。
  卷起裤管,弯下腰,刚冒出地皮的嫩芽对你微笑,躲在茂密枝叶下的果实送你一份惊喜。
  翻地、播种、施肥、除草,整枝掰杈,时而蹲下,时而弯腰,时而挥汗如雨,时而小心翼翼。你需要扎实地踩下铁锹再全力掘起,你也需要轻盈地单膝跪地练瑜伽一样趴在地上看看你的第一串西红柿需要疏掉哪个裂果。总之,你需要用手、用脚、用心、用力……
  当你再次直立,在你眼前,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汽车人群,头上是广阔自由的蓝天,脚下是真实而又充满生命的大地,清风里带着泥土的芳香……
  春去秋来,播种浇灌,栽种剪枝,耕耘收割。四季轮回中,有撒种的希望,有挥汗如雨的辛劳,当然更有收获的喜悦!从此以后,晴天阴天刮风下雨,以前在城市里不甚关心的自然变幻,都会变成一份牵挂。你比以前更关注自然,你不仅把身躯融入了它,也许你还会开始思考,一粒种子,一份阳光,一滴雨水,一阵风,一片土地,大自然的运作中,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园地里辛勤劳作的,还有家人、伙伴。
  住惯了高楼的孩子们终于接了地气,他们在阳光下快乐奔跑,伸出小手摸摸黄瓜上的嫩刺,对一只蜘蛛或者蚯蚓看得入迷。然后,正处于模仿能力爆发期的他们,还一定要拿着小锄头煞有介事地模仿你。
  还有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同龄人,离开礼貌的办公室,脱去绷紧的衬衫领带,不必微笑握手交换名片,不必客套天气或者问好,远远地大喊一句“你家的菜长得不赖!”就已经心意相通。因为,汗水里大家有着同样的热爱。
  
  :您最初是怎么想到要来做有机农场呢?
  刘跃明:我大学的时候是在北师大的生物系读书,而且一直对于植物特别感兴趣,以前当老师讲到关于植物知识的时候,我会比一般同学更容易记住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很难记的名字,理论的学习上也会比我的同学快很多,当时的一个梦想是做一个植物生理学家。毕业以后在一个生物公司待了不到一年,正好自己还比较喜欢写作,后来就到了一个叫中学生的杂志社里面做文字的工作。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很喜欢去接触自然,自己比较喜欢一些花草的种植。2007年当从一个翻译公司辞职的时候,我想要过自己向往的一种生活,在去年10月的时候,我看到一些做农场的新闻,我就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经营这个农场您觉得对于您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改变吗?
  刘跃明:的确,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变化,作息时间非常规律可以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是夏天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就已经起来,看一些资料以及书籍,去地里干一些活,然后9点以后再上网,城里实际上大家这个时候才刚刚起来上班。
  
  :户外的有机农场让孩子参与其中,培养孩子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还可以学习到很多自然知识,您对大人们有什么建议?
  刘跃明:我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接触自然会比较多,我其实还是有一个很想做的事情就是做关于青少年的田园教育,像在高楼大厦林立的都市中青少年很难接受到自然教育,而自然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比较小的孩子其实并不需要很早去教他认字,或是急于去学习一些东西,我们应该在一个很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让他感受到很多外界的东西,阳光、风、植物、以及直观去观察一些植物和昆虫,大自然是无限丰富的,人类的很多创造和灵感都来源于此,而并非空想,大自然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很向往田园生活,也很想体验一下,可是租了一块地,是不是就要每周都去呢,时间和成本很高啊?
  刘跃明:这是很多提供租地服务的农场常被问到的问题。对于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这个问题有一半不用解决,因为爱户外的人有空就会往城外跑,不太计较时间和路费。但是,世界五彩缤纷,也不能每个周末都去种地吧,还要去登山、攀岩,去其他地方转转呢。是的,其实有一小块地,也不一定要每周都来。农场一般都提供委托管理、委托收获的服务,两三个星期来一次就可以了。另外合理安排种植也很重要,除了种一些经常需要打理收获的蔬菜,再种一些红薯、土豆、花生、玉米之类的生长期长不怎么需管理的植物。化学工业发达的今天,常规农业疯狂追求产量,只要是规模化生产的,不管是长地里的山药土豆,还是地上的萝卜白菜,没有一样不用农药化肥的。自己有一小块地,想种啥就种啥,让自己和家人吃上健康干净的食物。
  
  :您如何看待有机代耕的一些优势?
  刘跃明:工业化的生产没有很多人情的东西在里面,可能买家也不清楚是谁生产了这个东西。小农场卖家可以和买家直接接触,有一些情感上的交流,相互可能有一些共同的理念,比如都很热爱自然或是喜欢这种田园的农耕生活,从而建立起相互的信任。而且直接交易没有中间环节,买家也可以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让人放心的有机蔬菜。
  
  刘跃明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曾任中学生杂志社编辑。从小于大自然田野中成长,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酷爱研究植物。现经营有机蔬菜农场美田农场。
其他文献
新型可循环电池  着眼于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再利用这个基点,这款R-Battery可循环电池还是非常值得我们肯定的。该款R-Battery可循环电池,以一号电池为形态载体,将废旧的5号或7号电池放置其中,就可以将剩余电量转换并收集利用,收集后本身可以作为1号电池正常使用,真正实现了能源再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电池其实都有剩余的电量残留。设计师Wang Shuo的这个创意亮点在于将电池剩余电量重新利用,不浪
Erden的单人航海就像一个流浪者的童话。在太平洋中部的某个地方,Erden的划艇进入诺亚方舟般的地方。四周挤满了鸟儿,不同种类的鱼群跟随在船后。通过Erden的现场照片,海滩上的旧故事变得鲜活起来。对比海洋勇士们的简报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年轻的英国人Sam williams出发三天后就感到了厌烦,而Erden却好像是昨天刚刚出发;Sam把闹钟开了又关来打发时间,偶尔再打个盹。Erden则已经开了2
戈壁长征是一个全面体现轻量化装备的赛事。赛会规定所有参赛者必须携带御寒服装,睡袋、七天的食品、头灯,指南针、小刀、救生哨。铝膜救生毯、太阳镜、反光镜等装备。如果装备不齐将以增加比赛时间作为惩罚。其他装备视个人情况准备。为减少重量,参赛者主要从食品,睡袋和衣物减重。很多人选择重量轻,能量高的能量食品,再辅以压缩米面等食品。韦超的秘密武器是从云南带来的牛肉干巴。在七天比赛中,有两天宿营的地方最低温度接
2007年1月28日第6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中国最冷的地区吉林举行,赛场正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内都十分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场。然而,这里根本就没有雪。  开赛前,吉林市政府组织人力物力,一个月辛辛苦苦造出来的29厦米厚度的叠,到开赛前夕,因天气温度过高,一度减少到了19厘米。  直到比赛当天,大家也没有等来一片叠花,所有的美好愿望都在温暖的冬季,融化掉了。  不用任何深入调查,我们也能想得到,全球变
收到张明信片,是一位朋友在骑行川藏的途中寄来的。他在上面说:骑行在布满石头的路面,人都快要颠下来,天越来越黑,忽然又下起大雨,然后刹车失灵,内心感觉到恐惧。终于找到旅馆,惊魂未定,进进出出换洗衣裳可一瞬间,仿佛看到另一个“我”在看着那个忙碌的自己,不明白他究竟在做什么,于是忽然问困惑;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有多少个瞬间,你在旅途,在荒野,在海上,在雪山之巅,在深不可测的峡谷,有美景,有疲惫,有寒
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至今在上海居住十年。国家级运动健将,现役国家攀岩队队员,曾多次获得全国攀岩冠军。2008年5月,在上海成立中国首个民间攀岩培训组织机构“刘常忠攀岩培训学校”  OUTDOOR:你是哪一年来到上海的?  刘常忠:1999年。当年,只有北京和上海有较完善的室内攀岩馆。那时的我因为参加攀岩比赛,经常有机会来北京,而上海对于我却是完全陌生的、新鲜的。所以当有机会可以在上海工作,生活,我
318国道真正的终点  “扎西得勒。”  “扎西得勒。”  “你去哪里?”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  “尼泊尔!”  “哦!尼泊尔好地方!”  “你呢?你去哪里?”  “不知道。”  “……”  同行三人,都是在新藏线上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却又刚刚在拉萨找回点儿精气神的骑行者,办好签证,便开始了这段中尼公路的边境骑行。日喀则出发,向西一天的路程到拉孜,翻过嘉措拉山口(海拔5346米),
它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些丑陋!它的大小与常见的凤蝶相仿,土黄色夹杂着非常稀疏的暗红色鳞片,翅膀上除了几条斜线和很小的四个圆圈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了。然而,它却是中国最为神秘的飞蛾之一。  它究竟有哪些神秘之处?首先,在以往的由国内学者发表的各种科学记录中,找不到它的任何蛛丝马迹,就连权威的《中国动物志》也完全将它忽略!其次,此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科研机构或昆虫爱好者知道它的存在,或收藏
人类对于森林的感情,植根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是我们最真诚朴实的依恋。  无论任何人看到莽莽群山被高大的冷杉林覆盖,或者看到秋天辽阔平原上成片的桦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都会在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舒畅感和安全感。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我们原始家园的眷念—森林是我们诞生的摇篮,也是我们最初的居住地和时间最长的栖居之所。几百万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原始祖先依靠森林获得食物,也依靠森林得到安全和庇护,而森林生活给人类留下的深
威尔逊(1876~1930)  1899年,  年仅23岁的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受聘于英国维切园艺公司和  美国哈佛太学阿诺德树木园。  多次到中国,  足迹包括中国西部秘境和台湾地区,  在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  将大批中国原生植物带回了西方。  他一共收集了四千七百多种植物的六万五千多份植物标本,  并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  极大丰富了西方各国的园林植物种类,  为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