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创校,树校之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政教工作,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的枢纽部分,是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沿哨所。现在,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育人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努力提高德育质量。为了落实精神,我校在德育课程化方面稍作尝试。
  一、根据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一)构建德育课程目标体系
  一是确定学生14维品德行为发展目标:团结、助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尊师、孝敬、勤奋、节俭、遵纪、守法、公平、正义。
  二是确定学生6维价值观发展目标:自我观、亲情观、友情观、幸福观、集体观、国家观。
  (二)构建德育课程内容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德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以下6个方面的教育。
  第一,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心、荣誉心、责任心、合作心、奉献心”等“六心”的意识和精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并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进行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第三,进行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时代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创新的精神。
  第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良好品质。
  第五,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法制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六,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发扬优良革命传统。
  (三)构建德育课程实施体系
  确定德育的两大载体,即课程载体、生活载体;探究三种德育模式,即:探究德育学科课程的施教模式,着力解决学生“知而不行”问题的方法,探究德育渗透课程的渗透方法,研究如何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探究德育活动课程的活动模式,研究如何将活动的主题与活动的方式有效结合;明晰“道理说服法、个别谈心法、情境陶冶法、实践体验法、集体感染法、榜样引导法、经验交流法、评价激励法、两难辨析法、教者示范法”等十种德育方法的适用范围。
  二、小学德育教育课程化
  (一) 初中德育课程化,能体现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本质特征,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德育工作的本质特征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对学生施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等影响,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课程一般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评价体系”构成,所以也只有将德育课程化,才能很好的避免德育的离散性、随机性,并能体现初中德育的本质特征,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 德育课程化,有利于遵循规律实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德育工作遵循的规律主要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品德养成规律、德育过程中师生互动规律等。
  凡是规律的遵循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实施、发展的过程,而在学校里,只有以课程为载体才能保证德育能够持续不断的实施。
  (三)德育课程化,能够增加学生吸收德育的信息量,扩大德育学习和修炼的空间与时间,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种德育模式和十种德育方法最终通过三种德育课程的实施来完成。
  一是德育学科课程。即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传授德育知识为主,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学科渗透课程。结合我校开发的《学科德育渗透教师用书》,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功能,寓德育于语文、历史、数学、地理、艺术等其它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修改“教案格式”,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要点。
  三是德育活动课程。首先依托教本课程,其次结合地方课程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最后在校本课程中,以传统节假日为切入点,设计相关主题活动方案,以“六心”即“关爱心、感恩心、荣誉心、合作心、责任心、奉献心”的教育为重点,编印了《“六心”教育读本》,设计“德模故事讲座、校园德模人物宣讲”等相关的主题活动,积极开展“六心”教育,通过“六心”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四)构建学生品德行为评价体系
  學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德育工作的必要环节,它具有导向、激励、甄别、调控等功能。坚持“以评价促发展”原则,确定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项目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构建学生品德评价体系。编制相应的《学生品德行为测评表》。
  在实施评价时,以分项评价为主,呈现给学生的是14维品德行为各项的几何平均数,便于学生的明确努力的方向,便于教师、家长明确德育的重点,进而提高德育有效性。
  我们认为评价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考核,对学生而言,评价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激励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品德不断向上发展。积极发挥学生品德评价的导向性,努力实现德育评价指标系列化、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努力实现德育评价的科学化。
  三、效果
  大垸原是一所农场学校,,近年来留守儿童子女就读比例高达85%左右。对于这种现状,我们从德育入手,通过“德育课程化、课程校本化、校本特色化”的德育设计思路,坚持“部门工作整合意识、活动育人意识、生活德育意识”,提高德育工作高效性,增强德育的生动性。并通过德育课题研究牵动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日趋规范化。目前学校师生精神面貌良好,教学连续五年被荆州市教育局评为优胜单位。
  总之,德育工作必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而学生、实际、生活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德育工作常做常新。
其他文献
古人说得好:“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据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信息,是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抓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期刊
一、背景说明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阅读课堂的成功和精彩源于教师对文本深入、深刻、深情的解读,更源于课堂教学问题的生成和开放,个性阅读感悟的思辨与表达。在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如何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材文本的解读中,在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能够找到很多这样的节点,去营造小语阅读教学的别样美丽风景,去遇见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小学素质教育在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品德与社会课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总言之,就是使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给小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教会了小学生
期刊
培根有句名言:“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幼儿阶段正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是个人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有这样一个故事深深的触动着我——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学者:“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
期刊
一、情感体验教育的特征  情感体育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体验教育模式不仅重视的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视的是学生情感体验。教育中教师要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增强情感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同时培养学生丰富
期刊
一、感恩教育的歷史意义、地位和作用  《诗经》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中华民族从古代开始就注重感恩教育,那么教育的结果就显而易见,卧雪求鲤,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正因为感恩教育的传承和传播,成就了这许许多多的感恩佳话,也铸就了一个历史悠久、底蕴丰富、胸襟博大、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底蕴,更是中华民族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繁荣祖
期刊
一、英语阅读趣味化  第一,选择的阅读材料要能充分满足和激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其英语阅读能力。  第二,在阅读课前,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运用图画、录音等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大意。并且设置有趣、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理解。  第三,在阅读课中,给学生一定的策略指导。教师应首先要提示学生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
期刊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班主任工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做“人”的工作。而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思想是在不断地急速发展变化着的,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数”需要老师去帮助寻求答案。因此,可以说班主任的工作是最复杂细致的,也是最富有艺术性的。怎样去教育人,这实在是一门艰难的、重大的、永远在变化着的课题
期刊
一、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大家知道: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上课过程中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他选择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对是否接受教师的教诲,是否把学习内容应用于自己的行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许多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师生的主导和主体关系。要改变这种
期刊
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平凡而繁琐的工作中,让我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班主任在学习上是学生的老师,在生活中是学生的朋友,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爱孩子是班主任应具备的美德,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因此,我总是毫不吝惜地将我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愉快地学习、生活。  一、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