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维引导,对于学生的主动思考、有效解决问题、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思维引导策略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作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生活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那些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的抽象概念、定义等,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通过启发学生联想生活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等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比如,笔者在执教《文件大管家》时,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教学。课前,笔者在讲台上杂乱地堆放了一些书本、文具等,上课开始,笔者望着讲台以抱怨的口气说:“这么乱的讲台,怎么上课啊!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老师整理一下?”学生整理完后,笔者对学生说:“五年级的学生都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品,在电脑操作上也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脑大管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从而逐步引领学生去掌握文件管理的方法。”
善于引导,寻求突破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准确、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使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开阔思路,打破各种学习局限,实现自身的突破。
比如,《复制与粘贴》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使用“编辑”菜单中“复制(C)”和“粘贴(P)”命令复制、粘贴图。教学开始,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小蚂蚁搬桃子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①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蚂蚁把桃子搬回家呢?②有的同学说需要有很多小蚂蚁一起来搬运,那怎么才能让一幅图上出现更多的蚂蚁呢?哪位同學愿意上台来演示一下呢?接下来,在同学的演示和老师的操作讲解下,同学们很快学会了给小蚂蚁找更多小伙伴的方法,同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交流还掌握了如何快速复制的方法。
鼓励探究,独立思考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立的见解。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执教《修改图形》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修改小房子的教学环节,首先给学生演示课件:宝宝和东东乘车去看新买的房子,一路上高高兴兴,可是到了新房时,一路的欢快心情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感到房子设计的不够美观。提问:你能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将新房子的门窗、烟囱换成好看的形状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开始独立思考如何把门窗、烟囱等改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欣赏自己的作品、操作的方法等。最后,笔者选出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让全体同学欣赏。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鼓励求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思维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探究新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比如,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从网上下载一些学生喜欢的智力游戏,并安排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之后,轻轻松松地玩一玩,让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一教学策略的实践结果证明,是值得推广的。游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其他的知识。比如,有一款“海锦宝宝骑独轮车”的游戏,游戏要求海绵宝宝去完成一个惊险的任务,要骑着独轮车穿越一个个障碍,这些障碍就是英语字母。学生在玩这款游戏的时候,锻炼了键盘的操作,熟悉了英语字母,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延伸课堂
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思考,才能创新。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要让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更有效地深化、拓展课堂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执教《网络文明小公民》时提问学生,对于网络上那些不适合小学生浏览的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求学生去网上搜集“绿色上网”的相关知识。在明白了平时在生活中如何上网的知识后,再提出,“作为信息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做一个文明上网的小公民,请大家在课后写出一份倡议书。”这样的问题拓展,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互动。
为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善于思维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小学)
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生活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那些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的抽象概念、定义等,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通过启发学生联想生活情境,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等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比如,笔者在执教《文件大管家》时,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教学。课前,笔者在讲台上杂乱地堆放了一些书本、文具等,上课开始,笔者望着讲台以抱怨的口气说:“这么乱的讲台,怎么上课啊!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老师整理一下?”学生整理完后,笔者对学生说:“五年级的学生都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品,在电脑操作上也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脑大管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从而逐步引领学生去掌握文件管理的方法。”
善于引导,寻求突破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准确、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使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帮助,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开阔思路,打破各种学习局限,实现自身的突破。
比如,《复制与粘贴》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使用“编辑”菜单中“复制(C)”和“粘贴(P)”命令复制、粘贴图。教学开始,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小蚂蚁搬桃子的动画,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的问题:①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蚂蚁把桃子搬回家呢?②有的同学说需要有很多小蚂蚁一起来搬运,那怎么才能让一幅图上出现更多的蚂蚁呢?哪位同學愿意上台来演示一下呢?接下来,在同学的演示和老师的操作讲解下,同学们很快学会了给小蚂蚁找更多小伙伴的方法,同时,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交流还掌握了如何快速复制的方法。
鼓励探究,独立思考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立的见解。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执教《修改图形》的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修改小房子的教学环节,首先给学生演示课件:宝宝和东东乘车去看新买的房子,一路上高高兴兴,可是到了新房时,一路的欢快心情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感到房子设计的不够美观。提问:你能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将新房子的门窗、烟囱换成好看的形状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开始独立思考如何把门窗、烟囱等改成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欣赏自己的作品、操作的方法等。最后,笔者选出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让全体同学欣赏。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鼓励求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思维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探究新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比如,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从网上下载一些学生喜欢的智力游戏,并安排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之后,轻轻松松地玩一玩,让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一教学策略的实践结果证明,是值得推广的。游戏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其他的知识。比如,有一款“海锦宝宝骑独轮车”的游戏,游戏要求海绵宝宝去完成一个惊险的任务,要骑着独轮车穿越一个个障碍,这些障碍就是英语字母。学生在玩这款游戏的时候,锻炼了键盘的操作,熟悉了英语字母,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延伸课堂
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促进思考,才能创新。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并不是仅仅局限于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要让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更有效地深化、拓展课堂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执教《网络文明小公民》时提问学生,对于网络上那些不适合小学生浏览的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要求学生去网上搜集“绿色上网”的相关知识。在明白了平时在生活中如何上网的知识后,再提出,“作为信息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做一个文明上网的小公民,请大家在课后写出一份倡议书。”这样的问题拓展,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互动。
为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善于思维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