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高级学习者之路

来源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对书负责,不对老师负责,只对自己负责,你会联结自己的经验,会加工日后的应用,也能在现实中应用,这是高级学习者的特征。你的能力增长比其他人快得多,所以你的职场发展路径也更宽广。
  把一本书的片段知识联系自己的经验,拆解出自己的案例,加工出自己的应用,从而提升相应的能力——你自己阅读一本书,能做到这样把图书内容拆为己用吗?
  这需要你具备一些技能,你自己要兼具学习者和拆书家的角色——做自己的拆书家。
  当你可以熟练地应用拆书帮的方法促进自己学习之后,如果你能作为拆书家组织和主持拆书帮活动,那你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对自己来说,这能帮助你自己最深刻地把握一本书的知识和应用;对他人而言,你帮助他们用最少的学习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在企业看来,你主持的拆书帮活动带来的价值,超过内部培训师能够带来的价值。
  这就是一位学习者的进阶,每个阶段对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要求都不同。那么你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呢?先来做个小测试吧!
  你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
  测试说明:这里一共有三道题目,都是单选题。请选择跟你的情况最接近的选项中分数最高的一项。例如,你发现D、E、F选项都与你的情况接近,而F选项分数最高,那请你选择F。
  题目1:请翻出你最近读完(或基本读完)的一本书,在以下选项中选择与你的情况最接近的一项:
  A. 最近读完的一本书……呃,两年前的事情了……我找不到了!(0分)
  B. 我读完的书基本上跟新的一样。(0分)
  C. 我在一些地方划了下划线/我摘抄了书中的重要段落。(1分)
  D. 我记了笔记,归纳了书的中心思想/大纲/段落大意。(1分)
  E. 我记了笔记,对我有兴趣的知识点,我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了一下。(2分)
  F. 我记了笔记,笔记中有联想/回忆自己的经验,我自己经历过或者见到过的类似情景。(3分)
  G. 从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在工作/生活中用上过其中的技巧/方法。我可以说出我是怎么用的。(4分)
  H. 从读完这本书到现在,我曾把书中的一些技巧/方法教给别人。(5分)
  题目2:请阅读下面这个图书片段,然后停下来想一下。核对后面罗列的选项,看你的想法更接近哪一项。
  R阅读原文片段
  大前研一,《即战力》,85页
  “三大神器”的最后一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杰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具备即战力的表现,所有的企业都对这样的人才求贤若渴。因为对于所有企业来说,任何时候都缺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我还要重复一遍,在虚拟、无国界和倍率经济模式盘根错节的“新大陆”,只存在于实体经济的“旧大陆”的一切规则都是行不通的。
  21世纪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
  失业、自由职业者、少子老龄化、年金政策……国家也在不断地遇到各种前所未见的问题,并且对此束手无策。
  无数曾经被唤作巨无霸的企业由于无法很好地解决问题而被市场扫地出门,进而销声匿迹。
  原因很简单,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阶层和白领人群已经习惯于解答学校教育中那种具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对于这个不确定时代的种种问题,却束手无策。
  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回答时下的现实问题已然没有任何作用,“主意”这一词汇就凸显出其重要性。无论是有关企业经营的重大决策还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各种方针政策,都需要依靠独创的“主意”的例子,在这个国家中已经屡见不鲜了。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自己主动去发现“哪里有问题”,分辨“问题是什么”。以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反复探求某一问题的本质,这种“质问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要细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能排除对于这些原因的假设。在此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为什么”的问题,以“会不会是这样的原因”给出自己的假设。
  而为了使自己的假设成立,下一步就要进行验证。假设就是假设,不能以它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实践验证了最初假设的不正确,那么就马上提出新的假设。这样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征不在于是否能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能否用上述方式解决问题。
  A. 这段是说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0分)
  B. 我会在解决问题的三步法相应字句下面划线。(1分)
  C. 这段的启发是:我们往往以为解决问题最重要是给出解决方案,但更重要的是追问和探究问题的本质,然后提出问题原因的假设,然后验证这个假设对不对。(2分)
  D. 唔,第一步是“反复探求问题的本质”,我自己对这一点做的怎么样呢?像昨天,老同学和我聊起她的婚姻,我很快建议她应该怎样怎样,她听了之后说我会错意了……看来这一点我做的不太好。还有一次……(3分)
  E. 下周又要开项目会议了,设计部肯定还会提出几个难以解决的困难。这次我就不要直接说可以怎样做了,可以尝试一下这三步法。第一步,先提问,至少要提三个问题……(4分)
  F. 对了!我可以拿这几条去培训一下老公。以后再遇到我不高兴,他就可以用解决问题三步法来探究、假设和验证我到底是怎么了……为了让他能听明白,我得先想个案例……(5分)
  题目3:这是一个电影的片段。请设想你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然后,看看你的感受更类似于后面的哪个选项。
  R阅读原文片段
  电影《感谢你吸烟》(Thank You For Smoking)片段
  (尼克·内勒是烟草公司的发言人,也是代表烟草集团利益的说客。这天,他读小学的儿子班级里搞一个活动——“你爸爸的工作是什么”。尼克·内勒来到小朋友面前。)
  尼克:你们有多少人,长大之后想当律师?
  (一位小朋友举起手)
  尼克:那多少人想当电影明星呢?
  (很多小朋友举手)   尼克:那谁想当说客呢?
  小朋友们:说客是什么?
  尼克:嗯,跟电影明星差不多,主要工作是说话。我就是说客。
  小朋友:那都说什么啊?
  尼克:我为烟草行业说话。
  小朋友:我妈妈以前抽烟,她说,抽烟会死人的。
  尼克:是吗?哦,那你妈妈是医生吗?
  小朋友:不是。
  尼克:是科学家?
  小朋友:也不是。
  尼克:那这么看来,你妈妈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小朋友不好意思地低头)
  尼克:没事,听妈妈的话是好孩子。我只是想说,总会有人想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想,八成已经有人在这么干了,有吗?
  (小朋友们点头称是;老师坐立不安)
  尼克:所以,如果再有貌似专家的人跟你说这说那,你可以反问一句——“谁说的?”
  小朋友:那吸烟对人有好处了?
  尼克: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应该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如果爸爸妈妈对你说,巧克力很危险,他一说你就信吗?
  小朋友:不会!
  尼克:这就对了!所以遇到香烟是好是坏的问题,你也不要听风就是雨,要自己找出答案!
  A.哈哈,这家伙真是巧舌如簧啊。(0分)
  B.男主角应用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1)以互动的形式开场,增加兴趣;2)寻找与受众的共同语言(本来想用律师打比方,发现大家兴趣不够,改用电影明星打比方。再后面又借用巧克力的比喻);3)当遇到质疑和挑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提问;4)在标准的层面思考问题。(3分)
  C.咦,他这是狡辩呢,还是真的有道理?烟抽多了会得咽喉炎、肺癌,巧克力吃多了会肥胖、心脏病,那么,为什么禁烟但不禁巧克力呢?值得想想。(3分)
  D.上次和同事出去吃饭,她说最健康的饮食方法是不吃米面多吃肉,能生吃就不熟吃,还说什么“狼吃肉,羊吃草,狼瘦羊肥”,头头是道的。我不认同,就跟她争论。现在想来,最好的法子不是争论,而是提问。问她:谁说的?研究的样本量是否足够大?发表在哪本科学期刊上?营养学界对此有没有不同意见……(5分)
  F.以后会议中为什么事发生争论的时候,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5分)
  G.我给新员工做入职培训的时候,可以请他们做一轮自我介绍。然后,播放这段视频片段,提醒他们开场如何引发受众兴趣、如何让人印象深刻,要求他们今后在任何场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要用互动来开场。然后,请他们现场设计……(7分)
  最后,请把自己的得分加总,然后参考以下标准,判断自己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的特征:倾向于把书本当作权威,你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所呈现的材料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有这样一些职场工作者,他们发现自己某方面需要提升时,第一反应就是报名学习、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你还可以参与拆书帮现场学习活动,在拆书家的主持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高级学习者的特征:你已经学会了不对书负责,不对老师负责,只对自己负责。你阅读一本书、参加培训、日常生活中,都能主动有效地学习,你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会联结自己的经验、会加工日后的应用、会应用。
  你是自己的拆书家。你的能力增长比其他人快得多,所以你的职场发展路径也更宽广。
  高级学习者还有高下之分。有些人遇到明确的知识类内容可以拆为己用,但遇到叙事类内容就做不到;有些人顺着书的思路去加工是没问题的,但做不到超越的思路。
  学习促进者的特征:可以指导他人的学习。成为可以帮助其他学习者的拆书家。通过主持拆书帮活动,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
  你拥有最高级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这个主题。你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和高度竞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初级学习者
  你有没有听说过“中国年”理论?
  2007年,彭博新闻社报道了渣打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的一项研究。格林说,每个人都生活在变化中,但其他国家的人的变化速度赶不上此刻中国人的变化速度。格林可能是第一个设法计算中国变化速度的经济学家,根据他的计算,一个“中国年”等于4个“美国年”。换句话说,在中国的生活变化要比在美国快4倍。
  这一点,是当代中国最大的背景,却往往被我们忽视。
  绝大部分人跟不上这样的变化速度。不信的话,问一下自己的收入有没有赶上每年的GDP增长。而在我看来,大部分人抱怨收入增长慢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自己能力的增长也没有赶上GDP的增长。那么,怎么能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适者生存?
  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要比美国人强4倍。
  很多人有这样的危机感,然后也学习,但用的法子是:不会什么,就去考一个证书。这就是初级学习者的典型表现: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考试——去解决变化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我们对职场人士的调研,样本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参加工作超过1年的白领,结果令人震惊:68%是初级学习者。还有近1/5的人,可算是特殊的初级学习者,不妨称为“原始学习者”——他们不读书,更倾向于摸着石头过河,见招拆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可是在信息社会,在当代中国,若还是不能或不愿从人类积累的知识中转化出自己的能力,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初级学习者对学习的理解,更多是对知识的记忆,要么记住,要么归纳大意,中国的教育难逃其咎。如果是学生,囿于经验见识,拿对付考试的法子来对付一切学习,这算情有可原。但如果已经工作了几年,你的学习方式还没有改变,只能说你自己不在乎自己了。
  在疯狂变化的社会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把优秀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的能力。
  高级学习者
  查尔斯·汉迪,《思想者》,36页
  知识虽然是基础,但随时可以抛弃。要学会将推理应用于个人生活。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被管理学界赞誉为“管理哲学之父”。   1981年,英国开放大学筹了一点钱,尝试开办英国第一个管理课程,这个课程叫做“高效经理人”,委托查尔斯·汉迪做学术统筹顾问。实际上,他也是唯一一名老师,所有的教材都由他一个撰写,其他人都帮不了他的忙,只会质疑他的教材不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他说,这是他干过的最难的事,等于是扛着炸药包冲上了战场。
  他决心在这个项目中证实自己“概念必须联系实践”的看法,所以他设计的课程,特别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知识之后,联系和反思自己的经验。课程这样规划了,效果要靠学习者的应用来检验——真能帮助学习者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吗?
  汉迪的课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英国开放商学院的奠基石。20多年后,学习该课程的人数,比全欧洲其他商学院的总就学人数还多。如今,查尔斯·汉迪和彼得·德鲁克被分别誉为大西洋两岸的管理大师。
  查尔斯·汉迪表现出来的,就是高级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高级学习者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提出质疑——可能是质疑读到的知识,也可能是质疑自己过去的理念。然后,高级学习者会思考这知识与我有什么关系,他会搜索和对照自己过去的经验,他会思考和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他会加工和规划怎样用这些去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
  高级学习者就等于自己可以做自己的拆书家,他们仿佛有两个大脑,就像双核CPU,一个提示另一个要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要给出自己的经验,告诉自己这里读得慢一点,这里不妨读快一点;而另一个大脑,接受前者的提醒,加工出自己的案例,把知识拆为己用。
  单纯按自己的习惯,可能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但稍加提醒,很容易就可以临时做一次高级学习者。多次提醒后,就能够成为习惯——这就是为什么参与过四五次拆书帮活动后,大部分人都能够在自己阅读时,有意识应用高级学习者的学习套路。
  学习促进者
  2012年7月16日,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在美国爱达荷州去世。他的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累积至今在全球销售了2500万册。
  柯维死后,关于他的书到底是商业经典还是成功学滥调的争论再起。有人说,柯维的著作对自己影响甚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有人说,那不过是拼凑之作,并无哪条是自己的发明,把陈词滥调加了些包装而已。也许,两方都是对的。
  柯维列出的七个习惯是: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73页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个人、家庭、团队、组织,通过创造性的构思来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对于任何项目,无论大小,也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团队的,都下决心完成。他们标识并献身于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人际关系和目标。
  要事第一
  以要事为先的人总是按照事务重要性的顺序来安排生活并付诸实践。无论情势如何,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自己最珍视的原则。
  双赢思维
  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进行思考。他们总是通过向感情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
  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的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再坦述己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二者的平衡或适当的结合。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人与对方合作,寻求第三变通方案。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第三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基础是尊重、赞赏甚至庆贺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种创造性的合作,1+1=3,11,111,或者更多。
  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
  高效能人士不断在生活的四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这将增加他们实践其他有效习惯的能力。
  就这七条。请问,这七条当中,哪一条是你之前从来不知道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七个习惯?都对,都有道理,可是有什么新鲜的呢?老生常谈啊,都知道的,其中有些小学老师就开始念叨了。不够灵活的读者,想不到这个问题。另外一些读者呢,太聪明,想到这个后就把书一扔:“‘七个习惯’盛名之下,不过就是把众所周知的道理强调了一遍嘛!”
  其实,老生常谈,说明这几条重要,同时说明知易行难——知道知识是容易的,转化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难的。柯维的贡献不在于发明了这七个习惯,而是他讲述这些知识的内容和方式,相当程度地解决了“知易行难”的问题,他的贡献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大而化之的常识落实到自己身上。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人类的常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我们来说明一下柯维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如果你是管理者,觉得自己的下属不够积极主动,你会怎样做?
  你可能会反复强调积极主动的重要性;你可能会讲故事说明某人不积极主动的后果,或者某人积极主动的快乐结局;你可能会把一位比较积极主动的员工树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你可能会列出若干行为准则,做不到的扣奖金……差不多也就这些招数了吧。效果会怎样呢?难说。
  而柯维是如何演绎“积极主动”的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108页
  1.积极的人使用积极的语言:“我能”、“我要”、“我宁愿”等等。消极的人使用消极的语言:“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
  想想过去几周内,自己以消极方式回应的两三件事情。描述一下自己是怎么说的。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想想在同样情况下自己可以采取的集中积极的回应。请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圈子有多大
  每个人关注的事务合起来,称作他的“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形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更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影响圈”中,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能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
  消极被动的人则盯着那些自己不能影响的事,如他人缺点、外部环境等,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总能为自己找到借口。
  请列出你在本周内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注明它是不是你可以直接影响的。如果是,归入“影响圈”,否则归入“关注圈”。
  1)_________( 圈)
  2)_________( 圈)
  3)_________( 圈)
  4)_________( 圈)
  上述归入“关注圈”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改变其他因素以“间接控制”?
  在引文中可以看出,柯维把“积极主动”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做法。并且,他特别强调要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学习者的行为改变。如果按柯维的引导去思考了,就更有可能做到积极主动。
  柯维的思路又来自于哪里呢?不是他的发明,多是引自心理学、教育学的一些研究结果。比如,“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理论:
  编译自维基百科“Locus of Control”条目
  控制点是人格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主要探讨人们认为自己对影响自己的事情有多大的控制力。1954年,朱利安·洛特(Julian B. Rotter)深入发展了“控制点”这一概念,从那时起这一理论就成为了人格研究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控制“点”可能在内部,也可能在外部。控制点在内部的人认为他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控制点在外部的人则认为他们的人生和所做的决定都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由于他们不能左右这些因素,自然也就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
  拥有强大内部控制点的人认为人生中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比方说,如果一个拥有内部控制点的人在考试中发挥不理想,他会把这个问题归咎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如果发挥良好,他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强。同样还是考试,一个拥有外部控制点的人没考好,他可能会说是因为考题太难了;考好了,他会认为是老师教得好,或者是自己运气不错。
  柯维用来演绎“积极主动”的“关注圈”与“影响圈”模型,就脱胎于洛特的控制点理论,其实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对知识的拆解。柯维的拆解,使我们对这个人格心理学概念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应用。换句话说,他帮助学习者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所以说关于柯维的争议,两方说的都有道理:柯维不是像彼得·德鲁克那样的发明新思想的理论家,而是非常优秀的学习促进者,是伟大的拆书家。他的著作帮助了数以千万的人,1996年,《时代周刊》将柯维评为最有影响力的25名美国人之一,《福布斯》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称作有史以来十佳商业管理书籍之一。
  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柯维这样的学习促进者。他不仅自己学习能力超强,而且帮助他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学习促进者,在管理下属、教育子女、帮人参谋、自我提升等方面有极大的助益。
  (编辑:陈展 [email protected]
  (本文摘自赵周老师即将出版的职场工作者创新学习方法新著《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标题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市场竞争从来都是硝烟滚滚,再碰到行情不景气,更是雪上加霜。想从这样的市场中抢得一杯羹,着实不容易,怎么办?  市场难做,我想这是当下所有业务的一个共识吧。我是电脑行业的一个小业务员,如果要归大类,可以算为电子数码产品类。最近两年的电子产品市场一直不景气,我无意讨论为什么市场会这样,我们该关心的是:市场已经这样了,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反应快,这会是一个机遇,而反应慢的后果不言而喻。  市场大环境不景气
期刊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自己能要什么。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这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营销人成长故事,而是一个行走在都市农村边缘青年人的心路历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生即营销,营销即人生。各行各业的每个社会人都在向周边的人营销自己的思想、理念、观点、知识、技术、能力、素养、为人、处事等。  我是一名教育从业人员,三尺讲台,十年坚守,深刻领会了教学
期刊
女业务员的感情生活的确很“浮云”,希望女业务员们能以此文为戒,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昨天做梦梦到了王萍,梦里我狠狠地揍了她一顿。之前就和同学说过,如果能找到王萍,见她第一面就得狠狠地扇她几巴掌。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她借我3000块钱后失踪了,而是为她自己一步步走入深渊感到惋惜。如此一个善良的女孩,如此一名优秀的女业务员,就这么沦落了。在为王萍感到惋惜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女业务员艰辛的感情生活
期刊
曾经我也是穿着时尚的美女,现在我只是一个剪草浇花的;曾经我也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杜拉拉”,现在我只是个剪草浇花的……我什么时候才能走自己的路?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寒窗苦读十几载考到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学英语专业。在省城读大学的四年,我见识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同样也看到了大城市里的激烈竞争,但这让争强好胜的我对大城市的生活更加向往。  毕业后,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想留在省城工作。我自己找了一份化妆品销
期刊
不要以为抓得越紧爱得越深。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人生要靠自己一点点地悟,父母做得再多,也不能代替子女活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只有放手,孩子们才能飞得更高。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成龙成风,特别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把孩子拉扯成人是个浩大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父母们扮演着工程师的角色,他们习惯为孩子们设计好未来,比如读哪个学校、上哪个补习班,甚至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菜。  如果有一天,子女们突
期刊
不妨把自己的梦想想象成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你和你的父母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但记住,在关于你的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最大的股东。  职场新人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职业生涯的三个基本命题:我是什么、我要什么、我凭什么。在探寻和解决这些命题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会扑面而来,如伴侣、婚姻、家庭……现实中很多人的职业规划与父母的预期有冲突,结果导致双方都很受伤的双输困局。  作为深陷家庭双输困局中的当事人,我们该
期刊
第一份工作虽然没有赚到钱,却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成就了一幅厚脸皮,认识了不同行业的不同人,抛弃了学校的教条主义,抛弃了清高。社会没那么复杂,撒狗血式地去努力,然后就会到收获的季节。  我读大二的时候,学校一个热血青年准备创办一份免费直投杂志,专门面向学校当地近10万的大学生。杂志的内容以软硬广告为主,印刷和人员工资也全靠广告赞助。  我的一位舍友是校报主编,所以在杂志招兵买马的时候,她马上被
期刊
一个人的行为当中,懒惰和消极的表现大都容易得到别人的指责,自己也难免心有不安;勤快和积极的表现大都容易得到别人的称赞,自己也会心安理得。然而在实践中,勤快与懒惰、积极与消极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黑白分明,之间常常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因为,一个人的惰性,也可以以积极的面目表现出来。  一个学生读完了本科想继续考研深造,这当然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可如果他本就不是做学问的材料,那么考研深造就不过是一种“积极的
期刊
前不久,我在杭州讲公开课,一位食品公司销售经理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现在我们的企业做大了,公司要求渠道下沉,设立县级市场代理。但我们之前开发的老客户都是以地级市为主,他的经营范围包含了我们需要开发的地区。  虽然老客户也在这些县级市场铺货,产品也在销售,但销量非常有限。现在我们要去这些县级市场开发新客户,培养新的县级经销商,在和老客户的沟通中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老客户不肯放弃该区域,我们也想过很
期刊
STP理论并不仅仅可以用来指导企业市场部的工作,它还是开发市场、提升销量的利器。  “怎么卖不动啊?”  “怎么卖不动啊?”笔者刚出道做洗衣粉时,这句梦话被整个销售团队听到,早餐时间被笑传了个遍。  带着这个压力,在老业务的点拨下,我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干十几个小时,每小时争分夺秒,连续三个月成为这个全球500强企业的业绩冠军,鲜花和掌声太强了,竟盖住了我伤痛的呻吟声,真是销量治百病啊!  那时,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