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特别是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不断对研修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研修人员专业发展存在“天花板”效应。首先,他们自身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思考,需要非常专业的、有深度的指导者引领他们做深入研究。其次,研修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一般性的科研或研修往往难以满足他们对问题解决的需求。再次,研修人员工作繁忙,脱产学习非常困难。
为了帮助研修人员打破专业发展的“天花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京師范大学联合开展“访问学者”项目,项目每期历时一年半,根据需求为研修人员匹配专业和研究领域对应的高校研究者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研修人员不仅作为学习者参与其中,还作为合作研究者和实践者,使研究问题和成果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实践。
“浸润式”研修,深度参与提升专业素养
1.“浸润式”研修是“访问学者”高级研修项目的主要特色
“浸”强调深入、投入。研修人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带着课题任务跟随导师及其团队,深度参与到科研和学术活动中。导师团队大量的学习资源向研修人员开放,研修人员不仅可以得到自身课题方面的指导,更可以参与导师团队的学习和研究。同时,研修人员也可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导师研究团队中的实践专家,与导师建立起合作研究关系。
“润”强调潜移默化,内化吸收。研修人员的学习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在科研实践中体验、领会、对比、内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是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更有导师严谨的科研精神、超前的思考习惯和对教育强烈的使命感。
2.选择恰当的课题是“浸润式”研修的前提和基础
从目前两期“访问学者”项目的选题看,研究内容覆盖了对研修工作有重要价值的一系列问题,既紧扣研修人员的工作需要,又指向研修转型的关键问题。
例如:《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学科思想方法,指向学科本体性问题;《中学物理课程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主题的核心概念进阶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学习进阶,指向课程论和概念学习问题;《小学生语文学科能力表现的测评框架研究》课题,研究的是能力指向的评价,指向评价问题;《运用连续性问题情境提高化学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学生活动设计,指向教学论问题;《基于校本教研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是校本课程开发,指向课程论问题;《区域校本培训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培训设计与指导,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问题。
3.主动学习是“浸润式”研修的关键
在“访问学者”高级研修项目中,研修人员充分利用学习机会和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接受导师指导,并与其团队保持交流合作。研修人员在研修过程中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他们提前思考、规划自己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带着具体问题进入每一次研修,深度融入导师研究团队,在研修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和见解,当研究或实践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导师的指导。研修人员的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研修效果。
任务驱动,连接学习与实践
任务驱动是很多研修中都会采用的方式,但任务的设计决定了驱动的效果。理想的任务设计应连接学习与实践,并且有助于固化研修成果。
1.学习期间要完成“四个一”任务
“访问学者”项目采用“四个一”的任务设计,即一篇高质量研究报告、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一次体现研修内容的研修活动设计、一个反映研修成果的教学案例。其中,研究报告要求按照课题报告的标准和结构完成;学术论文是研修后的理性输出,是研修学习的理论成果;活动设计和教学案例应体现研修后的实践应用,前者反映研修人员自身的工作成长,后者体现参与研修活动的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2.任务完成后要形成成果集
“四个一”任务从多个角度对研修人员提出了要求,驱动和确保其高质量完成研修学习。项目组依据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框架,对研修人员的“四个一”成果进行梳理,形成研修成果集。成果集成为其他研修人员及一线教师日后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
3.研修成果要应用于日常工作
“四个一”任务的另一个功能是促进工作实践和改进。研修人员将研修成果应用于日常教研、课程开发、学习评价、研修课程设计等工作中,有效地改进了区域教师研修工作。“学科本质”“学科能力表现”“促进学生发展”“基于评价的教学改进”等概念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研修人员的工作实践,在“基于概念进阶的跨学段教研、学校课程建设、学科能力改进项目”等工作中都反映出研修成果的应用。
“访问学者”高级研修项目目前已经成为我校研修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浸润式”合作研修、“四个一”任务驱动等已经成为“访问学者”项目标志性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同类研修机构的队伍建设,以及中小学校研究型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都有借鉴价值。
为了帮助研修人员打破专业发展的“天花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京師范大学联合开展“访问学者”项目,项目每期历时一年半,根据需求为研修人员匹配专业和研究领域对应的高校研究者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研修人员不仅作为学习者参与其中,还作为合作研究者和实践者,使研究问题和成果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实践。
“浸润式”研修,深度参与提升专业素养
1.“浸润式”研修是“访问学者”高级研修项目的主要特色
“浸”强调深入、投入。研修人员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带着课题任务跟随导师及其团队,深度参与到科研和学术活动中。导师团队大量的学习资源向研修人员开放,研修人员不仅可以得到自身课题方面的指导,更可以参与导师团队的学习和研究。同时,研修人员也可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导师研究团队中的实践专家,与导师建立起合作研究关系。
“润”强调潜移默化,内化吸收。研修人员的学习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在科研实践中体验、领会、对比、内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是先进理念和专业知识,更有导师严谨的科研精神、超前的思考习惯和对教育强烈的使命感。
2.选择恰当的课题是“浸润式”研修的前提和基础
从目前两期“访问学者”项目的选题看,研究内容覆盖了对研修工作有重要价值的一系列问题,既紧扣研修人员的工作需要,又指向研修转型的关键问题。
例如:《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学科思想方法,指向学科本体性问题;《中学物理课程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主题的核心概念进阶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学习进阶,指向课程论和概念学习问题;《小学生语文学科能力表现的测评框架研究》课题,研究的是能力指向的评价,指向评价问题;《运用连续性问题情境提高化学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水平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学生活动设计,指向教学论问题;《基于校本教研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是校本课程开发,指向课程论问题;《区域校本培训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是培训设计与指导,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问题。
3.主动学习是“浸润式”研修的关键
在“访问学者”高级研修项目中,研修人员充分利用学习机会和平台,采用多种方式接受导师指导,并与其团队保持交流合作。研修人员在研修过程中呈现出主动学习的状态,他们提前思考、规划自己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带着具体问题进入每一次研修,深度融入导师研究团队,在研修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和见解,当研究或实践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导师的指导。研修人员的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研修效果。
任务驱动,连接学习与实践
任务驱动是很多研修中都会采用的方式,但任务的设计决定了驱动的效果。理想的任务设计应连接学习与实践,并且有助于固化研修成果。
1.学习期间要完成“四个一”任务
“访问学者”项目采用“四个一”的任务设计,即一篇高质量研究报告、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一次体现研修内容的研修活动设计、一个反映研修成果的教学案例。其中,研究报告要求按照课题报告的标准和结构完成;学术论文是研修后的理性输出,是研修学习的理论成果;活动设计和教学案例应体现研修后的实践应用,前者反映研修人员自身的工作成长,后者体现参与研修活动的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2.任务完成后要形成成果集
“四个一”任务从多个角度对研修人员提出了要求,驱动和确保其高质量完成研修学习。项目组依据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框架,对研修人员的“四个一”成果进行梳理,形成研修成果集。成果集成为其他研修人员及一线教师日后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
3.研修成果要应用于日常工作
“四个一”任务的另一个功能是促进工作实践和改进。研修人员将研修成果应用于日常教研、课程开发、学习评价、研修课程设计等工作中,有效地改进了区域教师研修工作。“学科本质”“学科能力表现”“促进学生发展”“基于评价的教学改进”等概念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研修人员的工作实践,在“基于概念进阶的跨学段教研、学校课程建设、学科能力改进项目”等工作中都反映出研修成果的应用。
“访问学者”高级研修项目目前已经成为我校研修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浸润式”合作研修、“四个一”任务驱动等已经成为“访问学者”项目标志性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同类研修机构的队伍建设,以及中小学校研究型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都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