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视唱练耳;课程思政;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009-0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的思维,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全国艺术类大学中,指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中,如在音乐技术理论课、创作课、音乐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在音乐专业课程教育中积极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实施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通知明确指明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课教育同向同行的方针政策。
(一)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意义
视唱练耳课程是从事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各专业学生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多方位音乐素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政治意识不强,基础理论薄弱,平时的学习太过局限,注意力只集中在对本专业技术的掌握方面,而在思想理论方面的总结与提高则相差甚远。因此,在这门课程中结合课程思政的主题思想实施教学,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视唱练耳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类型音乐作品的大量浏览分析和研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上得到升华。本文以中国戏曲学院视唱练耳教学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
(二)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对象是极其广泛的;包括了音乐艺术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对象则包括了与音乐相关的音乐系、京剧系、表演系的所有专业学生,众多的授课对象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需要培养出更多全面掌握音乐技能,素质优秀的合格接班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并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新时代大视野背景下的视唱练耳课程,要求在保持原有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兼收并蓄,坚持“三全育人”的方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探寻和开拓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贯彻和体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2]的精神内涵。
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就是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的视唱练耳教学,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各要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培养学生对乐音的听辨能力,对构成音乐风格的属性: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曲式结构、复调形态等进行分析、理解、掌握。
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觉训练、节奏训练、视唱训练三个方面。听觉训练涵盖对十二平均律体系中的单音、各类性质的单音程与复音程、各种结构的三和弦与七和弦,包括密集排列或开放排列的各类和弦综合分析和辨别;对单声部、和声性二声部、复调性二声部、以及三声部、四声部等多声部旋律的分析和听写;节奏训练包括对单声部和多声部纵向节奏组合的击拍练习,书写练习等。视唱训练则包括从无升降号的C自然大调到七个升降调号以内的自然音体系,变化音体系的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视唱的全部知识点掌握。视唱的曲目选择了有调性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以及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段和大量中国戏曲曲牌音乐及经典唱腔。
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视唱练耳唱与听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节奏感和音高感,发展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学习各种技巧的同时开阔音乐的视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京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学院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音乐精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由于京剧曲目繁多,内涵丰富,选择学习此段唱腔作为教学案例是经过不断筛选的结果。《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这个唱段对于课堂教学来讲,长度适中,覆盖的技术性含量全面,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自古以来的中华传统美德等艺术性价值更高,值得细细品味。这首经典的西皮流水板的青衣唱段,歌唱了穆桂英见帅印感慨万分,在佘太君劝说下,决意重整旗鼓,挂帅出征的决心,表达了其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对这个曲目的教学,通过听、学、读、写、唱、念六个步骤分解唱腔中各个技术点引入对唱段的学习:包括对唱腔中的大小二、三、六度以及纯四、五度各种音程结构和性质的模唱、构唱以及听写练习;对唱腔所呈示的调式调性的分析。随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过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唱念步骤中,“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一遍遍反复念白、演唱,直至能背唱这些抑扬顿挫的词句,再加上激昂交错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锣鼓衬托的情景交融,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行,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里。在耳濡目染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将传授知识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 在这首铿锵有力的唱腔中,节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节奏中大量运用了短促的休止符,附点节奏、过小节连线,这些都为完美呈现唱腔提供了保证。这个唱段的节奏是学习的重点,总结出以下格子节奏图表:
节奏素材来源于此段唱腔中的所有节奏型,通过横排接唱、纵排接唱、单声部节奏、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节奏的多声部纵向节奏综合训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这个唱段西皮流水板的节奏技术特征。教学中,不仅是技术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种节奏,这个板式,完美贴切地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在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又如何运用这种节奏描绘苍劲、悲壮的感情色彩,抒发令人荡气回肠的感受。
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教育。学生通过深入剖析学习这首西皮流水板唱腔,不仅在音乐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且在对作品艺术性理解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通过演唱、背唱、默写这首作品,更加深深体会到穆桂英大义凛然,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也激起了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很多类似作品的实践教学工作,如对京剧现代戏《红灯记》选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浑身是胆雄赳赳》、京剧现代戏《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等作品的教学,都能起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目的。
音乐是立体的,它既有横向的连续性进行,也有作为纵向组合的多声部织体。其中,二声部训练是视唱训练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包括和声性二声部与复调性二声部训练,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保卫黄河》是训练复调性二声部视唱的重要曲目之一。
《保卫黄河》以短促而快速的小六度大跳音程开始,旋律振奋人心,节奏掷地有声,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选择这首作品作为二声部训练的作品,不仅由于它对二声部视唱的技术性训练要求明确,适用于视唱课堂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和塑造的中国人民奋起战斗的英雄形象更是令人振奋,正如歌词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但是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准和节奏上,演唱平淡无味,又由于作品采用卡农式写作手法,学生开始练习的时候,两个声部唱着唱着就绞到了一起,还有的同学堵着耳朵不敢听另外一个声部的同学演唱,二声部清晰感不好,融合度也不理想,更谈不上其他要求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并分析作品当时在延安陕北工学大礼堂首演时引起巨大反响的过程。并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发送这首作品的视频和录音供大家学习,要求大家畅谈谈感想与对作品的理解。此时的学习,同学们不再只专注于技术点,而是在情感上真正体会到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英雄形象。内心有了学习的欲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与作品的共鸣,所有的困难迎刃而解。
视唱教学与时代紧密结合,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演唱过程中,激发起同学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用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展开对这些令人难忘,振奋人心的经典艺术作品的演绎,不仅达到对学生培根铸魂的效果,而且学生能完全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的课程达到于润物细无声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得到升华。这种课程思政的教学不仅仅有理论的深度,更有思想的温度。
弹唱训练是视唱练耳学习的高级阶段,对于多声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钢琴、和声、曲式、配器等作曲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是一种具有极高训练价值的教学内容。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张黎作词,秦咏诚作曲,范哲明配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歌曲旋律优美舒展,运用了6/8拍的节奏,建立在F自然大调上。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首唱,发行于1985年。这首歌曲拥有极富感染力、抒情而生动的旋律,还有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的歌词,以及富有表现力的钢琴伴奏,这三者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笔者在中国戏曲学院视唱练耳课教学岗位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教学的对象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首歌曲作为第三学期期末弹唱汇报曲目一直延续使用至今。每次练习这首作品,同学们都能被作品中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所感染。
歌曲从1985年问世至今,一直广为流传,不仅表达了浓烈的爱国情怀,而且形象地将祖国和人民比喻为母亲和她的孩子,使人感到无比的亲切自然。这首曲目就是一首有“温度”,更有“热度”的作品。第三学期的弹唱训练中,很多同学都会选用这首作品作为汇报演唱的曲目。不仅因为旋律好听,歌词上口,伴奏织体弹起来流畅顺手。而且,作品能激发同学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歌正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美好家园深切的眷恋,以及对得之不易的胜利的无限感慨和喜悦的心情。演唱这首作品时,演唱者和听众都能被歌曲深深地感染、激励。
正如歌词写的那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朴实自然的歌词,配合优美流畅的旋律,如汩汩清泉流淌在我们心田。6/8拍的节奏设计,增添了圆舞曲的风格。和声配置色彩绚丽,在伴奏开始时就应用分解和弦织体并和小琶音交相辉映,唱到“袅袅炊烟”用柱式和弦突出旋律的清晰,整首作品在这里突然安静下来,似乎在向观众描绘安静宁和的气氛;唱到“我最亲爱的祖国”时,伴奏部分为了更好地烘托作品的气势,左手应用大琶音进行,右手应用的八度和弦,左右手紧密结合,塑造了完美的音乐形象。最后的抒情部分“啦啦啦”,伴奏织体依然重复了这个音型。这个作品音域不宽,只有十三度,从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A,适合大多数学生演唱的音域,钢琴伴奏织体音型比较统一,变化不是太多,易于演奏,整首作品属于中等程度的弹唱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写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3]这些都是我们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指导方向。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挖掘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借助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教学中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底蕴,精选提炼那些具有爱国情怀、传统美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视唱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切实发挥视唱思政课程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在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用新思维引领我们教学的新路径,用新路径催生教学的新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用新的声音唱响新时代的旋律。
注释:
[1]www.luozhuang-edu.cn/jyyl/58541.htmlHYPERLINK"http://www.luozhuang-edu.cn/jyyl/58541.html".
[2]李 军.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人民日报,2019-07-11.
[3]www.nacta.edu.cn/xygk/xyjj/index.
(责任编辑:庄 唯)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009-0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的思维,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全国艺术类大学中,指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中,如在音乐技术理论课、创作课、音乐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在音乐专业课程教育中积极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实施各专业的课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通知明确指明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课教育同向同行的方针政策。
一、视唱练耳课程思政
(一)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意义
视唱练耳课程是从事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各专业学生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多方位音乐素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政治意识不强,基础理论薄弱,平时的学习太过局限,注意力只集中在对本专业技术的掌握方面,而在思想理论方面的总结与提高则相差甚远。因此,在这门课程中结合课程思政的主题思想实施教学,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视唱练耳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类型音乐作品的大量浏览分析和研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其整体综合素质,使他们在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上得到升华。本文以中国戏曲学院视唱练耳教学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
(二)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对象是极其广泛的;包括了音乐艺术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对象则包括了与音乐相关的音乐系、京剧系、表演系的所有专业学生,众多的授课对象决定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需要培养出更多全面掌握音乐技能,素质优秀的合格接班人。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并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新时代大视野背景下的视唱练耳课程,要求在保持原有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兼收并蓄,坚持“三全育人”的方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探寻和开拓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贯彻和体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2]的精神内涵。
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就是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人才、培育人才、输送人才。
二、视唱练耳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内容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的视唱练耳教学,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各要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培养学生对乐音的听辨能力,对构成音乐风格的属性: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曲式结构、复调形态等进行分析、理解、掌握。
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听觉训练、节奏训练、视唱训练三个方面。听觉训练涵盖对十二平均律体系中的单音、各类性质的单音程与复音程、各种结构的三和弦与七和弦,包括密集排列或开放排列的各类和弦综合分析和辨别;对单声部、和声性二声部、复调性二声部、以及三声部、四声部等多声部旋律的分析和听写;节奏训练包括对单声部和多声部纵向节奏组合的击拍练习,书写练习等。视唱训练则包括从无升降号的C自然大调到七个升降调号以内的自然音体系,变化音体系的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视唱的全部知识点掌握。视唱的曲目选择了有调性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以及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段和大量中国戏曲曲牌音乐及经典唱腔。
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视唱练耳唱与听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节奏感和音高感,发展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学习各种技巧的同时开阔音乐的视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三、视唱练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视唱练耳课综合训练——以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为例
京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学院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音乐精髓,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由于京剧曲目繁多,内涵丰富,选择学习此段唱腔作为教学案例是经过不断筛选的结果。《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这个唱段对于课堂教学来讲,长度适中,覆盖的技术性含量全面,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自古以来的中华传统美德等艺术性价值更高,值得细细品味。这首经典的西皮流水板的青衣唱段,歌唱了穆桂英见帅印感慨万分,在佘太君劝说下,决意重整旗鼓,挂帅出征的决心,表达了其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对这个曲目的教学,通过听、学、读、写、唱、念六个步骤分解唱腔中各个技术点引入对唱段的学习:包括对唱腔中的大小二、三、六度以及纯四、五度各种音程结构和性质的模唱、构唱以及听写练习;对唱腔所呈示的调式调性的分析。随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过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在唱念步骤中,“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一遍遍反复念白、演唱,直至能背唱这些抑扬顿挫的词句,再加上激昂交错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锣鼓衬托的情景交融,这种爱国之情,报国之行,爱我中华的种子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里。在耳濡目染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将传授知识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 在这首铿锵有力的唱腔中,节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节奏中大量运用了短促的休止符,附点节奏、过小节连线,这些都为完美呈现唱腔提供了保证。这个唱段的节奏是学习的重点,总结出以下格子节奏图表:
节奏素材来源于此段唱腔中的所有节奏型,通过横排接唱、纵排接唱、单声部节奏、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节奏的多声部纵向节奏综合训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这个唱段西皮流水板的节奏技术特征。教学中,不仅是技术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种节奏,这个板式,完美贴切地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在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又如何运用这种节奏描绘苍劲、悲壮的感情色彩,抒发令人荡气回肠的感受。
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教育。学生通过深入剖析学习这首西皮流水板唱腔,不仅在音乐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且在对作品艺术性理解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通过演唱、背唱、默写这首作品,更加深深体会到穆桂英大义凛然,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也激起了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很多类似作品的实践教学工作,如对京剧现代戏《红灯记》选曲《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浑身是胆雄赳赳》、京剧现代戏《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等作品的教学,都能起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目的。
(二)視唱练耳课程中二声部视唱训练——以《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为例
音乐是立体的,它既有横向的连续性进行,也有作为纵向组合的多声部织体。其中,二声部训练是视唱训练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包括和声性二声部与复调性二声部训练,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保卫黄河》是训练复调性二声部视唱的重要曲目之一。
《保卫黄河》以短促而快速的小六度大跳音程开始,旋律振奋人心,节奏掷地有声,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选择这首作品作为二声部训练的作品,不仅由于它对二声部视唱的技术性训练要求明确,适用于视唱课堂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现和塑造的中国人民奋起战斗的英雄形象更是令人振奋,正如歌词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但是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音准和节奏上,演唱平淡无味,又由于作品采用卡农式写作手法,学生开始练习的时候,两个声部唱着唱着就绞到了一起,还有的同学堵着耳朵不敢听另外一个声部的同学演唱,二声部清晰感不好,融合度也不理想,更谈不上其他要求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带领同学们认真学习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并分析作品当时在延安陕北工学大礼堂首演时引起巨大反响的过程。并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发送这首作品的视频和录音供大家学习,要求大家畅谈谈感想与对作品的理解。此时的学习,同学们不再只专注于技术点,而是在情感上真正体会到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英雄形象。内心有了学习的欲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与作品的共鸣,所有的困难迎刃而解。
视唱教学与时代紧密结合,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演唱过程中,激发起同学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用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展开对这些令人难忘,振奋人心的经典艺术作品的演绎,不仅达到对学生培根铸魂的效果,而且学生能完全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的课程达到于润物细无声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得到升华。这种课程思政的教学不仅仅有理论的深度,更有思想的温度。
(三)视唱练耳课中弹唱训练——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弹唱训练是视唱练耳学习的高级阶段,对于多声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钢琴、和声、曲式、配器等作曲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是一种具有极高训练价值的教学内容。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张黎作词,秦咏诚作曲,范哲明配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歌曲旋律优美舒展,运用了6/8拍的节奏,建立在F自然大调上。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首唱,发行于1985年。这首歌曲拥有极富感染力、抒情而生动的旋律,还有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的歌词,以及富有表现力的钢琴伴奏,这三者浑然一体,交相辉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笔者在中国戏曲学院视唱练耳课教学岗位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教学的对象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这首歌曲作为第三学期期末弹唱汇报曲目一直延续使用至今。每次练习这首作品,同学们都能被作品中对祖国的热爱和激情所感染。
歌曲从1985年问世至今,一直广为流传,不仅表达了浓烈的爱国情怀,而且形象地将祖国和人民比喻为母亲和她的孩子,使人感到无比的亲切自然。这首曲目就是一首有“温度”,更有“热度”的作品。第三学期的弹唱训练中,很多同学都会选用这首作品作为汇报演唱的曲目。不仅因为旋律好听,歌词上口,伴奏织体弹起来流畅顺手。而且,作品能激发同学们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歌正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美好家园深切的眷恋,以及对得之不易的胜利的无限感慨和喜悦的心情。演唱这首作品时,演唱者和听众都能被歌曲深深地感染、激励。
正如歌词写的那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朴实自然的歌词,配合优美流畅的旋律,如汩汩清泉流淌在我们心田。6/8拍的节奏设计,增添了圆舞曲的风格。和声配置色彩绚丽,在伴奏开始时就应用分解和弦织体并和小琶音交相辉映,唱到“袅袅炊烟”用柱式和弦突出旋律的清晰,整首作品在这里突然安静下来,似乎在向观众描绘安静宁和的气氛;唱到“我最亲爱的祖国”时,伴奏部分为了更好地烘托作品的气势,左手应用大琶音进行,右手应用的八度和弦,左右手紧密结合,塑造了完美的音乐形象。最后的抒情部分“啦啦啦”,伴奏织体依然重复了这个音型。这个作品音域不宽,只有十三度,从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A,适合大多数学生演唱的音域,钢琴伴奏织体音型比较统一,变化不是太多,易于演奏,整首作品属于中等程度的弹唱训练。
总 结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写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3]这些都是我们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指导方向。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挖掘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借助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教学中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底蕴,精选提炼那些具有爱国情怀、传统美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视唱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切实发挥视唱思政课程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在视唱练耳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用新思维引领我们教学的新路径,用新路径催生教学的新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现视唱练耳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用新的声音唱响新时代的旋律。
注释:
[1]www.luozhuang-edu.cn/jyyl/58541.htmlHYPERLINK"http://www.luozhuang-edu.cn/jyyl/58541.html".
[2]李 军.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N].人民日报,2019-07-11.
[3]www.nacta.edu.cn/xygk/xyjj/index.
(责任编辑:庄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