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m40919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清时期是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新旧思想的冲突矛盾推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明清文学作品根植于现实社会,自然不乏对女性的关注。本文综合明清散文、小说和戏曲,对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类,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揭露女性意识的缺失与觉醒。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觉醒;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02
  明代之前,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思想也在几千年相传的制度中日日固化。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发展到明代成为牢固的枷锁,束缚着女性,使她们陷入了长期的集体无意识中。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同时意味着君主专制走向衰败的必然趋势。“明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高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时期。”[1]
  明清时期,社会具有向高一级社会制度进化的条件,民主自由的思想悄然孕育,思想领域出现了松动的态势,新思想与旧思想发生了强烈的碰撞,部分青年受到西方新文化的感染,开始重视人权,反对封建主义对人性的压制和对女性的束缚,在这种背景下,女性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马克思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因此科举制度的存在和覆灭本身就是一对矛盾”[2],当社会表面的繁荣已无法掩盖其内在的腐朽,明清女性的觉醒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3]。明清文坛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家,他们“极写实地描绘了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和事物,表现了人情冷暖”[4],展示了一幅女性在社会中生存现状的生动画卷。由此,本文将明清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两类:个人意识开始觉醒的进步女性和缺失自我的典型封建妇德代言人,然后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1 个人意识开始觉醒的进步女性
  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人们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产生怀疑,王阳明、李贽等开始提倡人性、人欲。在一些明清文人的笔下,女性角色有了个人的思想,最突出的便是女性开始追求爱情的自由。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的常被认为在女性意识觉醒方面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正如《牡丹亭》题词中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因为一场游园春梦,惊起了她心中被压抑的情欲,最后她不顾家人的阻挠,选择与柳梦梅私奔,更是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愤然反抗,《牡丹亭》对女性欲望的描写大胆直白,揭露出女性对人性人欲的自然追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个冰雪聪明而心思单纯的女子,她单薄的身躯顽强抵抗着封建礼教的压迫,她做的一切不仅出于其本性,更是源于对贾宝玉真挚的爱。黛玉表面上虽敏感多心,但是待人真诚,从不在暗地里使绊子,所以在封建社会明争暗斗的权利争夺中,她注定要被吞没,成为牺牲品。黛玉极喜读书,她的父亲林如海早在她幼时,便请了师父教导她,由此黛玉博古通今、才情出众。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时,提到林黛玉的闺房像个公子的书房。在海棠诗社中,黛玉多次夺魁,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这一点并不十分符合礼教。在爱情观上,林黛玉要的不是三妻四妾的廉价爱情,而是要宝玉一心一意地鐘情于她。在所有明清作品的女性形象中,林黛玉绝对是一个独立醒目的存在,她带着作者在其身上倾注的心血,孤傲地走在了时代的前端。
  明清散文作品中,以清代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的陈芸——芸娘为例。芸娘身上既有封建性的一面,又有进步性的一面,“她有极为传统士大夫们所称道的举案齐眉、贤良淑德,符合封建礼教三从四德规范的一面,却也更有突破世俗、旷达超脱,追求精神情感与女性自我意识的一面,被其夫称赞‘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5]。古代封建男权社会,限制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女性被排斥在国家正规教育体制之外”[6],从而否定了女性的才智,贬低女性地位,而芸娘在操持家常之余,仍能仅凭接触到的少数书籍自学成才,才思敏捷,她对知识的渴求反映出她反叛封建思想的天性。最可爱的是,芸娘几次同沈复偷偷外出游玩,为避人耳目,想出各种办法,甚至于女扮男装,或者借口归宁,这不仅是她少女性情的体现,更是在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背后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芸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子,善于在生活的细小处发现乐趣,因此沈复记录他和芸娘游玩的点滴时,“节奏明快,生动活泼,构成了轻松的游览氛围,通过文字,‘组成了一幅幅人世图’,把人文情怀很好地传达给了读者”[7]。
  女性意识的觉醒还体现在女性想要脱离男性和家庭、独立生存的思想上。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贾府三小姐贾探春,虽然身为庶出,但她自尊自爱,是一个有担当、有远见的女子,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痛心疾首,说到“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她预见贾家的败落是从自身开始,但身为庶出的女性,她无法改变现状,所以直言但凡自己是个男人,便要出去做一番事业,不愿困于家庭之中。可见探春对于女性囿于男性和家庭之中的现状以及等级制度是非常不满的,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明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并非只在于夫人、小姐身上,纵观明清文学作品,有些作家开始将目光放到了社会地位低下的丫鬟身上,她们虽然是不受重视的社会底层,但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是人们不可忽视的艺术典型。体现先进自由平等思想的代表性角色有《红楼梦》中的晴雯、紫鹃等,她们虽然出身微贱,未受过教育,但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使她们表现出一种超于常人的人格魅力。曹雪芹描写她们时,也着意凸显这些特点。与晴雯相关最著名的情节当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作为一个丫鬟,并不是麻木服从宝玉的,她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也会发怒赌气,甚至要宝玉“赔礼”方才作罢;再如“抄检大观园”一段,搜到晴雯的箱子时,她将箱子里的东西全倒在地上,让狗仗人势来搜查的嬷嬷自找没趣,凡此种种皆能看出晴雯对等级制度的厌恶,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对于这种侵犯了自己人权的行为,晴雯不会忍气吞声,而是愤然反抗。另外,芳官被自己的干娘苛待时,晴雯仗义执言,维护芳官。后世评论家常有“袭乃钗副,晴有林风”的说法,在晴雯身上,能看到黛玉的影子,她刚烈直爽、毫无城府,身为弱者的她对于更弱小的人会出手维护,这和薛宝钗、袭人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缺失自我的典型封建妇德代言人
  “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8],封建社会的女性不是“自然的人”,而是病态的、畸形的。明清时期,女性追求自由、突破封建思想的意识虽然开始觉醒,但积累几千年的封建枷锁尚且沉重,这种觉醒终究还未成主流,更多的妇女仍在循规蹈矩地遵守着封建妇德,为封建思想和制度所毒害,沦为男性的附庸,甚至进一步成为封建势力的帮凶。
  封建社会利用《烈女传》《女戒》等向女性宣传自觉顺从的思想,用“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将女性限制在家庭内部。最典型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李纨,在丈夫死后,她守着自己的儿子度日,她才疏学浅,却温顺谦和,遵守妇道,人人皆赞其“美德”,正是因为她的行为符合了“三从四德”的标准。在戏曲作品中,这种形象屡见不鲜,像《杀狗记》中的杨月真,虽表面看来有主见、有魄力,但是她的一切言行都是围绕着丈夫和家庭而形成的,在她的努力下,兄弟和睦,最终杨月真得以身着金冠霞帔,被封贤德夫人。然而在这种贤德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毫无自我、毫无个性的典型封建妇德的代言人[9]。
  这种形象广泛存在于明清时期的社会中,并不只是地位较高的夫人、小姐才有,在底层人民身上,我们仍能看到封建思想在她们身上刻下的顽固印记。许多丫鬟成为在封建思想驱使下,为个人利益与他人明争暗斗的可悲女性。《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袭人,表面上是个尽心侍奉宝玉,与人为善的“大好人”,但其为了自己的地位,暗中向王夫人告密,陷害同为丫鬟的晴雯,还建議宝玉搬离大观园,以免与众姐妹过于亲近。这些言行使得王夫人十分认同袭人,认为袭人符合封建妇德,心中产生了让袭人长久陪伴宝玉的想法。袭人用尽手段,却将成为宝玉妾室认定为自己最好的出路,这也体现出封建礼教将女子设定为男性附庸所带来的极大危害。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先生也深刻认识到了这种危害,他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借婴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礼教禁锢女子天性的愤懑。婴宁是狐妖和人所生的孩子,她原本“不是受古代伦理道德禁锢的封建女子,也不同于一般作者笔下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进步女性,而是在乡村土生土长,不受外界干扰,保持着最自然模样的女性”[10]。婴宁在山村雨露中生养长大,蒲松龄称其“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然笑嫣然,狂而不损其媚。”婴宁刚满十六岁时,在上元节外出游玩。因见她粲然一笑,嫣然无方,姨表兄王子服对她一见钟情,最终抱得美人归。然而这个在自然环境中成长的少女又怎么能够承受封建社会的拘束和残害,果然在她成婚后,西邻家的儿子贪慕婴宁美色,被婴宁设计毒死,引起了官司,于是婴宁遭到了婆母的训斥,从此婴宁发誓绝不再笑。蒲松龄“浪漫主义的思想使他的小说有着抒情的特征和柔和的感情,让他在处理人生的无常和荒诞时,常常虚化矛盾”[11],所以他给了婴宁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但封建礼教在无形之中永久剥夺了婴宁身上最美好的笑容。可以说,婴宁成为一个被封建礼教剥夺自我的受害少女。
  3 结语
  真理往往是由少数人先发现的。这些有意或无意识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女子敢于同封建制度的卫道者展开斗争,但这些女性并不全是受过教育的。许多位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处于封建教化的边缘,受到封建思想礼教的束缚相对较少,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她们更多的想的是温饱问题。在道德人性方面,她们更多的是顺从人的天性,所以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底层人民,也可能抵抗封建制度,产生对自由平等的渴望。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本就背离了人的天然本性。
  本文讨论的个人意识开始觉醒的这一类进步女性,大多数都没有迎来好的结局,这从侧面体现出,明清时期的女性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战胜命运,实现个人独立还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进步女性无法完全脱离封建制度、封建伦理的规范,封建的烙印深沉地刻在她们身上。这些女性虽有反抗意识,但不能深入思考自己痛苦命运产生的根源,就像《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将自己的坎坷命运归结于“情痴”,甚至在离世前告诫自己的女儿“须尽妇道,勿似汝母”,可见她认为自己不符合封建世俗的行为是错误的,赞同“一夫多妻”的封建婚恋观。
  明清时期,国外的先进思想并未完全传播到中国,没有科学的指导,女性的自我意识还停留在觉醒阶段,封建制度依旧占上风,社会条件还无法支持女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参考文献:
  [1] 刘心依.《徐霞客游记》的创作背景与精神内涵[J].汉字文化,2020(22):32-33.
  [2] 邓叶倩.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及其影响[J].汉字文化,2019(14):66,79.
  [3] 商奕.《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情绪与讽刺艺术[J].汉字文化,2020(20):52-53.
  [4] 宋易洋.论《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塑造——以赵氏、匡超人的情绪描写为例[J].汉字文化,2020(20):50-51.
  [5] 徐梦真.从《浮生六记》陈芸形象看明末清初女性意识的萌发[J].文学教育(上),2019(03):66-68.
  [6] 凌欣怡.论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J].汉字文化,2019(16):167-168.
  [7] 罗泳镱.《徐霞客游记》的文史价值与人文情怀[J].汉字文化,2020(20):42-43.
  [8] 徐紫薇,薛芳芳.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生态美学视域下人的解放[J].大众文艺,2019(05):228-229.
  [9] 胡伟栋.女性意识的书写:从缺失到觉醒——以元明清戏曲作品中的不同女性形象群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10):86-90.
  [10] 孙雅婷.论汪曾祺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大众文艺,2019(10):29-30.
  [11] 王贺明.论沈从文爱情小说中的荒诞感[J].戏剧之家,2019(26):222,224.
  作者简介:张艺腾(200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指导老师:程嫩生
其他文献
摘要:漆工艺有着长达七千年的发展历史,楚漆器在漆工艺的进步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新中国成立后,以20世纪中期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地区出土的漆木器为开端,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不断呈现。下文从河南信阳境内城阳城址楚墓群发掘的大量考古成果中筛选出典型漆木器作为研究对象。其一,从墓葬内外两个层面对漆木器的漆绘技艺、装饰元素及其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及画史材料,对漆木器的视觉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简单
电影是国际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和独特方式,肩负着输出本国文化和历史内涵的重要使命.本文从文化折扣下的内容策略和跨文化语境下的传播策略入手,对动画短片《包宝宝》进行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对医科类院校500名大学生的营养知识、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并通过24h膳食回顾法对学生饮食连续记录5d,运用BMI值评估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对其日常饮食及各类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医科类院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以及营养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显示:通过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进行比较发现,医科类院校大学生膳食结构中的能量基本充足,谷物的摄入量偏多,蔬菜、水果、水产品摄入量过少,最终导致各类营养素的摄入不平衡,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B1、
摘要:本文从内容生产、账号安全和利益取舍等方面分析自媒体野蛮生长的原因,总结自媒体行业内容生产智能化、账号品牌平台化、原创保护技术化等发展趋势,提出在坚守内容品质的基础上,研究流量规律、适应传播习惯、发展多频道网络模式(Multi-Channel Network,MCN)、多方联合共建行业生态等建议,以助力自媒体规范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野蛮生长;规范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将数字化赋能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实现乡村特色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和宣传推广,还可以实现乡村旅游在个性化服务、市场营销及游客动态管理方面的数字化。当前,宜兴洑西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数字化建设薄弱、信息化投入欠缺、旅游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要帮助宜兴洑西村摆脱转型升级的困境,应对宜兴洑西村乡村旅游展开营销、
摘要:生态文学是一种独特又新潮的文学门类。我国的生态文学发展并不成熟,大多数文章只有一些模糊的界定。与生态相关的山水田园诗经过魏晋的提出发展后,在唐朝已有众多诗文可考。本文希望以唐代诗歌为代表,探寻当时生态文学对现代生态文学的启示与意义,充实生态文学内涵。  关键词:唐代山水田园诗;现代生态文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
摘要:21世纪以来,在我国文艺政策支持和电影市场规模扩大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新类型电影尤其是国产喜剧片种类不断丰富,国产喜剧电影正逐渐向“作者化”倾向发展。纵观近十年国产喜剧电影,大多数影片会体现出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但同时又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共同的国产伦理文化特征。本文从作者电影出发,以近些年来中国特色喜剧电影为线索,深入探析近十年国产喜剧电影的“作者化”倾向。  关键词:喜剧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从剧情、场景到镜头方面都有质的提升。这是在中国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大环境下,电影市场需求和动画技术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必然出现的变化与趋势。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加强对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是彰显职业教育理念的精神标杆,也是强化就业竞争的现实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受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文化教育、工匠制度供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优化工匠精神培育环境、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引导、创新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是加强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路径。
本文从构建新媒体语境下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视角,通过对滨州市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现状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提出应深入挖掘符合滨州地域文化的资源,详细完善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的基础与应用设计系统,重点提升城市新媒体技术、设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