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逛超市、菜市场,你是不是眼睛总挪不开那些颜色漂亮的食物,比如绿海带、黑木耳等,需要提醒的是,不少人在选购食品时,往往会看中颜色、口味。殊不知,颜色过于鲜艳、口味过重、香气明显的食品很可能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超标。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人都希望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而漂白食品虽然外观美观,对身体却有害无益。消费者应尽量少食用带色素的食品。
2015年7月10日至12日,湖南省食药监局稽查局联合长沙海关、湘潭市食药监局在湘乡市查处一起“问题”冷冻肉制品案,涉案的“问题”冷冻肉制品来自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主要存在无检验检疫证明、无出入境货物通关单、外包装无中文标识或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涉案产品为牛肉、牛肚等9个品种共150余吨,货值金额600余万元。
这样的“僵尸肉”之所以能“畅销”全国,与它经过精心加工“包装”得以改头换面有直接关系。其方法主要有两:一是通过腌制、加重调料来掩盖他们的真面目。二是通过工业烧碱和氧化氢等漂白剂的处理,使其变得“洁白无瑕”。如有几十年的“老龄”的鸡爪,经此一泡,立马变成胖乎乎、白嫩嫩的“泡椒凤爪”,卖相特别好。
除了“僵尸肉”,市场上用此类手法加工“包装”的还有其他一些食品,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漂白食品”!
为什么要漂白食物
关于食品漂白那些事近日媒体又开始报道食品用硫磺熏蒸的话题,让人们想起很多曾经的食品漂白事件:漂白银耳,漂白带壳花生,漂白山药片,漂白土豆,漂白豆芽,漂白面粉,漂白馒头,漂白粉条粉丝,漂白凉粉、粉皮、拉皮、凉皮……
很多人对食物也有一种“白色”才好的偏执观念,这也导致商贩们为了迎合这种心理而选择了漂白食品。
很多人不太理解,商贩们没事儿干嘛总喜欢漂白啊?这还不简单么,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食物制作过程中,实在很难保持人们理想中那种洁白如玉的状态,总是容易发生各种“褐变”;
二是人们对于白色实在有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不仅喜欢脸色白的女人,喜欢各种白色皮毛的动物(其实只是动物白化病的结果),而且对食物也偏好颜色洁白,面粉要白,银耳要白,牛奶要白,芡粉要白……
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别的生产者都漂白了,消费者也习惯于买漂白的东西了,如果你的产品不漂白,产品卖相不好,就卖不出去。
为什么食物加工之后颜色不理想,需要漂白?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原因一 酶促褐变
第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食材会发生“酶促褐变”。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这个酶促褐变。这是因为,果蔬薯类中天生存在一类“酚氧化酶”,而这些食材里又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气,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而且随着氧化,颜色从红变褐,从褐变黑。
为什么完整的水果蔬菜不会发黑呢?因为在细胞当中,酚酶和多酚类物质是被严密分隔开来的,不会轻易碰面。但是,一旦受了磕碰,或者被切开、被绞碎,细胞就被损坏了。于是那些分隔的“墙壁”坍塌,所有物质都混在一起,酚酶和它的底物多酚类物质见了面。同时,因为细胞被破坏,和空气中的氧气也发生了接触。三路英雄会师的结果,就是颜色变褐。
水果碰一下之后就变褐,土豆、山药、苹果、梨、桃等切开之后很快变褐,就是这个道理。虽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但看起来总是让人别扭。这个麻烦困扰着许多人,比如说,做藕粉、红薯粉的时候,会因为发生褐变,颜色多少有点发灰发褐;比如说,一些半成品的菜肴,发现放了几个小时之后,蔬菜的切口处都出现一层褐色的“边”,就是因为酶促褐变所致。又比如说,用打浆机打果蔬浆的时候,发现苹果打出来之后几乎每一分钟都在快速变色,从浅黄很快变成褐色,这正是打浆机破坏细胞,导致酶促褐变的结果。这个褐变的同时,还伴随着维生素C的快速损失。
原因二 美拉德反应
第二个原因,是“美拉德反应”,也叫做“非酶褐变”,是含羰基物质和含氨基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制作红烧食品、焙烤食品的时候,我们很喜欢美拉德反应,因为它在让饼干、面包、点心、烤肉、烧肉等食品在颜色变褐的同时,还会放出浓浓的诱人香气。发酵的酱类、豆豉、咸菜等从原料的淡黄色变成成品的黑褐色,人们也都认可了。但是,一些水分少的食物在储藏中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说,一些蔬菜干、水果干会越放颜色越黑。一些菌类干制品也会越来越黑,都与非酶褐变有关。甚至制作奶粉、鸡蛋粉、豆粉等产品的时候,也可能会因此呈现淡淡的褐色。这时候,人们就不太满意了。
原因三 食物中的有色物质
第三个原因,是食物中本来存在一些有色的物质。比如面粉中原来就有点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使面粉呈现淡淡的黄色,用碱性水煮后更是出现明显黄色。但人们不喜欢这种颜色,总希望面粉是洁白的,越白越好。
总而言之,无论什么原因,消费者都不喜欢那些褐色的产品,希望颜色更白更“纯洁”。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消费者有所好,生产者必迎合。于是自古以来就出现了各种漂白方式。这些方式原本只是经验,但经过科学验证,都有一定道理。
常见的三种漂白方法
方法一 硫磺熏蒸法
第一个方法,最古典也最好用,就是硫磺熏蒸法。按传统工艺,果脯也好,果干也好,山药干之类中药材也好,银耳之类也好,为了保持好看清爽的颜色,都可以用二氧化硫熏一下。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能够抑制酶促褐变,也能抑制美拉德反应,一石二鸟,防褐变效果别提多好了。同时,二氧化硫对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所以在营养方面说不上有害。 按照相关法规,用硫磺漂白黄花菜、银耳、干辣椒、杏干之类都是合法的,只是残留量不能超标。还有中药材切片,也会做漂白处理。硫磺熏蒸是“传统工艺”,而不是现代“黑心作坊”的做法。
但是,把产品放在密闭空间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熏蒸的方法,实在没办法控制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按现在标准,几十年前的水果干、果脯蜜饯当中的超标情况非常普遍。过量的二氧化硫主要是危害呼吸道,尤其是对哮喘病人等敏感人群有害,因为它过多时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近年来,由于相关国家标准严格限制了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这个传统工艺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甚至被淘汰。
方法二 亚硫酸盐浸泡法
第二个方法,在熏硫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就是亚硫酸盐浸泡法。这个方法控制褐变的原理其实没什么区别,也是利用亚硫酸盐产生微量二氧化硫的方法来预防食物变色。与熏硫相比,它的好处是容易控制数量,只要配置时浓度合适,就不会造成过量二氧化硫的残留。因此,各国都许可使用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作为护色剂,在果蔬产品上使用。
比如说,为什么洋快餐的炸薯条颜色那么好看?因为土豆切开之后就要放在亚硫酸盐之类的溶液当中浸泡,以防土豆条颜色发黑。土豆条不可能是当时切当时下锅炸的,而久放的土豆条天经地义地会变黑。如果不用亚硫酸盐等护色剂处理,消费者能愿意购买黑乎乎的薯条么?又比如说,餐馆提前切碎的生菜叶,边上容易“长锈”,用亚硫酸盐溶液浸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使用二氧化硫处理的食品种类繁多,远远超乎消费者的想象。按我国标准GB2760-2014,能产生二氧化硫的各种盐类,包括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低亚硫酸钠,可以用于以下食品的加工当中:——表面处理的水果;水果干、蜜饯凉果——腌菜、干制蔬菜、部分蔬菜罐头、干制菌类、干制藻类——腐竹、坚果、可可和巧克力制品(包括巧克力糖)——生湿面制品、淀粉(芡粉)、饼干——白糖、各种调味用糖浆、半固体调味料——果蔬汁、果蔬汁饮料——啤酒和麦芽饮料、葡萄酒和其他果酒。
很多人想不到,看起来高大上的红酒当中也会添加二氧化硫用来防腐,而且我国许可量为0.25g/kg,美国许可值是0.35g/kg,比干制蔬菜的限量还要高。
此外,开心果、核桃、花生之类带壳坚果,也常常需要用熏硫或亚硫酸盐浸泡处理,否则它们的皮色会很难看。比如说,美国开心果协会在宣传片中毫不讳言,果壳漂白是开心果生产流程的一部分。因为这种处理仅限外壳,不会影响到坚果内部,所以无需感觉恐惧。
既然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数量都能接受,按逻辑推理,只要不超过限量标准,没什么可靠理由把熏过硫的菜干、蘑菇干、葡萄干之类产品前面加个“毒”字。葡萄酒很多人能一次喝一瓶半瓶的(1瓶将近750克),黄花菜、干蘑菇、干银耳之类的东西一次吃的量就更少了,比如说,谁会一次把半斤银耳泡发一大脸盆,然后煮了一天吃掉呢?
方法三 氧化法
第三个方法,是氧化法。无论是过去用来处理面粉的过氧化苯甲酰,还是用来处理凤爪、猪手的过氧化氢,都是用氧化的方式,使原来食物中存在的有色物质被氧化,失去原来的有色结构,从而消除颜色,让食品变得洁白。
由于销售商误以为消费者特别喜爱超白的面粉,我国的面粉曾经多年处于增白剂使用超标的情况当中。过度氧化虽然能增白,却会破坏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对健康是不利的。我国政府已经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之类增白剂,希望消费者也能逐渐习惯带点黄色的各种面食品。至于凤爪和猪手,人们反正也不是为了维生素而吃它们,表面损失点营养倒也不那么在乎。幸好过氧化氢没有任何残留,氧化之后就变成水和氧气。
家人有远方亲友曾以制作粉条粉丝为生。他们给我们送来粉条时,都要特意声明,这是“吃货”。我问“何谓吃货?”他们解释说,这是自家吃的,不用漂白,所以颜色淡褐,不太好看。所谓“卖货”,就是卖出去的,必须漂白处理,否则客商嫌不白不肯买啊!
6类食品允许限量使用漂白剂
按照相关法规,用食品级硫磺漂白黄花菜、银耳、干辣椒、杏干之类都是合法的,只是残留量不能超标。还有中药材切片,也会做漂白处理。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能够抑制酶促褐变,也能抑制美拉德反应。
但是,工业硫磺由于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尤其严重。因此,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工业硫磺不得用于食品加工。此外,过量的二氧化硫会危害呼吸道。
近年来,由于相关国家标准严格限制了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这个传统工艺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2015年5月实施的最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硫磺作为漂白剂、防腐剂,可用于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食糖和魔芋粉6类食品的加工,最大使用量为0.1g/kg、0.35g/kg、0.2g/kg、0.4g/kg、0.1g/kg和0.9g/kg,但只限用于熏蒸,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
如何辨别漂白食品
核桃:选购核桃一般选些色泽光鲜(鲜褐色最佳)、手感较重的,漂白过的核桃表面较为白净,但毫无光泽。核桃壳虽硬,但如果经化学物品浸泡过,也会污染到壳里的核桃仁,所以尽量不要选啡白色的核桃。
开心果:开心果许多人都喜欢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市面上多数售卖的白色开心果,并不十分健康。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开心果的时候,都爱挑那些色泽洁白的买。
但有关部门发现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的心理,竟然用工业双氧水漂白开心果。这会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不漂白处理的开心果,果壳具有自然光泽、果仁呈自然露绿色。开心果果仁的颜色绿的比黄的要新鲜,而表皮呈黄褐色才是开心果本身自然的颜色,包住果仁的果衣为紫色的最好。
一般来说,个头大的开心果比个头小的口感更好,也更有嚼劲。好的开心果,其裂口是果仁成熟饱满后的自然胀开,而某些人工开口的开心果壳大肉小,品质就逊了一筹。 生姜:姜是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但怎样挑选,却不是人人知晓的。许多人愿意挑选颜色浅看上去干净的,吃的时候却发现总有怪味。行家建议:买姜不能光看外表,颜色鲜黄,表皮光滑的大部分为用硫磺熏制过。好姜表皮看得清纹理,比较粗糙,颜色淡黄,有一些绿头并不要紧。
银耳:在市场上有时可见到一些商贩在出售用硫磺熏制过的银耳,这些银耳色泽较通常的要白得多,有的消费者认为银耳越白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熏制过的银耳一方面水发性差,不易煮糯;另一方面在硫磺的熏制过程中,硫磺中所含的少量的砷及砷的氧化物也会渗入银耳中,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一旦摄入,就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硫磺熏制过的银耳千万买不得有酸味、霉味、腐馊味的变质银耳也绝对不可食用,以免引起中毒。
选购银耳应以朵大、体轻,色黄白,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此外,选购时也应注意含水量,过潮则易发霉不宜存储,过干则易碎。在保管方面宜密封后保存,不宜存放于石灰缸中,否则煮时不宜发开。
通常,质量好的银耳,水泡开后,细软柔润,富有弹性,而质次的水泡开后除外层有柔软弹性外,中央常有硬块,需注意鉴别。
面粉:许多人喜欢吃用精白面粉制成的面条、馒头、蒸糕,可谁知如今“精白”也有造假。一些不法分子在面粉生产时添加“吊白块”,使面粉色泽比精白面粉还要白。
食用添加了“吊白块”的面制品后,“吊白块”释放的甲醛被人体直接吸收,可引发急性中毒,患者会出现打喷嚏、咳嗽、头痛、上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声音嘶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肺水肿、喉水肿或昏迷。长期食用“吊白块”面制品易致癌,危及生命安全。
鲜莲藕:莲藕从产地运到外地,途中“卖相”会变得很难看。为了保鲜、美观和延长食用期,商贩会用一定的食品用漂白剂对其进行美化处理,如亚硫酸及其盐类(亚硫酸多用于植物性食品,既是一种防腐剂,也是一种漂白剂和护色剂)。使得漂白后的莲藕表面洁白,细闻却有淡淡的酸味,若长期食用对健康非常不利。建议到大型的正规超市购买,选择表面不是很干净,甚至带有泥沙的。
所谓“食为好色者容”。如果我们不刻意追求太白太漂亮的食物,如果我们能悦纳食物的天然变色机制,那么生产者也就不必挖空心思来给食物漂白增白了。挑食物就像挑未来的孩子她娘,妖娆艳丽不是第一位的选择标准,健康和内涵才是顶顶重要……(指导专家: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
2015年7月10日至12日,湖南省食药监局稽查局联合长沙海关、湘潭市食药监局在湘乡市查处一起“问题”冷冻肉制品案,涉案的“问题”冷冻肉制品来自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主要存在无检验检疫证明、无出入境货物通关单、外包装无中文标识或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涉案产品为牛肉、牛肚等9个品种共150余吨,货值金额600余万元。
这样的“僵尸肉”之所以能“畅销”全国,与它经过精心加工“包装”得以改头换面有直接关系。其方法主要有两:一是通过腌制、加重调料来掩盖他们的真面目。二是通过工业烧碱和氧化氢等漂白剂的处理,使其变得“洁白无瑕”。如有几十年的“老龄”的鸡爪,经此一泡,立马变成胖乎乎、白嫩嫩的“泡椒凤爪”,卖相特别好。
除了“僵尸肉”,市场上用此类手法加工“包装”的还有其他一些食品,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漂白食品”!
为什么要漂白食物
关于食品漂白那些事近日媒体又开始报道食品用硫磺熏蒸的话题,让人们想起很多曾经的食品漂白事件:漂白银耳,漂白带壳花生,漂白山药片,漂白土豆,漂白豆芽,漂白面粉,漂白馒头,漂白粉条粉丝,漂白凉粉、粉皮、拉皮、凉皮……
很多人对食物也有一种“白色”才好的偏执观念,这也导致商贩们为了迎合这种心理而选择了漂白食品。
很多人不太理解,商贩们没事儿干嘛总喜欢漂白啊?这还不简单么,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食物制作过程中,实在很难保持人们理想中那种洁白如玉的状态,总是容易发生各种“褐变”;
二是人们对于白色实在有一种近乎病态的追求,不仅喜欢脸色白的女人,喜欢各种白色皮毛的动物(其实只是动物白化病的结果),而且对食物也偏好颜色洁白,面粉要白,银耳要白,牛奶要白,芡粉要白……
说白了就是这个道理;别的生产者都漂白了,消费者也习惯于买漂白的东西了,如果你的产品不漂白,产品卖相不好,就卖不出去。
为什么食物加工之后颜色不理想,需要漂白?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原因一 酶促褐变
第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食材会发生“酶促褐变”。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这个酶促褐变。这是因为,果蔬薯类中天生存在一类“酚氧化酶”,而这些食材里又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再加上氧气,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而且随着氧化,颜色从红变褐,从褐变黑。
为什么完整的水果蔬菜不会发黑呢?因为在细胞当中,酚酶和多酚类物质是被严密分隔开来的,不会轻易碰面。但是,一旦受了磕碰,或者被切开、被绞碎,细胞就被损坏了。于是那些分隔的“墙壁”坍塌,所有物质都混在一起,酚酶和它的底物多酚类物质见了面。同时,因为细胞被破坏,和空气中的氧气也发生了接触。三路英雄会师的结果,就是颜色变褐。
水果碰一下之后就变褐,土豆、山药、苹果、梨、桃等切开之后很快变褐,就是这个道理。虽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但看起来总是让人别扭。这个麻烦困扰着许多人,比如说,做藕粉、红薯粉的时候,会因为发生褐变,颜色多少有点发灰发褐;比如说,一些半成品的菜肴,发现放了几个小时之后,蔬菜的切口处都出现一层褐色的“边”,就是因为酶促褐变所致。又比如说,用打浆机打果蔬浆的时候,发现苹果打出来之后几乎每一分钟都在快速变色,从浅黄很快变成褐色,这正是打浆机破坏细胞,导致酶促褐变的结果。这个褐变的同时,还伴随着维生素C的快速损失。
原因二 美拉德反应
第二个原因,是“美拉德反应”,也叫做“非酶褐变”,是含羰基物质和含氨基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制作红烧食品、焙烤食品的时候,我们很喜欢美拉德反应,因为它在让饼干、面包、点心、烤肉、烧肉等食品在颜色变褐的同时,还会放出浓浓的诱人香气。发酵的酱类、豆豉、咸菜等从原料的淡黄色变成成品的黑褐色,人们也都认可了。但是,一些水分少的食物在储藏中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说,一些蔬菜干、水果干会越放颜色越黑。一些菌类干制品也会越来越黑,都与非酶褐变有关。甚至制作奶粉、鸡蛋粉、豆粉等产品的时候,也可能会因此呈现淡淡的褐色。这时候,人们就不太满意了。
原因三 食物中的有色物质
第三个原因,是食物中本来存在一些有色的物质。比如面粉中原来就有点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使面粉呈现淡淡的黄色,用碱性水煮后更是出现明显黄色。但人们不喜欢这种颜色,总希望面粉是洁白的,越白越好。
总而言之,无论什么原因,消费者都不喜欢那些褐色的产品,希望颜色更白更“纯洁”。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中,消费者有所好,生产者必迎合。于是自古以来就出现了各种漂白方式。这些方式原本只是经验,但经过科学验证,都有一定道理。
常见的三种漂白方法
方法一 硫磺熏蒸法
第一个方法,最古典也最好用,就是硫磺熏蒸法。按传统工艺,果脯也好,果干也好,山药干之类中药材也好,银耳之类也好,为了保持好看清爽的颜色,都可以用二氧化硫熏一下。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能够抑制酶促褐变,也能抑制美拉德反应,一石二鸟,防褐变效果别提多好了。同时,二氧化硫对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所以在营养方面说不上有害。 按照相关法规,用硫磺漂白黄花菜、银耳、干辣椒、杏干之类都是合法的,只是残留量不能超标。还有中药材切片,也会做漂白处理。硫磺熏蒸是“传统工艺”,而不是现代“黑心作坊”的做法。
但是,把产品放在密闭空间燃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熏蒸的方法,实在没办法控制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按现在标准,几十年前的水果干、果脯蜜饯当中的超标情况非常普遍。过量的二氧化硫主要是危害呼吸道,尤其是对哮喘病人等敏感人群有害,因为它过多时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近年来,由于相关国家标准严格限制了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这个传统工艺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甚至被淘汰。
方法二 亚硫酸盐浸泡法
第二个方法,在熏硫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就是亚硫酸盐浸泡法。这个方法控制褐变的原理其实没什么区别,也是利用亚硫酸盐产生微量二氧化硫的方法来预防食物变色。与熏硫相比,它的好处是容易控制数量,只要配置时浓度合适,就不会造成过量二氧化硫的残留。因此,各国都许可使用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等作为护色剂,在果蔬产品上使用。
比如说,为什么洋快餐的炸薯条颜色那么好看?因为土豆切开之后就要放在亚硫酸盐之类的溶液当中浸泡,以防土豆条颜色发黑。土豆条不可能是当时切当时下锅炸的,而久放的土豆条天经地义地会变黑。如果不用亚硫酸盐等护色剂处理,消费者能愿意购买黑乎乎的薯条么?又比如说,餐馆提前切碎的生菜叶,边上容易“长锈”,用亚硫酸盐溶液浸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使用二氧化硫处理的食品种类繁多,远远超乎消费者的想象。按我国标准GB2760-2014,能产生二氧化硫的各种盐类,包括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低亚硫酸钠,可以用于以下食品的加工当中:——表面处理的水果;水果干、蜜饯凉果——腌菜、干制蔬菜、部分蔬菜罐头、干制菌类、干制藻类——腐竹、坚果、可可和巧克力制品(包括巧克力糖)——生湿面制品、淀粉(芡粉)、饼干——白糖、各种调味用糖浆、半固体调味料——果蔬汁、果蔬汁饮料——啤酒和麦芽饮料、葡萄酒和其他果酒。
很多人想不到,看起来高大上的红酒当中也会添加二氧化硫用来防腐,而且我国许可量为0.25g/kg,美国许可值是0.35g/kg,比干制蔬菜的限量还要高。
此外,开心果、核桃、花生之类带壳坚果,也常常需要用熏硫或亚硫酸盐浸泡处理,否则它们的皮色会很难看。比如说,美国开心果协会在宣传片中毫不讳言,果壳漂白是开心果生产流程的一部分。因为这种处理仅限外壳,不会影响到坚果内部,所以无需感觉恐惧。
既然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数量都能接受,按逻辑推理,只要不超过限量标准,没什么可靠理由把熏过硫的菜干、蘑菇干、葡萄干之类产品前面加个“毒”字。葡萄酒很多人能一次喝一瓶半瓶的(1瓶将近750克),黄花菜、干蘑菇、干银耳之类的东西一次吃的量就更少了,比如说,谁会一次把半斤银耳泡发一大脸盆,然后煮了一天吃掉呢?
方法三 氧化法
第三个方法,是氧化法。无论是过去用来处理面粉的过氧化苯甲酰,还是用来处理凤爪、猪手的过氧化氢,都是用氧化的方式,使原来食物中存在的有色物质被氧化,失去原来的有色结构,从而消除颜色,让食品变得洁白。
由于销售商误以为消费者特别喜爱超白的面粉,我国的面粉曾经多年处于增白剂使用超标的情况当中。过度氧化虽然能增白,却会破坏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对健康是不利的。我国政府已经禁止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之类增白剂,希望消费者也能逐渐习惯带点黄色的各种面食品。至于凤爪和猪手,人们反正也不是为了维生素而吃它们,表面损失点营养倒也不那么在乎。幸好过氧化氢没有任何残留,氧化之后就变成水和氧气。
家人有远方亲友曾以制作粉条粉丝为生。他们给我们送来粉条时,都要特意声明,这是“吃货”。我问“何谓吃货?”他们解释说,这是自家吃的,不用漂白,所以颜色淡褐,不太好看。所谓“卖货”,就是卖出去的,必须漂白处理,否则客商嫌不白不肯买啊!
6类食品允许限量使用漂白剂
按照相关法规,用食品级硫磺漂白黄花菜、银耳、干辣椒、杏干之类都是合法的,只是残留量不能超标。还有中药材切片,也会做漂白处理。这是因为二氧化硫能够抑制酶促褐变,也能抑制美拉德反应。
但是,工业硫磺由于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尤其严重。因此,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工业硫磺不得用于食品加工。此外,过量的二氧化硫会危害呼吸道。
近年来,由于相关国家标准严格限制了二氧化硫的残留量,这个传统工艺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2015年5月实施的最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规定,硫磺作为漂白剂、防腐剂,可用于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干制蔬菜、经表面处理的鲜食用菌和藻类、食糖和魔芋粉6类食品的加工,最大使用量为0.1g/kg、0.35g/kg、0.2g/kg、0.4g/kg、0.1g/kg和0.9g/kg,但只限用于熏蒸,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
如何辨别漂白食品
核桃:选购核桃一般选些色泽光鲜(鲜褐色最佳)、手感较重的,漂白过的核桃表面较为白净,但毫无光泽。核桃壳虽硬,但如果经化学物品浸泡过,也会污染到壳里的核桃仁,所以尽量不要选啡白色的核桃。
开心果:开心果许多人都喜欢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市面上多数售卖的白色开心果,并不十分健康。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开心果的时候,都爱挑那些色泽洁白的买。
但有关部门发现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的心理,竟然用工业双氧水漂白开心果。这会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不漂白处理的开心果,果壳具有自然光泽、果仁呈自然露绿色。开心果果仁的颜色绿的比黄的要新鲜,而表皮呈黄褐色才是开心果本身自然的颜色,包住果仁的果衣为紫色的最好。
一般来说,个头大的开心果比个头小的口感更好,也更有嚼劲。好的开心果,其裂口是果仁成熟饱满后的自然胀开,而某些人工开口的开心果壳大肉小,品质就逊了一筹。 生姜:姜是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但怎样挑选,却不是人人知晓的。许多人愿意挑选颜色浅看上去干净的,吃的时候却发现总有怪味。行家建议:买姜不能光看外表,颜色鲜黄,表皮光滑的大部分为用硫磺熏制过。好姜表皮看得清纹理,比较粗糙,颜色淡黄,有一些绿头并不要紧。
银耳:在市场上有时可见到一些商贩在出售用硫磺熏制过的银耳,这些银耳色泽较通常的要白得多,有的消费者认为银耳越白越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熏制过的银耳一方面水发性差,不易煮糯;另一方面在硫磺的熏制过程中,硫磺中所含的少量的砷及砷的氧化物也会渗入银耳中,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一旦摄入,就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硫磺熏制过的银耳千万买不得有酸味、霉味、腐馊味的变质银耳也绝对不可食用,以免引起中毒。
选购银耳应以朵大、体轻,色黄白,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此外,选购时也应注意含水量,过潮则易发霉不宜存储,过干则易碎。在保管方面宜密封后保存,不宜存放于石灰缸中,否则煮时不宜发开。
通常,质量好的银耳,水泡开后,细软柔润,富有弹性,而质次的水泡开后除外层有柔软弹性外,中央常有硬块,需注意鉴别。
面粉:许多人喜欢吃用精白面粉制成的面条、馒头、蒸糕,可谁知如今“精白”也有造假。一些不法分子在面粉生产时添加“吊白块”,使面粉色泽比精白面粉还要白。
食用添加了“吊白块”的面制品后,“吊白块”释放的甲醛被人体直接吸收,可引发急性中毒,患者会出现打喷嚏、咳嗽、头痛、上腹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声音嘶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肺水肿、喉水肿或昏迷。长期食用“吊白块”面制品易致癌,危及生命安全。
鲜莲藕:莲藕从产地运到外地,途中“卖相”会变得很难看。为了保鲜、美观和延长食用期,商贩会用一定的食品用漂白剂对其进行美化处理,如亚硫酸及其盐类(亚硫酸多用于植物性食品,既是一种防腐剂,也是一种漂白剂和护色剂)。使得漂白后的莲藕表面洁白,细闻却有淡淡的酸味,若长期食用对健康非常不利。建议到大型的正规超市购买,选择表面不是很干净,甚至带有泥沙的。
所谓“食为好色者容”。如果我们不刻意追求太白太漂亮的食物,如果我们能悦纳食物的天然变色机制,那么生产者也就不必挖空心思来给食物漂白增白了。挑食物就像挑未来的孩子她娘,妖娆艳丽不是第一位的选择标准,健康和内涵才是顶顶重要……(指导专家: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