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兽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j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a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属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哺乳动物沙粒病毒属(Mammarenavirus,MARV),MARV除1956年在牙买加果蝠发现的塔卡里伯病毒,其余病毒种以啮齿动物为自然宿主,10余个种引起人类的脑膜炎及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等疾病[1].LCMV是Armstrong和Lille于1933年发现,为沙粒病毒科最早发现的病毒[2].到20世纪60年代,先后发现几种与LCMV生化特征、形态学相似的病毒,它们在电镜下极似沙粒,由此命名为沙粒病毒,建立了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科在病毒学中分为两类,分别是旧世界病毒和新世界病毒,其中LCMV属于沙粒病毒科的旧世界病毒[1].
其他文献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猪上呼吸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在临床上Hps和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加剧了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症状.为探讨Hps和PCV2共感染的致病机制,本试验建立了体外Hps和PCV2共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的模型,分别检测感染12、24h和36 h后的PAM细胞因子(IL-1β、TNF-α、IL-4和IL-10)、猪白细胞抗原(SLA)分子SLA-DR、SLA-DM以及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mRNA转录水平,以探讨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显示,与单一感染相比,Hp
为构建一种更加理想的急性胰腺炎模型,筛选出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的最佳造模时间和20%L-精氨酸剂量.试验选取54只SPF级小鼠随机分成9组,即空白对照组、时间组(6、12、24h和48 h)和剂量组[2、4、6 g/(kg· bw)和8g/(kg·bw)],每组6只小鼠,以腹腔注射途经给药.本试验分别对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白细胞数量、胰腺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评价出最佳给药剂量及时间.试验结果表明,20%L-精氨酸剂量4 g/(kg·bw)、造模时间6h为最佳造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