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实现厦门新的经济增长热潮,厦门必须采用内联的方式,发展经济。通过采取在宁化、漳浦“发展飞地”经济的构想,发展海峡西岸的经济,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实现经济的梯度转移,服务中部崛起,形成为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关键词:飞地经济;梯度转移;中部崛起;海峡西岸;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47-02
引言
“飞地经济”是指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甲地(主要是交通不便的乡镇或自然风景区等不适宜上工业项目的地方)招入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厦门所处的大环境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负闽南大陆的漳州、泉州两市,面对金门岛,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遥遥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 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厦门岛内山峦起伏,地势从东向西倾斜,东南部是丘陵地带,西南部地势相对平坦。
厦门拥有对台、环境、港口等独特的优势,但厦门地域狭窄、资源匮乏,产业链较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更快地发展。福建的新一轮经济发展计划中提出发展厦门西岸的经济,可以说为厦门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在宁化、漳浦发展“飞地经济”的意义
1.发挥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厦门市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属于高梯度地区,中部内陆属于中梯度地区。西部沿边地区经济落后,基础差,底子薄,属于低梯度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实现东部地带的梯度优势,中央采取了向东部倾斜的政策,增加对东部的投资,使得本来就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东部迅速超越中西部,在经济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东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厦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地域狭窄,限制了它的发展,所以必须向内挺进。
2.促进厦门总部经济的发展。“飞地经济”的某一个项目位于一行政区域内,而产值、税收、收益则归属于另一行政区域的工业集中区或工业项目。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某些特有的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聚集,将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总部经济”理论强调企业经济是有配套成本的,同时也是有外部性的。它的一个理念是通过集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而形成产业链,进而将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开创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变水平的恶性竞争为垂直价值链不同区段上的友好合作。这就是说一个项目很可能总部在此地,而生产制造基地在他处,从而实现双赢。他有着放射性的衍生经济效益。厦门在宁化、漳浦发展 “飞地经济”,正是由于周边地段成本较低,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为其提供技术,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从大的空间结构上看,可以使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更加完善,经济也发展得更好。
3.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这个概念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1990年提出,它指在一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而形成强劲竞争优势的现象。
由于厦门的产业链比较短,因此必须沿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以产业链为产业集群的“主脉”,大力培植产业集群。让电子、机械、化工产品落户西岸,形成产业链,厦门起到龙头的作用,顺势引导,通过发挥龙头的作用,带动和吸纳作用,引进相关产业,使产业集聚由线到面,形成大型产业集群。
结合厦门目前产业链的现状,查阅向光资料,发展以下的产业集群对厦门的经济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电子信息主要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制造产业集群:数字视听产品制造产业集群: 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产业集群: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集群;(2)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客车制造产业集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飞机维修产业集群:电工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船舶修造产业集群;(3)化工制造业: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橡胶轮胎产业集群。
三、宁化、漳浦发展“飞地经济”所具备的条件
1.政策优势。《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明确提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就有:壮大工业规模,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在政策上为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一步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集中区,继续调整和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强化三大支柱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提高效益和质量。
2.宁化、漳浦是厦门西,向南拓展的重要“节点”空间。漳浦和宁化等地资源丰富,正好位于福建开发“海峡西岸”的战略地带,漳浦位于厦门的东南方向,进一步拓展开访空间,因为福建多山,很多地方都被山阻隔,不利于发展经济,要寻找向西挺进的突破口,我认为漳浦和宁化是向外拓展的要冲,重要的节点空间。
(1)从小区域看:宁化具有发展边贸和城市经济的区位小优势。宁化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位于闽西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的中点,7个乡镇与江西石城、广昌两县接壤,边界线长达200多公里,边界贸易历来十分活跃。宁化建城区和人口规模在6个周边县(宁化、清流、明溪、建宁、连城、石城)中最大,地域空间广阔,地理位置适中,是赣货入闽和闽货进赣的中转站,历来为边贸重镇。从小区域看,宁化比周边各县更具有发展边贸和城市经济的小区位优势,可以把宁化发展成为闽赣边界中部中心城市,成为两个经济区的物质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可谓是海峡西岸的金三角,厦门向西挺进的北大门。(2)从大区域看:宁化位于西部内陆山区,武夷山山脉贯穿全境,距厦门的距离较远,成为经济的边缘化地区,这些导致宁化在接收经济中心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辐射功能非常脆弱,无法纳入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圈,并与之接轨发展。使宁化成为“产业凹地”和“资源塌陷地”,在宁化建立“经济飞地”,选择相关的产业,因为产业关联度大,一个产业可以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出现显著的连锁反应。
3.漳浦的区位优势。漳浦县位于福建省南部,区位优势突出,东临台湾海峡,介于厦门和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西、北、南隔山隔海隔溪与平和、龙海、云霄、东山毗邻。漳浦与台湾人缘地缘血缘相近,语言习俗相近,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祖籍地。而且引进台资企业是最多的县。交通便捷,南下和北上十分便捷,资源丰富,海岸线216公里,矿产资源丰富。
(1)漳州相对其他地方的比较优势。一是对台优势。漳州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优势突出,人缘优势独特,台湾现有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两地经贸往来密切;合同利用台资总量在全国地市一级排第三,实际利用台资占全省38%,引进农业台资项目占全国1/10;一旦两岸实现“三通”,漳州具有抢占发展的先机之利。二是农业优势。资源丰富,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优越;基础厚实,特别是水果、水产、蔬菜三个大宗农产品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地市级前列;成效明显,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龙头企业群体日益壮大,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市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产值在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三是自然优势。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充裕,生态环境良好;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充足。(2)漳浦是承接厦门产业南移的重要结点空间。从漳浦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出,漳州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漳浦是承接厦门产业转移,向南扩进的重要地带。而且漳浦最大的优势就是“台”,是厦门加强对台合作的重要港口。
在漳浦发展飞地经济,从空间关系上看,漳浦靠近台湾,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是符合“两面开工,左右逢源”的战略思想的充分发挥对台、农业、港口、区域等比较优势,努力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东南沿海的重要出海口。
总结
实施“飞地”战略构想有利于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一战略的最大好处就是打破了地域和交通条件差的地方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化解了环境与发展的基本矛盾,使统筹和协调发展有了根本的、现实的可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而符合科学的发展观。“飞地”的设置要和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融合问题,发挥产业聚集的效应,形成产业集群。而我的文中谈道的在宁化和漳浦发展“飞地经济”是符合当地的产业结构融合问题的。
通过发展 “飞地”,将解决厦门市生产要素不足的问题。为厦门市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技术资源、产品资源。并且可以实现政策与品牌共享,实现厦门西岸腹地经济与厦门港的良性互动。同时,可以增强区域内的经济关联和互补性,进一步整合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充分流动。
参考文献:
[1]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国良.两岸交流与新闻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3]陆军.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4]Friedman,Milto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pp. 3-43.
[5]Nagel,“Assumptions in Economic Theory,”AER,(May 1963),pp. 211-19.[责任编辑 吴明宇]
关键词:飞地经济;梯度转移;中部崛起;海峡西岸;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47-02
引言
“飞地经济”是指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甲地(主要是交通不便的乡镇或自然风景区等不适宜上工业项目的地方)招入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厦门所处的大环境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负闽南大陆的漳州、泉州两市,面对金门岛,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澎湖遥遥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 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厦门岛内山峦起伏,地势从东向西倾斜,东南部是丘陵地带,西南部地势相对平坦。
厦门拥有对台、环境、港口等独特的优势,但厦门地域狭窄、资源匮乏,产业链较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更快地发展。福建的新一轮经济发展计划中提出发展厦门西岸的经济,可以说为厦门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在宁化、漳浦发展“飞地经济”的意义
1.发挥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厦门市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属于高梯度地区,中部内陆属于中梯度地区。西部沿边地区经济落后,基础差,底子薄,属于低梯度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实现东部地带的梯度优势,中央采取了向东部倾斜的政策,增加对东部的投资,使得本来就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东部迅速超越中西部,在经济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东中西部的差距越来越大。厦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地域狭窄,限制了它的发展,所以必须向内挺进。
2.促进厦门总部经济的发展。“飞地经济”的某一个项目位于一行政区域内,而产值、税收、收益则归属于另一行政区域的工业集中区或工业项目。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某些特有的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聚集,将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总部经济”理论强调企业经济是有配套成本的,同时也是有外部性的。它的一个理念是通过集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而形成产业链,进而将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开创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变水平的恶性竞争为垂直价值链不同区段上的友好合作。这就是说一个项目很可能总部在此地,而生产制造基地在他处,从而实现双赢。他有着放射性的衍生经济效益。厦门在宁化、漳浦发展 “飞地经济”,正是由于周边地段成本较低,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为其提供技术,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从大的空间结构上看,可以使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更加完善,经济也发展得更好。
3.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这个概念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1990年提出,它指在一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在空间上集聚而形成强劲竞争优势的现象。
由于厦门的产业链比较短,因此必须沿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以产业链为产业集群的“主脉”,大力培植产业集群。让电子、机械、化工产品落户西岸,形成产业链,厦门起到龙头的作用,顺势引导,通过发挥龙头的作用,带动和吸纳作用,引进相关产业,使产业集聚由线到面,形成大型产业集群。
结合厦门目前产业链的现状,查阅向光资料,发展以下的产业集群对厦门的经济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电子信息主要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制造产业集群:数字视听产品制造产业集群: 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产业集群: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集群;(2)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客车制造产业集群: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飞机维修产业集群:电工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船舶修造产业集群;(3)化工制造业: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橡胶轮胎产业集群。
三、宁化、漳浦发展“飞地经济”所具备的条件
1.政策优势。《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明确提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主要任务其中就有:壮大工业规模,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这在政策上为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一步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集中区,继续调整和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强化三大支柱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提高效益和质量。
2.宁化、漳浦是厦门西,向南拓展的重要“节点”空间。漳浦和宁化等地资源丰富,正好位于福建开发“海峡西岸”的战略地带,漳浦位于厦门的东南方向,进一步拓展开访空间,因为福建多山,很多地方都被山阻隔,不利于发展经济,要寻找向西挺进的突破口,我认为漳浦和宁化是向外拓展的要冲,重要的节点空间。
(1)从小区域看:宁化具有发展边贸和城市经济的区位小优势。宁化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位于闽西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的中点,7个乡镇与江西石城、广昌两县接壤,边界线长达200多公里,边界贸易历来十分活跃。宁化建城区和人口规模在6个周边县(宁化、清流、明溪、建宁、连城、石城)中最大,地域空间广阔,地理位置适中,是赣货入闽和闽货进赣的中转站,历来为边贸重镇。从小区域看,宁化比周边各县更具有发展边贸和城市经济的小区位优势,可以把宁化发展成为闽赣边界中部中心城市,成为两个经济区的物质交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可谓是海峡西岸的金三角,厦门向西挺进的北大门。(2)从大区域看:宁化位于西部内陆山区,武夷山山脉贯穿全境,距厦门的距离较远,成为经济的边缘化地区,这些导致宁化在接收经济中心城市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辐射功能非常脆弱,无法纳入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圈,并与之接轨发展。使宁化成为“产业凹地”和“资源塌陷地”,在宁化建立“经济飞地”,选择相关的产业,因为产业关联度大,一个产业可以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出现显著的连锁反应。
3.漳浦的区位优势。漳浦县位于福建省南部,区位优势突出,东临台湾海峡,介于厦门和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西、北、南隔山隔海隔溪与平和、龙海、云霄、东山毗邻。漳浦与台湾人缘地缘血缘相近,语言习俗相近,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祖籍地。而且引进台资企业是最多的县。交通便捷,南下和北上十分便捷,资源丰富,海岸线216公里,矿产资源丰富。
(1)漳州相对其他地方的比较优势。一是对台优势。漳州与台湾一衣带水,地缘优势突出,人缘优势独特,台湾现有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两地经贸往来密切;合同利用台资总量在全国地市一级排第三,实际利用台资占全省38%,引进农业台资项目占全国1/10;一旦两岸实现“三通”,漳州具有抢占发展的先机之利。二是农业优势。资源丰富,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优越;基础厚实,特别是水果、水产、蔬菜三个大宗农产品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地市级前列;成效明显,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龙头企业群体日益壮大,食品加工业作为全市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产值在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三是自然优势。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充裕,生态环境良好;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资源充足。(2)漳浦是承接厦门产业南移的重要结点空间。从漳浦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出,漳州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漳浦是承接厦门产业转移,向南扩进的重要地带。而且漳浦最大的优势就是“台”,是厦门加强对台合作的重要港口。
在漳浦发展飞地经济,从空间关系上看,漳浦靠近台湾,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是符合“两面开工,左右逢源”的战略思想的充分发挥对台、农业、港口、区域等比较优势,努力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东南沿海的重要出海口。
总结
实施“飞地”战略构想有利于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一战略的最大好处就是打破了地域和交通条件差的地方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化解了环境与发展的基本矛盾,使统筹和协调发展有了根本的、现实的可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而符合科学的发展观。“飞地”的设置要和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融合问题,发挥产业聚集的效应,形成产业集群。而我的文中谈道的在宁化和漳浦发展“飞地经济”是符合当地的产业结构融合问题的。
通过发展 “飞地”,将解决厦门市生产要素不足的问题。为厦门市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技术资源、产品资源。并且可以实现政策与品牌共享,实现厦门西岸腹地经济与厦门港的良性互动。同时,可以增强区域内的经济关联和互补性,进一步整合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充分流动。
参考文献:
[1]饶会林.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张国良.两岸交流与新闻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3]陆军.城市外部空间运动与区域经济[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4]Friedman,Milto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pp. 3-43.
[5]Nagel,“Assumptions in Economic Theory,”AER,(May 1963),pp. 211-19.[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