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必须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探讨改善的对策和路径,这既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的前提,也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明显改善;对策研究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力争再用四年的时间,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正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探讨全面实现明显改善的对策和路径。建立起增强并不断提高实效性的长效保障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来,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增强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深化改革,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2008年7月8日至9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颁发等,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又一次步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确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效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政治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贴近改革开放的现实,提高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新课改方案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在的科学联系,实现了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结合,加强了学科性,使其作为学科建设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如李长春指出的那样。“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实效性时强时弱,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正如中发[2004]16号文明确指出的,而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社科[2008]5号文也指出,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领导重视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没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得不到应有的公平待遇;借教学改革之名,随意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等。对此,李长春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全社会的期盼,也是高校广大教师、学生的呼唤。”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原因分析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
部分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党和国家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确立的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模糊认识,没能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功能和作用,对中央提出的各级党政教育部门和高校党政领导要重视和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的要求不能真正落实。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虽然现在公开否认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作用的人少了,但是口头上承认的地位与真正理解并在行动上落实则是两回事。这是造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地位得不到实现的主要原因。
2、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排斥
由于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和多年政治运动的冲击,造成人们对政治的一种恐惧,对政治理论的反感。部分学生和教师。对有关政治的东西,没有兴趣,不论对错。持厌烦和拒绝的态度。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当大学生步入社会时,看到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素质评判时,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考核,而对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很少有要求,这种重才轻德的价值导向,也导致部分大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3、社会思潮和社会非本质现象的负面影响
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在不断加强,国际的、国内的种种非社会主义思想和学说,淡化意识形态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钱交易以及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也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加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即使再经过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努力,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也会使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怀疑。当代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各种新情况的出现,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大学生信服的回答增加了难度。
4、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普及化形成的虚拟社会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本主义思想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全球的漫延,不可能不对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网络普及所形成的虚拟社会,在大学生面前呈现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虚拟社会的隐蔽性加大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给予的正面教育往往难以抵挡来自这方面的冲击。
5、中学的政治课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协调不科学
中学阶段政治课的内容几乎包含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的教学内容。中学阶段的政治课,虽然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应试”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了不少定义,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涵知之甚少。一旦进入高校,首先接触到的仍是“老面孔”,甚至于中学讲过的内容更为宽泛。因此,中学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不合理,成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不起兴趣的重要原因。
6、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知识结构更新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好学、好问、独立思考能力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真信马列,要了解社会和学生思想两个实际,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 律,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把握理论前沿。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教师普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周要上十几节甚至二十多节课,部分教师还要讲授二到三门课,忙于应付,身心疲惫,势必影响到工作的责任心,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能保证;另一方面,限于师资不足,经费有限,进行学历提高与进修得不到保证,许多教师数年、十多年没能有机会参加学术研讨会或进行系统的进修学习,而每天站在讲台上又无暇顾及学习新知识,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许多教师的知识老化已非常严重。因此,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能讲“老祖宗”讲过的话,还要讲“老祖宗”没讲过的话,确是勉为其难,这也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目标的对策探讨
1、深入推进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承担着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全社会,特别是高校领导和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转变观念。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推进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正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分析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三进”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建立健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
按照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宏观指导的水平,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坚强保障”的要求,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推动的力度,通过政策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得到落实,强化高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指导和协调,教育部、教育厅等主管部门,应对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应开设的课程是否全面?课时是否开足?师资数量及质量是否达到政策的规定?学科和课程建设所必须的经费是否足额到位?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项倾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并把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通过经常性、制度化的检查督促,从外部提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和保障条件。
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明显改善的基础和前提。教社科[2008]5号文件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是从属于二级学院的教研室或部。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利益诉求等方面无话语权,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贯彻落实教社科[2008]5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是加强组织领导的当务之急。
3、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人才保证
围绕教社科[2008]5号文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好转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建设:①要实行对现有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不仅要吸收理论界的最新成果,更要用发展的理论帮助学生解答、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从这一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师更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但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内容更新、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除常规性的备课会议、研讨会等,更应当充分利用电视、因特网等手段,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制度化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②严格执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由于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少部分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达不到任职要求,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严格把住老师准入关,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人才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③要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当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年龄结构上也不尽合理,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一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凸现出来。因此,必须从现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着眼长远,统筹安排。④要建立激励机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加大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进修考察、津贴发放等方面的给予政策倾斜,并给予表彰奖励,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4、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关键环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现实感和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模式,要用鲜活生动事例解释枯燥的理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确保教社科[2008]5号文“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定得到实施,通过课外参观考察、社会调研、问卷走访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考试考核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考试考核方式,科学评判学生学习状况,也是增强实效性、实现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重要环节,考试考核的方法及评定结果,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出发,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除传统的闭卷、开卷考试外,调研报告、小论文、交流发言等都可作为考核的依据。
5、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改革,取决于教材建设先行。因此,与时俱进地完善教材体系,编写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现实性和说服力、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的基础。
当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已完成了四门新课程的编写工作,这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今后,教材建设还需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加以完善,本着“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高校教材和高中政治课教材的衔接问题。②高校教材四门课之间的重复交叉问题,③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四是教材的实践性问题。通过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能适应当代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学生感到学了有用,从而想学。
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校社会科学进步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师要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单纯教学的误区,走上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基本道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科建设的方向,应当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研究对象,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并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6、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常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
要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常规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担任兼职班主任、导师或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和有关政工干部中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也可兼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学活动得到贯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政工干部及校学生工作部门信息沟通、定期交流研讨的机制和制度,形成合力,互相促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总之,必须按照高举旗帜、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强化基础的总体思路,全社会关注,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明显改善的目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分析;明显改善;对策研究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力争再用四年的时间,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正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探讨全面实现明显改善的对策和路径。建立起增强并不断提高实效性的长效保障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来,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围绕增强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深化改革,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2008年7月8日至9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颁发等,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又一次步进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确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效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政治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贴近改革开放的现实,提高了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新课改方案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在的科学联系,实现了应用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结合,加强了学科性,使其作为学科建设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如李长春指出的那样。“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实效性时强时弱,与党中央的要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正如中发[2004]16号文明确指出的,而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社科[2008]5号文也指出,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领导重视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没落到实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得不到应有的公平待遇;借教学改革之名,随意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等。对此,李长春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全社会的期盼,也是高校广大教师、学生的呼唤。”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原因分析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
部分领导、教师和学生,甚至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党和国家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确立的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模糊认识,没能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功能和作用,对中央提出的各级党政教育部门和高校党政领导要重视和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的要求不能真正落实。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虽然现在公开否认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作用的人少了,但是口头上承认的地位与真正理解并在行动上落实则是两回事。这是造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地位得不到实现的主要原因。
2、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导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排斥
由于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和多年政治运动的冲击,造成人们对政治的一种恐惧,对政治理论的反感。部分学生和教师。对有关政治的东西,没有兴趣,不论对错。持厌烦和拒绝的态度。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当大学生步入社会时,看到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素质评判时,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考核,而对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很少有要求,这种重才轻德的价值导向,也导致部分大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3、社会思潮和社会非本质现象的负面影响
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在不断加强,国际的、国内的种种非社会主义思想和学说,淡化意识形态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钱交易以及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也会使学生感到迷茫。加上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虽然我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即使再经过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努力,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也会使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怀疑。当代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各种新情况的出现,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大学生信服的回答增加了难度。
4、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普及化形成的虚拟社会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本主义思想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全球的漫延,不可能不对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网络普及所形成的虚拟社会,在大学生面前呈现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虚拟社会的隐蔽性加大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给予的正面教育往往难以抵挡来自这方面的冲击。
5、中学的政治课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协调不科学
中学阶段政治课的内容几乎包含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的教学内容。中学阶段的政治课,虽然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应试”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了不少定义,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涵知之甚少。一旦进入高校,首先接触到的仍是“老面孔”,甚至于中学讲过的内容更为宽泛。因此,中学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不合理,成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不起兴趣的重要原因。
6、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知识结构更新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好学、好问、独立思考能力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真信马列,要了解社会和学生思想两个实际,要有充足的精力投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 律,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把握理论前沿。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教师普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周要上十几节甚至二十多节课,部分教师还要讲授二到三门课,忙于应付,身心疲惫,势必影响到工作的责任心,对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能保证;另一方面,限于师资不足,经费有限,进行学历提高与进修得不到保证,许多教师数年、十多年没能有机会参加学术研讨会或进行系统的进修学习,而每天站在讲台上又无暇顾及学习新知识,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许多教师的知识老化已非常严重。因此,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能讲“老祖宗”讲过的话,还要讲“老祖宗”没讲过的话,确是勉为其难,这也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三、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目标的对策探讨
1、深入推进十七大精神“三进”工作,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承担着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全社会,特别是高校领导和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转变观念。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推进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帮助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正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正确分析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三进”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建立健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
按照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提出的“进一步提高宏观指导的水平,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和良好氛围,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坚强保障”的要求,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推动的力度,通过政策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得到落实,强化高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指导和协调,教育部、教育厅等主管部门,应对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应开设的课程是否全面?课时是否开足?师资数量及质量是否达到政策的规定?学科和课程建设所必须的经费是否足额到位?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项倾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并把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指标。通过经常性、制度化的检查督促,从外部提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支撑和保障条件。
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明显改善的基础和前提。教社科[2008]5号文件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是从属于二级学院的教研室或部。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利益诉求等方面无话语权,严重影响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贯彻落实教社科[2008]5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是加强组织领导的当务之急。
3、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人才保证
围绕教社科[2008]5号文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好转的决定性因素。教师队伍建设:①要实行对现有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不仅要吸收理论界的最新成果,更要用发展的理论帮助学生解答、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从这一意义上说,思想政治课教师更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但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内容更新、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除常规性的备课会议、研讨会等,更应当充分利用电视、因特网等手段,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制度化的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②严格执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由于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少部分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达不到任职要求,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因此,严格把住老师准入关,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人才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③要不断充实教师队伍。当前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年龄结构上也不尽合理,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一问题将在不久的将来凸现出来。因此,必须从现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着眼长远,统筹安排。④要建立激励机制,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加大对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进修考察、津贴发放等方面的给予政策倾斜,并给予表彰奖励,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4、以教学方法创新为关键环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现实感和和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途径。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要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模式,要用鲜活生动事例解释枯燥的理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确保教社科[2008]5号文“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定得到实施,通过课外参观考察、社会调研、问卷走访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考试考核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考试考核方式,科学评判学生学习状况,也是增强实效性、实现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重要环节,考试考核的方法及评定结果,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出发,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除传统的闭卷、开卷考试外,调研报告、小论文、交流发言等都可作为考核的依据。
5、以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改革,取决于教材建设先行。因此,与时俱进地完善教材体系,编写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现实性和说服力、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的基础。
当前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已完成了四门新课程的编写工作,这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今后,教材建设还需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加以完善,本着“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主要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高校教材和高中政治课教材的衔接问题。②高校教材四门课之间的重复交叉问题,③课时与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四是教材的实践性问题。通过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能适应当代全球化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使学生感到学了有用,从而想学。
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高校社会科学进步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领导、职能部门、教师要走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单纯教学的误区,走上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基本道路。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科建设的方向,应当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研究对象,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和基本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并更好地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6、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常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
要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常规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的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担任兼职班主任、导师或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和有关政工干部中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也可兼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学活动得到贯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政工干部及校学生工作部门信息沟通、定期交流研讨的机制和制度,形成合力,互相促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总之,必须按照高举旗帜、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强化基础的总体思路,全社会关注,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的明显改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