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标实施的目的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过程上,但对有效备课的研究相对忽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备课是关键。笔者现谈几点体会:
一、深入实际,虚心求教
1.深钻研,多思考
要通读教材,掌握教材中每一章节的知识,熟悉高中数学内容前后知识的衔接,备课时不能自作主张地改变教材的设计。例如高一《正切函数图像与性质》,课本是由正切函数的性质得出函数的图像,而前面学习正、余弦函数都由图像得出函数的性质,备课时我就思考能不能还按照旧教材也先得出函数的图像呢?新教材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我细心揣摩,发觉学生通过正、余弦函数的学习,已具备了探索画正切函数图像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备课时一定要深钻研,多思考。
2.勤交流
首先,与同事交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多跟同年龄教师交流。同龄教师往往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通过交流探讨,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并且在以后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可以顺利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其次,就是多邀请同行教师来听课,不要怕丢脸或怕批评,批评是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再次,与学生多交流,教学本来就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只有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才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依据,我们的备课才能有的放矢,基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安排教学模式。
二、参与集体备课,决不放弃自己备课
集体备课的一大弊端就是让一些老师产生惰性,只要不是自己主讲,就不用钻教材,认为听听就可以了。不否认有些教师看过教材,但是并没有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讨论的过程中,难以提出独到的见解,使集体备课收效甚微,难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个性设计。所以集体备课,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结合,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都要吃透教材。
三、开展“动态备课”,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数学备课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备教材、备实验是“静态备课”,而备学生是“动态备课”。显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采取动、静结合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1.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密切关系。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总会有新鲜与好奇感,这一阶段,教师教得如何对学生后期学习影响很大,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引入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天、9天、20天是星期几?”学生立刻兴奋起来。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的提出是数学思维的开始。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疑点、兴奋点和热点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创新的强烈欲望。备课时,注意挖掘这样的素材,将会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备课就会脱离实际,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所以,深入了解学生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了解学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学生的思想情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备课时有的放矢,课堂上因材施教,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备课就是“对症下药”,备课,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以便在课堂上导出一幕幕精彩的“戏剧”。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①第四中学 ②瑞塔铺中心小学)
一、深入实际,虚心求教
1.深钻研,多思考
要通读教材,掌握教材中每一章节的知识,熟悉高中数学内容前后知识的衔接,备课时不能自作主张地改变教材的设计。例如高一《正切函数图像与性质》,课本是由正切函数的性质得出函数的图像,而前面学习正、余弦函数都由图像得出函数的性质,备课时我就思考能不能还按照旧教材也先得出函数的图像呢?新教材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我细心揣摩,发觉学生通过正、余弦函数的学习,已具备了探索画正切函数图像的能力,这样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备课时一定要深钻研,多思考。
2.勤交流
首先,与同事交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多跟同年龄教师交流。同龄教师往往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通过交流探讨,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并且在以后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可以顺利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其次,就是多邀请同行教师来听课,不要怕丢脸或怕批评,批评是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再次,与学生多交流,教学本来就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只有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才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依据,我们的备课才能有的放矢,基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安排教学模式。
二、参与集体备课,决不放弃自己备课
集体备课的一大弊端就是让一些老师产生惰性,只要不是自己主讲,就不用钻教材,认为听听就可以了。不否认有些教师看过教材,但是并没有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讨论的过程中,难以提出独到的见解,使集体备课收效甚微,难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个性设计。所以集体备课,必须是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结合,集体备课前,每个教师都要吃透教材。
三、开展“动态备课”,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数学备课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备教材、备实验是“静态备课”,而备学生是“动态备课”。显然,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采取动、静结合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1.捕捉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密切关系。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总会有新鲜与好奇感,这一阶段,教师教得如何对学生后期学习影响很大,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引入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天、9天、20天是星期几?”学生立刻兴奋起来。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的提出是数学思维的开始。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疑点、兴奋点和热点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创新的强烈欲望。备课时,注意挖掘这样的素材,将会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备课就会脱离实际,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所以,深入了解学生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了解学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学生的思想情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即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备课时有的放矢,课堂上因材施教,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备课就是“对症下药”,备课,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以便在课堂上导出一幕幕精彩的“戏剧”。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①第四中学 ②瑞塔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