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翻堆在案头的德国《世界报》、《商报》以及《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等近期报纸,无不在大谈特谈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的话题。诚如《金融时报》所言,中国成为GDP世界第二,给媒体提供了一个炒作的话题。
再谈这个话题有种老生常谈的感觉。记得去年底的时候,当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出口冠军已成定局的时候,不少国外媒体就已在猜测中国是否已经超过日本成为GDP的世界亚军。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由于日元升值,日本险胜中国,保住了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明眼人已经看清楚,今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GDP世界第二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即便心里已经认可,当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世界还是为之震惊。
或许觉得不宜太过张扬,以免授人以柄,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因此,无论政府还是媒体都对此保持低调,以“中国的人均GDP还是多少多少”或者“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云云”作为说辞搪塞。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毕竟是老调重弹,难以封人之口。总不能等到我们的人均GDP赶上日本了,才能直起腰板吧?须知日本的人均GDP10倍于中国,中国人均GDP如与之看齐,那么中国GDP总量将达到50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国、日本、中国GDP总量之和的2倍!
因此,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非如某些媒体所言没有实际意义,这毕竟是中国发展或者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
首先,G2将更具现实的内涵。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国现在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均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将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今后无论是在全球治理还是气候谈判等热点、焦点问题上,中美的态度和立场将更能左右大局,中美的竞争与合作将是今后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轴。
其次,“中国责任论”将无可避免地升温。提到“中国责任论”,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我们的国家定位。毕竟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责任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目前我们依然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但现在许多国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对此不以为然。“发展中国家”的属性难以涵盖中国的其他属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出口冠军、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当然,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西方媒体说,中国自称“发展中国家”,是成年人穿童子军的裤子。如今,我们长得更高、更壮了,估计这条裤子也都撑破了。我们虽然有许多理由阐释我们的属性,比如人均GDP多少、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等等,但在我们的其他属性面前,仅靠以上几项,有时显得说服力不足。因此,在此情况下,人家要求你承担更多的责任似乎也说得过去。
我有个浅见:似乎很少听西方国家老把自己的“发达国家”定位挂在嘴上,但该得的利益当仁不让,该推的责任照推不误。我们是否也可以效仿之,不要老是把自己“发展中国家”的头衔挂在嘴边?毕竟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你的实力所表现出来的。另外,如果执意强调 “发展中国家”属性,某些时候会与我们对世界的贡献相互矛盾。比如我们上缴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费近年上升幅度较大,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这可以视为我们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但具有这般的能力,人家还会视你为发展中国家吗?外人,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然要求你從腰包里掏更多的钱、做更大的贡献。
再有,还要好好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中,势必要改变传统的力量对比和利益划分,不管是武力还是和平崛起。因此,在面对投向中国的各种眼神时,心态一定要平和。中国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美国人肯定会对中国保持警觉甚至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而一个个昔日凌驾在中国之上、如今被陆续撇在身后的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等等,心里也难免会醋溜溜的,说些闲言碎语在所难免。还有,曾经与中国患难与共的穷哥们如今只能遥望我们的项背,心里的滋味估计也不好受。所有这些,我们不仅须从心理上好好应对。还要集体这些扭曲的心态付诸行动,来制约我们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不会在“GDP第二”这个里程碑处止步,今后或许中国还将迎来无数个令人艳羡的头衔。但中国的崛起毕竟不能依仗于某个头衔,而是基于总体的综合实力。就拿刚刚被超越的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而论,它虽然早在40年前即超越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平心而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它恐怕只能算是村干部。同样是战败国,德国早已挥起慧剑,斩断历史,告别昨天,而日本的政客却至今仍在是否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纠缠不已。因此,在德国独立于世界之林,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欧盟的火车头时,日本却长期畏缩在美国的护翼之下,看主人的眼色行事。这样的世界第二自然不是我们期待的。所以,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经济上的崛起,在政治、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均须抢占先机。同时,还须经营、打造好我们的软实力,否则缺乏崛起的文化根基,中国的崛起或只能是昙花一现。
虽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谈。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
再谈这个话题有种老生常谈的感觉。记得去年底的时候,当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出口冠军已成定局的时候,不少国外媒体就已在猜测中国是否已经超过日本成为GDP的世界亚军。当然,最终的结果是,由于日元升值,日本险胜中国,保住了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明眼人已经看清楚,今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GDP世界第二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即便心里已经认可,当这一天终于来临的时候,世界还是为之震惊。
或许觉得不宜太过张扬,以免授人以柄,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因此,无论政府还是媒体都对此保持低调,以“中国的人均GDP还是多少多少”或者“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云云”作为说辞搪塞。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毕竟是老调重弹,难以封人之口。总不能等到我们的人均GDP赶上日本了,才能直起腰板吧?须知日本的人均GDP10倍于中国,中国人均GDP如与之看齐,那么中国GDP总量将达到50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美国、日本、中国GDP总量之和的2倍!
因此,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非如某些媒体所言没有实际意义,这毕竟是中国发展或者崛起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
首先,G2将更具现实的内涵。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国现在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均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将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今后无论是在全球治理还是气候谈判等热点、焦点问题上,中美的态度和立场将更能左右大局,中美的竞争与合作将是今后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轴。
其次,“中国责任论”将无可避免地升温。提到“中国责任论”,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我们的国家定位。毕竟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责任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目前我们依然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定位,但现在许多国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对此不以为然。“发展中国家”的属性难以涵盖中国的其他属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出口冠军、世界最大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当然,还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西方媒体说,中国自称“发展中国家”,是成年人穿童子军的裤子。如今,我们长得更高、更壮了,估计这条裤子也都撑破了。我们虽然有许多理由阐释我们的属性,比如人均GDP多少、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等等,但在我们的其他属性面前,仅靠以上几项,有时显得说服力不足。因此,在此情况下,人家要求你承担更多的责任似乎也说得过去。
我有个浅见:似乎很少听西方国家老把自己的“发达国家”定位挂在嘴上,但该得的利益当仁不让,该推的责任照推不误。我们是否也可以效仿之,不要老是把自己“发展中国家”的头衔挂在嘴边?毕竟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你的实力所表现出来的。另外,如果执意强调 “发展中国家”属性,某些时候会与我们对世界的贡献相互矛盾。比如我们上缴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费近年上升幅度较大,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这可以视为我们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但具有这般的能力,人家还会视你为发展中国家吗?外人,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然要求你從腰包里掏更多的钱、做更大的贡献。
再有,还要好好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中,势必要改变传统的力量对比和利益划分,不管是武力还是和平崛起。因此,在面对投向中国的各种眼神时,心态一定要平和。中国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美国人肯定会对中国保持警觉甚至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对手。而一个个昔日凌驾在中国之上、如今被陆续撇在身后的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等等,心里也难免会醋溜溜的,说些闲言碎语在所难免。还有,曾经与中国患难与共的穷哥们如今只能遥望我们的项背,心里的滋味估计也不好受。所有这些,我们不仅须从心理上好好应对。还要集体这些扭曲的心态付诸行动,来制约我们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不会在“GDP第二”这个里程碑处止步,今后或许中国还将迎来无数个令人艳羡的头衔。但中国的崛起毕竟不能依仗于某个头衔,而是基于总体的综合实力。就拿刚刚被超越的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而论,它虽然早在40年前即超越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平心而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它恐怕只能算是村干部。同样是战败国,德国早已挥起慧剑,斩断历史,告别昨天,而日本的政客却至今仍在是否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纠缠不已。因此,在德国独立于世界之林,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欧盟的火车头时,日本却长期畏缩在美国的护翼之下,看主人的眼色行事。这样的世界第二自然不是我们期待的。所以,中国的崛起,不能只是经济上的崛起,在政治、科技、军事等诸多领域均须抢占先机。同时,还须经营、打造好我们的软实力,否则缺乏崛起的文化根基,中国的崛起或只能是昙花一现。
虽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谈。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