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英语中重点考查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高考英语试题为例,阅读理解题在试题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同时听力、单选、完形填空、阅读表达、书面表达等题型的答题效果也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阅读能力。因此,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此,浅谈一点点做法。
  一、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文化意识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英语教师的教学应将重心移到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的读前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补充文化常识,激发阅读兴趣。读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与思考,探讨文章中所体现的异国文化、风土人情、宗教传统和生活方式,以及在情感表达与思考、行为方式方面与中国人的差异。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反过来也会促进对英语文章深层次的理解,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水平。
  二、强调端正学习态度,督促改正不良阅读习惯
  阅读是读者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从而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阅读是一项智力活动,也包括心理情感的认知活动。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心理因素一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往往心理不够稳定,解题轻率浮躁,缺乏信心、耐心,甚至焦虑烦躁。这些心理因素会导致学生不能明辨主题,不能把握脉络,理解的深度、广度不够等。而这些心理因素往往是前文提到的学生一些不良阅读习惯的真正内在的原因。教师应努力尽量减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焦虑心理,积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三、督促改正不良阅读习惯,提倡默读,减少回读,训练速读,培养视读
  有的学生习惯出声阅读,其实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见其形便知其义,尽量去掉词语读音这一环节,对节省时间很有帮助。要一口气将整篇文章读完,不要逐字逐词地阅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扩大阅读视野。要边读边记有关重要内容,尽量减少回读次数。注意力应放在整篇文章上,不要过多地考虑每个词或短语的意思,遇到与信息无关的生词要跳过,不要在这些词上过多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如遇到与信息有关的生词,要尽量根据上下文关系或构词法知识去猜测其含义,最好不要查阅字典或参考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速读过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因此要养成视读的能力,即用眼睛扫描文章内容,按意群、词组理解句子的意识,不要朗读或默写,不要逐句读,不要用指头或铅笔点着读,不要随时倒回去重读,不要边读边和别人说话,如果念得很慢,一词一词地读,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念完全文还是很茫然,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当然阅读是限时的,我们是在单位时间里求质量,读懂是第一重要的,欲速则不达。
  阅读教学应注重很多细节,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高考阅读理解题的设计侧重深层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和良好的区分度。试卷中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阅读表达题的加入意味着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尽快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绝非易事,学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才能如愿以偿地在短期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其他文献
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技术在不同科学领域或行业之间流动,导致了技术边界逐渐模糊,进而使得技术发展整体趋于融合。技术融合逐渐成为当代技术发展的主
文章以地处边境的广西N县为研究对象,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自身、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人员、相关执行主体以及执行环境这五个因素探析广西N县脱贫攻坚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