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营造气氛,用人性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想自己所愿想,说自己所想说,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关键字:想象; 个性化;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25-001
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象,有时甚至还会去异想天开。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一、 展现自我,让学生自己“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不要人云亦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次,我们在学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我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一个人思考的,就让他一个人静静地想;喜欢几个人一起学的,就让他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有几个孩子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交流时,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孩子说:“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因为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有孩子说:“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有孩子说:“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你想啊,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又有孩子说:“我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个狡猾的小人,你看,他一只眼睛斜着看,一只眼睛半眯着,嘴角歪着,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肯定在想:该死的齐泯王,就在我发财时来捣乱,断我的财路。”……
二、允许争论,让学生自由“飞”
从教学目的上讲,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判断、比较、选择,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我们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充分信赖的人,要允许他们“答非所问”,允许他们在“突发奇想”时“脱口而出”,来一句:“我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得不对”。一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嫦娥奔月》一文,当说到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时,我让学生们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说。学生们有的说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她心肠多好啊;有的说嫦娥机智勇敢,她巧妙地和逢蒙周旋。这时,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书上写得不对,嫦娥不够机智,如果她机智的话,她可以把仙药踩得粉碎,就不用自己吃下仙药而和后羿分别了。”“不对,嫦娥是机智的,因为后羿不知道逢蒙是个阴险狡诈的人,而嫦娥知道……”“既然嫦娥知道逢蒙是个阴险狡诈之人,那她为什么不把仙药藏好呢?说明她没有自我保护意识,说到底她还是不够机智。”……这些问题是作者所能料到的吗?是编者编入时的意图吗?都不是,可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啊!也许,孩子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或者离题千里,但是他们在想、在说,思维在碰撞,“火花”在闪耀啊!
三、创造环境,让学生“飞”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提高到符号水平。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教学《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像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时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终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而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试验稿)中也明确提出了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目标。由此,我不禁想到: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气氛,用人性的方法来教语文。让学生想自己所愿想,说自己所想说;让学生在有交流欲望时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关键字:想象; 个性化;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25-001
小学生是想象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象,有时甚至还会去异想天开。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一、 展现自我,让学生自己“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不要人云亦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次,我们在学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我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一个人思考的,就让他一个人静静地想;喜欢几个人一起学的,就让他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有几个孩子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交流时,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孩子说:“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因为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有孩子说:“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有孩子说:“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你想啊,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又有孩子说:“我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个狡猾的小人,你看,他一只眼睛斜着看,一只眼睛半眯着,嘴角歪着,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肯定在想:该死的齐泯王,就在我发财时来捣乱,断我的财路。”……
二、允许争论,让学生自由“飞”
从教学目的上讲,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判断、比较、选择,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我们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充分信赖的人,要允许他们“答非所问”,允许他们在“突发奇想”时“脱口而出”,来一句:“我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得不对”。一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嫦娥奔月》一文,当说到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时,我让学生们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说。学生们有的说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她心肠多好啊;有的说嫦娥机智勇敢,她巧妙地和逢蒙周旋。这时,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书上写得不对,嫦娥不够机智,如果她机智的话,她可以把仙药踩得粉碎,就不用自己吃下仙药而和后羿分别了。”“不对,嫦娥是机智的,因为后羿不知道逢蒙是个阴险狡诈的人,而嫦娥知道……”“既然嫦娥知道逢蒙是个阴险狡诈之人,那她为什么不把仙药藏好呢?说明她没有自我保护意识,说到底她还是不够机智。”……这些问题是作者所能料到的吗?是编者编入时的意图吗?都不是,可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啊!也许,孩子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或者离题千里,但是他们在想、在说,思维在碰撞,“火花”在闪耀啊!
三、创造环境,让学生“飞”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提高到符号水平。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和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比如教学《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像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是我让学生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云海在沉思。”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对翻滚的云海,它会想到什么?”这时课堂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它会想,我要是孙悟空踏着云彩飞过去见观世音有多好。”有的说:“我要是会游泳,跳下去游个痛快。”还有的说:“我要是长出翅膀,飞到对岸去该多好!”……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创设了想象思维的氛围,最终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而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试验稿)中也明确提出了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目标。由此,我不禁想到: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气氛,用人性的方法来教语文。让学生想自己所愿想,说自己所想说;让学生在有交流欲望时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