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解放区最早的银行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广东省革命老区的历史,粤东的揭西县有着不轻的份量。大革命时期,农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1925年,周恩来参与领导的东征军两次到此;土地革命时期,古大存领导的红十一军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权;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潮汕地委及其军政领导机关先后设在该县,成为潮汕革命根据地。1949年,我党在华南解放区最早的银行——南方人民银行,就诞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最近我去探望87岁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老战士何伟,对于南方人民银行的创建和结束,她是亲历者。这段经历对于她本人漫长的革命生涯来说,虽然短暂,却终身难忘。
  接受任务,离港北上
  抗战期间,何伟还是个十多岁的热血青年,在其阿姨(中共香港地下党员)的引导下参加抗日进步团体的活动,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市区中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纵北撤后,她留港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公开身份是中华书局职员。
  1949年5月的一天,《华商报》的程曼同志向她布置新的任务。解放大军即将南下解放广东,新政权很快就要建立,目前市场上的金圆券和港币都不能使用了,我们要印刷和使用新的流通货币,准备动身到粤东解放区参加印钞工作。同行的还有原东纵的战友倪珍美和她的丈夫,三人乘船运送一批钞票半成品到揭西县河婆镇。
  随后,三人奉命在港岛中环干诺道码头上船,几次都被临时通知有情况推迟出发。这些天她也不能回家,因为有地下工作的纪律,这一切她是瞒着母亲的。
  终于上船了。船上满载着大捆大捆已经包装好的伪装成商品广告的钞票半成品,起航驶向目的地。
  夜色渐暗,船已远离香港,这时海面上一艘国民党的快艇追了上来要检查。“船上什么东西?”船家镇定地回答:“药品招纸。”
  “那几个是什么人?”船家答道:“水客。”
  国民党兵打量着何伟,疑惑地问道:“水客?水客有烫发的吗?”
  船家跟国民党兵又答道:“香港的后生女都是烫发的啦!”接着塞过去几张钞票,立马被放行了。
  何伟告诉我,她在香港中华书局上班的确是烫发、穿旗袍的,虽然上船前已经换装,头发扎起,但依然可以看出头发是烫过的。
  我问她,您当时会不会紧张?她说,不会,参加革命就不能怕死。
  后来我从其他前辈处得知,与她同行的倪珍美抗战期间在香港曾经有过被日军抓去,遭受灌辣椒水等酷刑拷打仍不吐半个字的经历。她们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共产党员。
  船终于到了陆丰甲子港,改走陆路,当地派人来转运货物。到了河婆镇,她发现,很多同志护送机器设备已经先期到达,正在忙着安装。不久她又发现,机械技术人员队伍中,还有从一位金发碧眼的来自香港的英国人。
  南方人民银行和南方券的诞生
  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粤赣湘边纵队、闽粤赣边纵队均于1949年元旦宣布成立。军队的给养、发展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和市场商品流通,均有赖于货币的供应。解放区原有中共政权少量发行的流通券,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国民党滥发金圆券,恶性通货膨胀,人民拒绝使用,结果商店、药店多以大米为交换媒介,很不方便。
  1949年4月,中共华南分局经请示党中央同意,筹备建立南方人民银行。6月下旬,中共华南分局书记方方宣布任命财经干部蔡馥生为总经理,赵元浩为副总经理,负责筹备创建南方银行工作,地点在河婆镇,发行南方券,筹备物资,迎接大军南下。这是华南解放区最早建立的银行。
  南方券的基本图形委托香港进步人士开设的公司设计承印,币材用高级道林纸,印刷机、发电机和原材料在香港购买。同时还通过地下党组织物色到思想进步,并且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技工共二十多人,发动他们回解放区参加革命,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南方人民银行印钞厂的技术骨干。一切就绪,租用了一艘英国商船装运,一部分人员装扮成押运货物的商人和伙计随船出发,也有部分人员从陆路进入解放区。商船抵达甲子港后,从甲子镇至南方人民银行所在地河婆镇,则由地方武装护送,所有机器设备和物资,都是人拉肩扛,在1949年6月中旬到达河婆镇。印成的南方券底版,则是租用走私船分批运送,何伟一行负责运送的南方券底版就是其中一部分。
  1949年7月8日,南方人民银行正式宣布成立。边区党委还派出警卫连担负印钞厂的安全保卫工作。
  印钞厂厂长由王斗光担任,程曼负责生产的管理工作,蔡健(后来成为何伟的丈夫)负责钞票的检查和保管工作。印钞厂的任务是在半成品上加印总经理图章和编号。
  转移良田乡
  正当大家夜以继日地安装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全面开工之时,突然接到上级要求转移的紧急通知。
  1949年7月,溃败的国民党胡琏兵团从江西窜入广东兴宁、梅县地区,逼近潮汕。为预防万一,华南分局党委决定,把南方银行印钞厂搬进距河婆镇以北约20多公里外的良田乡下村。这里群山环抱,是抗战期间东江纵队和韩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点、中共良田工作委员会秘密机关所在地。该厂140多名职工,在蔡馥生的带领下,连夜拆卸和包装机器,并通知地方政府动员了一批民工,用了两天时间,把全部机器设备和物资运抵新厂址。
  印钞厂从1949年6月下旬开始设备安装,到10月中旬奉命结束生产,印制的南方券主币面额有1元、5元、10元3种,辅币有1角、2角、5角3种,合计面额为1.097亿元。
  在创建南方银行的过程中,党政部门广泛宣传发行南方券是革命形势的需要,也是对敌经济斗争、保护人民财产利益的举措之一,使其意义家喻户晓。为进一步沟通侨汇,保障侨眷生活,蔡馥生于1949年9月1日,对《团结报》记者发表了长篇谈话,详细说明南方银行的基本任务、发行南方券的方针和统一金融市场的必要措施,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均全文转载,广为宣传。
  南方券定为华南解放区的本位货币后,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不得歧视低折或拒绝使用。凡持有外币、外汇、黄金和白银者,必须向南方银行兑换南方券才能使用,兑换了大量的外币和港币,国民党的钱币瞬间成为历史,并开始驱逐港币的运动。南方券从印制到结束发行,在华南各解放区流通前后不到半年时间,但是它作为华南解放区统一的本位货币,自发行后,币值稳定,流通正常,享有较高信誉,受到各地人民欢迎,进一步稳定了解放区、游击区的经济。   随着广东各地先后解放,南方人民银行接中共华南分局指示,停止业务,派人参加广州的财经接管工作。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相继建立起来,南方人民银行三个分行于1950年1月1日和4月1日相继宣告结束,至此,南方银行完成其历史使命。1950年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根据总行的指示,收兑南方券并就地销毁。由于回收非常彻底,至今存世极少,故有收藏爱好者认为南方券不但历史信息丰富,且珍罕程度远远高于第二套人民币,甚至不逊于第一套人民币。
  难忘岁月,友谊长存
  和何伟的交谈中,老人家还高兴地哼起了当年唱的歌。我问了她两个问题——
  问:你在香港生活尚可,却投身艰苦的革命斗争,当时是如何想的?
  答:很简单,日军占领香港,民族危亡,匹夫有责。当时参加东纵任务是宣传抗日,在日军控制的工厂发动工人破坏生产。抗战胜利后,继续在进步团体活动,对解放区、对新中国是很向往的,当接到新任务时内心是非常兴奋的。我的父亲早逝,是母亲一手将我和弟弟拉扯大,我知道我的离开会令她难过,但革命需要就毫不迟疑了。广州解放,我一进城就立即写信给母亲报平安了。
  问:为什么您对这一段经历感受特别深刻?
  答:过去在香港是搞地下工作,单线联系,接触自己同志极少。到了解放区就是到了一个革命的大家庭,就像歌中唱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我原在香港中华书局是干质检的,所以在印钞厂也负责质检,一丝不苟,绝不能出现错码、漏码、瑕疵。每天的工作很紧张,天亮开工直至天黑;生活上,我们都是睡地铺。山区流行疟疾,俗称“打摆子”,很多同志病了但一直顽强坚持。我在香港曾经受过医疗卫生训练,同时也承担起卫生员的工作,给大家打针。附近老百姓病了,也给他们打针,群众关系非常好。成品运输也是由老乡挑担送出去的,从来没有出现过失窃。
  在这个革命大家庭里,虽然很艰苦,大家很乐观,很充实,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在东纵没有拿过枪,来印钞厂还有机会出操,实弹练过枪法。(说到这里,何伟拿起当年的照片给我看,真是英姿飒爽!)
  记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我们在良田乡印钞厂召开了庆祝大会,当时激动人心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们每一个同志都珍藏有这张会后的大合影。
  1989年,在老行长蔡馥生的提议下,金融系统举行纪念南方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的活动,许多同志又见面了,包括当年从香港投奔解放区印钞厂的机械师、英军中尉杨大卫,还见到他与中国妻子所生的漂亮女儿,我还记得当年他向我们学讲广州话的情景。1997年,东纵港九大队老战士赴香港参加庆祝主权回归,我和阔别将近半个世纪的倪珍美同志重逢。时至今日,虽然64年过去,许多战友已经离开,但是我依然怀念他们,怀念这段短暂而有意义的岁月。
其他文献
张松鹤先生是新中国杰出的雕塑家、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都已经成为新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以诗人的敏感和豪情,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和人物内心的精神气质。  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不顾恶劣的工作条件,忘我工作,战胜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完成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王明明(著
期刊
“日本良”是粤中纵队老战友对张玉良的称呼。许多人都以为他是日本人,其实他是中国人,原籍台湾省新竹县。他有个日本名字“佐滕政一”,里面包含着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张玉良1924年生于日本铁蹄下的新竹县山村,全家八口,一贫如洗,他4、5岁时就光着脚跟父母上山打柴卖。7岁时因为没钱上小学,爷爷奶奶和父母再三思量,只好让他进了南庄免费日本小学校。那是专门对中国儿童实行军国主义奴化教育,将其培训为驯服工具
期刊
苦瓜在民间受到的待遇两极分化严重,不少人很“好”这一口,也有人对其敬而远之。但真正给它“好身份”的却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他称其为“一等瓜”,是不可多得的抗癌瓜。  西医更证明,苦瓜的抗癌功效来自一种类奎宁蛋白,它是一种能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蛋白,通过免疫细胞做“二传手”,将癌细胞或其他不正常的细胞杀掉。苦瓜种子中含有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蛋白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期刊
韩实根(1860-1930),平远县八尺人,清末民初书画家。  韩实根幼年在乡塾读书,喜爱书画。书学黄山谷,画学芥子园。不到而立之年,其书画技艺已远近闻名。1896年后,韩实根赴南洋各地,以卖书画为生。  韩实根与诗人丘逢甲交往甚密,丘逢甲喜欢在韩实根的名画上题字或配诗。韩实根的名画《刘海戏蟾》便有丘逢甲的题字:“此少年非醉亦非癫,为什么蓬头赤足笑个黑地满天?啊!原来手捡两个铜钱,戏得动物垂涎”。
期刊
五子石丹霞,千万年来默默地等待,直至公元1630年一位禅师结茅为庵,叩开神山秘境之门,其间水墨丹青、秀峰幽谷、脱俗仙境方渐为人所知。  清朝礼部尚书黄锦对五子石一见钟情,一声惊呼“石林高几许,金刹隐中峰”。石林寺由此成为粤东四大名寺之一,“危蹬依长松”的五子奇观名噪闽粤赣三省,结茅建寺的无用和尚尊为开山鼻祖,其名字载入清嘉应25年编印的《平远县志》:  “五子石在差干。石峰矗立云际,而回合盘互,环
期刊
《源流》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可读性于一体,成了我工作、生活中一道丰盛的“精神营养餐”,使我受益匪浅。  纵观近几期的《源流》,十多个栏目各有精彩。一是文章“新”。如现代老区风采、时事导读、老区速递等栏目内容与时俱进,给老区人民铺设了指导工作、交流学习、传递信息的平台。二是内容“实”。卷首语、小言论、红色记忆等栏目,没有华丽的词汇,句句都是大实话。三是栏目活,老促会园地、文化大观园、读
期刊
十多个春秋,无数个日日夜夜,刘海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家乡的教育,献给了老区的人民,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老区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十多年来,刘海为电白县的教育发展省下了数以百万计的资金,然而,他却没有为自己省下哪怕多一丁点的青春。他的离去,是广东省教育界的一大损失!  愿我们的南粤大地上,能涌现出更多刘海式的拥有着“甘为孺子牛”奉献精神的“园丁”,把老区的教育乃至老区的方方面面
期刊
日前,由韶关市曲江区关工委主办、广东省农村创业培训基地承办的曲江区第十二期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班在曲江区大塘镇火山粉葛合作社开班。当地火山粉葛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为使火山粉葛种植农户更好掌握火山粉葛种植技术,来自曲江区农业局的农艺师就火山粉葛的育苗、种植、管理进行了由浅入深的讲解,并就火山粉葛扦插、引蔓、施肥等管护技巧进行了现场示范,通过手把手、面对面讲解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户受
期刊
广东省老促会为烈士后裔助学,已坚持了18年,圆了24000多名烈士后裔的学业梦,取得显著的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对烈士后裔的助学工作,是由省老促会已故的两位会长林若同志和罗天同志倡导开展的。他们还亲自发动组织,成立了省老促会的科教文卫基金会,使助学有了资金支持。  对烈士后裔的助学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能有今天,是多少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做好烈士后裔助学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
期刊
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烈士后裔助学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根据省老促会、省老区基金会要求,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全省各级老促会对18年来开展烈士后裔助学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从此次调研中我们看到,自1995年开展烈士后裔助学工作以来,全省共筹集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3635.74万元,共资助烈士后裔2万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赢得了老区干部群众广泛好评。但由于烈士后裔助学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动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