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分析及时代意义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ularit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旧的矛盾虽已解决,但也产生了新的矛盾,面对这些新矛盾国家领导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深化改革。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有其提出依据,与改革相比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基础 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之“基”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对改革的继续,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新的问题进行的新一轮的探索,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与发展,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的一般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对于这个前提,习近平有充分的自觉。他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和转化的过程。革命和改革作为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基本解决方式,二者的交替运行和螺旋式行进就构成社会发展的逻辑结构。习近平深谙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基本原理,他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制度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自觉性,“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可以说,在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革命逻辑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改革逻辑,就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革观的战略认知。
  (二)现实基础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显著增强,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益关系也得到了深刻调整,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关键期,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同时,由于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存在一系列矛盾和挑战,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与新挑战和以往改革中遗留的旧矛盾与老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要解决改革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全”与“深”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面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情况下在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探索,那么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究竟全在哪里?深在哪里呢?
  (一)全面深化改革之“全”
  首先,从横向上比较,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这个全面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两个方面。第一,从内容上看,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八次三中全会,“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这8次三中全会,有5次议题主要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3次议题是关于农村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则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改革,简称为:“五位一体”+“党的建设”。由此可见,以往几次改革基本上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且都是以经济改革为主,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改革涉及的领域与范围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从方法上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与以往改革相比更加全面,以往的改革都是一点一点改,而全面深化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深”
  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从纵向上相比,它也更加深化了。这个“深”主要体现在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改革的目的两方面上。第一,“深”是深化了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成了决定性作用。第二,深化了改革指向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地获得感。”这里的获得感是一种收益感。因为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利益调整是改革进程中无法逃避也最难解决的问题。过去的改革往往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改革中受益,而现在的改革很可能是“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这就说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革为了人民,以人民为出发点落脚点,要让全体人民受益人不是部分。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意”
  (一)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过去积重难解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改革不彻底的方面逐渐显露出来。如现在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面临的国际局势更加复杂严峻,面临的矛盾风险前所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繁琐而顽固。因为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解决了社会发展中容易的、局部的問题,留下的都是棘手的、难办的问题。要解决这部分问题,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局面,调整社会群体间重大的利益关系,这必然会触动某些大型的利益集团,遭到阻挠,这大大加剧了改革的难度和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习总书记的讲话来说,就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千句万句,归结到一类,就是要把改革继续全面的深入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在新的时代下,由新的问题与矛盾所引起的新一轮的改革,就有利于解决这些新矛盾与新问题。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有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2015年2 月,习近平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他指出: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三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变的逻辑,也是实现其目标的最重要的具体实践过程。由这四个全面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中的重要性,协调推进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三)有利于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党同人民的联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系国计民生事业的重大战略布局。今天的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自由创造的巨大热情,引导广大人民解放思想,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来推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根本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民与党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使党的方针路线能够充分反应民意,以人为本,增强其科学性,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逐渐克服党内存在的“四大危险”和“四大挑战”,从而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四、结语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一项正确的决策。现今,国内外形势严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决策将是未来数十年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将有助于我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助于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有助于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党同人民的联系。随着改革的进行,改革的意义将会进一步彰显,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 深入學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
  【5】习近平.树立改革全局观积极探索实践,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N].人民日报,2015-06-06.
  作者简介:介耀琪(199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学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公平原则是进步和正义的道德观在法律上的体现,对于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和保证私法自治原则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案例阐述公平原则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的运用。  【关键词】:公平原则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2017年1月,被告赵某驾驶小型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行至某处时,撞上道路中央隔离带护栏,随后驶来的由向某驾驶的轻型普通货车、甘某驾驶的重型普通货车,明某驾驶的轻型普通货车,胡某驾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古代被称之为丹青,主要表现在绢、宣纸、帛等材料上,然后装裱成卷轴画。在我国汉代时期传统绘画的形式主要是用毛笔蘸水、墨、彩画于绢或纸上。绘画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是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绘画技法主要體现为写意与工笔。发展到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风格豪迈沉郁,用笔简朴雄浑,线条放荡不羁,以夸张、简约、形变、概括的写意形式,为国画艺术的发展
期刊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文以东华大学的非学历语言生为研究对象,以《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为工具,着重探究了动机三层面上非学历语言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旨在对汉语教学和留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提出一些建议和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非学历语言生 学习动机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热”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汉语热的持续升温不仅给全球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信息化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权力受到不同程度侵害的重灾区,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化,为侵害他人权力提供了“保护层”,尤其表现在对他人人格基本权利的滥用与损害。在我国《侵权责任法》当中,有關于网络侵权的粗泛规定及其相应的法律保护,但并没有具体对于人格权的规定。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应当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给予保护,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 即时通讯 朋友圈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青少年学生都在使用腾讯公司生产的一款社交软件—微信,大部分受访的青少年学生使用微信年限至少在一年以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很多青少年同学认为使用微信可以降低社交费用,最主要一点是方便移动支付,出门、旅行,乘车、购物可以不用再随身携带现金,也有小部分青少年学生认为使用微信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能够结交附近好友,增加个人人脉,打发无聊。  在微
期刊
【摘要】:明朝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整理期,大约在公元十世纪。其政治特征是:从纷乱的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的对立到空前规模的多族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这时期,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也有个很大的发展,文章主要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云南音乐 歌舞 器乐  一、明朝概括  明朝自1368年朱元璋称帝,至1644年亡于农民起义。  在思想上,明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大数据时代下,更多的商业活动要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进行。而网络“商业数据”作为存在于商业活动网络里最基本的因素,其经济价值不断的被开发利用。毫不夸张的说,商业竞争在某种意义上的本质就是“数据”竞争。但由于互联网信息具有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网络商业数据的安全和合理使用也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以法律来规制和保护。  本文针对网络
期刊
【摘要】:运用微波等效电路理论,分析了内置一组电感膜片的矩形波导滤波器的转移参量。用Matlab 编程计算发现内置膜片的宽度会影响散射参数的相位和振幅,而膜片放置的位置对散射参数没有影响。并借助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 HFSS建模分析,对比发现等效电路理论计算结果与软件仿真的结果相符。  【关键词】:电感膜片 矩形波导 转移矩阵 散射参数  引言  速调管的瞬时工作带宽对提高通信、雷达和电
期刊
【摘要】:在宗教与哲学尚未分裂时,宗教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精神吸引力。《源氏物语》对平安时代日本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详细的写照,包含社会、历史、文化、习俗、思想、宗教等方方面面,论文即将讨论的就是佛教学说对《源氏物语》在美学上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佛教 源氏物语 审美  一、对人情的独特表达方式  “知物哀”论是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提出的,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写日本古代故事的宗旨是“物哀”和“
期刊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关乎中国发展的旗帜问题和道路问题,而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基础和支撑。当前,文化自信重点表现在中华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能够为人类的生存和共处贡献智慧与方案等方面。与此同时,法治是中国向更高社会形态迈进的一种政治选择,而中华文化存在法治的先天性不足和阻滞因素应当唤起国人足够的文化忧患意识。  【关键词】:意识形态 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忧患意识  在全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