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旧的矛盾虽已解决,但也产生了新的矛盾,面对这些新矛盾国家领导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深化改革。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有其提出依据,与改革相比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基础 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之“基”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对改革的继续,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新的问题进行的新一轮的探索,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与发展,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的一般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对于这个前提,习近平有充分的自觉。他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和转化的过程。革命和改革作为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基本解决方式,二者的交替运行和螺旋式行进就构成社会发展的逻辑结构。习近平深谙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基本原理,他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制度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自觉性,“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可以说,在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革命逻辑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改革逻辑,就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革观的战略认知。
(二)现实基础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显著增强,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益关系也得到了深刻调整,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关键期,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同时,由于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存在一系列矛盾和挑战,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与新挑战和以往改革中遗留的旧矛盾与老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要解决改革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全”与“深”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面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情况下在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探索,那么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究竟全在哪里?深在哪里呢?
(一)全面深化改革之“全”
首先,从横向上比较,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这个全面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两个方面。第一,从内容上看,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八次三中全会,“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这8次三中全会,有5次议题主要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3次议题是关于农村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则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改革,简称为:“五位一体”+“党的建设”。由此可见,以往几次改革基本上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且都是以经济改革为主,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改革涉及的领域与范围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从方法上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与以往改革相比更加全面,以往的改革都是一点一点改,而全面深化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深”
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从纵向上相比,它也更加深化了。这个“深”主要体现在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改革的目的两方面上。第一,“深”是深化了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成了决定性作用。第二,深化了改革指向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地获得感。”这里的获得感是一种收益感。因为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利益调整是改革进程中无法逃避也最难解决的问题。过去的改革往往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改革中受益,而现在的改革很可能是“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这就说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革为了人民,以人民为出发点落脚点,要让全体人民受益人不是部分。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意”
(一)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过去积重难解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改革不彻底的方面逐渐显露出来。如现在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面临的国际局势更加复杂严峻,面临的矛盾风险前所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繁琐而顽固。因为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解决了社会发展中容易的、局部的問题,留下的都是棘手的、难办的问题。要解决这部分问题,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局面,调整社会群体间重大的利益关系,这必然会触动某些大型的利益集团,遭到阻挠,这大大加剧了改革的难度和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习总书记的讲话来说,就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千句万句,归结到一类,就是要把改革继续全面的深入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在新的时代下,由新的问题与矛盾所引起的新一轮的改革,就有利于解决这些新矛盾与新问题。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有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2015年2 月,习近平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他指出: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三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变的逻辑,也是实现其目标的最重要的具体实践过程。由这四个全面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中的重要性,协调推进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三)有利于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党同人民的联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系国计民生事业的重大战略布局。今天的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自由创造的巨大热情,引导广大人民解放思想,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来推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根本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民与党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使党的方针路线能够充分反应民意,以人为本,增强其科学性,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逐渐克服党内存在的“四大危险”和“四大挑战”,从而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四、结语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一项正确的决策。现今,国内外形势严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决策将是未来数十年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将有助于我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助于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有助于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党同人民的联系。随着改革的进行,改革的意义将会进一步彰显,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 深入學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
【5】习近平.树立改革全局观积极探索实践,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N].人民日报,2015-06-06.
作者简介:介耀琪(199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学理论研究。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基础 意义
一、全面深化改革之“基”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对改革的继续,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新的问题进行的新一轮的探索,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与发展,它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观的一般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对于这个前提,习近平有充分的自觉。他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和转化的过程。革命和改革作为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基本解决方式,二者的交替运行和螺旋式行进就构成社会发展的逻辑结构。习近平深谙马克思主义者这一基本原理,他一方面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制度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自觉性,“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可以说,在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革命逻辑基础上,强调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改革逻辑,就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革观的战略认知。
(二)现实基础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显著增强,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益关系也得到了深刻调整,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改革发展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关键期,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同时,由于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存在一系列矛盾和挑战,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与新挑战和以往改革中遗留的旧矛盾与老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都构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阻碍,要解决改革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全”与“深”
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面新矛盾和新问题的情况下在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探索,那么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究竟全在哪里?深在哪里呢?
(一)全面深化改革之“全”
首先,从横向上比较,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这个全面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两个方面。第一,从内容上看,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一共召开过八次三中全会,“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这8次三中全会,有5次议题主要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3次议题是关于农村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则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改革,简称为:“五位一体”+“党的建设”。由此可见,以往几次改革基本上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且都是以经济改革为主,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改革涉及的领域与范围是前所未有的。第二,从方法上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与以往改革相比更加全面,以往的改革都是一点一点改,而全面深化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深”
全面深化改革与以往改革从纵向上相比,它也更加深化了。这个“深”主要体现在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改革的目的两方面上。第一,“深”是深化了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就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成了决定性作用。第二,深化了改革指向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地获得感。”这里的获得感是一种收益感。因为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利益调整是改革进程中无法逃避也最难解决的问题。过去的改革往往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改革中受益,而现在的改革很可能是“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这就说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革为了人民,以人民为出发点落脚点,要让全体人民受益人不是部分。
二、全面深化改革之“意”
(一)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产生的,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过去积重难解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改革不彻底的方面逐渐显露出来。如现在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面临的国际局势更加复杂严峻,面临的矛盾风险前所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繁琐而顽固。因为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解决了社会发展中容易的、局部的問题,留下的都是棘手的、难办的问题。要解决这部分问题,必须打破利益固化的局面,调整社会群体间重大的利益关系,这必然会触动某些大型的利益集团,遭到阻挠,这大大加剧了改革的难度和风险。面对这些问题,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习总书记的讲话来说,就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千句万句,归结到一类,就是要把改革继续全面的深入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在新的时代下,由新的问题与矛盾所引起的新一轮的改革,就有利于解决这些新矛盾与新问题。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有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2015年2 月,习近平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他指出: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三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变的逻辑,也是实现其目标的最重要的具体实践过程。由这四个全面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中的重要性,协调推进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三)有利于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党同人民的联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系国计民生事业的重大战略布局。今天的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自由创造的巨大热情,引导广大人民解放思想,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来推动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根本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人民与党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使党的方针路线能够充分反应民意,以人为本,增强其科学性,避免犯脱离群众的错误,逐渐克服党内存在的“四大危险”和“四大挑战”,从而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四、结语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活动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至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一项正确的决策。现今,国内外形势严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决策将是未来数十年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它将有助于我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助于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有助于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增强党同人民的联系。随着改革的进行,改革的意义将会进一步彰显,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8.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 深入學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7).
【5】习近平.树立改革全局观积极探索实践,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N].人民日报,2015-06-06.
作者简介:介耀琪(199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