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siat7e细胞的传代稳定性

来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18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连续传代的犬肾上皮(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细胞MDCK-siat7e的传代稳定性.方法 复苏工作细胞库,连续传45代,比较不同代次(0、7、17、28、45代)MDCK-siat7e细胞生长4d的形态、0~9d的生长曲线及比生长速率(μ)、葡萄糖比消耗率[Qi(Gluc)24h]、乳酸比生成率[Qi(Lac)24h]、氨比生成率[Qi(NH4+)24h].采用qRT-PCR法检测不同代次MDCK-siat7e细胞中siat7e基因的表达量.采用裸鼠体内接种法检测连续传代至第45代的MDCK-siat7e细胞的成瘤性;采用细胞裂解物裸鼠体内接种法和细胞DNA裸鼠体内接种法检测连续传代至第45代的MDCK-siat7e细胞的致瘤性.结果 5个不同代次的MDCK-siat7e细胞在培养4d时均呈圆形,细胞边缘清晰,均匀分散于培养液中,无聚团现象,呈悬浮生长状态,生长状态良好.不同代次MDCK-siat7e细胞的μ、Qi(Gluc)24h、Qi(Lac)24 h及Qi(NH4+)24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次MDCK-siat7e细胞siat7e基因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传代至第45代的MDCK-siat7e细胞无明显的致瘤性.结论 MDCK-siat7e细胞连续传代至45代时,细胞形态基本保持一致,目的 基因稳定,无致瘤性.
其他文献
沙障在固定流沙、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等生态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毛乌素沙地设置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6、8、10、11、12年的沙丘迎风坡(裸露沙丘地作为对照)开展了植被调查和土壤养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设障8年后的沙丘迎风坡0—30 cm深度内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流动沙丘,且设障10—11年沙丘迎风坡植被盖度、0—8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质和
为探究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时空演变规律,2017年7月对黑河甘肃段进行了浮游植物的采样调查,并收集1981、1997、2008年浮游植物夏季调查数据,分析黑河上中下游浮游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等群落结构的演变特征,同时提出生物活动力指标以表征河流生物的活动能力和活跃程度。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黑河中游在各年份都具有最为丰富稳定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物种数(61属)、生物多样性指数(
目的 建立疫苗中铝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Tiron试剂衍生氯化铝,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筛选方法的最佳检测波长,并绘制标准曲线.同时采用氢氧化铝标准溶液优化样品处理方法中的干烤温度(120、140、160、180、200、220℃)及1 mol/L盐酸加入量(10、20、50、100、200、300、400和500 μL).对建立的方法进行准确性、精密性及专属性验证.应用建立方法检测含铝佐剂疫苗中铝含量,并与传统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 确定衍生物的检测波长为310 nm.氯化铝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