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已日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变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和实施新课程的“标签”。近年来,我就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一、把握课堂容量,保证合作时间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喜欢过分追求高密度与大容量,除课本内容面面俱到外,还补充很多辅助性内容和练习,以求学生理解透彻、应用灵活,“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只能快节奏地进行课堂教学。虽然课中安排学生合作交流,但往往是一个问题刚抛出教师就要求交流,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互相说两句,根本没有时间探讨过程和方法,这就使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
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相互帮助。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合理地安排课堂容量,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而且应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考虑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以便在教学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案成为动态开放的学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合作需求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需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合作学习是必要的。这些情境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在教学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仅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难以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有迫切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的,这样才能从内在唤醒学生合作的欲望。
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明确要求:“同学们,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问翘:统计学校门前马路上3分钟内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然后用课件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统计各种车的数量。开始时教师并没有提出合作要求,后来因为情境中出现的车辆多、速度快。学生感到个体学习方式无法解决问题,于是合作学习的需要便水到渠成。
三、重视独立思考。做好合作准备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接着就安排学生合作交流,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缺乏独特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心理、知识、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准备,所以在小组活动中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身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了依赖性。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合作学习应该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出示问题后,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弄清题意。形成自己的想法,从而为小组合作讨论做好准备。此外,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发现与困惑后再组织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更具目的性和实效性。
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有这一步为基础。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共性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独立的见解,再进行交流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各抒己见。这样讨论的问题才会深刻,形成的印象才会牢固。
四、指导合作技能。提高合作效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在某些数学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的小组长独断专行,包办任务,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受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私习性影响,出现不友好、不分享的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要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分工、注意倾听他人发表意见、合理对别人提建议、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别人相反意见的应答以及说服他人等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当学生主动要求合作学习,却又为谁观察、谁计数发生争执时,教师应及时指导,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分工,使合作顺利进行。又如在“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求法,然后组内再进行合作交流。我当时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方法,根本没有倾听他人的发言,这是合作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我及时进行了引导,教育学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合作交流中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要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以及表达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结果多数学生掌握了两种以上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五、实施有效评价,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有效的评价是对学生小组学习情况的肯定,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有效的评价也是激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是指明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导航灯。在评价中,教师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既要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又要提问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可以根据其难度在不同小组内提问水平相当的学生回答,还可以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随机地及时予以评价,以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最后,依据综合表现来评定各小组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情,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与互帮互助,将个人力量凝聚为团队精神。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把握课堂容量,保证合作时间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喜欢过分追求高密度与大容量,除课本内容面面俱到外,还补充很多辅助性内容和练习,以求学生理解透彻、应用灵活,“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只能快节奏地进行课堂教学。虽然课中安排学生合作交流,但往往是一个问题刚抛出教师就要求交流,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互相说两句,根本没有时间探讨过程和方法,这就使合作学习成了走过场。
其实,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学会相互帮助。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合理地安排课堂容量,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与交流,而且应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考虑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以便在教学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案成为动态开放的学案。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合作需求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需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合作学习是必要的。这些情境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在教学内容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仅靠学生个人智慧或能力难以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有迫切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交流的,这样才能从内在唤醒学生合作的欲望。
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明确要求:“同学们,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问翘:统计学校门前马路上3分钟内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然后用课件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统计各种车的数量。开始时教师并没有提出合作要求,后来因为情境中出现的车辆多、速度快。学生感到个体学习方式无法解决问题,于是合作学习的需要便水到渠成。
三、重视独立思考。做好合作准备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接着就安排学生合作交流,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缺乏独特的个体体验和感受,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心理、知识、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准备,所以在小组活动中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身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了依赖性。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合作学习应该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出示问题后,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弄清题意。形成自己的想法,从而为小组合作讨论做好准备。此外,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发现与困惑后再组织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更具目的性和实效性。
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有这一步为基础。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共性就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独立的见解,再进行交流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各抒己见。这样讨论的问题才会深刻,形成的印象才会牢固。
四、指导合作技能。提高合作效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在某些数学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的小组长独断专行,包办任务,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还有一些学生受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私习性影响,出现不友好、不分享的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要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分工、注意倾听他人发表意见、合理对别人提建议、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对别人相反意见的应答以及说服他人等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当学生主动要求合作学习,却又为谁观察、谁计数发生争执时,教师应及时指导,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分工,使合作顺利进行。又如在“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教学中,先由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求法,然后组内再进行合作交流。我当时作了一次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方法,根本没有倾听他人的发言,这是合作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此,我及时进行了引导,教育学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合作交流中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要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在思维逻辑以及表达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结果多数学生掌握了两种以上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五、实施有效评价,增强合作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有效的评价是对学生小组学习情况的肯定,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同时。有效的评价也是激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是指明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导航灯。在评价中,教师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既要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又要提问成绩一般或成绩差的学生。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可以根据其难度在不同小组内提问水平相当的学生回答,还可以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随机地及时予以评价,以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最后,依据综合表现来评定各小组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情,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与互帮互助,将个人力量凝聚为团队精神。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