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英雄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平时不善言谈,但说起自己的恩师,敬佩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曾写过一首诗,表达对恩师李应埙先生的景仰之情:
  悲歌慷慨燕赵英,
  晚年稷门树雄风,
  艺业精深武德关,
  博得后辈念师情。
  父亲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英烈,我的老师李应埙先生出生于燕赵大地,以他的人生经历和高尚武德,当在此列。”
  父亲的恩师李应埙先生,字向左,生于1890年,1966年于济南去世,是河北省祈州(现安国县)马固村人,家境贫寒,从小酷爱武术。
  李应埙先生最初跟许占鳌先生学练形意拳,后拜李镜斋先生为师。
  许占鳌先生是“半步崩拳打天下”之郭云深先生嫡传弟子,人称“赛羽毛”。李应埙跟许占鳌先生10余年后,许占鳌先生见其功夫大长,已与自己不相上下,便对李应埙说:“我已教不了你了,我引你去拜一位老师吧。”于是便将李应埙介绍到李镜斋先生门下。李镜斋先生是形意拳创始人李洛能的八大弟子之一,他和郭云深先生相处最久,颇得拳术奥理。同时还是前清文举,见了县官也不用下跪,拳术与儒学并行不悖,集于一身。
  李应埙得李镜斋先生教诲,如鱼得水。功夫突飞猛进,渐至炉火纯青。李镜斋先生也视爱徒为掌上明珠。
  这天,李镜斋老师打发人来找李应埙立即到公园去,时值李应埙在保定消防队听差,闻听急忙赶去。原来是让他和一位武林高手比武。人称张老倌,是保定府里赫赫有名的人物,能在城墙垛子上拿大顶。李镜斋老师说:“他只觉得他的武术好,说咱的形意拳是既不中看也不中用,多次前来叫阵。今天你就和他比试比试,别小看他,也别伤着他。”李应埙老师定睛一看,那张老倌果然精神抖擞,精干利落,站在对面,已经跃跃欲试。李应埙老师向前抱拳施礼:“前辈多多指教。”以三体式站定。那张老倌也不言语,如闪电般窜过来使一个扫趟腿,上面紧接一个迎面掌直取李应埙面门。说时迟那时快,但见李应埙轻抬前腿,躲过扫趟,一个小开门,搭手裹住对方击来之掌,顺势一个虎扑,那张老倌还没明白过来,就向后跌去。李应埙老师赶紧向前扶住。
  那张老倌站稳之后,整整衣衫:“我服气,服气,形意拳厉害,管用,从此您就是我的老师。”李应埙老师赶忙说:“对不起,晚辈失手,请前辈多多包涵。李镜斋先生是我的老师。”张老倌走到李镜斋先生面前,李镜斋先生说:“我的徒弟不懂事,多有得罪。”张老倌说:“哪里哪里,是您教育了我,山外青山楼外楼,从今天开始,我拜您老人家为师。”那张老倌是个耿直之人,打那以后,果然认认真真地学起了形意拳。
  自那以后,李应埙在武林中声名鹊起,但依然天天练功不辍。我父亲说:李应埙老师练功时,经常躺在扁担上睡觉,时间长了,把扁担抽掉,人却纹丝不动。
  “黑白鹞子”是李应埙老师的绰号,青龙出水鹞子抓更是他练就的绝招,又叫迎门三不过。父亲说:你躲过他第一拳,躲不过第二拳,躲过第二拳,绝对躲不过第三拳。这一绝招,他只教给了我父亲。
  李应埙老师的形意八枪,更是出神入化。二人对练,晚上对面不见人,两杆大枪粘在一起,只听唰唰对拼之声,全凭听力与知觉力。老师打起拳来,手起如钢锉,回手似钩竿,两臂相互摩擦,嗖嗖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狸猫倒上树一式,老师前腿蹬出时就像弯把的镰刀一样。
  上世纪初叶,面对民族危难,中华武术崛起,中国传统武术被尊为国术。1927年,为了强国强种,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山东省国术馆也于1929年4月成立。第一任馆长李景林,此后是韩复榘、陈伟超、王龙翼、王耀武。
  李应埙老师形意功夫威名远扬,当时的山东省国术馆教务主任田镇锋亲自去河北保定聘请他来馆担任形意拳教练。李应埙老师拜别恩师,来到山东济南,居住在中山公园南门附近的三里庄,每天在国术馆教形意拳,随他学拳者不计其数,从此形意拳在济南扎根。
  李镜斋老先生曾来济南看望爱徒,那时父亲还没有跟李应埙老师习拳。有一次李应埙老师对父亲说起当年跟李镜斋先生习武的情形。父亲问:“李镜斋先生是什么模样呢?”李应埙老师说:“看照片你就知道了。”次日,李应埙老师拿出李镜斋先生来济时的合影给父亲看。一共六七个人,中间是李镜斋先生,身着长袍,挽着袖子。旁边是李应埙老师,身着短衫。其中还有父亲认识的马耀南、刘合斋、王新白。照片上方写着九个字——欢迎李镜斋先生来济。
  父亲常说:李应埙老师不仅拳艺高强,更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人。在日本鬼子侵入山东时,国术馆组成“国民军义勇队”参加抗战。李应埙老师与国术馆同仁,一腔热血奔赴沂蒙山区,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有时在深山里几天吃不上饭,受伤后无药治疗,身体受到很大损伤。大部分人员在战争中殉难。李应埙老师凭着一身功夫突出敌围,辗转回到济南。这时济南已被日本鬼子占领,日伪国术馆多次高薪酬请李应埙老师做教练,老师一口回绝,宁可没有经济来源,过困顿的日子,也不和日伪合作。他应学生们的请求,在中山公园教授形意拳。我有幸在那段时间认识了李应埙老师。
  父亲说:我的老师曾下决心不与人动手。可他虽如此说,也有忍不住气的时候。在日寇侵占济南时期,老师常与王新白晚上在中山公园练拳。这晚,在昏月下,李应埙老师正练形意拳十二形。只见老师一个猴形坐洞,双腿微屈,身形下蹲,右手猴形掌,提在额前,似搭凉棚,双眼放出犀利的目光,俨似寻找攻击目标;骤然间身形上起,使一个猴倒绳,轻轻向前一蹿,忽又腾空蹬脚,左手同时穿出猴形掌,再接一个猴形挂印,三体式稳稳落地。真是难以置信,高大魁梧的李老师练起猴形来竟如此轻灵矫健。王老师在一旁看得出神,连声叫好。忽听有人呵斥:“你们是干什么的?怎么还练飞檐走壁?是不是土匪?”原来是吴化文部修械所的两个日伪汉奸又来敲诈百姓。李老师见状收起势来,对王老师说:“不练了,咱走吧。”转身出了公园。没想两个汉奸仍在后边跟着。李老师不睬,向东走至纬四路口,李老师想,中国人出了这帮败类,不打日本人,只会欺负老百姓。不仅叹日:“咳!这才是亡了国啊。”   不想被两个汉奸听见,追过来抽出皮带就打。李老师这时再也忍不下去了,转身一个鹞子抓肩,顺手夺过皮带掷于地下。两汉奸气急败坏,张牙舞爪,扑向老师。只见老师回手一裹,接住对方双手,顺势一个虎扑,一个汉奸应声仆地。说时迟那时快,老师转身拗步鹰捉,又是一个扑面掌过去,另一个汉奸仰面朝天摔倒在地。李老师把两个汉奸从路南边打到路北边,又从路北边打到路南边,直被打得鼻青脸肿,东倒西歪,再也爬不起来。
  李应埙先生以形意功夫威震济南,又因处事刚正不阿,公正谦和,在济南地上很有威望。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济南的大观园就是个玩杂耍的地方,摔跤的,拉洋片的,大都靠卖艺为生。当时济南较有名的就是摔跤,有个摔跤手,在这里拉了个场子卖艺。这天,来了一个大汉,说见他功夫不错,要和他比试比试。并且约定:“赢了的留下,输了的走人。”结果大汉赢了。有不平者就请来了李应埙先生。李应埙老师一看,大汉功夫确实好,又有约在先,就对摔跤手说:“这样吧,你的功夫也不错,就到我那里去吧。”随后荐举他到部队上做了个武术教官。这一来,留下的心安理得,走的也不失体面。李应埙老师处理问题之周全,威望之高,可见一斑。
  当时济南市面上不少纠纷多是李老师出面调停的。有不少经商的,得罪了当时的土匪或黑道,遇到难处,就来求他,只要他一出面,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当时济南一家面粉厂长年供应李应埙老师白面,就是因为李应埙老师出面帮他摆平了很多商家的纷争。
  李应埙老师不但武艺超群,而且为人真诚,性格豪爽朴实。父亲常对我说:“别看你师爷爷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甚是威猛,虽没文化,但说话行事,儒雅大方,待人宽厚。当年我的一位鄢师兄生活困难,常被老师叫到家中吃饭。还有一位闫师兄为谋生活,老师把自己的自行车借给他去外地行商,没想把车子丢了。老师知道后说:‘车子丢了不要紧,只要人安全就好。’”
  父亲与李应埙老师的师生之情始自上世纪40年代,到1960年,父亲已追随恩师18年之久,和老师在一起时间越长,对老师的敬仰之情越深。按武林的传统习俗,徒弟必须向老师磕头递帖,才算正式确立师徒之间的关系。父亲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按中国武林中传统的拜师仪式,给老师磕头递帖,正式步入门墙,才足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和崇敬之情。但当时的社会习俗是人们之间都以同志相称,不兴磕头行礼。思考再三之后,父亲同高医俗先生商量说:“俗话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老师待咱们恩重如山,现在虽然不兴磕头拜师,但咱跟老师这么多年,已是武林中人,怎么也得按行规给老师磕头递帖,正式行拜师礼才是,不然将是终生遗憾。”其实高医俗先生也早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
  在人民公园练拳的场子里,父亲给老师提出要磕头拜师。李应埙老师说:“现在不兴拜师了,也不兴磕头了,你们好好练拳就行了。”父亲说:“我们跟您这么多年了,不磕头可不行,咱不管别人兴不兴,磕头递帖拜师是我们的心愿。”父亲和师兄弟们一再恳求,李应埙老师方才应允。因为罗本祺住的地方有一个大院子,地点就定在他家。
  1960年11月9日,是父亲永记在心的神圣的日子。那天阳光灿烂,父亲和高医俗、罗本祺、朱蕴山把李应埙老师请到天桥东街罗本祺家,摆上香案,李应埙老师给师祖上香。然后师兄弟们逐一向恩师行磕头递帖拜师礼,终于成为恩师的入门弟子。
  父亲说:当向恩师行三拜九叩大礼之时,内心很激动,眼泪在眼眶中一个劲儿打转转,18年来恩师的言传身教像过电影似得浮现出来,老师就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是老师给了自己战胜一切的勇气,是老师给了自己新的生命,是老师给了自己一身功夫……老师的大恩大德一辈子也报答不完。跪拜在恩师面前,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李应埙老师对徒弟们说:“其实在我心里,你们早就是我的好徒弟了。今天既然磕了头,你们就有了责任,要把咱的形意拳继承和发扬下去。你们几个要像亲兄弟一样团结互爱,像静轩那样刻苦练功,要记住咱的形意拳是技击与养生并行不悖,要让更多的人得到它的好处。”
  仪式简单而隆重。礼成之后,师兄弟们摆上酒宴请老师喝酒庆贺,又簇拥着老师去照相馆合影留念,留下这珍贵的永远难忘的一刻(当时朱蕴山先生有事没参加照相)。
  1966年农历腊月28日,恩师李应埙先生驾鹤西去。到2010年2月11日——农历2009年腊月28日,已是整整44年了。这天,父亲率众弟子举行祭拜先师祖仪式。父亲说:老师当年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至今历历在目;老师传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口诀,至今铭记在心。我们还成立了国术馆,看到现在这么多人喜欢形意拳,练习形意拳,恩师在天之灵,定会感到欣慰。
  如今,3位同时拜师并同心协力传承形意拳的师兄弟也皆已仙逝,父亲时时怀念他们。他经常给我们讲述几位师叔的高贵品质和传承形意拳的事迹,并赋诗纪念,抒发父亲对师兄弟们的感念之情。
  父亲为他敬爱的高医俗师兄赋诗:
  医俗西去二十载,
  九龙柏下苦徘徊,
  恩师门下君为首,
  你是榜样系我怀。
  诗中九龙柏,是指父亲和师兄弟4人共同创建的英雄山拳场内的那9棵龙柏树,每每看到这9棵虬枝盘旋的龙柏,父亲对恩师和师兄弟们的怀念之情就油然而生。尤其是高医俗先生,父亲每次提起来总是十分敬仰。他说:高师兄拳艺高强,人品高尚,为传承形意拳披星戴月,呕心沥血,任劳任怨,而且真诚谦和,平易近人,事亲至孝,方方面面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父亲在罗本祺师弟去世5年时赋诗纪念:
  本祺西去已五年,
  回忆师传形意拳,
  我今八八犹能练,
  君若有知亦眼馋。
  罗本祺是父亲经商时的徒弟,后又跟随父亲学拳,称父亲为大爷,对父亲十分尊敬。后经父亲引荐,拜在李应埙老师门下。他和父亲既有师生之谊,又有兄弟之情,在后来的日子里几乎是形影不离。罗本祺先生晚年患有心脏病,脚上长鸡眼,练拳很受限制,但他一直咬着牙坚持练拳。看到我父亲虽然比他大十几岁,练起拳来却是轻松自如,总是很羡慕。罗本祺先生因心脏病不幸于1989年去世,父亲如失左臂,很是痛惜。
  父亲在朱蕴山师弟去世后的当晚,心中十分悲伤,一宿没有睡觉,浮想联翩,提笔写下:
  蕴山西去应无憾,
  门培以内多英贤,
  学员悲痛变奋进,
  师望诸生胜于蓝。
  父亲多次对我说:“严师出高徒,你朱老师教出了像孙绪生、刘业胜、于成银等一批好徒弟,他虽然走了,亦应没有遗憾。作为学生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刻苦地练拳,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
  时光荏苒,从燕赵英雄李应埙先生来济传播原汁原味的河北派形意拳术,如今已过去70多年。当年第三代形意拳宗师李应埙先生播下的形意拳的种子,经过父亲和他的师兄弟们不懈的努力,已经在济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父亲和他的师兄弟们创建的英雄山形意拳辅导总站,现在已发展了国内外近10个分站,学生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现在我们第五代第六代也在茁壮成长,迅速地发展壮大,习练形意拳在济南蔚成风气。2008年6月,形意拳被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济南市惟一得此殊荣的武术门类。李应埙先生在天有知,也会感到欣慰了。
其他文献
1 进香  那是一年前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仝凤儿在后花园练完武功,洗漱打扮之后,带着贴身丫鬟坐了轿子前往观音庙上香。  仝凤儿上香的原因,是因为她前一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了她的母亲。最后哭着醒来了,泪水湿透了睡枕。  观音庙在山上,仝凤儿在山脚就下了山。她要步行走上去,以表示为母亲进香的诚心。虽然她是小脚,但丝毫不影响她爬山的速度。  这日并非初一十五,香客寥寥。  烈日当头之下,经过一番跋涉,她们
期刊
天一居士书法
期刊
父亲幸运地遇到恩师李应埙先生走上尚武之路是缘于一场大病。这场病和日本鬼子有关。  上世纪30年代,济南有三大染厂——东元盛、利民和德和永。德和永染厂就是父亲在东元盛学徒9年后于1939和其他股东一起创建的,那年他24岁。由一个学买卖的“相公”成为“德和永染厂”的第一副经理,主管经营并担任掌柜。  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厂子有了大发展。德和永染厂在标山附近买了30亩地,在工商河畔建了新厂房;从日本进了发
期刊
埙潮风格为八个字——稳健、扎实、舒展、大方。  稳健——沉稳有力,六合统一,稳如泰山,健若劲松。扎实——神气圆满,内劲坚韧,出手鹰捉,落步生根。  舒展——不僵不滞,势如飞鹏,动作舒畅,气若长虹。  大方——松静自然,中正安舒,不亢不卑,进退自如。  很久以来,我就有一个心愿——把恩师李应埙先生超群的拳术、独特的风格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来,以传后学。思考再三,我将其定名为埙潮风格。  “埙”取自恩师
期刊
“吃了三年药,不如半年拳。”这是我最初学拳时的切身体会。  上世纪40年代初,我以偶然的机会幸遇恩师李应埙(字向左)先生,开始学习形意拳,按照中国的旧说法是缘份,按现在说就是机遇。当时我久病缠身,几近瘫痪,医药无效,然随恩师习拳半年后,竟健康如初。感谢恩师之余,又深谙形意拳之神奇。  今年我已105岁,70年来,视练拳为一大快事,不论雨雪风霜,严寒酷暑,练拳成为我每日必修之课,可说“嗜拳如命”。数
期刊
桩法八要  桩法有八要,即:顶、扣、垂、抱、月、圆、挺、尖八字。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点。凡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备。  每字又有三法,共二十四法,总称站桩二十四法。其中最主要的是三顶、三扣、三圆。它对人体的各部位例如:肘、膝、肩、胯、头、手、足、臀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这二十四法虽日桩法要领,亦是形意拳的共同要领,把桩功练好,必须在老师指导下,通过长期认真地锻炼,方期有成。现将八要二十四法分述如下:  
期刊
该拳是五行拳中之第三拳,其形似箭,它在五行中属木,在人体内属肝,在八字功中为胯劲。练之顺则肝气和顺,长精神,强筋骨,壮脑力。  半步崩拳,是郭云深老先生留下的打法。郭云深随李洛能学拳12年后艺成。后来因铲除恶霸,犯了人命官司,被关进监牢,仍苦练功夫,由于脚上铁镣的缘故,只能迈出半步,从而练就了半步崩拳的绝技。后来郭云深名扬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其特点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或者总
期刊
该拳是五行拳中的第五拳,其形似弹,它在五行中属土,在人体中属脾,在八字功中为裹劲。土生万物,故横拳为百拳之母。亦说“无横不成拳”,因此有“出手就有横”的定义,但又有“起横不见横”之道,故练横拳应特别注意体悟内中之意。  口诀:  斜身拗步起式横,  戊己二土居中宫,  阴阳消长合太极,  龙虎相交大道成。  动作名称  1 起势  2 左拗步右横拳  3 右拗步左横拳  4 回身  5 右拗步左横
期刊
春节前夕,永年武氏太极学院孙建国院长受厦门翔安区武术协会良菽会长之邀请到厦门传功授艺。为使传统武氏太极拳更好更快地在厦门翔安扎根普及,林会长安排有学校校长、税务局局长、莲塘村支部书记、派出所干部、化工公司经理助理等传统武术爱好者,每天晚上加班学习太极拳,并计划在蛇年大年初三举办宋江阵、五祖拳、白鹤拳、太极拳及到台湾武术大汇演。  厦门翔安武术协会宋江阵武术表演团有200多人。每天晚上有工人、农民、
期刊
我的父亲、本书主编李静轩先生,1906年农历11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雅和庄,到今年2011年,已是105岁。父亲跨越两个世纪,历经百年沧桑。他幼年志高,刻苦攻读,金榜题名;少年独闯济南,成为陈六子的得意门生;青年创业办厂,开创济南三大染厂之一;中年罹患重病,幸遇恩师,成就百岁武林长老。  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不论人生起伏跌宕,顺境逆旅,还是季节更迭转换,雨雪风霜;从而立之年,至年逾期颐,父亲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