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人才改革模式的变化,社会资本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情况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包括他们在面对时事政治或社会问题时的做出的反映和行为选择。尤其是社会资本中的网络和信任关系,同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应当采取多样化途径,来引导大学生更合理的政治参与。
关键词:社会资本;政治参与;政治意识
一、引言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古至今的经验告诉人们,这种所谓的“天性”从来不分民族、政党或职业,即使是高校大学生,仍然拥有自己的政治参与权利和表达方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区别于其他领域,不仅表现出自愿性和选择性,同时还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受到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约束。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改革模式的变化,社会资本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情况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包括他们在面对时事政治或社会问题时的做出的反映和行为选择。于此同時,经济、社会价值观念、性格特点以及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也有很大的关系。研究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学会合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本来提升自己的参政意识。
二、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
社会资本与高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呈现为以下特点:
首先,对社会资本的追求影响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目的性。大多数学生将入党看成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至于入党动机,也普遍存在功利性思想,或盲目随大流或为了更好的就业,是增强自身社会资本的方式之一。此部分人仅仅是将政治参与当成了实现自身目标的手段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社会参与。
其次,网络在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的同时易滋生非理性政治参与。网络无疑是大学生社会资本获得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广泛性,加之大学生并未完全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滋生非理性的政治参与。
第三,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依赖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关系建立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判断是否标准。如果说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呈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则会在参与学校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采取消极抵抗或偏激的行为;如果说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同学不信任,则会在诸如投票竞选的过程中表现出政治冷漠。不仅不利于政治参与本身,更是不利于个人社会资本的累积。
三、加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最大特点在于更趋理性化,学会以一种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是通过观察和访谈得知,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强化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经验,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敏锐度。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向从精英向通才转变,仅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拓宽自己的社会资源,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能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从丰富社会资本的角度来说,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学生团体、讨论圈,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到校外参与政治事务,如竞选、投票等,通过这种深入基层、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以达到强化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目的。
根据社会资本的不同分类引导不同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不同年级、不同系别和不同地域的学生,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影响。高年级学生的政治参与更多的含有社会化趋势,低年级学生更多的还是出于课堂教学和课余互动的目的。专业性质的不同则决定了学生之间政治敏锐度的差别,高校的地域和级别差异影响着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倘若高校教育者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教育不当的后果。同时,应加强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教育,利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团学工作平台,锻炼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
合理运用网络媒体,开拓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平台。网络传媒所提供的参与机制为公众在公共领域里的沟通行为提供了理想的理性规则。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为学生表达意愿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网络社会资源丰富的同学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相对而言更加迅速,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信息的真实性仍然值得推敲。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素养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家庭、政府和社会作为社会资本的源泉,应当发挥出各自的功能,为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保驾护航。
课题:本研究为湖州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高等教育课题,项目编号GJC11012。
参考文献:
[1]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3]邵世志.大学生政治参与路径选择及影响因素[J].当代政治,2011(1).
(作者简介:许莹莹(1986- ),浙江湖州人,硕士,湖州师范学院,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于研究。)
关键词:社会资本;政治参与;政治意识
一、引言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古至今的经验告诉人们,这种所谓的“天性”从来不分民族、政党或职业,即使是高校大学生,仍然拥有自己的政治参与权利和表达方式。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区别于其他领域,不仅表现出自愿性和选择性,同时还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受到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约束。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改革模式的变化,社会资本在高校教育和管理中的作用日渐明显。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情况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包括他们在面对时事政治或社会问题时的做出的反映和行为选择。于此同時,经济、社会价值观念、性格特点以及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也有很大的关系。研究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政治参与,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学会合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本来提升自己的参政意识。
二、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
社会资本与高校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呈现为以下特点:
首先,对社会资本的追求影响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目的性。大多数学生将入党看成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至于入党动机,也普遍存在功利性思想,或盲目随大流或为了更好的就业,是增强自身社会资本的方式之一。此部分人仅仅是将政治参与当成了实现自身目标的手段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社会参与。
其次,网络在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的同时易滋生非理性政治参与。网络无疑是大学生社会资本获得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广泛性,加之大学生并未完全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滋生非理性的政治参与。
第三,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依赖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关系建立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判断是否标准。如果说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呈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则会在参与学校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采取消极抵抗或偏激的行为;如果说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同学不信任,则会在诸如投票竞选的过程中表现出政治冷漠。不仅不利于政治参与本身,更是不利于个人社会资本的累积。
三、加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最大特点在于更趋理性化,学会以一种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是通过观察和访谈得知,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强化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经验,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敏锐度。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向从精英向通才转变,仅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拓宽自己的社会资源,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能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从丰富社会资本的角度来说,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学生团体、讨论圈,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到校外参与政治事务,如竞选、投票等,通过这种深入基层、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以达到强化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目的。
根据社会资本的不同分类引导不同学生群体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不同年级、不同系别和不同地域的学生,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受到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影响。高年级学生的政治参与更多的含有社会化趋势,低年级学生更多的还是出于课堂教学和课余互动的目的。专业性质的不同则决定了学生之间政治敏锐度的差别,高校的地域和级别差异影响着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倘若高校教育者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教育不当的后果。同时,应加强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教育,利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团学工作平台,锻炼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
合理运用网络媒体,开拓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平台。网络传媒所提供的参与机制为公众在公共领域里的沟通行为提供了理想的理性规则。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为学生表达意愿提供了新的渠道,同时,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网络社会资源丰富的同学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相对而言更加迅速,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信息的真实性仍然值得推敲。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素养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家庭、政府和社会作为社会资本的源泉,应当发挥出各自的功能,为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为保驾护航。
课题:本研究为湖州师范学院2011年校级高等教育课题,项目编号GJC11012。
参考文献:
[1]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3.
[3]邵世志.大学生政治参与路径选择及影响因素[J].当代政治,2011(1).
(作者简介:许莹莹(1986- ),浙江湖州人,硕士,湖州师范学院,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