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闻等网络媒体都转载了《解放军报》的一篇题为《雷锋画像确实曾贴在西点军校课堂黑板》的文章,并同时刊登了一幅西点军校贴有雷锋画像的照片,雷锋形象呈现在美国的著名军校。那幅雷锋画像的作者就是《浙江工人日报》美术编辑于保勋。
现退休在家的于保勋说,这幅画创作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当时学习雷锋精神蔚然成风,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向他约稿,题目是“学雷锋,树新风”。于保勋马上发扬雷锋精神,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晚上、星期天,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创作出了这幅对开大小的水粉宣传画。主体是雷锋的木刻头像,背景是有点剪纸味道的雷锋做好事的美德故事。当时大街小巷、机关、工厂、农村、军营、商店、学校等都在张贴这幅宣传画,发行量很大。
去年,杭州雷锋纪念馆馆长马水泉曾“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于保勋,希望他能向纪念馆提供这幅作品。这时,于保勋才从马馆长这里知道了自己的这幅作品远渡重洋,挂在了美国的著名军校里。由于种种原因,原作已不在作者于保勋这里了。于是,他照原作复制了一幅,给雷锋纪念馆珍藏。马馆长为了感谢作者,特意宴请于保勋,宾客中还有十分想见见雷锋画像作者的田志芳先生。现已退休的田先生,1984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在美工作期间,田先生曾两次参访西点军校,搜集了一些西点军校的资料,其中就有一份西点军校内张贴雷锋画像的讯息。田先生说,那份美国西点军校内张贴雷锋画像的资料,是西点军校发布的一份招生简章。它印刷精美,内有多幅图片和英文资料。这些图片都是介绍西点军校校园风光和学员校园生活的。其中有一幅照片,就反映了几位军校学员正在贴有中国国旗和雷锋画像的背景墙下专心致志的研学情景。
作为一位对雷锋怀有深厚感情的中国外交官,田志芳先生对这份印有雷锋画像的招生简章特别珍视,一直仔细存留。他卸任回国后,将这份印有雷锋画像的招生简章资料,赠送给了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也曾以这份资料为依据,向人们介绍雷锋精神在国外的影响。田先生当时就十分想见见雷锋宣传画的作者,当见到于保勋时,田先生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谢谢!谢谢!我终于见到了让雷锋形象出现在美国著名军校的您。”
于保勋说,得知美国西点军校张贴自己的美术作品时,感到很荣幸,同时也能为宣传雷锋精神尽力而感到荣幸。雷锋是一个普通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乐于助人、德行双馨,有那么多感人的事迹,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发扬雷锋精神。
现退休在家的于保勋说,这幅画创作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当时学习雷锋精神蔚然成风,为了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向他约稿,题目是“学雷锋,树新风”。于保勋马上发扬雷锋精神,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晚上、星期天,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创作出了这幅对开大小的水粉宣传画。主体是雷锋的木刻头像,背景是有点剪纸味道的雷锋做好事的美德故事。当时大街小巷、机关、工厂、农村、军营、商店、学校等都在张贴这幅宣传画,发行量很大。
去年,杭州雷锋纪念馆馆长马水泉曾“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于保勋,希望他能向纪念馆提供这幅作品。这时,于保勋才从马馆长这里知道了自己的这幅作品远渡重洋,挂在了美国的著名军校里。由于种种原因,原作已不在作者于保勋这里了。于是,他照原作复制了一幅,给雷锋纪念馆珍藏。马馆长为了感谢作者,特意宴请于保勋,宾客中还有十分想见见雷锋画像作者的田志芳先生。现已退休的田先生,1984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在美工作期间,田先生曾两次参访西点军校,搜集了一些西点军校的资料,其中就有一份西点军校内张贴雷锋画像的讯息。田先生说,那份美国西点军校内张贴雷锋画像的资料,是西点军校发布的一份招生简章。它印刷精美,内有多幅图片和英文资料。这些图片都是介绍西点军校校园风光和学员校园生活的。其中有一幅照片,就反映了几位军校学员正在贴有中国国旗和雷锋画像的背景墙下专心致志的研学情景。
作为一位对雷锋怀有深厚感情的中国外交官,田志芳先生对这份印有雷锋画像的招生简章特别珍视,一直仔细存留。他卸任回国后,将这份印有雷锋画像的招生简章资料,赠送给了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也曾以这份资料为依据,向人们介绍雷锋精神在国外的影响。田先生当时就十分想见见雷锋宣传画的作者,当见到于保勋时,田先生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谢谢!谢谢!我终于见到了让雷锋形象出现在美国著名军校的您。”
于保勋说,得知美国西点军校张贴自己的美术作品时,感到很荣幸,同时也能为宣传雷锋精神尽力而感到荣幸。雷锋是一个普通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乐于助人、德行双馨,有那么多感人的事迹,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代社会依然需要发扬雷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