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高等数学中一元函数微分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但是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解相关问题.鉴于此,笔者首先分析微课的特点和高等数学课程的现状,引出高等数学微课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以高等数学的“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为例,阐述高等数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微课;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教学设计
  1 微课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高等数学的教学变革.为了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可以利用慕课、微课等线上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线上教学方式,微课具有如下特点[1]:一、时间短但内容精.微课的时长一般约为10—15分钟,甚至更短,主要结合动画、公式、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把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完整地用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二、方式灵活多样.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 高等数学课程的现状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课,不仅是其他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和科研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方面,高等数学课程本身逻辑性强,概念抽象,难以理解,计算量大且復杂,而且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后面的知识要以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比如学习二重积分,就得有定积分等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高等数学一般都是大班授课,教师利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体会不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课上参与度较低.这样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干脆放弃,久而久之,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高等数学,课堂不活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鉴于微课视频的特点和高等数学课堂的现状,把微课引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教师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自己未听明白的知识点随时随地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要想使得学生能够观看微课视频,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微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微课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内容设计[2].下面以高等数学的“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为例进行研究.
  3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教学设计
  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合函数的概念,会对复合函数进行分解,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并会求基本初等函数和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得到的函数的导数,但是复合函数该如何求导呢?所以有必要探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从而解决复合函数的求导问题.
  3.1 教学目标
  3.1.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会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导.
  3.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学习,培养分析归纳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1.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思想的魅力,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
  3.2.1 教学重点:理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
  3.2.2 教学难点:会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
  3.3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二)讲授新知——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1.定理及证明
  2.定理的推广
  (2)关键:搞清复合函数的结构,从外向内逐层求导.
  (3)小插曲:链式法则好比剥洋葱,你得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心,要是个头太大,你还会鼻酸流泪.
  【设计意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定理的讲解和证明十分必要,把法则比作剥洋葱,形象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这样可加深学生对复合函数结构的理解.
  (三)例题讲解
  【设计意图】讲解刚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首尾呼应,更好地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复合函数的求导步骤.
  (五)结束语
  以杨宗纬的歌曲“洋葱”(“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作背景音乐,说明学完复合函数的求导问题,所有初等函数的导数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3.4 教学总结
  (1)提出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掉入“陷阱”,明白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不仅为讲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作铺垫,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2)把复合函数的求导过程比作“剥洋葱”,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对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理解;
  (3)最后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并且以杨宗纬的歌曲“洋葱”结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5 教学效果
  (1)课堂结合微课视频讲解“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一知识点后,笔者针对这种形式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对于笔者所授课的班级,95%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易于接受,微课视频可以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哪里不懂就多看几遍,直到弄明白为止,这种方式可以进行推广.
  (2)根据学生的情况,笔者围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出了一个小测试,通过让学生答题,实际操作,真实反馈这种方式和传统授课方式的区别,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答题情况更好,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能更好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消化不明白的知识点.
  (3)笔者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4.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的特点和高等数学课程的现状,以“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为例,详细展示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微课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利用高等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毕金钵.浅谈高等数学翻转课堂微课的内容设计——以“方向导数与梯度的背景”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2.
  [2]莫娟.大学数学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研究——以“方向导数的定义”为例[J].科技视界,2019(34):91-92.
  [3]王玉民,杜晓林.高等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下,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运而生,它以短视频为载体,教师以疑难点作为讲授内容进行教学.微课走进“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结合“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介绍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过程.  【关键词】微课;图形与几何;设计与应用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图形的认识、测量、运动和位置四个方面,用
【摘要】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上的一个关键点,学生只有顺利通过中考才能进入高中学校,接受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而中考成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的学科基础、学习能力与心理素质等,数学教师应该做好中考复习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巩固,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对最近两三年福建地区各县市质检试卷进行内容梳理和知识类型整理,分析数学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更优质的复
【摘要】初中数学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成为当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教学  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趋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是更加注
【摘要】用一般观念引领复习教学是一种以研究为主线的整体性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用整体的视角构建知识体系,发现知识间的本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学生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掌握一般性的研究方法,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用类似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以中考总复习中平行四边形的复习教学为例,以研究为主线,在整体视角下创新教学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教学时,引领学生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是“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很多教师都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后,为学生提供各种圆形物体或圆形纸片,分组测量并记录数据,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商.但是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只是形式上的探究者,是按照教师指令的操作工,缺乏主动思考和真正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者,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
【摘要】 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年中考的热点考题之一,研究它很有现实意义,对它的讨论是增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很好素材.  【关键词】课例;一次函数;图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熟练地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2)掌握k和b的取值对直线y=kx b(k≠0)位置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学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与坐标轴交点、极值点、拐点等特殊点出发,以具体三次函数和四次函数为例,由点到线,分析了函数在特殊点附近的单调性和凹凸性,探索了多项式函数作图步骤,为数形结合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多项式函数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多项式函数;画图;极值;拐点  一、研究背景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
【摘要】什么是全景数学?即“全景式建设更为丰富、完整的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培养全面、完整发展的人——‘全景’育‘全人’.”“全景数学”具体是怎样的概念呢?这也许这就像“素养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所理解的教学中“全景数学”的体现有两方面:一是横向有广度,让学生具备“大视角”去看待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事物;二是纵向有深度,不局限某一课教什么而去教,而是要让知识和思维有来处也有去处.  【
【摘要】高中数学不只有纯粹的理论、概念,还包括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高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数学史和专业知识有效融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数学史的了解和领悟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以此帮助高中生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增强数学逻辑能力、培养创新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过去很长一段
每个人成长到不同时期都会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身固有认知所展开的,如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率.  一、借助生活完成导入,增强学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课程导入能够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在展开新内容教学时,需要设置科学的导入环节,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宜的课程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