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在慢的境界里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人周容写过一则笔记,题目叫《小港渡者》,讲的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年冬天,周容要从一个叫小港的地方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捆扎了一摞书跟随着。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傍晚的烟雾浮在树梢,距离镇海县城大约还有两里远,他便问一个在河边摆渡的人:“等我们赶到县城,还赶得上城门开着吗?”那渡者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是就关上了。”
  只读故事的前半部分,可能大多数读者和笔者的疑惑是一样的:怎么急着赶路,城门反倒关上了?接着读完故事,方才恍然大悟。请看:
  周容听了有些气恼,觉得渡者在戏弄人。这一主一仆便快步前行。城门在望了,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断了,书散落一地。等到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经关闭了。此时,周容才恍然明白了渡者那番话的深意。
  原来,慢,步态稳健,不疾不徐;慢,心态平和,不急不躁;慢,神色从容,不慌不忙。慢,反倒更显出“快”来。慢,这难道不是一种需要努力追寻的教育境界吗?当我们面对学生,能够让匆匆而过的脚步慢下来,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我们会蹲下身子,与孩子的心更加贴近;当我们制订计划,能够把对学生预期的发展速度慢下来,我们会与孩子活动游戏,看到孩子的笑脸,将训斥化为亲切的关怀,我们会被孩子用心接纳;当我们看到孩子不经意犯的错误,能够将教育的过程慢下来,就会有更多审慎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武断和伤害,带给学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来说,慢的教育,正是最好的教育。当然,慢,不是放任不管,不是落后不前,更不是不求上进,真正的慢应是这样的:
  慢是多一些耐心。我们是牵着蜗牛在散步,蜗牛已经很尽心,我们不要急躁,不要催促中失去了耐性。静静地陪伴着学生向前,气定神闲,一步一个脚印,和风细雨,笑迎每一个日出日落,不用责罚和批评来表达不满,相信每一朵花都会有绽放的时刻,多一份耐心,就是静候花儿成长开放的时间。
  慢是多一点等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孩子一边成长,一边与那些越来越多的约束作艰苦的磨合,不断适应着每天都在变化的生活和学习,不断调整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这样的过程,是老师无法替代的,更没有捷径可走。在我们的等待中,在我们的关注下,也许我们会发现,他们正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慢是多一份从容。教育应该拥有诗意和远方。让我们欣赏一路风景,不被喧嚣和嘈杂控制自己的行动,不被奔忙和利益奴役自己的大脑,放慢身心的节奏,听见孩子的歌声,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神,闻到风吹过带来季节的芬芳。让教育多一份从容,就是让孩子开心地叫,高兴地跳,自在地舞,让他们与花草为邻,与书本为友,与快乐为伴,让一切还原为本来的样子,生命在舒卷张扬中悄然拔节。
  慢,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修正的机会,成长的过程;慢,是一种教育的态度,一种教育的智慧,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慢,成就教育的魅力和活力,也成就教育的精彩和美妙。最好的教育在慢的境界里!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215021)
其他文献
加强青海银监局系统党建工作,要重点抓好“五项建设”。一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二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内部管理能力建设;四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只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太阳一步一步向西移。渐渐被拉长的树影,挡住了猫身上的阳光。猫醒了,它站起来,伸了伸慵懒的身躯,又踱到另一块有阳光的地方,重新卧下来,接着打盹儿。  猫的这一举动,在多数人看来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丝毫不会引起注意。但是面对这一现象,斐塞司博士却没有简单忽略,而是产生了许多疑问:猫为什么喜欢待在阳光下?是因为光和热,还是其他的原因?这些对人是不
【摘 要】贾志敏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坚持做好“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他的阅读教学非常重视字词的学习,着力于学生的朗读指导,并将课堂训练指向对语言文字的运用,鼓励学生多读、多说、多写、多想。研读贾老师的经典课例,不仅要学习他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更要学习他的语文教育观,这才是贾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真谛所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词语 朗读 语用  20世纪90年代初,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走出教室,走出
拙作每每见诸报刊,朋友读了,爱问:“你怎么老是发文章?”“看见鸡蛋,追问母鸡,”我揶揄,“你为何总是下蛋?”母鸡大抵是说不清缘由的。如果一定要说清楚,只能概言之,很多基础
课堂,究竟应该由谁来主宰?相信很多教师都口径统一:学生。是的,在课改春风的几番洗礼下,我们都懂得“分一半讲台给学生”。但扪心自问一下:在课堂中我真正做到了多少?为什么语文课堂上有那么多的学生始终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学习语文“味同嚼蜡”,与语文课堂“渐行渐远”呢?……面对此番窘境,我们是不是该静心思考些什么?  语文课堂理应情绵意长。课堂属于学生,因为它始终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张敏华,女,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现任宁波市海曙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兼任浙江省小语低年级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得浙江省优秀教研员、全国课改优秀教研员等荣誉。多次承担人教版实验教材的培训工作,承担部编本新教材的编审及教参编写工作。论著频见于中文核心刊物,出版《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近十年频频在全国各地大型教学活动中讲学,获普遍好评。2017年,应马来西亚教育部、马华公会邀请,作为华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