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者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在小说《孔乙己》、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中,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由于受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借助网络,播放片段视频,效果很好。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业演员逼真的表演,演员恰当精彩的语言表达,使枯燥的剧本内容感性化,形象化,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提高了对名篇佳作的感悟、理解和鉴赏能力。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北师大教材八年级《珍珠鸟》课堂教学中,笔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用心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其中插播了一段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惨遭杀戮的片段:湛蓝的天宇下,苍凉的高原上,白生生的一片,几百张藏羚羊皮平铺着、平铺着。让观众似乎能看见那些偷猎者枪下藏羚羊跌落扭曲的身影、惊恐愤怒的眼睛,仿佛能听到藏羚羊无助的凄惨的哀鸣……这些给学生的视觉和情感带来了直观的冲击和震撼,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脚步究竟还有多远?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有见地。通过拓展延伸训练环节,不知不觉中结合文本内容渗透了人文关怀精神和生命意识教育。
《列宁格勒的树》是一篇战争题材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体会世界并不太平,理解战争的残酷,列宁格勒的人民的坚强和自尊,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反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张战争灾难画面和一组组惊人的数据:战争让母亲悲痛欲绝,妇女、孩子流离失所,战场上尸体遍野,“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整整围困了900天。三个轮回的严冬,900个日夜的战云密布……有这样不放弃尊严的人,有这样精神高贵的人,列宁格勒的树可以被战火烧焦,但决不会被人民砍伐。” 面对列宁格勒这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们,同学们的敬意油然而生。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有两个组的同学还将目光聚焦到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乱不已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直观的照片、数据、文字资料的介绍,同学们从内心发出了感慨:战争太残酷了!人类社会要进步,必须携手努力,铸剑为犁,共谋和平与发展。
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社会热点,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语文素养
我校校园网建成使用以来,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文本或专题的阅读,适时给学生布置听、说、读、写方面不同要求的开放性的话题作业,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现实生活,感悟体验成长。
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5.12”汶川大地震、奥运盛会、“国庆”60周年、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等重大事件,无不牵动着、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2008、2009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这些无疑都是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表达真、善、美,提高语文能力的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我们常常利用课余自习时间,让学生自愿结合,根据学情有选择地开展一些演讲、诗朗诵、美文欣赏、手抄报展评等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幻灯片精美,选材独特,效果良好。如:“怎样搜集资料”、“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人在旅途——分享快乐”、“我的地盘我作主”、“乘着音乐的翅膀”、“探索月球奥秘”、“汶川,加油!”、“奥运快递”、“我也追‘星’”、“祖国,我为你骄傲!”等自制幻灯片展示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把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制作电脑小报、“自制幻灯片展评”等语文实践活动课,上网搜寻相关资料,进行题材筛选、图文排版等,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拓展了学习空间,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可见,利用好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很好地辅助了语文课教学活动,拓宽了语文教学视角,优化了课堂结构。它的容量大、效率高的优势,便于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尤其是制作精美、赏心悦目的课件,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以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在小说《孔乙己》、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中,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由于受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借助网络,播放片段视频,效果很好。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业演员逼真的表演,演员恰当精彩的语言表达,使枯燥的剧本内容感性化,形象化,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到尽情的宣泄后,进而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提高了对名篇佳作的感悟、理解和鉴赏能力。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北师大教材八年级《珍珠鸟》课堂教学中,笔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用心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其中插播了一段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惨遭杀戮的片段:湛蓝的天宇下,苍凉的高原上,白生生的一片,几百张藏羚羊皮平铺着、平铺着。让观众似乎能看见那些偷猎者枪下藏羚羊跌落扭曲的身影、惊恐愤怒的眼睛,仿佛能听到藏羚羊无助的凄惨的哀鸣……这些给学生的视觉和情感带来了直观的冲击和震撼,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脚步究竟还有多远?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也很有见地。通过拓展延伸训练环节,不知不觉中结合文本内容渗透了人文关怀精神和生命意识教育。
《列宁格勒的树》是一篇战争题材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体会世界并不太平,理解战争的残酷,列宁格勒的人民的坚强和自尊,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反馈。通过课件展示一张张战争灾难画面和一组组惊人的数据:战争让母亲悲痛欲绝,妇女、孩子流离失所,战场上尸体遍野,“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整整围困了900天。三个轮回的严冬,900个日夜的战云密布……有这样不放弃尊严的人,有这样精神高贵的人,列宁格勒的树可以被战火烧焦,但决不会被人民砍伐。” 面对列宁格勒这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们,同学们的敬意油然而生。拓展延伸教学环节中有两个组的同学还将目光聚焦到伊拉克、阿富汗等战乱不已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直观的照片、数据、文字资料的介绍,同学们从内心发出了感慨:战争太残酷了!人类社会要进步,必须携手努力,铸剑为犁,共谋和平与发展。
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社会热点,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语文素养
我校校园网建成使用以来,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文本或专题的阅读,适时给学生布置听、说、读、写方面不同要求的开放性的话题作业,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现实生活,感悟体验成长。
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5.12”汶川大地震、奥运盛会、“国庆”60周年、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等重大事件,无不牵动着、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2008、2009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这些无疑都是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表达真、善、美,提高语文能力的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我们常常利用课余自习时间,让学生自愿结合,根据学情有选择地开展一些演讲、诗朗诵、美文欣赏、手抄报展评等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幻灯片精美,选材独特,效果良好。如:“怎样搜集资料”、“我爱我家”、“献给母亲的歌”、“人在旅途——分享快乐”、“我的地盘我作主”、“乘着音乐的翅膀”、“探索月球奥秘”、“汶川,加油!”、“奥运快递”、“我也追‘星’”、“祖国,我为你骄傲!”等自制幻灯片展示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把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制作电脑小报、“自制幻灯片展评”等语文实践活动课,上网搜寻相关资料,进行题材筛选、图文排版等,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拓展了学习空间,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可见,利用好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很好地辅助了语文课教学活动,拓宽了语文教学视角,优化了课堂结构。它的容量大、效率高的优势,便于师生互动,充分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积极性,尤其是制作精美、赏心悦目的课件,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以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