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到游戏——学校体育生态化论绎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o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民健身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文章以文献法、分析法为手段,从民国时期的军事体育主导的实用功能论,到改革开放后的体育休闲娱乐思潮,再到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冲击,回顾了学校体育近百年的指导思想革旧立新之路,结合学校体育的现实,提出了淡化体育的工具性,注重体育的游戏性这一生态化体育理念。
  关键词:学校体育 生态教育 学生 游戏
  从二十世纪初期因西方体育的传入而引起的“土洋体育之争”至今,中国体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沧桑历程,虽然历经民国、新中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进和普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让我们不能回避。尤其是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近百年飞速发展的社会话语和文化变迁过程中,“身体教育”一直被作为体育的核心内容,而其固有的游戏娱乐属性则成为身体教育之外的附庸,廓清体育在不同社会语境中存在的不同功能,讨论体育教学以社会和人为生存土壤,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为第一要务,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走向和体育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从游戏到工具:强国强种的选择
  西方体育中田径和各种球类项目的盛行主要是源于教会学校的教育传播,体操则源于外国军队的活动和影响。田径和球类运动起源于游戏,起初是人们为了消遣余暇而进行的娱乐活动。在内忧外患的清末和民国时期,饱受“东亚病夫”屈辱的国人,在孙中山“强国强种”和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等思想的影响下,展开了强健体魄的一系列活动,不仅通过“国术”教育使华夏民族的传统武术得到了大力的提倡和长足的发展,以“精武体育会”为代表的各种体育社团也促进了作为提高国民体质的手段的西方体育被青睐。因为国民体质的孱弱,当时提倡体育的目的只是为了强壮民众的身体,其主要内容也选择了以兵式体操、传统武术为主的项目,田径、球类等游戏性体育项目也被用来发展人们的各项身体能力,其固有的娱乐属性则被丢弃一隅。这是近代社会国情使然,是中华民族面对外侮而发奋图强的民族心态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表现,是学校体育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完成其教育使命的必然价值取向。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是民国时期,甚至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田径运动和体操(虽然已没有兵式体操的影子)仍然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1952年中华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时,毛泽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反映了他对体育的深刻认识和中国当时社会对体育的功能需求。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选择体育的健体功能,是出于实用主义思想的支配,而体育运动给予参与主体的精神层面的娱乐功能则退居其次,得不到充分的认识。
  纵观这一阶段的学校体育教学,其实是在体育教师控制之下对学生进行的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传授专业运动技术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体育只是被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的工具和手段,学生面对枯燥而重复的教学与练习,不可能从内心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参与。即使是成为完全的社会人之后,体育也被作为他们强身健体的一种工具而已,并不能成为他们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必要元素。
  二、从工具到玩具:体育功能的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校体育教学仅仅作为促进学生体质强健的教育手段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唯一工具,数十年来以教授运动技术和强制学生进行奔跑、跳跃为主要内容,旨在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弹跳等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历史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模式的转变,体育作为培养体质健康的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这种单一使命必将成为历史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一部分人在物质文明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开始注重精神文明生活的质量。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保障,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民众生活的必要环节,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认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不单是为了增强体质,同时更重要的是将体育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从体育参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享受。而且更多的人认识到身体对生命的意义,体育健身成了社会人群追求的时尚。体育的功能也由原来单一的增强体质的本质功能向多元的健身、娱心的衍生功能转型。
  在历经变迁的当今社会,把健康、休闲、游戏等流放于体育领域之外,显然是不恰当的。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在以人为本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新教育教学理念下,学校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在和谐社会中有丰富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下一代。而对于背负繁重功课的在校学生而言,体育活动给予身体和精神层次的放松成为调节学习生活的必要环节。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同样在发展。国内体育界学术专家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他们对体育“育体”这一本质功能认识的改变,导致了体育在教育中被重新认识。2001年9月,基于追求身体健康这一历来为人们所关注的命题,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体育课程改革登上了历史舞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课程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2],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与过去注重身体素质的训练和运动能力的培养相比,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全面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工程。鼓励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离不开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4]。”学校和体育教学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为每一个学生走向运动场提供弥久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在体味体育的娱乐性的同时爱上体育,让体育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必要内容。   从社会发展带给人们思想的转变,进而实施《课程标准》理念更新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启动,无处不彰显着体育教学作为亿万学生健身强体的单一工具性功能向促进学生健身、娱心等多方面的功能转向。因此,我们在校园课堂内外应该而且必须倾向于开展游戏性的体育活动,以便使新时代的学校体育更大程度的减少过去“工具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回归青少年学生游戏的天性,在游戏体育的过程中获得健康和愉悦,从而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和玩具。
  三、从体育到游戏:生态文明的呼唤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对身体的教育,但是我们在实施体育对身体教育功能的时候,不能为了育体的独特功能而忽视其娱乐的属性。相反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其娱心的功能发挥是决定其育体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环节。
  体育教学的实施对象是在校学生,而实施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参与运动的习惯,保证在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身体锻炼。如果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经过中小学乃至大学十多年的“系统”教育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使学生对某一运动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那么中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则是失败的举措,也是令中国从事体育教学的专业教师汗颜的职业耻辱。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发展时期,具有旺盛的精力。他们喜欢体育运动参与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精神上获得的满足,他们更喜欢在体育课上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自己去奔跑、追逐、游戏。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特点,忽略课程的“既定任务”,采用灵活的方式,吸引学生“动起来”。
  随着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等生态理念的勃兴,我们也应该在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实现体育教学领域的生态化。“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持续的发展、全面发展……探索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4]成为教育领域新的命题。在生态教育语境下,体育教学的重心要从关注身体素质的教育向终身体育的生态化、可持续化转型。而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就是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主体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天性,让体育教学回归到游戏体育的快乐主题,通过游戏体育的参与,达到健身、娱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
  四、游戏体育:学校体育的方向
  建国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在举国体制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51枚金牌的成绩,成为中国体育事业的里程碑。但是,随着近年来“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理念的提出,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和重心必将转向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大力推进。然而,学校体育教学是发展全民健身的基础,如果通过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养成了人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育参与的习惯,全民健身得到发展则水到渠成。但是如果学校体育教学的成效不大,全民健身则无从谈起。
  如何凭藉开展全面健身的春风,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和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成为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和研究的群体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任务。为了解决学校体育教学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其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校本课程”理论的提出就是众多成果的冰山一角。尽管《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中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但是我们应该肯定《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初衷,而且质疑的声音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那么体育教学遇到并且需要突破的瓶颈应是具体操作而非《课程标准》。显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目标,无疑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应该笃定秉持的圭臬。
  王学锋[5]始终认为体育是身体的教育,但是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教条式教育方式,提倡教育方式的自主化,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还原学习的幸福,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体育健身的习惯,让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的玩具、器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课程标准》指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通过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运动而获得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和能力。”[6]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在活动性游戏中,凡是能使他们增强肌肉能力的活动,如奔跑、跳跃、匍匐前进、攀登,投掷等,他们也都会喜欢去做。”[7]我们提倡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体育”为主,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能让学生在娱心的同时,达到体育运动的健身效果。
  生态教育的总目标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谐发展,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就是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教育和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振”。
  纵观中国体育走过的百年之旅,从强国强种的工具到生活的玩具,再到新《课程标准》和生态化教育,这些指导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得益于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和探究,得益于人们对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关注,是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必然朝着娱乐与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体育教学的发展也必定以生态化为目标,凸显体育的娱乐和游戏属性。
  ————————
  参考文献
  [1] 二十八画生.体育之研究.新青年1917(3).
  [2] 彭建敏,杜超.体育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10(3).
  [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
  [4] 佚名.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的跨越.文汇报,2011-04-01-(12).
  [5] 王学锋,田玫.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体育学刊,2002(9).
  [6] 秦海权,颜礼波.论我国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兼与杜雷老师商榷.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
  [7] 谢光辉,等.罗素儿童游戏理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
  [作者:田海军(1979-),男,河南禹州人,广东嘉应学院讲师,博士;饶平(1960-),男,广东始兴人,湖南衡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其他文献
染发行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产业,但其生产废水由于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碱性强、色度高,处理难度较高。本次主要对"Fenton氧化法+混凝沉淀+气浮+生物氧化"法进行初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针对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因素,采用试验方法建立了等效的线性不确定模型,并在理论线性化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抗负载干扰指标,设计了定量反馈(QFT)鲁棒控
本文主要分析施工项目管理团队临时性、多元性、周期性、知识型、双重性、开放性、层级性等特点,以及当前施工项目管理团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施工项目管理者的视角,提出
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与复杂型腔结构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电解切割加工技术作为提升加工效率的一种全新工艺方法,通过将复杂外形的零件沿工件表面直接分割出来,从而实现航空航天金属复杂结构的净成形或近净成形加工。本文主要针对电解加工间隙内因电解液流动不稳定而出现的杂散腐蚀、切缝不均匀以及短路等加工缺陷,提出了一种流场主动式控制的工艺技术方案,即通过对电解液的进、出路径进行设计规划,从而实现对电
对采用化学方法处理染发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对于COD为3800 mg/L,色度为1210倍的染发废水,采用芬顿氧化法可有效处理。芬顿试剂对染发废水中COD和色度
怎样使用骰子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一、一颗骰子,设计一个方案,让规则公平提问:两个人下棋,谁先下呢?用掷骰子来决定,请你设计一个公平的方案。一颗骰
近几年,我国社区居民赴日旅游的"狂买"血拼消费行为一直被国内外各大媒体持续关注,与此同时,社区居民赴日旅游动机与出境目的地吸引力也显示出多元化和升级化的趋势。基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