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要想增加广场的舒适性和亲和力,贴近生活化应在设计时,多考虑市民的需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地域特点,以建造有文化内涵、舒适、易亲近的空间。老百姓愿意去,愿意在那里停留,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流连忘返”。
关键词 : 城市广场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潮流,但很多基础设施和规划未能跟上城市化的快速步伐,导致许多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日照间距不足、部分低收人人群的居住条件差、缺乏城市绿地、缺乏为人们设置的活动场所等等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常见现象。
一、我国城市广场的弊端
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禁锢于对交通、经济因素的考虑,再加上其它外因的干扰,忽略了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细致考虑,使得广场设计与建设走入了误区,建造出很多缺少舒适性和亲和力、缺少对市民吸引力的城市广场。有些专家与学者认为中国城市广场发展到今天,失去了其本质意义与鲜活的形象,具体表现为:
1、城市广场缺少地域性
(1)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千篇一律、没有文化特色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失去地方特色。
(2)对地方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体现不足
气候、地形和其它环境因素对人的生理产生的一种量化指标。人们选择去那个广场,首先考虑的是阳光的,占调查人数的2.5%,考虑距离的19%,考虑舒适和美学因素的13%,考虑广场的因素的11%。所以广场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太阳的四季运行,以及已建成或将建的建筑对它产生的影响。但是现代很多广场设计就缺乏对地方气候等因素的考虑,例大连星海广场,全部采用草地绿化,只有极少乔木,完全起不到遮阳作用,每到日照强烈的日子,就极少人会到广场上;梅县人民广场,虽对地形有一些呼应处理,但硕大广场上无一处乔木树荫,夏日暴晒下,行人无一遮挡处。
2、城市广场缺乏人性化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早在欧洲巴洛克时代就已丧失,在当今中国“城市化妆运动”中仍有部分如此,一元化的社会意识常常使广场的人性化只在一些乡土景观中尚有遗存。
(1)規模、尺度
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而拉远与老百姓的距离,部分市民潜意识中排斥甚至拒绝广场的建设。
(2)缺少配套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和遮荫绿化
中华广场其规模也是很小的,远不能满足密集的居民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需要。且广场内部绿化率不高,很少考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人性化设施严重不足,很少有便于人们歇息、停留的石凳、绿化树种都是一些低矮的树种,不能为遮荫挡雨,尤其是炎炎夏日,广场上难得见到几个市民。虽然树木花草造型各异、富有艺术气息,但都是中看不中用。有些广场内的草坪更是打着“行人不得入内”的牌子,让人们望而却步,失去人性化。
重庆的解放碑购物广场虽然成功地结合了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但是绿化与配套服务设施明显不足,著名加拿大建筑师艾里克森漫步解放碑时,也曾将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指出。
3、城市广场缺乏可达性
城市广场应该有适宜的可达性,市民一般不会到距离居住区很远的地方进行活动的,只有在假期、节日,才有可能去距离较远的地方游玩。梅县人民广场,虽考虑到了城市形象构筑的需要,但是由于选址太偏或者建设过早,同时也没有公交系统到达,以致很少有市民来享用。
二、城市广场的建设意见
城市广场不是城市的装饰品,而是城市的“客厅”,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的象征,它必须是一个城市的“起居室”,首先要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才能作为城市的窗口。试问没有市民愿意前往的城市广场,又怎样去迎接远方的游客,就像一处没有主人的居所,即使多豪华的客厅,也没有客人前往一样。造成中国城市广场问题的原因很多,国内不少著名专家与学者有写书发文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1、强化地域性特征
(1)体现地方文化特征
文化内涵是城市广场的灵魂。规划设计师通过各种设施、图案、空间,利用广场这一实体来表达对某种文化或者思想的敬仰和向往,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当前最重要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城市特色的体现,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要让使用者对广场产生内心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因此,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之前,不仅要广泛地了解设计对象的相关文化背景资料,如历史、民族特色、传统风俗等等,更重要是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提炼出其精髓和特征。许多著名广场,都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像我国天安门广场,法国凯旋门广场,只要你置身其中,就感受到文化氛围。
济南泉城广场设计以贯通趵突泉、解放阁的边线为主轴,以榜棚街和烁文路的延续为副轴而构成框架。通过泉水、文化长廊等充分体现了“讲究开放、崇尚稳定”的齐鲁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性、娱乐性”的特点,结合城市风貌与人文景观,创造浓郁泉城特色,延续齐鲁文化渊源,展现礼仪之邦风采。
(2)体现地方气候等自然特征
每个城市广场所处的气候区都不同。广州荔湾和南沙的广场就有所不同,因为傍河与临海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之前,应深入调查研究当地的气候、地质、地貌等特征。城市广场设计应顺应地理特征,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北方城市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城市广场则强调遮阳。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强化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我国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时代,广场建设应召回其人性与公民性,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为市民服务,以人为本,用进步的物质环境积极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进展。
(1)适宜的规模和尺度
无论什么城市广场,目的都是为市民服务,要吸引市民前往。城市广场的好坏,不在于本身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和周围环境有机融为一体。广场的尺度,都是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在满足广场设计需要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人的尺度。据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在相距25m的时候,基本能认清对方,不会感到太远,因此25m是广场设计中很好的模数,当空间尺度为20—25m左右时,人会有亲切感,当距离超过1lOm时,就会有开阔的感觉,是形成场所感的尺度,当尺度大于390m时,就会有创造出深远宏伟的感觉,但同时造成空旷感和冷清感,所以这一尺度不适宜作为城市广场的尺度。
(2)足够的配套设施和绿化
美好的城市广场应该能够提供给市民的舒服、安逸、休闲的环境和感觉。目的就是散步、交流、休憩、游戏,主要使用的设施都是座椅、游戏场地、卫生间、部分硬地。使用广场最多的人群一般为附近的居民。公共设施、休闲设施、交通设施,游戏设施等经常使用的硬件,是最能吸引市民前往的。设施好坏、多少、吸引程度,直接影响到驻留和前往的市民多少。
(3)便利的可达性
广场越接近市民居住区,就越能吸引附近的市民前往。國外的古典广场,都是小而散,分布在居民聚居的地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广场,市民平时只要一出门,走不远就有广场,或者去买些什么东西,就会经过好几个广场,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区域性的广场,密度不能太大,必须要相隔一定距离才能建造的,就一定要保证它有可达性,位置必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让市民能够很方便的到达,广场和附近街区的连接必须是便捷和安全的,而不必要穿越机动车道,而且还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五、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浓缩,也是一个城市的体现。作为规划设计师,无论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还是在规划其他城市建设,都应当充分调研、挖掘、提取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等要素,充分与市民沟通,考虑使用者所需,才能构筑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人性的关怀、传承地方的历史文脉的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2、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
3、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广场》;
关键词 : 城市广场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潮流,但很多基础设施和规划未能跟上城市化的快速步伐,导致许多城市问题。如交通拥挤、日照间距不足、部分低收人人群的居住条件差、缺乏城市绿地、缺乏为人们设置的活动场所等等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常见现象。
一、我国城市广场的弊端
部分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禁锢于对交通、经济因素的考虑,再加上其它外因的干扰,忽略了对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细致考虑,使得广场设计与建设走入了误区,建造出很多缺少舒适性和亲和力、缺少对市民吸引力的城市广场。有些专家与学者认为中国城市广场发展到今天,失去了其本质意义与鲜活的形象,具体表现为:
1、城市广场缺少地域性
(1)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千篇一律、没有文化特色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失去地方特色。
(2)对地方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体现不足
气候、地形和其它环境因素对人的生理产生的一种量化指标。人们选择去那个广场,首先考虑的是阳光的,占调查人数的2.5%,考虑距离的19%,考虑舒适和美学因素的13%,考虑广场的因素的11%。所以广场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太阳的四季运行,以及已建成或将建的建筑对它产生的影响。但是现代很多广场设计就缺乏对地方气候等因素的考虑,例大连星海广场,全部采用草地绿化,只有极少乔木,完全起不到遮阳作用,每到日照强烈的日子,就极少人会到广场上;梅县人民广场,虽对地形有一些呼应处理,但硕大广场上无一处乔木树荫,夏日暴晒下,行人无一遮挡处。
2、城市广场缺乏人性化
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早在欧洲巴洛克时代就已丧失,在当今中国“城市化妆运动”中仍有部分如此,一元化的社会意识常常使广场的人性化只在一些乡土景观中尚有遗存。
(1)規模、尺度
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而拉远与老百姓的距离,部分市民潜意识中排斥甚至拒绝广场的建设。
(2)缺少配套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和遮荫绿化
中华广场其规模也是很小的,远不能满足密集的居民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需要。且广场内部绿化率不高,很少考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人性化设施严重不足,很少有便于人们歇息、停留的石凳、绿化树种都是一些低矮的树种,不能为遮荫挡雨,尤其是炎炎夏日,广场上难得见到几个市民。虽然树木花草造型各异、富有艺术气息,但都是中看不中用。有些广场内的草坪更是打着“行人不得入内”的牌子,让人们望而却步,失去人性化。
重庆的解放碑购物广场虽然成功地结合了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但是绿化与配套服务设施明显不足,著名加拿大建筑师艾里克森漫步解放碑时,也曾将作为主要问题予以指出。
3、城市广场缺乏可达性
城市广场应该有适宜的可达性,市民一般不会到距离居住区很远的地方进行活动的,只有在假期、节日,才有可能去距离较远的地方游玩。梅县人民广场,虽考虑到了城市形象构筑的需要,但是由于选址太偏或者建设过早,同时也没有公交系统到达,以致很少有市民来享用。
二、城市广场的建设意见
城市广场不是城市的装饰品,而是城市的“客厅”,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的象征,它必须是一个城市的“起居室”,首先要满足居民的使用要求,才能作为城市的窗口。试问没有市民愿意前往的城市广场,又怎样去迎接远方的游客,就像一处没有主人的居所,即使多豪华的客厅,也没有客人前往一样。造成中国城市广场问题的原因很多,国内不少著名专家与学者有写书发文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1、强化地域性特征
(1)体现地方文化特征
文化内涵是城市广场的灵魂。规划设计师通过各种设施、图案、空间,利用广场这一实体来表达对某种文化或者思想的敬仰和向往,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当前最重要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城市特色的体现,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要让使用者对广场产生内心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因此,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之前,不仅要广泛地了解设计对象的相关文化背景资料,如历史、民族特色、传统风俗等等,更重要是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提炼出其精髓和特征。许多著名广场,都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像我国天安门广场,法国凯旋门广场,只要你置身其中,就感受到文化氛围。
济南泉城广场设计以贯通趵突泉、解放阁的边线为主轴,以榜棚街和烁文路的延续为副轴而构成框架。通过泉水、文化长廊等充分体现了“讲究开放、崇尚稳定”的齐鲁文化和“群众性、文化性、娱乐性”的特点,结合城市风貌与人文景观,创造浓郁泉城特色,延续齐鲁文化渊源,展现礼仪之邦风采。
(2)体现地方气候等自然特征
每个城市广场所处的气候区都不同。广州荔湾和南沙的广场就有所不同,因为傍河与临海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之前,应深入调查研究当地的气候、地质、地貌等特征。城市广场设计应顺应地理特征,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北方城市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城市广场则强调遮阳。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强化以人为本的原则
随着我国日益走向民主政治和平民化时代,广场建设应召回其人性与公民性,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为市民服务,以人为本,用进步的物质环境积极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进展。
(1)适宜的规模和尺度
无论什么城市广场,目的都是为市民服务,要吸引市民前往。城市广场的好坏,不在于本身规模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和周围环境有机融为一体。广场的尺度,都是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在满足广场设计需要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人的尺度。据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在相距25m的时候,基本能认清对方,不会感到太远,因此25m是广场设计中很好的模数,当空间尺度为20—25m左右时,人会有亲切感,当距离超过1lOm时,就会有开阔的感觉,是形成场所感的尺度,当尺度大于390m时,就会有创造出深远宏伟的感觉,但同时造成空旷感和冷清感,所以这一尺度不适宜作为城市广场的尺度。
(2)足够的配套设施和绿化
美好的城市广场应该能够提供给市民的舒服、安逸、休闲的环境和感觉。目的就是散步、交流、休憩、游戏,主要使用的设施都是座椅、游戏场地、卫生间、部分硬地。使用广场最多的人群一般为附近的居民。公共设施、休闲设施、交通设施,游戏设施等经常使用的硬件,是最能吸引市民前往的。设施好坏、多少、吸引程度,直接影响到驻留和前往的市民多少。
(3)便利的可达性
广场越接近市民居住区,就越能吸引附近的市民前往。國外的古典广场,都是小而散,分布在居民聚居的地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广场,市民平时只要一出门,走不远就有广场,或者去买些什么东西,就会经过好几个广场,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区域性的广场,密度不能太大,必须要相隔一定距离才能建造的,就一定要保证它有可达性,位置必须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让市民能够很方便的到达,广场和附近街区的连接必须是便捷和安全的,而不必要穿越机动车道,而且还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五、结语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浓缩,也是一个城市的体现。作为规划设计师,无论在进行城市广场设计,还是在规划其他城市建设,都应当充分调研、挖掘、提取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等要素,充分与市民沟通,考虑使用者所需,才能构筑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人性的关怀、传承地方的历史文脉的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2、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
3、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