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兵力仅2.1万人的格军为何敢于同强大俄联邦武装力量展开较量?或许俄军副总参谋长诺戈维茨此后的话能够揭开这个谜底:俄军在位于南奥塞梯的格军火库中发现了1728件美制武器。他还对美国空军执行的对格人道主义援助计划表示置疑,怀疑两架执行任务的C-17运输机内可能装有美制装备。
培训与装备援助计划——格军迅速起步
实际上,近年来美军一直在帮助格鲁吉亚军队进行现代化建设。在整个90年代,由于受国家经济形势及政局动荡的影响,组建不久的格鲁吉亚军队状况十分糟糕:武器装备落后,军费预算管理混乱,军纪异常松懈,士兵生活艰苦,战斗力严重削弱。起初,格方曾一度希望借助俄罗斯的帮助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以维护领土完整,并于1994-1999年间加入了俄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在此框架内接受了俄的一系列军事援助。
但与此同时,格又不希望俄借调解和干预其国内矛盾之机,主导整个南高加索特别是格鲁吉亚的局势。格政府对俄罗斯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的立场表示不满,导致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格鲁吉亚在1999年退出集体安全条约,之后开始向美国靠拢,并把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作为奋斗目标同年,格美双方签署了双边军事合作协定。按照协定,格方将派飞行员和技术专家前往美国受训,由美方提供约300万美元的培训费用。
9·11事件为格美军事关系升级提供了契机。时任格总统的谢瓦尔德纳泽表示,格愿意与美国进行反恐合作,向美军开放领土和领空,同意美军事人员和装备随意进出格领土。作为回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和美驻欧洲特种部队司令部代表团先后访格,对格军状况进行了认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美与格于2002年4月签署了培训与装备军事援助计划协议在该计划框架下,美在三年内向格拨款6400万美元,派遣150名美军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教官为格鲁吉亚训练2 000名军人,并提供美制武器。此外,美还向格提供了价值200万美元的特种直升机和海岸巡逻艇,向格边境保卫部每年拨款1000万美元。这些受训军人均由美军教官挑选,标准极为严格,只有那些身材高大魁梧、体能测验合格、军事素养良好、能够严格遵守军纪的军人才符合条件。入选后,还要签署在三年内不得离开所在部队的协议。
当然,入选格军的报酬十分优厚。不仅伙食标准与美军标准持平,还可享受高工资。2002年格国内月平均工资水平仅为20拉里,格国防部的一名上校军官只有100拉里。而特种训练营的士兵能拿到380拉里,在2002-2004年间,美军共培训装备了4个营(各560人)和一个机械化连(180人)。
2002-2004年间,美军在培训与装备援助计划框架内为格军培养了一支具备初步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军队,使格军具备了一定的山地丛林作战、城市巷战和海岸条件下作战的能力,为实践检验培训成果,很多接受过美军培训的格鲁吉亚官兵此后参加了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
特别伙伴行动计划——格军再上台阶
2004年1月亲美的萨卡什维利上台后,格鲁吉亚开始奉行不惜代价维护领土完整的方针,不遗余力地加强本国军事实力,并于同年10月顺利加入北约特别伙伴行动计划,离最终加入北约只有一步之遥。这使萨卡什维利大受鼓舞,2005年1月25日,格鲁吉亚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构想,将加入北约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针,将按照北约标准进行军队现代化改造作为建军的最高原则。
萨卡什维利还明确宣布,只有符合北约标准的军校毕业军官才能进入领导层,而接受过苏联和俄罗斯军事教育的军官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同时,按照北约标准改造本国军队所需的巨额资金使格国防经费连年攀升。据俄报披露,最近四年,格军费开支增长了30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0%。2008年国防预算达到近10亿美元。其中,购买武器装备费用占40%,军饷和津贴占35%,而用于部队训练和装备维护仅占15%(这笔费用主要由外国军事援助承担)。
与此同时,美国和北约也在为格加入北约积极努力 从2005年起,美国又对格鲁吉亚展开一项新的维持稳定行动计划,这是继培训与装备计划之后的新一轮军事培训计划,美军将再为格军投资6000万美元。此外,美国还根据《为外国购买武器拨款计划》(FMF)和《外国专家培训计划》(IMEF)对格鲁吉亚进行了无偿援助。按照这两个计划,2005年美国分别向格鲁吉亚提供了1190万美元和140万美元,2006年和2007年美军又向格鲁吉亚提供了相同数额的军事援助,以鼓励其积极加入北约的努力。据估算,自格鲁吉亚独立以来,美国共向格提供了13亿多美元,其中多数资金用于军事援助。
美军向格军提供援助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其北约盟国土耳其对格进行军事援助。在美国支持下,土耳其成为格鲁吉亚的第二大军事盟国,格土两国早于2002年就签署了军事合作议定书,土在此议定书框架内对格军人进行培训。提供军事武器装备,并帮助格修缮军用机场。
迄今,土耳其共为格军培训了750名官兵,还向格强力机构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其它北约国家也提供了帮助。俄《消息报》称,北约各国近年来共向格提供了175辆坦克、126辆装甲车、67门火炮、4架战机、12架直升机和8艘战舰。根据北约的援助计划,下一步各国将再向格提供100辆装甲车、14架战机、15架“黑鹰”直升机和10艘各种舰船。
为提高格军的实战能力,美国还多次邀请格军参加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的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9月11-23日,北约18个国家在格境内的瓦济阿尼军事基地举行为期两周的多国军事演习,以演练各国军人在紧急情况下的相互协同能力。2007年7月11-21日,北约又在格境内举行了“合作射手-2007”联合空军演习。
俄格战争是格军给老师交上的答卷?
在美军的援助下,格鲁吉亚军队的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已成为独联体国家中最具备作战能力的军队之一。美军也对这个南高加索学生的表现予以认可,开始积极支持其正式加入北约。布什总统在今年布鲁塞尔北约峰会召开前夕,公开表示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但是由于德法两国的坚决反对,格未能收到北约的正式“邀请函”。对此,格将其未能加入北约的原因归咎于国内冲突,认为俄驻格维和部队无助于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并多次要求俄维和部队撤离。
根据北约规定,境内存在领土争端和国内冲突的国家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快入约步伐,格鲁吉亚决定尽快解决国内冲突,从急于同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合并的南奥塞梯入手。在此之前,格军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并将格美联合军事演习作为解决冲突的最佳时机。7月23日,即战争爆发前不到半个月,在距首都第比利斯25千米的前俄驻瓦济阿尼军事基地,美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克兰和亚美尼亚五国举行了代号为“快速回应-2008”的军事演习。此次演习在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进行,参演习兵力共1639人,其中美军派出1000名海军陆战队员,格军派出600人,其余各国仅派出10人,据悉演习费用总计达800万美元,全部由美方承担,演习所用计算机全部采用符合北约标准的先进计算机系统,陆军也统一采用美军的M16突击步枪。
此次演习一直持续到8月初。演习结束后,格军遂决定趁机解决南奥塞梯问题,以向其老师美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实际上,美国也乐见其成。因为俄格矛盾的背后一直有美国因素在起作用。8月7日,格军就决定以武力恢复南奥塞梯地区的“法律秩序”,开始对南首府茨欣瓦利进行猛烈攻击。随后,格军与俄驻格维和部队交火,俄格战争旋即爆发。
由于实力悬殊,格军终未能解决南奥塞梯问题。问题在于,在一旁静观战事的美军是否满意其学生的表现?下一步的“农场”建议又会增加什么样的内容?这恐怕是俄格美三方都在意的下一个命题。
培训与装备援助计划——格军迅速起步
实际上,近年来美军一直在帮助格鲁吉亚军队进行现代化建设。在整个90年代,由于受国家经济形势及政局动荡的影响,组建不久的格鲁吉亚军队状况十分糟糕:武器装备落后,军费预算管理混乱,军纪异常松懈,士兵生活艰苦,战斗力严重削弱。起初,格方曾一度希望借助俄罗斯的帮助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以维护领土完整,并于1994-1999年间加入了俄主导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在此框架内接受了俄的一系列军事援助。
但与此同时,格又不希望俄借调解和干预其国内矛盾之机,主导整个南高加索特别是格鲁吉亚的局势。格政府对俄罗斯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的立场表示不满,导致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格鲁吉亚在1999年退出集体安全条约,之后开始向美国靠拢,并把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作为奋斗目标同年,格美双方签署了双边军事合作协定。按照协定,格方将派飞行员和技术专家前往美国受训,由美方提供约300万美元的培训费用。
9·11事件为格美军事关系升级提供了契机。时任格总统的谢瓦尔德纳泽表示,格愿意与美国进行反恐合作,向美军开放领土和领空,同意美军事人员和装备随意进出格领土。作为回报,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和美驻欧洲特种部队司令部代表团先后访格,对格军状况进行了认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美与格于2002年4月签署了培训与装备军事援助计划协议在该计划框架下,美在三年内向格拨款6400万美元,派遣150名美军特种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教官为格鲁吉亚训练2 000名军人,并提供美制武器。此外,美还向格提供了价值200万美元的特种直升机和海岸巡逻艇,向格边境保卫部每年拨款1000万美元。这些受训军人均由美军教官挑选,标准极为严格,只有那些身材高大魁梧、体能测验合格、军事素养良好、能够严格遵守军纪的军人才符合条件。入选后,还要签署在三年内不得离开所在部队的协议。
当然,入选格军的报酬十分优厚。不仅伙食标准与美军标准持平,还可享受高工资。2002年格国内月平均工资水平仅为20拉里,格国防部的一名上校军官只有100拉里。而特种训练营的士兵能拿到380拉里,在2002-2004年间,美军共培训装备了4个营(各560人)和一个机械化连(180人)。
2002-2004年间,美军在培训与装备援助计划框架内为格军培养了一支具备初步现代化作战能力的军队,使格军具备了一定的山地丛林作战、城市巷战和海岸条件下作战的能力,为实践检验培训成果,很多接受过美军培训的格鲁吉亚官兵此后参加了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
特别伙伴行动计划——格军再上台阶
2004年1月亲美的萨卡什维利上台后,格鲁吉亚开始奉行不惜代价维护领土完整的方针,不遗余力地加强本国军事实力,并于同年10月顺利加入北约特别伙伴行动计划,离最终加入北约只有一步之遥。这使萨卡什维利大受鼓舞,2005年1月25日,格鲁吉亚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构想,将加入北约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方针,将按照北约标准进行军队现代化改造作为建军的最高原则。
萨卡什维利还明确宣布,只有符合北约标准的军校毕业军官才能进入领导层,而接受过苏联和俄罗斯军事教育的军官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同时,按照北约标准改造本国军队所需的巨额资金使格国防经费连年攀升。据俄报披露,最近四年,格军费开支增长了30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10%。2008年国防预算达到近10亿美元。其中,购买武器装备费用占40%,军饷和津贴占35%,而用于部队训练和装备维护仅占15%(这笔费用主要由外国军事援助承担)。
与此同时,美国和北约也在为格加入北约积极努力 从2005年起,美国又对格鲁吉亚展开一项新的维持稳定行动计划,这是继培训与装备计划之后的新一轮军事培训计划,美军将再为格军投资6000万美元。此外,美国还根据《为外国购买武器拨款计划》(FMF)和《外国专家培训计划》(IMEF)对格鲁吉亚进行了无偿援助。按照这两个计划,2005年美国分别向格鲁吉亚提供了1190万美元和140万美元,2006年和2007年美军又向格鲁吉亚提供了相同数额的军事援助,以鼓励其积极加入北约的努力。据估算,自格鲁吉亚独立以来,美国共向格提供了13亿多美元,其中多数资金用于军事援助。
美军向格军提供援助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其北约盟国土耳其对格进行军事援助。在美国支持下,土耳其成为格鲁吉亚的第二大军事盟国,格土两国早于2002年就签署了军事合作议定书,土在此议定书框架内对格军人进行培训。提供军事武器装备,并帮助格修缮军用机场。
迄今,土耳其共为格军培训了750名官兵,还向格强力机构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财政援助。其它北约国家也提供了帮助。俄《消息报》称,北约各国近年来共向格提供了175辆坦克、126辆装甲车、67门火炮、4架战机、12架直升机和8艘战舰。根据北约的援助计划,下一步各国将再向格提供100辆装甲车、14架战机、15架“黑鹰”直升机和10艘各种舰船。
为提高格军的实战能力,美国还多次邀请格军参加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的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9月11-23日,北约18个国家在格境内的瓦济阿尼军事基地举行为期两周的多国军事演习,以演练各国军人在紧急情况下的相互协同能力。2007年7月11-21日,北约又在格境内举行了“合作射手-2007”联合空军演习。
俄格战争是格军给老师交上的答卷?
在美军的援助下,格鲁吉亚军队的实力有了较大提升,已成为独联体国家中最具备作战能力的军队之一。美军也对这个南高加索学生的表现予以认可,开始积极支持其正式加入北约。布什总统在今年布鲁塞尔北约峰会召开前夕,公开表示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但是由于德法两国的坚决反对,格未能收到北约的正式“邀请函”。对此,格将其未能加入北约的原因归咎于国内冲突,认为俄驻格维和部队无助于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并多次要求俄维和部队撤离。
根据北约规定,境内存在领土争端和国内冲突的国家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快入约步伐,格鲁吉亚决定尽快解决国内冲突,从急于同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合并的南奥塞梯入手。在此之前,格军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并将格美联合军事演习作为解决冲突的最佳时机。7月23日,即战争爆发前不到半个月,在距首都第比利斯25千米的前俄驻瓦济阿尼军事基地,美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克兰和亚美尼亚五国举行了代号为“快速回应-2008”的军事演习。此次演习在北约“和平伙伴关系”框架内进行,参演习兵力共1639人,其中美军派出1000名海军陆战队员,格军派出600人,其余各国仅派出10人,据悉演习费用总计达800万美元,全部由美方承担,演习所用计算机全部采用符合北约标准的先进计算机系统,陆军也统一采用美军的M16突击步枪。
此次演习一直持续到8月初。演习结束后,格军遂决定趁机解决南奥塞梯问题,以向其老师美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实际上,美国也乐见其成。因为俄格矛盾的背后一直有美国因素在起作用。8月7日,格军就决定以武力恢复南奥塞梯地区的“法律秩序”,开始对南首府茨欣瓦利进行猛烈攻击。随后,格军与俄驻格维和部队交火,俄格战争旋即爆发。
由于实力悬殊,格军终未能解决南奥塞梯问题。问题在于,在一旁静观战事的美军是否满意其学生的表现?下一步的“农场”建议又会增加什么样的内容?这恐怕是俄格美三方都在意的下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