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弘扬路径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结合时代特点,被赋予新的生命和价值,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从高尚思想理念、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调研数据的研究,探索当代大学生弘扬并践行长征精神的现状,并对长征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弘扬路径进行创新。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弘扬
  长征胜利距今已有80余年,那段峥嵘岁月已逝,但20余万红军将士及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永垂不朽,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变,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意义。建国初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无不是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近到北京奥运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女排精神、李保国精神都是当代人民践行长征精神的经典。长征精神在传承中被赋予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1]。
  一、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价值
  (一)学习长征精神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缺乏是非曲直的判断力,依赖心强,容易受一些消極思想、利己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导致是非不分。另外,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制力薄弱,易产生享乐主义思想,导致大学生产生沉溺于网络等问题频发。人类思想对行为起着指导作用,要想实现行为上的积极向上就必须把思想的正向作用放到首位,因此必须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处于和平年代的当代大学生幸而免去经历当时长征路上的枪林弹雨、饥寒交迫,但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仍需发扬革命先辈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在未来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中,发挥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一份力量。
  (二)学习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前大学生一般生于世纪之交,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大经济环境的时代背景下,不仅仅是经济,中国的思想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并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矛盾、遭受质疑,这些思想的矛盾体现在行为上是国外反动势力不断制造分裂中国事件。当代大学生属于承载中国文化与先进科技的精英群体,肩负推动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重大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面对国外思想的冲击、国外反动势力的挑衅,当代大学生学习什么、弘扬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长征作为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阻碍之强大、条件之艰苦的一次征途,正是伟大的爱国精神支持者红军顽强的坚持下来,长征的胜利是中华子孙爱国精神的完美体现。学习并弘扬长征精神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并使之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思想自信、文化自信,使其学会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优良精神抵御错误思想,并以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主动维护中国的和平,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园。
  (三)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自私利己主义者较多,自我意识较强。此外,大学生的浮躁情绪伴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日益严重,导致当今大学生通过团结努力解决困难的倾向性越来越弱,集体主义观念日益淡漠。红军长征过程中,物资匮乏、阻力强大,正是长征精神中的舍己为人的互助精神、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顾全大局的精神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支撑着广大红军将士坚持到长征的胜利。 虽说没有了往昔的枪林弹雨,但当代大学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就需要大学生团结互助、凝聚力量,将集体主义精神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因此,需鼓励大学生主动学习长征精神,以长征中的团结奋进实际、长征中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培育并提升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2]。
  二、当代大学生弘扬并践行长征精神的现状
  ——基于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的调研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设有文管学院、理工学院、海洋学院,截止2016年底,共有在校生6048人。此次调研问卷《关于红军长征精神弘扬并践行现状的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为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在校大学生,涵盖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涉及三个学院15个专业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在校生调研率达9.92%。
  (一)大学生对长征基本知识的掌握一般,但具有较强的学习意愿
  当前大学生对长征基本知识的掌握度及关注度一般。仅有21.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长征知识比较了解,52.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长征知识的了解程度仅为“一般”。根据调研结果,在长征的起止时间和会师地点两个基本问题的回答中,69.67%的大学生能回答对起止时间,86.33%的大学生能回答对会师地点,对以上两个问题都给予正确答案的学生仅占62.84%。大学生对长征事迹感兴趣,且愿意主动了解长征相关知识。53%的学生表示对长征事迹感兴趣,42.33%的学生对长征事迹的兴趣程度一般,仅有4.67%表示毫无兴趣。92.5%的大学生会学习了解长征知识,其中44.67%的学生会主动学习,而47.83%的学生则会关注在日常生活中能了解的长征知识。
  (二)大学生认可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但是践行主动性小
  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获得大学生认可。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长征精神在当今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学习理解并践行;42.83%的大学生认为长征精神在现代仍然重要,但需结合时代发展延伸。61.5%的大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深入了解长征精神非常有必要。在长征精神是否适用于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这一问题中,持有长征精神“非常适用”这一观点大学生占28%,61.33%的大学生则认为“可以适用”,仅10.67%的学生认为勉强适用或不适用。大学生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的主动性弱,且对长征精神的未来发展持有消极态度。接近一半的大学生会偶尔主动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23.67%的大学生则从未或者很少主动践行和弘扬长征精神;此外,15.83%、49.67%的大学生认为长征精神肯定会、可能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化。   (三)大学生传承弘扬长征精神积极性高
  首先,大学生普遍乐于学习长征,长征活动参与积极性高。56.85%的大学生支持长征知识纳入课堂学习内容并且列入考试范围。对重走长征路活动“非常感兴趣”“感兴趣”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2.83%、35.83%。其次,实地参观和感受是最易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可以接受的长征精神宣传方式中,59.5%的大学生把以参观革命遗址的方式放在喜好的第一位,第二位是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方式,第三位则是书报期刊的方式。如果有机会参加长征精神的宣传,“积极参加”“参加的人多我也参加”“有伴才参加”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2.33%、16.67%、17%,仅有4%的人表示长征精神的宣传和弘扬“与我无关”。
  三、创新长征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弘扬路径
  (一)长征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加强基础教育
  长征不仅仅是一段让人铭记的革命历史,在此过程中数万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的万千事迹凝练成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的教授可以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讲解提供鲜活的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其次,设置长征精神专题讨论,例如与学生探讨长征精神在现实社会的当下价值,以专题细化长征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长征精神的现实化,不仅加深了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也丰富了长征精神的现实内涵。
  (二)发挥第二课堂作用,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弘扬及内化长征精神
  实践教学侧重以生動的物质实例表达抽象的理论,学生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长征精神的传播及内化需充分应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首先,组建长征主题学生社团,与学校志愿者服务机构联合组织关注中国革命历史的学生开展长征精神学习活动,深挖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其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除了传统的主题讲座、视频学习活动,以话剧、小品等艺术形式再现长征历史事迹,使得学生对长征精神的学习更为立体;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宣传长征精神,利用公众号宣传长征知识、发布长征相关活动、开展问卷调查,使得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探索更为高效便捷。[3]
  (三)挖掘长征人物、事迹、遗址,切身感受长征精神
  挖掘当地长征人物、事迹、遗址。树立长征人物典型,以他们的高尚品格指引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方向。聆听长征路上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忍饥挨饿的事迹,以鲜活的事迹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顽强拼搏、坚毅隐忍的精神。挖掘当地的长征遗址,还原长征的历史实况。一方面作为学生长征精神的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接触革命史实、观看革命历史文物,感受战火纷飞的革命动荡年代,珍惜当下和平时代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定期担任长征遗址志愿者,向更多的人讲述长征史实,弘扬并践行长征精神。
  (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信仰至上的校园氛围
  要加强大学生长征精神的信仰教育,需要创建追求信念、推崇信仰的校园环境。可以定期开展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此校园氛围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了解有关长征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而感受长征精神的强大力量。一方面可以倡导学生阅读长征等革命历史方面的红色书籍报刊,定期公开放映红色影视作品;另一方面,邀请红色史学学者开展主题报告或讲座,丰富学生对长征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从外在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并以此指引学生未来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10-21.
  [2]苗壮,岳阳,曹君.浅析当代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大庆社会科学,2016,(12):13-14.
  [3]梁蕊.把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信仰教育中的对策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4,(12):33.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徐佳,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学。 作品名:居民健康诊疗卡设计应用。尺寸:12.5mm*7.5mm。  彭珊(1992-),女,土家族,湖南保靖人。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作品名:《思绪》。  张敏乔(1992-),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单位:湖南师范大學工程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作品名:《涌动》。  段钰婷
期刊
作者单位: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作品介绍:  本案风格为美式田园风格,符合业主务实、规范、成熟的特点,该空间为两层别墅,总面积240平方米,一楼保留原始平面的客餐厅,两间卧室,优化设置中西廚,符合别墅居住空间的特性。二楼主人房为套房设计含衣帽间、主卫和书房,对应的餐厅部分为挑空区,另外设置两间次卧含阳台。该空间结合美式田园风格,以深色木作和带有肌理的墙纸为主要材料,其中穿插带淡彩的墙面做点缀,避
期刊
作者简介:  李婕(1994-),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研究。作品名:《枯树孤山》。  宋启帆(199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学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名:《月牙湖公园景观设计》。  孙泽民(1992-),男,漢族,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学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名:《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七姐妹”建筑
期刊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的购物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化着,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功能的日益壮大,网络消费以便捷、物美价廉、选择多样以及便于反馈等诸多优势成为大势,商场便相应地趋于冷清。人们对购物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如何创造一个舒适的、高品质的购物环境来促进消费也因此而具有非常现实的意
期刊
◇摘 要 :以江苏无锡梁塘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展开作业,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多种元素相互交融,力求打造一个温馨、宜居、亲民的生态环境。湿地公园作为一个大型的设计项目,不仅要重视其功能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更要传达出景觀设计的艺术效果。多种符号的塑造可以丰富地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城市相碰撞,彰显别样的整体公园景观效果。  关键
期刊
摘 要:运用沉浸式VR技术可以对商业公共空间的情感化设计进行评价实验与分析,能够有效地在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元素设计过程中分析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文章以“日式合气道空手道馆”空间模型为例,通过沉浸式VR评价实验,提出相应的情感化设计意见,为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在沉浸式VR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设计评价;沉浸式VR技术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浙江省宁波市保国寺,始建于东汉,唐代被毁,后重修并赐名保国寺。保国寺是江南最早的木构架建筑,并且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木结构遗存。为后世的复原研究以及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可是在现代技术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虚拟现实行业在全球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工业、旅游、城市规划、军事仿真、展览展示等领域,然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法保存下来对
期刊
摘 要:历史经验表明,过重的刑罚对于抑制犯罪没有实际效用,还会造成恶劣的后果。有“人道主义刑法学家”之称的贝卡利亚,尽管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法学家,但他的刑罚宽和思想是有社会理论作为前提的。他认为,社会公正需要以“罪责相应”为基本要求,过重和过轻的刑罚都是不合法的。此外,一些对于古代案例的研究,有其特殊的优势,但是对于当今的法治与公正经常束手无策,因而以历史的视角再次审视启蒙思想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摘 要:以蒲花河风景区内濯水镇为例,探讨耦合空间中的小城镇规划与风景区资源保护协调共赢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类似小城镇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耦合;策略  一、规划思路  濯水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乌江支流阿蓬江穿越腹心,渝湘高速、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境,伍佛岭山脉和麒麟山脉东西对峙,形成了独特的“一江一河一线两山”地形地貌。全镇约有60%的面积在蒲花河风景区内
期刊
摘 要:“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是观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这段出自李泽厚先生的话总是在让我们思考关于人性的东西。当所有人都想要去追求第一张床的时候,第二张床和第三张床不断地交叉重合,以至在现今这样的社会里,并不能轻易找到存粹的第二张和第三张的存在。而真正存在真理的第一张床,因为远离人们真正的生存空间,让现实的人们,越来越疏远,只是还没有忘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