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儿童声乐专业发展迅速,各种声乐培训机构春笋般开设,但声乐教师的水平高低不齐,如何能够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歌唱提上日程。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不同,儿童的声乐教学法与成人完全不同。本文从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发声的原因出发,对少儿歌唱中呼吸及状态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儿童声乐;呼吸;气息支持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歌唱是由呼吸、发声、共鸣等多方面运动产生的,想要发出完美的声音,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少儿歌唱的气息支持等,一直是少儿声乐培训中的一大难点,众多声乐教师探讨最多的就是怎样使学生的声音结实,拥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体会气息的对抗,发出有底饱满的声音。歌唱过程中的对抗能够产生,流动的气息支持完成作品,通过调整气息的对抗,产生歌曲强弱的对比。就像往自行车轮胎里打气一样,如果没有接到气门嘴,气筒按下去是松的。如果接上气门嘴,因为空间的原因,轮胎自身与气筒往里打气产生了对抗,这样就能慢慢将轮胎充满,这个过程是有对抗的,但不是僵住的,是流动的。怎样让孩子体会理解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作为少儿声乐教师的任务。
一、会正确的呼吸
(一)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良好的呼吸是良好歌唱的基础,要发出一个好的声音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一个高的声音位置,充分打开通道。支持是肌肉张力的对抗,我们所说的气息要有控制,感受气息的压力。
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曾提到过:“叹到哪从哪吸,吸到哪从哪唱,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给孩子灌输保持的概念,可以引用吹气球的理论让孩子理解保持的概念。我们往气球里吹气,本来瘪的气球因为气体的注入,慢慢膨胀,从气球的最底部慢慢的鼓起来。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假设为一个气球,往里吸气的状态同往气球里吹气是一个感觉。我们的气进入体内保持在腰腹,就像一个救生圈围绕在腰部,而绝不是上下的浮动,在演唱过程中要让孩子感觉到从外往里按压的对抗感。在演唱的过程中,要使孩子的腰腹位置保持撑起,而不是僵住的。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慢慢地练习,慢慢地体会理解。
(二)通过正确的方法训练孩子呼吸
首先要锻炼嗓音的器官,用正确的方法打开喉咙,放下喉头,软腭上抬。放低喉头用深呼吸的方法,胸部放松,气息下沉至腰部,感受在气息支持下腰腹周围一圈的扩张,是前后左右的扩张不是上下的浮动。
学生在没接受正式训练的时候,一说到呼吸总是习惯于耸肩、提胸、收腹。让学生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来呼吸,放松肩部和胸部,体会腰部的膨胀感。用慢呼慢吸慢慢地训练,教会学生恰如其分地呼吸。在不吐不吸的状态下腹部保持控制的状态,长吐气,慢慢的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
二、找到正确的声音支点
“支点”是歌唱中的平衡点,是调节音色音质的手段。孩子理解支点的概念要通过体会咳嗽清嗓子,在人自然状态下清嗓子时小腹部也就是平时所提到的“丹田”就會自然的用力。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过程是被动的,需要提醒孩子去往“丹田”用力,在慢慢适应之后,这个过程就会成为主动的,孩子一发声就会主动的用上“丹田气”。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往自行车里打气的感觉,这个支点不是随便就找下去的,也是有一个对抗的过程,打气后气筒到达底部的“哒”的一下就是支点的感觉,这个支点不是松的,是流动对抗的。找到支点,孩子在发声时就能够找到有支持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就能发出结实的声音。
三、内外口腔对演唱时共鸣位置的影响
成人演唱时经常谈到口型的问题,学习初期稳定的口型能够对声音的稳定起作用。但对于具有较高演唱水平的歌者来说,口型就成了辅助。要解决口型问题就要从发音的基本状态抓起,告诉孩子正确的发音。自然微笑的发声是最好的发声,在中低声区是松弛的声音。要让孩子体会自然的微笑,而不是呲牙咧嘴硬撑着的表情。自然微笑时面部的肌肉是松弛的,在自然微笑的外口腔状态下,引导孩子体会舒服的最放松地轻打哈欠,从而能够松弛地打开内口腔。
好的口腔状态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好的共鸣位置,先通过弱声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共鸣。从中声区开始,向上行找高位置找好上部共鸣,强而有力的声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弱声基础上的。用好的气息支持,用弱而不虚的声音,慢慢地再扩大,打开内口腔和喉咙。用弱声唱法避免气息过多的冲击声带带来损伤,体会声音高位置,气息越下沉的感觉,先想后唱。
另外一个训练共鸣的方法就是哼鸣,哼鸣可以准确地建立混合共鸣,保证声音有“高位置”,解决气和声的统一,保持声带和气息的对抗与平衡。
四、影响声音的其他因素
少儿的声音以真声为主,如何训练孩子找到混声的感觉也是十分重要的。真假声的结合,有真声的结实也有假声的柔和。在中低声区真声运用较多,随着音高变化,慢慢往真假声混合过渡,这个过程是逐渐的。体会往后拉开的感觉,从头部后部打过来,调整口型,加强支点的力量。孩子的发声头腔共鸣应用的较多,在高声区避免用直白生硬的声音往上“拔”,这样会对孩子的声带造成很严重的磨损,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 更应注意假声的运用。让声带保持松弛的拉伸,有气息的支持和保护。调节声区是要注意,唱低想高,越低的音越不能下压,位置反而要高;高声区反之,要想到低声区时通畅及松弛的状态。
五、结语
少儿声乐的训练在基本功上的要求与成人是一样的,只是在语言上要转换成儿童语言,将空洞复杂的专业术语转为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声音的均衡,气息的支持,通道的打开,相互作用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是现在少儿声乐教师要研究的,这样才能使孩子们能够发出更加自然美好的声音。
作者简介:李莉(1980—),女,山东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本科。
【关键词】儿童声乐;呼吸;气息支持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歌唱是由呼吸、发声、共鸣等多方面运动产生的,想要发出完美的声音,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少儿歌唱的气息支持等,一直是少儿声乐培训中的一大难点,众多声乐教师探讨最多的就是怎样使学生的声音结实,拥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体会气息的对抗,发出有底饱满的声音。歌唱过程中的对抗能够产生,流动的气息支持完成作品,通过调整气息的对抗,产生歌曲强弱的对比。就像往自行车轮胎里打气一样,如果没有接到气门嘴,气筒按下去是松的。如果接上气门嘴,因为空间的原因,轮胎自身与气筒往里打气产生了对抗,这样就能慢慢将轮胎充满,这个过程是有对抗的,但不是僵住的,是流动的。怎样让孩子体会理解这种感觉就是我们作为少儿声乐教师的任务。
一、会正确的呼吸
(一)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良好的呼吸是良好歌唱的基础,要发出一个好的声音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一个高的声音位置,充分打开通道。支持是肌肉张力的对抗,我们所说的气息要有控制,感受气息的压力。
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曾提到过:“叹到哪从哪吸,吸到哪从哪唱,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给孩子灌输保持的概念,可以引用吹气球的理论让孩子理解保持的概念。我们往气球里吹气,本来瘪的气球因为气体的注入,慢慢膨胀,从气球的最底部慢慢的鼓起来。我们的身体就可以假设为一个气球,往里吸气的状态同往气球里吹气是一个感觉。我们的气进入体内保持在腰腹,就像一个救生圈围绕在腰部,而绝不是上下的浮动,在演唱过程中要让孩子感觉到从外往里按压的对抗感。在演唱的过程中,要使孩子的腰腹位置保持撑起,而不是僵住的。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慢慢地练习,慢慢地体会理解。
(二)通过正确的方法训练孩子呼吸
首先要锻炼嗓音的器官,用正确的方法打开喉咙,放下喉头,软腭上抬。放低喉头用深呼吸的方法,胸部放松,气息下沉至腰部,感受在气息支持下腰腹周围一圈的扩张,是前后左右的扩张不是上下的浮动。
学生在没接受正式训练的时候,一说到呼吸总是习惯于耸肩、提胸、收腹。让学生用前面提到的方法来呼吸,放松肩部和胸部,体会腰部的膨胀感。用慢呼慢吸慢慢地训练,教会学生恰如其分地呼吸。在不吐不吸的状态下腹部保持控制的状态,长吐气,慢慢的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
二、找到正确的声音支点
“支点”是歌唱中的平衡点,是调节音色音质的手段。孩子理解支点的概念要通过体会咳嗽清嗓子,在人自然状态下清嗓子时小腹部也就是平时所提到的“丹田”就會自然的用力。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过程是被动的,需要提醒孩子去往“丹田”用力,在慢慢适应之后,这个过程就会成为主动的,孩子一发声就会主动的用上“丹田气”。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往自行车里打气的感觉,这个支点不是随便就找下去的,也是有一个对抗的过程,打气后气筒到达底部的“哒”的一下就是支点的感觉,这个支点不是松的,是流动对抗的。找到支点,孩子在发声时就能够找到有支持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就能发出结实的声音。
三、内外口腔对演唱时共鸣位置的影响
成人演唱时经常谈到口型的问题,学习初期稳定的口型能够对声音的稳定起作用。但对于具有较高演唱水平的歌者来说,口型就成了辅助。要解决口型问题就要从发音的基本状态抓起,告诉孩子正确的发音。自然微笑的发声是最好的发声,在中低声区是松弛的声音。要让孩子体会自然的微笑,而不是呲牙咧嘴硬撑着的表情。自然微笑时面部的肌肉是松弛的,在自然微笑的外口腔状态下,引导孩子体会舒服的最放松地轻打哈欠,从而能够松弛地打开内口腔。
好的口腔状态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好的共鸣位置,先通过弱声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共鸣。从中声区开始,向上行找高位置找好上部共鸣,强而有力的声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弱声基础上的。用好的气息支持,用弱而不虚的声音,慢慢地再扩大,打开内口腔和喉咙。用弱声唱法避免气息过多的冲击声带带来损伤,体会声音高位置,气息越下沉的感觉,先想后唱。
另外一个训练共鸣的方法就是哼鸣,哼鸣可以准确地建立混合共鸣,保证声音有“高位置”,解决气和声的统一,保持声带和气息的对抗与平衡。
四、影响声音的其他因素
少儿的声音以真声为主,如何训练孩子找到混声的感觉也是十分重要的。真假声的结合,有真声的结实也有假声的柔和。在中低声区真声运用较多,随着音高变化,慢慢往真假声混合过渡,这个过程是逐渐的。体会往后拉开的感觉,从头部后部打过来,调整口型,加强支点的力量。孩子的发声头腔共鸣应用的较多,在高声区避免用直白生硬的声音往上“拔”,这样会对孩子的声带造成很严重的磨损,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 更应注意假声的运用。让声带保持松弛的拉伸,有气息的支持和保护。调节声区是要注意,唱低想高,越低的音越不能下压,位置反而要高;高声区反之,要想到低声区时通畅及松弛的状态。
五、结语
少儿声乐的训练在基本功上的要求与成人是一样的,只是在语言上要转换成儿童语言,将空洞复杂的专业术语转为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声音的均衡,气息的支持,通道的打开,相互作用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是现在少儿声乐教师要研究的,这样才能使孩子们能够发出更加自然美好的声音。
作者简介:李莉(1980—),女,山东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