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锡供应方,对于邦加岛来说,它帮助满足了全球对于电子产品的饥渴,但锡的开采对其环境和125万居民造成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经过13年的滥采滥挖,邦加岛上曾经的原始热带雨林,如今已经伤痕累累,变得如同月球表面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坑,坑里是满含重金属的酸水。
锐巴(Rebo),一个位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Bangka)东海岸的小渔村,从早上8点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搅拌”。
像其他任何一天一样,数十名邋遢的年轻人聚集在当地小小的海港周围,每个人都带着一罐柴油和一些午餐。在热带阳光的照耀下,他们凝视着地平线,等待着一艘小渔船,这艘船将载着他们去到距离岸边数百米远的一排排木制浮桥上。不过这些人不是为了捕鱼,他们的目标是一些藏在海底的更珍贵的东西,一些他们死也要获得的东西:当今世界上最有用的金属之一。
邦加岛隶属于印尼苏门答腊区邦加-勿里洞省,位于苏门答腊东部,面积比塞浦路斯略大一点,其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在当今社会,锡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金属,从汽车到罐头盒到电子产品,是多个行业的必备原材料。其中52%的锡被用作焊料,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零部件以及电路板的焊接。在2013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分别超过了10亿部和1.84亿台(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分别按年增长了10%和53.4%),相应地,锡的价格在过去10年也从每公斤5美元暴涨到每公斤23美元。许多全球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三星、黑莓、LG、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索尼—已经承认其供应链中使用的是邦加锡。
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据“荷兰可持续贸易倡议组织”(IDH)的电子产品高级项目经理莫尼克·莱姆珀斯(Monique Lempers)介绍,其组织一直在进行着一项关于邦加岛锡矿的研究。“由于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锡供应方,因此被几乎所有大型电子产品公司作为锡采购地的几率很高。”莱姆珀斯说。不过对于邦加岛来说,它帮助满足了全球对于电子产品的饥渴,但同时锡的开采对其环境和125万居民造成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
伤痕累累的岛屿
随着全球锡的供不应求,邦加岛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开放的矿山。那是2001年,当局放开了对矿业开采的限制,并向当地企业家提供了采矿和冶炼许可证。自那之后,邦加岛就被成千上万个“非正式矿工”日复一日地摧残。这些“非正式矿工”的组成人员十分多样化,既有退休工人也有家庭主妇,既有以前的渔民也有儿童。经过13年的滥采滥挖,邦加岛上曾经的原始热带雨林,如今已经伤痕累累,变得如同月球表面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坑,坑里是满含重金属的酸水。
根据该省矿业和能源部统计,邦加人口的30%至40%活跃在采矿业。其中一些矿工拥有私人开采执照,但非常多的私自非法开采点遍布全岛,其中有许多还位于被划为保护区的雨林深处。在这里,童工、工伤和死亡事故是家常便饭。
年轻人乘船到达海上平台后—他们所有人都是从事非法开采的矿工—开始快速布置工作。一个三人小组潜入由临时浮桥围出的棕褐色、泥泞的水塘中,塘水的颜色和邦加岛周围海域那绿宝石般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每隔30分钟,三人组就浮出水面休息10分钟,然后再次潜入8米深的水下。他们每个人都随身带着两条塑料管,其中一条连接到一台类似巨型真空吸尘器的机器上,通过塑料管把锡矿石从海底吸上来;另一条塑料管是通气管,连接在位于海面的一个大漏斗上,由一台鼓风机向下输送氧气。吸矿石机和鼓风机都由一台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其他工人,有些负责站在浮桥上用竹竿搅动海底的沙子,以便使锡矿石翻滚上来;有些负责处理真空管吸上来的物品,较重的锡矿石被放在木制浮桥上,较轻的沙子又被冲回了海里。每座浮桥每天可以采集大约15公斤锡矿石。根据全球锡的价格,每名矿工每天大约能赚9英镑,这是当地一名农场工人平均日薪的两倍。但这种自然资源开采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那些进行近海开采的人。
“潜水者是最危险的,”31岁的胡伟良(Huwei Liong)大声说道,即使很努力了,他的声音也几乎被湮没在周围震耳欲聋的泵声中。水面上的温度高得让人难以忍受,柴油泵排出的废气不但让人喉咙发痒,而且使周围气温更高了。在浮桥上工作了30分钟后,每个人—包括一些年仅14岁的少年—都被汗水浸透了,浑身都是泥浆。而水面下的条件更加残酷:从海底抽取矿石和沙子所产生的深坑非常容易坍塌,往往会在瞬间活埋掉在下面作业的潜水者。胡伟良对这一切太清楚了。因为他现在虽然是浮桥的老板,但之前就是一名潜水者,侥幸逃过了好几次坍塌。“你会突然间被埋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这一切。”他说。据当地环保协会Walhi统计,仅去年邦加岛死难的矿工就达53人。
许多非法采矿者经常和警方在玩危险的捉迷藏游戏。33的马拉萨丽·阿米拉丁(Malasari Amirudin)和她15歲的女儿诺维·阿赫(Novi Akher)如今正坐在自己简陋的窝棚中,这间棚屋属于她们和另5名女矿工共有。前一天晚上,警方突袭了她们工作的那个陆上矿坑,并将之关闭。一旦人们挖掘出一个矿坑,矿工们就用巨大的水管不断地冲刷坑壁,然后用塑料软管抽出泥浆,排到木盆里,另一批矿工用水不断地冲洗木盆,把泥土冲走,分离出锡矿石来。阿米拉丁和她的女儿刚从邦加岛的首府槟城来到这个矿坑不久,她们负责“捡漏”,就是从别人冲走的边角料里分拣出细碎的锡矿石。像她们这样的矿工每人每天大概能赚12.5英镑。和其他大多数矿工一样,她们并不知道自己收集的这些锡究竟是拿来做什么用的。当记者向她们展示了一部iPhone之后,她们露出敬畏的表情。“我们应该要更多的工钱。”阿米拉丁开玩笑着说。
海洋的环境更糟糕
大部分被采尽的矿坑都直接废弃在那里。虽然当局规定持牌照的矿业公司必须做好善后工作,就是要把废弃矿坑填平,然后种植上新的植被。但如果是涉及到非法开采,这些规定就形同虚设。假如驱车穿过邦加岛,就会发现大片大片废弃的矿区,其中仅有少数几处被开发成了棕榈种植园。印尼国有锡业公司天马公司(PT Timah)是世界上最大的锡供应商之一,坚称该公司已经做好所有善后工作,一些地区成为废坑是由于那些非法矿工重新进入的缘故。但邦加勿里洞大学副校长、环境和农业专家伊斯迈德·伊诺努(Ismed Inonu)指出,这么说并不完全正确,合法的矿业公司同样负有责任。“这里环境遭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复垦被延迟了,”伊诺努说,“公司本该完成(矿坑的回填和复垦),政府本应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废矿坑)进行处罚。” 而海洋的环境更糟糕。近海被临时搭建起了成百上千座浮桥,来自天马公司等多家公司的52艘挖泥船和其他船只组成的船队在浮桥附近作业,不断地从海底吸出锡矿石和泥沙,然后把废弃物直接倾倒回大海。“和我孩提时代相比,邦加岛变化太大了,”胡伟良坐在岸上的一座孔庙旁说道,“十年前,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全部都是大海。”
当地人说,锐巴村的海岸线已经从之前的开阔海岸变成了一连串的小海湾,这是由于挖泥船倾倒沙子导致的。邦加勿里洞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沙尾—挖泥船倾倒的无价值采矿废料,主要是沙子—目前已造成30%至60%的当地珊瑚礁死亡,这迫使鱼类远离海岸附近,最终危害了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当地政府对于填海造地没有任何规定。而正规的矿业公司为了避免和非法采礦者竞争(非法采矿者由于缺乏适当的设备,只能在尽可能接近岸边的地方采矿),正逐渐转向更深的海域去采矿,这使得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据伊诺努副校长说,即使目前立即停止对珊瑚礁的破坏,也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才使之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锡矿在毁掉整个岛的未来
据41岁的崇凌逍(Tsung Ling Xiao)说,当地渔民是在海洋污染事件中受害最深的。“14年前,我可以在距离海岸4英里的范围内捕鱼,”崇凌逍坐在锐巴村中自家两层小楼里说道,“现在,我必须去至少17英里远的地方撒网。”除了对环境的影响,崇凌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让他不喜欢采矿:6年前,他32岁的弟弟崇凌方在一次坍塌事故中被埋在了矿坑里。那是他们自己的一块地,距离崇凌逍的房子仅300米远,弟弟崇凌方在那里挖出了锡矿石。当矿坑坍塌时,崇凌方正和两位老乡在坑里作业,三人都被埋了进去,另外两人活了下来,但崇凌方却未能幸存。虽然事故发生后不久这块地就被卖掉了,但痛苦的记忆将永远困扰着兄长崇凌逍。
邦加岛和锡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到了1814年,当时的荷兰殖民者首次引进中国劳工来开采这种金属。如今,这些中国劳工的后代就散居在岛上的各个村落里。
“邦加岛的每一个华人村庄都曾经是一个矿区,”36岁的当地商人班邦·尤斯曼(Bambang Yusman)说道,他的祖先300年前就从中国来到了这个岛上。如今,尤斯曼的身上就集中体现了邦加岛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他是烈港县附近一个海滩度假胜地的老板;另一方面,天马公司若要在当地采矿,必须获得当地土地所有者授予的特许权,而尤斯曼就拥有授予天马公司的最大特许权。(注:邦加-勿里洞省分为8县,当地人称为8港,槟港、烈港皆为8港之一。)尤斯曼极力反对破坏环境的海洋开采,但对数以千计的陆上露天矿坑却没有太在意。“有些家庭毁掉自己的房子,只是为了在下面寻找锡矿石,”尤斯曼说,“你不能把邦加岛和锡剥离开来。而当地人有这样的信念,就是大自然会以某种方式自行愈合。”但现实却是一种残酷的讽刺,锡矿在为千家万户提供了生计的同时,也在毁掉整个岛的未来。“矿业是有害的,”崇凌逍抱怨说,“它摧毁珊瑚礁、渔业和红树林。”
当局会定期严厉打击非法采矿,但也有指控说,军方从非法贸易中获利:就在《连线》杂志采访期间,记者就曾目睹一些警察和海军人员出现在锐巴村矿石堆放点附近。许多矿工都声称,官方人员出现在那里只是为了收取贿赂而已。而掮客阿斯拉姆·索玛特(Asram Somat)则对贪污受贿态度更加开放。这名随和的30岁男人来自Pemali村,他是个中间商,专门从各个非法采矿者那里收购锡矿石。索玛特对收购来的锡矿石进行再处理,然后每周向独立冶炼厂出售约3吨锡精矿,平均价格约合每公斤10英镑。尽管索玛特拥有正规执照,但他还是每月向警方支付保护费约合60英镑。“有时警官们会来找我,让我除了每月上供外再多给一点。”索玛特说。
在邦加岛上有40多家冶炼企业,生产的锡占印尼全国总产量的90%。其中95%销往欧洲和亚洲。追溯它的起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天马公司指责独立冶炼厂从非法矿工那里收购锡原料。根据天马公司的数据,他们公司本来拥有整个印尼超过90%的锡矿开采特许权,但其在2012年的全年锡总产量仅为2.8万吨,而同年印尼私营企业则生产了7万吨锡,天马公司用这些数据证明,独立冶炼厂“猖獗地”从非法采矿者那里收购了不合法的锡矿石。“有些公司根本就没有开采资格,但他们却可以出口成品锡,这完全是非法的。”天马公司秘书阿贡·努格罗霍(Agung Nugroho)说道。私营公司反驳说,天马公司本身也在采购非法锡原料,这使得合法与非法的区别变得毫无意义。但天马公司否认自身存在任何不当行为。“当一个地方40%的人口都在采矿,你怎么能说哪些锡是非法的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独立冶炼厂厂主说道。
严重的困扰
印尼政府试图利用实施新规来规范市场:自2013年8月起,冶炼企业都不得直接向国外客户销售锡,他们必须经过首都雅加达的一个交易所来集中销售。政府称这一举措旨在稳定市场价格和杜绝没资质的公司出口锡。但大多数独立私营公司指责这是政府为了扶持国营公司天马公司而推出的打击私企策略,旨在排挤竞争对手,垄断市场。自新规实施至今,邦加岛已有一半的冶炼企业被迫停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套新规真能起作用。就像过去一样,当地人可能会以新对策来应对新监管,例如走私到邻国。而天马公司也证实,一直以来从印尼走私锡到邻国的活动就不曾停止,每年走私量可能达上万吨。
鉴于调整锡市场的难度,环保联盟“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在2012年发起了一场运动,要求各大手机制造商对邦加岛环境负起责任,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诺基亚发言人对《连线》杂志解释道,供应链非常长,从公司采购到采矿活动之间,可能隔了4到8个中间环节,这使得追溯源头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而距离源头越远,施加影响就越困难。
不过,当“地球之友”积极活动了几个月后,6家公司(黑莓、LG、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和索尼)已经确认其供应链中包含来自邦加岛的锡。而智能手机生产商苹果公司虽然还没有公开披露其锡供应商是否使用了来自邦加岛的锡,但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工作组,配合“电子产业公民联盟”(Electronic Industry Citizenship Coalition)共同评估邦加岛上的锡生产。“电子产业公民联盟”是一个由电子公司组成的组织,旨在推动全球供应链中的社会和环境责任。黑莓、LG、飞利浦、三星和索尼也都是该联盟的成员。
此外,“荷兰可持续贸易倡议组织”(IDH)还联手“地球之友”和“国际锡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Tin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了“印度尼西亚锡工作组”(Indonesia Tin Working Group)。据来自IDH的莫尼克·莱姆珀斯介绍,工作组通过一项研究来评估邦加岛锡行业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确定如何更好地向前推进,“找到一个合适的、有意义的行业应对方法,以解决邦加岛锡矿开采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但严重的困扰依然存在:由于“电子产业公民联盟”是一个自愿性的组织,因此成员公司不必被迫遵守工作组提出的任何建议。莱姆珀斯也承认,迄今尚未找到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方式。
再回到邦加岛,当地政府公开承认非法采矿很难根除。“短期内这一切将不可能停止,我们首先需要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养活孩子,”省政府规划厅厅长阎·迈伽宛迪(Yan Megawandi)解释道。他承认,由于预算有限,很难解决近年来由采矿带来的环境损害。“我们需要帮助,”他说,“我想,若是向那些从我们的锡中受惠的人发出请求,应该是公平合理的。我们不一定要钱,但是我们需要技术、培训和援助,以便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环保。我们的人手实在有限。”
对于这个曾经美丽的岛屿,伊诺努副校长发出了悲观的警告。“我们现在看到的破坏,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他预测道,“动物界的一些物种已经消失,可提供优质木材的一些森林植物也消失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采取行动,就真的会有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锐巴(Rebo),一个位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Bangka)东海岸的小渔村,从早上8点钟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搅拌”。
像其他任何一天一样,数十名邋遢的年轻人聚集在当地小小的海港周围,每个人都带着一罐柴油和一些午餐。在热带阳光的照耀下,他们凝视着地平线,等待着一艘小渔船,这艘船将载着他们去到距离岸边数百米远的一排排木制浮桥上。不过这些人不是为了捕鱼,他们的目标是一些藏在海底的更珍贵的东西,一些他们死也要获得的东西:当今世界上最有用的金属之一。
邦加岛隶属于印尼苏门答腊区邦加-勿里洞省,位于苏门答腊东部,面积比塞浦路斯略大一点,其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左右。在当今社会,锡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金属,从汽车到罐头盒到电子产品,是多个行业的必备原材料。其中52%的锡被用作焊料,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产品的零部件以及电路板的焊接。在2013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分别超过了10亿部和1.84亿台(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分别按年增长了10%和53.4%),相应地,锡的价格在过去10年也从每公斤5美元暴涨到每公斤23美元。许多全球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三星、黑莓、LG、摩托罗拉、诺基亚和索尼—已经承认其供应链中使用的是邦加锡。
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据“荷兰可持续贸易倡议组织”(IDH)的电子产品高级项目经理莫尼克·莱姆珀斯(Monique Lempers)介绍,其组织一直在进行着一项关于邦加岛锡矿的研究。“由于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锡供应方,因此被几乎所有大型电子产品公司作为锡采购地的几率很高。”莱姆珀斯说。不过对于邦加岛来说,它帮助满足了全球对于电子产品的饥渴,但同时锡的开采对其环境和125万居民造成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
伤痕累累的岛屿
随着全球锡的供不应求,邦加岛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开放的矿山。那是2001年,当局放开了对矿业开采的限制,并向当地企业家提供了采矿和冶炼许可证。自那之后,邦加岛就被成千上万个“非正式矿工”日复一日地摧残。这些“非正式矿工”的组成人员十分多样化,既有退休工人也有家庭主妇,既有以前的渔民也有儿童。经过13年的滥采滥挖,邦加岛上曾经的原始热带雨林,如今已经伤痕累累,变得如同月球表面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个坑,坑里是满含重金属的酸水。
根据该省矿业和能源部统计,邦加人口的30%至40%活跃在采矿业。其中一些矿工拥有私人开采执照,但非常多的私自非法开采点遍布全岛,其中有许多还位于被划为保护区的雨林深处。在这里,童工、工伤和死亡事故是家常便饭。
年轻人乘船到达海上平台后—他们所有人都是从事非法开采的矿工—开始快速布置工作。一个三人小组潜入由临时浮桥围出的棕褐色、泥泞的水塘中,塘水的颜色和邦加岛周围海域那绿宝石般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每隔30分钟,三人组就浮出水面休息10分钟,然后再次潜入8米深的水下。他们每个人都随身带着两条塑料管,其中一条连接到一台类似巨型真空吸尘器的机器上,通过塑料管把锡矿石从海底吸上来;另一条塑料管是通气管,连接在位于海面的一个大漏斗上,由一台鼓风机向下输送氧气。吸矿石机和鼓风机都由一台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
其他工人,有些负责站在浮桥上用竹竿搅动海底的沙子,以便使锡矿石翻滚上来;有些负责处理真空管吸上来的物品,较重的锡矿石被放在木制浮桥上,较轻的沙子又被冲回了海里。每座浮桥每天可以采集大约15公斤锡矿石。根据全球锡的价格,每名矿工每天大约能赚9英镑,这是当地一名农场工人平均日薪的两倍。但这种自然资源开采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那些进行近海开采的人。
“潜水者是最危险的,”31岁的胡伟良(Huwei Liong)大声说道,即使很努力了,他的声音也几乎被湮没在周围震耳欲聋的泵声中。水面上的温度高得让人难以忍受,柴油泵排出的废气不但让人喉咙发痒,而且使周围气温更高了。在浮桥上工作了30分钟后,每个人—包括一些年仅14岁的少年—都被汗水浸透了,浑身都是泥浆。而水面下的条件更加残酷:从海底抽取矿石和沙子所产生的深坑非常容易坍塌,往往会在瞬间活埋掉在下面作业的潜水者。胡伟良对这一切太清楚了。因为他现在虽然是浮桥的老板,但之前就是一名潜水者,侥幸逃过了好几次坍塌。“你会突然间被埋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这一切。”他说。据当地环保协会Walhi统计,仅去年邦加岛死难的矿工就达53人。
许多非法采矿者经常和警方在玩危险的捉迷藏游戏。33的马拉萨丽·阿米拉丁(Malasari Amirudin)和她15歲的女儿诺维·阿赫(Novi Akher)如今正坐在自己简陋的窝棚中,这间棚屋属于她们和另5名女矿工共有。前一天晚上,警方突袭了她们工作的那个陆上矿坑,并将之关闭。一旦人们挖掘出一个矿坑,矿工们就用巨大的水管不断地冲刷坑壁,然后用塑料软管抽出泥浆,排到木盆里,另一批矿工用水不断地冲洗木盆,把泥土冲走,分离出锡矿石来。阿米拉丁和她的女儿刚从邦加岛的首府槟城来到这个矿坑不久,她们负责“捡漏”,就是从别人冲走的边角料里分拣出细碎的锡矿石。像她们这样的矿工每人每天大概能赚12.5英镑。和其他大多数矿工一样,她们并不知道自己收集的这些锡究竟是拿来做什么用的。当记者向她们展示了一部iPhone之后,她们露出敬畏的表情。“我们应该要更多的工钱。”阿米拉丁开玩笑着说。
海洋的环境更糟糕
大部分被采尽的矿坑都直接废弃在那里。虽然当局规定持牌照的矿业公司必须做好善后工作,就是要把废弃矿坑填平,然后种植上新的植被。但如果是涉及到非法开采,这些规定就形同虚设。假如驱车穿过邦加岛,就会发现大片大片废弃的矿区,其中仅有少数几处被开发成了棕榈种植园。印尼国有锡业公司天马公司(PT Timah)是世界上最大的锡供应商之一,坚称该公司已经做好所有善后工作,一些地区成为废坑是由于那些非法矿工重新进入的缘故。但邦加勿里洞大学副校长、环境和农业专家伊斯迈德·伊诺努(Ismed Inonu)指出,这么说并不完全正确,合法的矿业公司同样负有责任。“这里环境遭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复垦被延迟了,”伊诺努说,“公司本该完成(矿坑的回填和复垦),政府本应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废矿坑)进行处罚。” 而海洋的环境更糟糕。近海被临时搭建起了成百上千座浮桥,来自天马公司等多家公司的52艘挖泥船和其他船只组成的船队在浮桥附近作业,不断地从海底吸出锡矿石和泥沙,然后把废弃物直接倾倒回大海。“和我孩提时代相比,邦加岛变化太大了,”胡伟良坐在岸上的一座孔庙旁说道,“十年前,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全部都是大海。”
当地人说,锐巴村的海岸线已经从之前的开阔海岸变成了一连串的小海湾,这是由于挖泥船倾倒沙子导致的。邦加勿里洞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沙尾—挖泥船倾倒的无价值采矿废料,主要是沙子—目前已造成30%至60%的当地珊瑚礁死亡,这迫使鱼类远离海岸附近,最终危害了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当地政府对于填海造地没有任何规定。而正规的矿业公司为了避免和非法采礦者竞争(非法采矿者由于缺乏适当的设备,只能在尽可能接近岸边的地方采矿),正逐渐转向更深的海域去采矿,这使得破坏范围进一步扩大。据伊诺努副校长说,即使目前立即停止对珊瑚礁的破坏,也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才使之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锡矿在毁掉整个岛的未来
据41岁的崇凌逍(Tsung Ling Xiao)说,当地渔民是在海洋污染事件中受害最深的。“14年前,我可以在距离海岸4英里的范围内捕鱼,”崇凌逍坐在锐巴村中自家两层小楼里说道,“现在,我必须去至少17英里远的地方撒网。”除了对环境的影响,崇凌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让他不喜欢采矿:6年前,他32岁的弟弟崇凌方在一次坍塌事故中被埋在了矿坑里。那是他们自己的一块地,距离崇凌逍的房子仅300米远,弟弟崇凌方在那里挖出了锡矿石。当矿坑坍塌时,崇凌方正和两位老乡在坑里作业,三人都被埋了进去,另外两人活了下来,但崇凌方却未能幸存。虽然事故发生后不久这块地就被卖掉了,但痛苦的记忆将永远困扰着兄长崇凌逍。
邦加岛和锡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到了1814年,当时的荷兰殖民者首次引进中国劳工来开采这种金属。如今,这些中国劳工的后代就散居在岛上的各个村落里。
“邦加岛的每一个华人村庄都曾经是一个矿区,”36岁的当地商人班邦·尤斯曼(Bambang Yusman)说道,他的祖先300年前就从中国来到了这个岛上。如今,尤斯曼的身上就集中体现了邦加岛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他是烈港县附近一个海滩度假胜地的老板;另一方面,天马公司若要在当地采矿,必须获得当地土地所有者授予的特许权,而尤斯曼就拥有授予天马公司的最大特许权。(注:邦加-勿里洞省分为8县,当地人称为8港,槟港、烈港皆为8港之一。)尤斯曼极力反对破坏环境的海洋开采,但对数以千计的陆上露天矿坑却没有太在意。“有些家庭毁掉自己的房子,只是为了在下面寻找锡矿石,”尤斯曼说,“你不能把邦加岛和锡剥离开来。而当地人有这样的信念,就是大自然会以某种方式自行愈合。”但现实却是一种残酷的讽刺,锡矿在为千家万户提供了生计的同时,也在毁掉整个岛的未来。“矿业是有害的,”崇凌逍抱怨说,“它摧毁珊瑚礁、渔业和红树林。”
当局会定期严厉打击非法采矿,但也有指控说,军方从非法贸易中获利:就在《连线》杂志采访期间,记者就曾目睹一些警察和海军人员出现在锐巴村矿石堆放点附近。许多矿工都声称,官方人员出现在那里只是为了收取贿赂而已。而掮客阿斯拉姆·索玛特(Asram Somat)则对贪污受贿态度更加开放。这名随和的30岁男人来自Pemali村,他是个中间商,专门从各个非法采矿者那里收购锡矿石。索玛特对收购来的锡矿石进行再处理,然后每周向独立冶炼厂出售约3吨锡精矿,平均价格约合每公斤10英镑。尽管索玛特拥有正规执照,但他还是每月向警方支付保护费约合60英镑。“有时警官们会来找我,让我除了每月上供外再多给一点。”索玛特说。
在邦加岛上有40多家冶炼企业,生产的锡占印尼全国总产量的90%。其中95%销往欧洲和亚洲。追溯它的起源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天马公司指责独立冶炼厂从非法矿工那里收购锡原料。根据天马公司的数据,他们公司本来拥有整个印尼超过90%的锡矿开采特许权,但其在2012年的全年锡总产量仅为2.8万吨,而同年印尼私营企业则生产了7万吨锡,天马公司用这些数据证明,独立冶炼厂“猖獗地”从非法采矿者那里收购了不合法的锡矿石。“有些公司根本就没有开采资格,但他们却可以出口成品锡,这完全是非法的。”天马公司秘书阿贡·努格罗霍(Agung Nugroho)说道。私营公司反驳说,天马公司本身也在采购非法锡原料,这使得合法与非法的区别变得毫无意义。但天马公司否认自身存在任何不当行为。“当一个地方40%的人口都在采矿,你怎么能说哪些锡是非法的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独立冶炼厂厂主说道。
严重的困扰
印尼政府试图利用实施新规来规范市场:自2013年8月起,冶炼企业都不得直接向国外客户销售锡,他们必须经过首都雅加达的一个交易所来集中销售。政府称这一举措旨在稳定市场价格和杜绝没资质的公司出口锡。但大多数独立私营公司指责这是政府为了扶持国营公司天马公司而推出的打击私企策略,旨在排挤竞争对手,垄断市场。自新规实施至今,邦加岛已有一半的冶炼企业被迫停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这套新规真能起作用。就像过去一样,当地人可能会以新对策来应对新监管,例如走私到邻国。而天马公司也证实,一直以来从印尼走私锡到邻国的活动就不曾停止,每年走私量可能达上万吨。
鉴于调整锡市场的难度,环保联盟“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在2012年发起了一场运动,要求各大手机制造商对邦加岛环境负起责任,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诺基亚发言人对《连线》杂志解释道,供应链非常长,从公司采购到采矿活动之间,可能隔了4到8个中间环节,这使得追溯源头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而距离源头越远,施加影响就越困难。
不过,当“地球之友”积极活动了几个月后,6家公司(黑莓、LG、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和索尼)已经确认其供应链中包含来自邦加岛的锡。而智能手机生产商苹果公司虽然还没有公开披露其锡供应商是否使用了来自邦加岛的锡,但该公司已经成立了一个工作组,配合“电子产业公民联盟”(Electronic Industry Citizenship Coalition)共同评估邦加岛上的锡生产。“电子产业公民联盟”是一个由电子公司组成的组织,旨在推动全球供应链中的社会和环境责任。黑莓、LG、飞利浦、三星和索尼也都是该联盟的成员。
此外,“荷兰可持续贸易倡议组织”(IDH)还联手“地球之友”和“国际锡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Tin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了“印度尼西亚锡工作组”(Indonesia Tin Working Group)。据来自IDH的莫尼克·莱姆珀斯介绍,工作组通过一项研究来评估邦加岛锡行业的情况,目的是为了确定如何更好地向前推进,“找到一个合适的、有意义的行业应对方法,以解决邦加岛锡矿开采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挑战”。但严重的困扰依然存在:由于“电子产业公民联盟”是一个自愿性的组织,因此成员公司不必被迫遵守工作组提出的任何建议。莱姆珀斯也承认,迄今尚未找到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方式。
再回到邦加岛,当地政府公开承认非法采矿很难根除。“短期内这一切将不可能停止,我们首先需要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养活孩子,”省政府规划厅厅长阎·迈伽宛迪(Yan Megawandi)解释道。他承认,由于预算有限,很难解决近年来由采矿带来的环境损害。“我们需要帮助,”他说,“我想,若是向那些从我们的锡中受惠的人发出请求,应该是公平合理的。我们不一定要钱,但是我们需要技术、培训和援助,以便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环保。我们的人手实在有限。”
对于这个曾经美丽的岛屿,伊诺努副校长发出了悲观的警告。“我们现在看到的破坏,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他预测道,“动物界的一些物种已经消失,可提供优质木材的一些森林植物也消失了。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采取行动,就真的会有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