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排毒,靠外力还是靠自己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排毒"这一保健方法早已风靡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亚洲邻国。近几年,"排毒"在我国大都市和沿海城市逐渐风行起来,其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服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保健药、进行结肠清洗、洗海水浴等。由于"排毒疗法"满足了人们选择健身方式中"求异、求新"的心理需求,加上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推波助澜,所以,许多追求健康、爱美的人们,开始频频出入医院、美容院,接受各种方式的排毒。面对人们在"排毒热"中出现的盲目追风、对体内毒素的过度恐惧和对外力排毒过度的心理依赖等不正常现象,医学界许多专家特别提醒那些有"排毒"欲望的人们:应该认真地思考,你是否就真的如某些广告所说的那样"百毒缠身"?人体排毒,应该凭借外力,还是应该依靠自我?
  
  "毒"从何来?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所吃的食物经过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最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整个过程一般可在12~24小时内完成。这样可确保废物不在肠中过久停留,因为接触肠壁时间太久,废物就难免会被人体再次吸收,从而导致体内中毒。但是,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造物主为人体精心做了这样的防毒设计,可劳累、紧张或其它生理原因一旦导致人体出现代谢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等,人体的废物便会长期"赖"在体内。这些残余的废物滞留在结肠内开始腐坏,结肠中的菌虫不断分解废物,产生毒素。这些毒素经过结肠再吸收,不断渗出,污染体内环境,后又经血液循环进入不同的器官,毒素渗入身体,引发各种疾病,出现记忆力减退、疲劳、面色灰黄、便秘、痔疮和内分泌失调等。这样,就需要借助某种方式将这些长期滞留在体内的废物清除体外,使人精神舒畅、体力增加、面色光润,达到调节内分泌、恢复代谢功能的目的。
  
  "毒"到底怎样排?
  
  人体排出毒素的器官和组织主要是大肠、皮肤、肺、肾等,人体每天的大小便就是排出毒素的行为。定期洗澡,清洗疏通皮肤毛孔,也便于毒素的排出。但是有时体内废物长期积累,人们往往会出现便秘、毛孔堵塞等情况而影响毒素排出。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用其它方法来帮助排毒,具体来说,这些方法可分为三类:服保健药品、清洗大肠和美容排毒。在诸多方法中,药物排毒可算是主要途径,因为与其它方法相比,它显得更为成熟,作用更显著。用于排毒的药物主要是由天然药物和高营养物质制成,可针对体内毒素,进行吸附、荡涤、分解和中和,然后将废物再通过消化道、泌尿道、汗腺排出体外。
  相比之下,结肠清洗则更为直接。它通过对大肠进行冲洗,洗刷肠壁附着的毒素,按摩肠道,加快结肠蠕动,来恢复代谢功能。而美容排毒较为轻松,其主要侧重于局部排毒,如洗海水澡、泥浴都是对皮肤进行清洁;如用中药进行面部排毒,使聚集在面部的毒素顺利排出,从而使面部红润光洁,起到护肤美容的作用。
  那么,"排毒"究竟是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有效呢?客观地说,无论用哪种方法排毒,大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排毒"效果是否持久,一次排毒能否终生受益。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是多个疗程的药物排毒还是一次美容护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疗法,而这种疗法有时可能使人们对它产生长期依赖,使自身功能丧失。"排毒"的昂贵价格和它的负作用,也是人们不应忽视的问题。尽管有的药物广告声称"排不致虚,补不留邪",但是即使是天然的药物,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直接的大肠清洗,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有色的中药敷在脸上同样会加重脸部的色素沉着。
  
  "排毒",千万不能产生心理依赖
  
  无论是服药还是洗肠,排毒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健。这无疑体现了人们珍惜自我、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商家将便秘、暗疮、色斑、肥胖、腹胀、口臭、胃肠不适、头昏气短、四肢无力、腰腿酸痛、食欲不振、心情烦躁等等现象都与体内毒素挂上钩,结果有些人一旦察觉自己有以上症状就感到十分恐慌。他们频频依赖外力进行"排毒",一天不"排毒",就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办事效率低下。以保健为目的者,似乎看到体内毒素正不断地侵蚀着自己的身体,威胁着自己的健康,因而烦躁不安;以美容为目的的青年女性,则认为一天不排毒就已脸色腊黄,无形中丧失了自信心,不能顺利地与外界沟通接触。心理专家认为,这类人已走入了误区。如果因停止"排毒"而产生系列不适,就应该到医院向医生咨询,接受生理和心理上的综合治疗。某知名医院肾内科主任认为,一般来说人体是不需要排毒的。因为人体自身有消化代谢的功能,依靠这些功能,人体完全可以把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只有充分运用自身的代谢功能,才是安全、长久的。那些由于工作紧张、繁忙而出现代谢功能紊乱,机体生态不平衡症状的人群,可以借助外力来辅助功能的调整和恢复,但不可产生依赖。就大肠清洗来说,正常人一年只能做两次,清洗过多会导致自身功能减退。这位专家说,"排毒"本是辅助人体将废物排出,但完全依靠它,不仅给平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会给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无论是要保健还是要美容,都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拥有健康的心态。只有精力充沛和心情开朗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人。"排毒"千万不能赶时髦,不能跟着广告走。
其他文献
老人常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耳聋是早晚要发生的,所以尽管平日听力尚好,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耳聋也以为是自然规律,不愿去花钱就医,结果导致晚年彻底耳聋;有些孩童则因为不会表达,家长又疏于观察,使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这种进展较快的耳聋长期漏诊,留下后患。其实,这种突然发生的耳聋在医学上叫"突聋",并不是退化性的老年病,也不是先天性耳聋,它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只要掌握它的特点,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就不会留下终生耳聋
期刊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存在着潜在性的危险,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发生猝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当患者出现以下表现的,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1心悸、气促、胸闷,活动后明显加重。此症发生在儿童期者,应首先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也有心肌炎或心肌病的可能。中老年人发生此症,可疑为风湿性心脏病。  2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或压榨感并向左臂放射,特别是在重劳动和剧烈活动后更为明显。严重者在睡梦中
期刊
研究表明,骨折以后由于机体活动减少,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骨质疏松。  人体骨量的多少与运动密切相关。如运动员骨量就高,骨骼质密,肌肉也发达,因而也强壮。卧床休息使肢体、躯干处于不负重状态,运动量明显减少,肌肉收缩量和幅度减少,对骨的刺激和应用力减少,骨骼处于一种无负荷和无应力状态,骨量就会逐渐减少。实验表明,绝对卧床1周后,尿钙会明显增加, 2周即可出现全身骨痛症状。据测定,卧床休息的病人,其骨矿
期刊
拿破仑,是法国历代皇帝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为法国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死因,也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据历史记载,拿破仑一家三代人中大多死于胃癌:祖父死于胃癌;父亲死于胃癌;三个妹妹也均患胃癌;他本人也于1821年死于胃癌。为何拿破仑祖孙三代都患癌症而且患的是同一种癌症---胃癌呢?这得从癌症的遗传性说起。  癌症的遗传性,最早是从癌症的家族聚集现象发现的,如上述的拿破仑胃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齿龄可与年龄相等。这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健康的牙齿可伴随你的一生。但你也许不知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习惯,会在不经意中损害自己的牙齿。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哪些行为会对洁白而整齐的牙齿造成伤害。  刷牙时用力过大:刷牙用力过大的标志,是你的牙刷使用2~3个月即出现刷毛弯曲(在无接触热水的情况下)。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的必要手段,但用力过大会造成牙齿表层釉质与牙本质间的薄弱部
期刊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系统疾病,系甲状腺分泌过量激素所致,女性患者为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为主。一旦患上此病,会给患者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也会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若不加治疗,患者病情会逐渐加重,可导致甲亢性心脏病、严重突眼等。但甲亢在本质上还属于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不会危及生命安全,治疗及时的话,能够较好地控制病情。不过,每位患者选用何种治疗方法,要因人而异。  
期刊
B型超声检查,俗称"B超",是患者在就诊时经常接触到的医疗检查项目。在临床上,它被广泛应用于心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和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作为一名辅助科室的医生,我发现患者对B超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现在我就和大家谈一下有关腹部"B超"检查的小常识。    CT、核磁共振一定优于B超吗 ?  答案是否定的。超声诊断技术作为影像诊断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有许多优于CT、核磁共振的特点。  首先,它
期刊
在与美国人的交谈中,时常能听到“我的心理分析医生告诉我……”之类的话,这是现代美国城市人中的一件时髦而有身份的事。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与那些企业家、记者、教授、艺术家、政府官员交谈,话题若不是各自的工作、国际动态或体育休闲嗜好,便会听到“我的心理分析医生”之类的话了。  心理分析似乎成了美国人绝好的挡箭牌。一些对自己不想做、碍于情面而难以开口拒绝的事,只要借着“心理分析医生叫我不要这样做”一句话,听
期刊
作为病人,自然希望能够得到医护人员的准确诊断、及时得当的治疗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面对态度和蔼、热情的大夫,患者常常会产生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愉悦。但患者也须认识到,医患关系是典型的互动关系,彼此之间既有责任又有义务,一味强调医生应尽心尽职,而自己却挑三拣四,不予配合,是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的。  那么怎样才能与医生合作,做到有效的沟通呢?  一要充分信赖医生,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千万不要抱着"我是花钱买你
期刊
我主持过青年杂志的读友热线,常有人写信申诉自己的委屈,认为自己为人不坏,对同事朋友都坦诚相见,也乐于帮助人,可是在人际交往中却常常受到伤害,种下的是满园的玫瑰,可收获的却是荆棘。这不能一味责怪身边的人对自己缺乏理解,或是有意和你过不去,或是认为对方有缺陷。如果你经常遇到这种问题,就不能不从自己身上找一下原因,看看自己在处世上是否有不妥之处。以下三点是我们在处世时常见的误区。    偏执己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