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帅成于脑瓜,毁于嘴巴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ShiJia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皎是唐玄宗时期的人气偶像,原因有二。其一,姜皎长得帅,这在以刷脸为荣的唐代算得上是最具杀伤力的硬件了;其二,姜皎背景深厚,是根正苗红的“官四代”:他的曾祖父自太原起义起就跟随唐高祖打天下,为李家夺取天下出了不少力,祖父是唐太宗的心腹,老爸则当过武则天的内供奉,也是一枚大帅哥。
  姜皎不但继承了老爸的超高颜值,而且文艺细胞满满,从小就善于绘画。按说像姜皎这样一位出身良好的文艺范儿帅哥,想凭借祖荫混个处级干部当当应该不成问题。可命运不济,姜皎拼命往高干队伍里挤,也只混了个小科员。
  虽然初入仕途,姜皎的人生起点比较低,但他是一个脑瓜子灵活、善于把握机会的人。
  姜皎业余爱好广泛,尤其喜欢打猎。一天,姜皎骑着骏马,带着心爱的猎鹰去京城郊外狩猎,刚到狩猎区,对面走过来一支打猎的队伍。对方的带头大哥是位小伙子,他一见姜皎肩上的那只猎鹰,便认定这只鹰不是凡品。的确,这只鹰十分名贵,尤其是经过姜皎的悉心调教,市场价更是高出普通鹰数倍,堪称猎鹰中的战斗机。小伙子走到姜皎面前,以不容置疑的口气指着那只猎鹰说:“把这只鹰给我拿过来!”
  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火执仗地抢劫,这小伙子也太放肆了!姜皎刚要发火,但一看对方的穿着不像一般的公子哥,顿时委顿。姜皎心想,失去一只鹰事小,得罪高干子弟可是大事;如果运作得好,说不定今天就能结交贵人。
  想到这里,姜皎立马抓起肩上的猎鹰,很恭敬地送到小伙子的手中。姜皎如此给面子,小伙子很受用,两人相约一起打猎。其间,心思缜密的姜皎记住了对方的名字:李隆基。
  赠鹰事件之后,姜皎与李隆基再无来往。过了很久后的一天,姜皎正在家里休息,门口的保安进来报告,说有位李公子前来拜访!姜皎赶忙出门迎接,把李隆基迎进客厅,请坐、看茶,两位年轻人就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聊起天来。通过交谈,姜皎弄清了对方的身份——李隆基此时虽然贵为临淄王,但皇位根本没有他的份儿,生活水平也不高。
  李隆基走后,姜皎却如同被打了鸡血般兴奋,他暗自想着,李隆基虽然眼下落魄,但肯定有出头之日,自己结识了这只潜力股,就不能随便抛出,必须紧紧攥在手里。从此,姜皎整天围在李隆基周边转,李隆基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并兜上全部家底,满足李隆基的一切需求:日用品、金钱、好马……对方要什么给什么。
  李隆基当时还兼任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一次,李隆基到潞州去视察工作,工作结束的那一天,前来给他送行的人不少,却不见姜皎的踪影。李隆基心里不爽:这小子真是不拿领导当干部。可当李隆基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渭水北岸时,却见对面走来一支帷帐高耸、花旗招展的队伍,管弦声中,来自西域的美女们成群列队,大跳迎宾舞。李隆基正在纳闷,人群中闪出一个帅帅的锦衣少年——正是铁哥们儿姜皎!李隆基二话没说,跳下马来,上前紧紧拥抱了姜皎,随行记者们也赶紧抓拍住了这个珍贵的镜头。
  这次别出心裁的出场使得脑瓜灵活的姜皎成了李隆基的心腹。回去后,李隆基给姜皎抛出了一个大馅饼:提拔他为润州(今属江苏镇江)长史,姜皎也终于尝到了投资潜力股带来的高额回报。
  姜皎的好运还远不止于此。
  延和元年(712年),李隆基登基,成为大唐国家领导人,即唐玄宗。他没有忘记昔日的铁哥们儿,一纸调令让姜皎当上了皇官办公厅副主任(殿中少监)。其间,姜皎享受了令其他同事艳羡的超级待遇:见皇帝不用行大礼;皇帝开Party,姜皎可以紧挨着皇帝坐……
  除了精神财富,唐玄宗给姜皎的物质回报也很丰厚。短短几个月,唐玄宗赏赐给姜皎的珍宝就堆成了小山。姜皎受到唐玄宗的恩宠后,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为皇帝哥们儿的政权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密谋推翻侄子的皇位自己坐。谁知,消息被唐玄宗安插的间谍获悉,间谍立即向唐玄宗告密。唐玄宗急忙叫来姜皎等大臣,组成应急指挥小组商量对策。随后,姜皎为唐玄宗出谋划策、协调后勤保障,使唐玄宗顺利取得“先天政变”的完胜。
  事后,姜皎被晋升为殿中监、封楚国公,不久又晋升为正三品的太常卿,成了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其儿子也被赐婚,将来可迎娶公主,连姜皎的弟弟也跟着老哥沾了光,被破格提拔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
  就在姜皎的前途一片光明之时,臭嘴巴将姜皎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干掉太平公主团伙后,政权稳固,唐玄宗的精力转到了后宫女人身上。一时间,唐玄宗和武惠妃打得火热。武惠妃每晚对唐玄宗吹枕头风,想要废掉王皇后,自己统领后宫。唐玄宗一想也是,武惠妃深得自己欢心,待遇总得提高提高。但是,当时的王皇后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唐玄宗若突然废掉人家,情理上说不过去。唐玄宗就征求姜皎的意见,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想寻求一下支持。
  不料,平时脑瓜灵活的姜皎在关键时刻犯了糊涂,将这个绝密消息泄露了出去。结果,扩散面越来越大,朝廷里尽人皆知。大臣们联合上奏,坚决反对废后,弄得唐玄宗焦头烂额。得知是姜皎泄露了秘密,唐玄宗不再顾及当年的哥们儿情面,以“妄谈宫掖”的罪名先打了姜皎60大棍,又下旨将他流放到钦州(今属广西)。可惜还没有走到流放地,姜皎就一命呜呼了。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甜蜜的忧伤、心酸的浪漫总会从我眼里流溢出来,那如同夕阳的宁静美好,真实得让我无力辩解……    一千多年前的日本,一位少女写下了一部叫做《枕草子》的书。简练的言语,好像是那古老时光里的月光,又宁静又美好地镌刻在被雨淋湿的花树上。幽静的心境里却缄默着如琥珀的忧伤。只是它那样透明,藏不住层层叠叠的时光。  枕,散记之意;草子,小册子,杂记之类。这样一本杂记中,有着三百二十四篇长长短短、随心随性的片段式
开 头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开头都是千变万化、五花八门。可以说,有一万篇文章,就有一万个开头。同一位作家的不同文章,开头也是千变万化,没有程式的。不过,开头还是有规可循的,大致可分如下几类:  一、开门见山。巴金的《巴黎的夜》第一句就是“巴黎的夜”,茅盾的《白杨礼赞》第一句是“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卢心竹的《清明》,开篇便是“清明确是一年中最佳的一个节序……”  二、哲理
我的妈妈养了一只鸟。  她每日给鸟喂食换水,定期清洗鸟笼,天晴了把鸟放到阳台上晒太阳,天冷了把鸟拿回房里用绒布盖着,兴致来了还把鸟放出来在卧室飞一飞。  我作为这个家庭的一份子,当被外人问及家中是否喂养宠物时,第一反应却是没有——这只鸟绝大多数时间住在一个粉色铁笼里,没法像猫和狗那样满屋子跑,又特别识趣,只在我的妈妈面前亮嗓子,看到她才清脆悦耳地叫上幾声,存在感实在太低。  有一回,这只鸟飞出窗外
一  院子在山中。  娘坐在院子里,我静静地靠着娘。那是七月,是夏夜。夏天的夜里,故乡的天空是多么干净啊,干净得如一片玻璃一样,还反着白润的光。  天空,点缀着一颗颗星星,亮晶晶的,如同露珠一样。  长大后,我拖着行李箱,走遍各地,可是,抬起头来,都很少再见到故乡那么蓝的天,那么亮的星,也很少再有童年时的那种温馨了。娘在小村里,那一块天空在小村的上面,那种温馨也就永远地留在了小村里。  而夏夜的那
那个不爱说话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害羞。他总是躲在一个无人打扰的角落。那是他的庇护所。在那里,即使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他也不感到孤独。有的日子,他会把所有精力都花费在一块木头上。一大早,他就找来了父亲的锯子、墨斗和母亲的镰刀,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埋头把那块粗糙的木头精雕细琢成一把宝剑。那个过程无疑是漫长的,整个世界安静得就像是一个自修课堂,但他并不觉得枯燥无味。夏天的一些日子呢,他会用一根细竹竿做一
一  她叫描月。  她不喜欢说话。她的头发很长,将她的脸遮得严严的。没人知道她的样子,也没人愿意和她玩。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将头尽量地压低压低。  同学们都觉得她有病,关于她的流言从来没有中断过。她被大家当做一个另类孤立起来了。  他叫顾乐。  他喜欢说话、画画。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就像是阳光一样,让每一个人都觉得很温暖。  描月和顾乐是同桌。  顾乐总喜欢和描月说话,可描月从来就没有理过他。
一大清早,我准备刷牙,拿起牙膏才发现牙膏皮已经很瘪,挤不出牙膏来了,我对妈妈说:“妈妈,牙膏没了,赶紧去买一支新的吧。”妈妈说:“你再挤一挤,总能挤出一点儿剩余的来。”我试了试,从牙膏皮底部慢慢往上按,把剩余的牙膏聚集在一起,再用力一捏——啊,终于挤出牙膏了!  到了晚上,我又要刷牙了,发现妈妈还是没有买牙膏,我问妈妈:“妈妈,怎么还没换新牙膏呢?”妈妈说:“你再試一试,应该还有一点儿的。”于是我
“梦幻王国”游乐场里熙熙攘攘,每个场馆都人头攒动。  我和小表哥站在“唐古拉雪山”景区的门口排队。望着栏杆里如长龙般的队伍,我愁眉苦脸地说:“这人山人海的,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还不如在家里看《哈利·波特》。”  表哥笑着安慰我:“游乐场的门票这么贵,恐怕我们在长大成人之前,只能来玩儿这么一次,你还不好好珍惜?”  排队的时间在我俩无聊的等待和好奇的期待中不知不觉地逝去,轮到我们兄妹俩上小火车的时
那一天,我和表妹并没有惊醒午睡的姥姥,轻轻地掩门而出,来到小区的“院中院”:那里有一个小花园,还有一个果蔬园,一位辛勤的伯伯每天给花草树木浇水。我的幼年时代都在那儿度过:数数伯伯给我们的花种子,采摘几朵飘逸的蒲公英,为小麻雀开追悼会,看看可爱的小猫咪,用各色的花瓣制作香水……  一到春季,小花园里的花朵争相怒放,最美的就要數月季花了。你看,最外层的花瓣黄得像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雏鸡,示威似地张开;里面
萧红的《呼兰河传》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上,它讲述着萧红劳顿一生中那仅有的快乐童年,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读之却令人动容,难以忘怀。  轻轻合上书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园子:“这花园里蜂子、蚂蚱、蝴蝶、蜻蜓,样样都有。”小时候的萧红天真、活泼,把韭菜当作野草拔掉,把狗尾草认作谷子。好脾气、最疼爱她的祖父认真地给她解释。美丽的园子,自由生长的植物,还有到处捣乱的她……而祖父就像一缕淡淡的阳光,总能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