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以及现状上,就河道治理中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治理措施
  0前言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但由于城市地域有限,人口集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礎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造成城市水环境差、水质恶化,城市河道呈现脏、乱、差,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河道综合治理将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河道治理,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各项治理工程内容,这是河道治理成功的决定因素。以下是笔者在城市河道治理设计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以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一点帮助。
  1河道污染成因与分析
   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通常是有机污染物的超标以及截污不彻底造成的。
   1.1城市河道水污染主要状况
   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及道边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流。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车辆废气、垃圾、大气降物形成的污染物也较多,这些污染物被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道。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河道后,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内源污染也是城市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河水滞流,河道淤积,大量含有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底泥沉积造成了内源污染。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沾染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沉积在底泥中的氮、磷营养元素,易形成营养物质的内负荷。当外源排入河流水系的氮、磷营养元素负荷量减少后,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会逐步释放,成为河流水系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河道底泥释放的污染物量取决于河道的淤积程度、河道流速、水温等多方面因素,沉寂的大量淤泥使得河水污浊。同时,当气温升高时,淤泥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出氮、磷等物质,使得水体极富营养化,并且发酵释放恶臭气味,影响周边环境。除此之外,底泥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其他多种病原菌也不容忽视。
   1.2污染现状的形成
   (1)河道淤积严重。目前,在很多城郊结合部,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系统,此地区的大量生活垃圾和部分工业垃圾无序堆放在河边,甚至直接向河中倾倒。一到雨天,垃圾渗滤液或垃圾就直接进入了河道,这些垃圾对河道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
   (2)雨污污染比较严重。根据有关数据分析,通过几年水质监测结果,初期雨水对于河道水质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雨滴在降落过程中携带了空气中的污染物,雨水在地表径流过程中携带地面的各种污染物,雨水冲刷管道内的沉积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水质恶化。合流制管网系统由于初期降水冲刷污水管内早流期间沉积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通常比分流制的雨水系统的污染更严重。有资料表明,降雨初期屋面和地面径流雨水的COD可达1000mg/L以上,从城市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角度来看,初期雨水应该经过适当处理后,再排入水体或加以利用。
   (3)清淤不及时有些小城市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向河道大量倾倒生产生活垃圾,排放有毒污水。由于地方监督部门管理不善,致使河道逐渐变成了垃圾场、臭水沟。
  2河道污染的主要治理方法
   2.1非工程措施
   由于工程措施的局限性,近年来,非工程措施得到日益重视。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工程措施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实现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非工程措施投资小、见效快,还能为河道水环境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是一种费省效宏的措施,因此,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应广泛采用。非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法规,发挥民众的保护意识。大力宣传和认真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依法进行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增强民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保护工作。
   (2)标本兼治,有效控制河道水环境污染。末端治理只能是一种临时性的补救措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河道水环境污染状况(治本),且对资源的耗费巨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路应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应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并通过实施截污纳管,有效控制河道水环境污染,做到标本兼治。
   (3)实施活水工程,开展水旅游、水文化活动。通过引水、配水,保持一定的河道景观水位,增加河道水体的流动性;同时,通过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文化活动,形成宏观上具有协调性、微观上具有异质性,适合不同需求的城市郊区河道水文化旅游系统,突出“江南水乡”的柔美、古典、精致、舒适,充分发挥体验经济的价值。
   (4)建设现代化河道监控系统,提高河道管理信息化。在主要河段和重要水库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蓄滞洪区建立预警系统,在各级河道管理机构建立监控网络、实时信息采集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保证信息准确、可靠、及时传递,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5)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滨水地区开发,打造与水环境状况相适应的用地布局。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滨水地区开发应立足于城市的发展定位,也需与当地河道水环境状况相适应。在规划中,应重视河道两侧滨水地区的开发与控制,尤其应重视对河道的保护;在提升滨水地区开发价值的同时,保护好河道水环境的自然生态性和亲水性,突出“小桥流水人家”、枕水而居的乡村特色。
   2.2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利用一些具体的工程技术手段,以改变河道水环境污染、河道淤积等状况,达到河道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景观的目的。主要包括水利、截污治污、景观、交通航运等工程措施。
   (1)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有河道布局调整工程、河道护岸工程、防洪排涝工程、引配水工程以及河道清淤和清障工程。
   河道布局调整工程包括新开河道工程、裁弯取直工程、填河造地工程。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水流顺畅,提高河道在泄洪排涝、航运交通方面的作用。
   河道护岸工程包括护脚工程和护坡工程。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防止滩地农田崩失。
   防洪排涝工程包括水闸、排灌站的改造和建设,河道堤防工程等。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排涝,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危害程度。
   引配水工程包括引水泵站、引水管线和隧洞、截流闸等。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河网水系具备一定水量、水位和流速,以增强河道水流的循环能力和水体活力,该工程与防洪排涝工程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河道清淤和清障工程包括河道底泥疏浚、河床拓宽等。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河床过流能力,使水流通畅,减少河床底泥等内源污染,改善河道水环境。就水利方面而言,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等问题。因此,在规划编制中,应重视解决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的工程措施;并针对城郊河道不同要求、不同整治目的,规划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2)截污治污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截污纳管工程、垃圾清理收集工程、污水自处理工程。
   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的根本措施是截污治污。以往城郊生活污水、家禽养殖污水基本上是直排附近河道,河道两岸附近居民往往把垃圾直接倾倒入河,对河道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农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面源污染也直接影响到河道水质。因此,截污治污工程应该成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
   (3)景观工程。主要有生态景观工程和亲水性人工景观工程。
   生态景观工程包括清水工程和绿化工程。其工程目的是为了净化河道水体、美化河道两岸的自然风景,在视觉范围内满足人们生活愉悦的需要。
   亲水性人工景观工程包括河岸园林休闲设施和建筑小品等景观工程、涉水公园和涉水商业娱乐设施等精品工程、沿河人文景观改造工程、跨河管网改造和装饰工程以及河岸亮灯工程。
   通过景观工程措施,可以提高河道的亲水性,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交通航运工程。主要有河道航运建设工程、跨河桥梁建设工程以及沿河道路建设工程。
   河道航运建设工程包括河道运输航道的新建和现有航道的疏浚、拓宽。其工程目的是为了使河道具备一定的通航能力,为河道货物运输、水上文化旅游提供交通条件。
   跨河桥梁建设工程包括桥梁的新建和改造。其工程起到连接陆路交通的纽带作用,同时还须考虑河道的通航、景观要求。
   沿河道路建设工程包括沿河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其工程主要解决河道的可达性和亲水性,使人们更容易达到河道两岸,感受河道的亮丽风景。
  3结语
   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行业共同努力,配合工作,需要法制部门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全面规划实施,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才能使河道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毛益飞,朱培梁,吴红梅.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
  [2]陈敏祥,张叶飞.城市河道的现状与综合整治对策[J].科技资讯,2007(29).
  [3]乔起峰.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J].山西建筑,2006,32(6).
  [4]雷阵.浅议贵阳市河道综合整治与防洪[J].防洪排水,2006,(3).
  
其他文献
摘要:3+1洋房住宅在一些地区成功发展塑造了一种新的适合群居规划的居住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它的布局特点、形式风格,同时结合户型实例对3+1洋房住宅的建筑设计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3+1舒适性屋顶花园   多年以来,人们大众习惯了居住多层的楼梯住宅,后来渐渐发展到高层带电梯住宅,只有少数富裕的人自购地建私家小洋房,单家独户,自家花园。随着城市群居的发展,为满足这部分人的居住需要,洋房也象多层高层一样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系统保护为重,最对城市变电站的设计进行重点阐述。其设计思路和方法对220kV城市变电站的设计者有一定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密集度越来越高,用电负荷迅速增长,电源供应相对不足,需要建设更多深入市区的变电站,而城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允许变电站占用大量土地,且环保及景观协调方面极为严格的要求使变电站站址越来越难以落实。因此,建设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
期刊
摘要:一个经济区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经济子区,通常各经济子区之间发展是不均衡的。为度量各经济子区之间的均衡度,基于信息熵的性质,构造经济子区人均GDP分布,利用该分布来度量该经济区内部子区之间的均衡程度。并以广东为例对其内部均衡度进行度量分析。  关键词:经济区;信息熵;内部均衡度  Abstract: an economic zone can be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期刊
摘要:根据溪洛渡大坝混凝土特性和温控防裂要求,结合有关专家建议和专题会议精神,经过现场试验,在开裂风险高的部位使用了PVA纤维混凝土。对PVA纤维混凝土在大坝施工中的应用做出了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PVA纤维混凝土实验施工数据 总结  一、现场试验  1.1试验规划  (1) 初步规划。2009年7月31日,溪洛渡大坝混凝土层间结合及下一步试验工作专题会(建设部专题会议纪要2009年第179期)
期刊
摘要: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继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三经济增长极,旅游业的繁荣是滨海新区的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可持续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找出该理论与滨海新区旅游的结合点,把可持续旅游的理念渗透到滨海新区旅游的各个环节中,针对滨海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应用可持续旅游理论,对滨海新旅区游目的地建设,旅游相关产业及旅游管理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滨海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摘要:文章从休闲学的视野出发,分析文化娱乐建筑具有哪些休闲特性,并且探讨如何表达它们的休闲性。  关键词:休闲;文化娱乐建筑;休闲特性;表达  The Expressing of the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Building’s Leisure Characteristics  Sun ZhifangBai Xu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
期刊
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主要针对目前110 kV自动化变电站直流系统接线技术问题作出了相关的阐述分析,提出新的接线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直流系统:接线方案;自动化变电站  1、下面以某工程承建110 kV变电站的设备改造时设计的直流接线方案。      原有变电站10 kV开关采用的是电磁机构,其动力馈出线电缆粗,直流屏出口熔断器定值大,约80~100 A,相当于将直流母线引至
期刊
前言  1)220kV苏州变移地迁移工程中,新苏州变向南出线的线路为4回220kV线路、10回110kV线路,线路均在苏虞张公路东侧走线,按双回路设计需要线路通道宽度152m。相城区规划局批准的通道宽度仅为120m,为了解决线路通道矛盾,本工程将220kV陆寒线(2回)与110kV苏寒线(2回)同塔四回路架设,将220kV苏葑线(2回)与110kV苏港线(2回)同塔四回路架设。只有这样,才能节省3
期刊
摘要:文章对SMW工法桩作为深基坑围护结构进行了介绍,得出SMW工法桩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止水性能好,工期短,施工完毕后型钢可回收,造价相对较低。施工中无泥浆排放,对环境无污染,但是难点在于H型钢的拔出。  关键词:SMW工法桩;水泥土搅拌桩;深基坑;深基围护  SMW工法是指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墙体中,按一定形式插入H型钢,成为一种劲性复合围护结构,这种墙体全长无接缝、结构抗渗性好,刚度大,构造简
期刊
摘 要:在滇东南地区,存在着不同时期的不整合面,形成的矿产有金、银、铅、锌、铝、铁、煤等矿产。现由老至新把不同时期的主要的不整合面介绍如下:  关键词:滇东南;成矿区;地质找矿  D1ps/O1s不整合面:  与之形成的矿产主要是金。如广南县老寨湾金矿区,O1s为下奥陶统闪片山组灰岩,不整合面之上D1ps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石英砂岩。金赋存于D1ps硅化、褐铁矿化石英砂岩中。  (一)地质背景  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