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导言rn“同性恋”(homosexuality)在当今世界乃至中国社会都早已并非新鲜的议题.在世俗理论界,来自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学对这一议题的研究可称得上汗牛充栋.较之半个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言rn“同性恋”(homosexuality)在当今世界乃至中国社会都早已并非新鲜的议题.在世俗理论界,来自生物学、社会学及心理学对这一议题的研究可称得上汗牛充栋.较之半个世纪前,今天的人们对同性恋现象的理解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对这一群体的接纳程度也有了相当的提高.rn关于同性恋的这种知识及态度上的变迁同样也发生在宗教领域,特别是基督宗教内部.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域对同性恋现象日益加深的了解以及同性恋群体争取权利的运动在世俗社会的推进,基督教会再也无法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基督徒中的同性恋群体.此种状况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及伦理学开始关注并深入探讨有关同性恋的议题.这些研究的直接后果是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基督教神学及普世教会内部关于同性恋的观念及态度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同性恋群体在教会中被对待的方式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其他文献
一、视觉挑战rn当我们看到一个形象时,我们如何知道他/她是不是神?我们需要根据哪些原则,才能将某一位特定的女性形象识别为女神,而另一位只不过是一个女性凡人?那么,究竟是
一、引言rn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圣经学者尤利乌斯·韦尔豪森(Julius Wellhausen)提出的“五经四底本学说”①,以及20世纪以“努兹文献”(Nuzi texts)和“死海古卷”(Dead Se
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子信息时代。作为时代产儿的电视艺术自然要以全新的科技意识、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语言形式、全新的时空观念去进行创作,而这一切,均需建立在充分“电视化”的基础之上。 手段电视化——从纪录传播型向电子创造型转化 目前电视艺术创作中,部分电视专题片、电视文艺仅仅运用了电子的“纪录传播”功能。事实上只有充分调动电子技术的创作功能,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独立品格的艺术作品。以
一rn说到卡尔·巴特(Karl Barth,1886-1968.)在中国的介绍,一直以来首先要提到的名字就是赵紫宸(英文名Tzu Chen Chao,简称T.C.Chao,1888-1979).①他撰写的小册子《巴德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