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玫瑰的刺扎伤了亲人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sjy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代同堂,在我国一直是被颂扬的传统居住形式,但由于两代人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不同,同一屋檐下的亲情,一不小心会变成了带刺的玫瑰。
  
  2008年大年三十晚上,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区,一声凄厉的呼喊打破了四周的宁静:“不好了,有人跳楼了!”
  跳楼男子名叫师建刚,35岁,中关村某公司职员。2006年夏天,为了孩子上学,一家三口从平房搬入了距离学校很近的父母家,开始了三代同堂的生活,没想到,麻烦从此上演……
  
  结婚时妻子提出
  要有自己独立的家
  
  师建刚28岁结婚,妻子王月比他小两岁,在一家外资公司做翻译。
  婚事定下来时,师建刚的父母刚在朝阳门内某小区买下一套三居室,师建刚是老小,老两口希望小儿子婚后能和他们住在一起。
  可王月不同意:“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家,你给不了我大的,就给我弄一间小的,哪怕比狗窝强不了多少,也是自己的地盘啊!”
  师建刚觉得他和父亲都是暴躁脾气,担心天长日久会闹矛盾,就没有答应父母同住的要求。
  师建刚和妻子住在父母搬走后留下的那两间小平房里,尽管洗衣要到院子里的大水龙头下,解手要跑到街上的公共厕所,但他们感觉很自由。尤其到了晚上,关好门窗,拉上窗帘,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了。
  2001年,儿子师伟出世了,作为师家的单传血脉,乐坏了两位老人,他们再次提出要儿子儿媳搬过去一起住。师建刚有些动心,觉得妻子初为人母,需要更多的照顾和指导。
  王月却犹豫不定,在师建刚再三劝说下,王月终于同意试一试,条件是让婆婆来自己家。
  俩人婚后称呼一直很亲昵,王月叫师建刚“大公鸡”。有一次,王月忘了婆婆在身边,脱口喊了一声“大公鸡,快过来”,婆婆的脸一下子拉得很长。吃饭时,母亲对师建刚说:“这辈子也没见你对自己妈这么亲,真没良心!”
  师建刚的母亲性格活泼,在自己家,常找邻居打牌玩麻将、扭秧歌,来到儿子的小家就闷得发慌。她和儿媳,生活年代不同,接受教育不同,接触阶层不同,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孩子醒着还好,孩子睡下,两人就无话可说。
  看着她们那个难受劲,师建刚心里也疙疙瘩瘩的。
  母亲炒菜放很多油,还喜欢把青菜煮得烂烂的,很舍得下盐,常让小夫妻吃第一口就再也不愿动筷子。给婴儿冲奶粉也是,母亲要把指头伸进杯子里去试温度……
  因为这些琐事,妻子常跟他大发牢骚,母亲也没好脸色给他。夹在两个女人之间做“判官”,他感觉太累了,下班后他宁可在单位加班也不愿回去。
  是父亲血压突然升高“解救”了他们,师建刚和王月赶紧劝母亲去照顾父亲,并且在一天之内找好了保姆。保姆一直呆到儿子上幼儿园才离开。
  
  远香近臭,同住放大了每一个人的缺点
  
  儿子师伟上幼儿园那三年,是师建刚夫妇与父母关系比较融洽的三年。
  幼儿园在王月单位附近,每天上班顺路带着孩子,下班再带回来,日子简单清静。到了星期天,一家三口必定去父母家看望,小家伙是两位老人的开心果,如果再和哥哥姐姐两家人碰上了,更是热闹。
  距离产生美,因为没有琐事的摩擦,又不经常在一起,两代人在彼此的眼里,都还算完美。
  2006年秋,儿子师伟该上小学了,但中午放学后家里没人,午饭没法解决。父母提出让儿子全家去他们那里住,“我们都闲着,正好能接送孩子。”
  师建刚劝妻子:“结婚都七八年了,都是一家人,已经相互了解了,不会闹矛盾的。再说,父母也老了,让孩子陪着他们也挺好的!”
  三代同堂的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
  老人果然对孙子好得不得了,接送孩子风雨无阻,师建刚和王月每天下班后还能吃上热饭热菜。可是,生活中的纠葛却越来越多。
  父母是从艰苦年代过来的,生活上很节俭,起初,师建刚和妻子误以为交的生活费少,于是又加了200元,但家里的餐桌上,还是那么几样:土豆、白菜、萝卜……孩子正在长身体,他和妻子都希望能多补充些营养。
  当师建刚把这一意见告诉老人,老人斥责:“吃饱就行了,你要让我给你们天天开席啊!我跟你妈年轻时,过节才舍得吃一顿炸酱面,别生在福中不知福!”
  师建刚再也不敢随便开口了,他和妻子把蔬菜、水果还有肉买回家让老人去做。做是做了,量却非常少,便猜测可能是父母舍不得,把剩余的存了起来。一次他们去姐姐家玩,中午吃饭时,惊奇地发现,他们买的东西有一半都在姐姐家的冰箱里。
  那些日子,邻居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见师建刚夫妇领着儿子出去散步,实际上,他们是偷偷给儿子开小灶去了。
   无奈之下,小夫妻使出了最后的损招:分餐。“爸妈,您看,我们总是回来太晚,让你们做好饭空着肚子等,我和王月心里过意不去。不如这样,你们做好了就先吃,我们回来自己做,好吗?”
  老两口明明知道儿子媳妇什么意思,但不愿戳穿,便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2007年春节后,师家正式开始实行“一家两灶”:师建刚的父母每天晚上5点半左右开始吃饭,而师建刚要等到妻子7点左右回家,再开火。
  家,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温馨。师建刚每天下班后,径直走进三居室中属于自己的小屋,或是看报纸,或是打开电脑看小说,与父母说话很少,只有王月还保持着对公婆礼节性的交流。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要老师一打电话,家里便会爆发“战争”。
  因为孩子,师家分成了两派:“护伟派”和“教伟派”。每当师建刚要惩罚孩子,父母总是出面干涉。
  他尝试与父母沟通,但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来说服他。最常用的是:“你们兄妹三个都是我们养大的,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你们几个不都成材了吗?我们唯一的孙子,怎么可能不好好爱护呢?”
  发展到后来,他只能趁着带孩子出去遛弯的时候,教育孩子。
  悲剧,终于在2008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发生了。
  这天,师建刚的哥哥一家三口也回家过年。在饭桌上,不知谁谈起了教育孩子的话题,当着众人的面,老爷子一个劲儿地数落师建刚的不是,说他如何如何打孩子,孩子的成绩如何如何不好等等。
  自尊心很强的师建刚一下子火了,冲父亲大吼道:“他是我儿子还是你儿子?我的儿子就应该让我管!你们隔代教育出来的孩子都不成器!只知道溺爱,纵容……”
  “好哇,你这个混蛋,你竟敢教训起你爹来!”父亲的倔脾气也上来了,操起手中的碗就朝师建刚砸了过去,躲闪开的师建刚羞愧难当,一转身,从三楼阳台跳了下去……
  
  为爱离开,为爱弥合
  
  一楼阳台上有一个隔板,师建刚落在上面保住一条小命,但左腿严重摔伤造成骨折,被送到医院立刻进行手术。漫长的3个月,他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痛苦不堪。
  父母家无论如何他是不肯再住了,可是,如果回原来的小平房,孩子上学路远实在不方便;给孩子转学吧,不仅麻烦还要掏高额的择校费,而且从长远看,孩子若长期没有固定的学习环境,对其成长非常不利。思来想去,师建刚咬牙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室一厅,暂时将就下来。
  2008年4月的一天,师建刚正百无聊赖地靠在沙发上看影碟,电话响了,他随手拿起听筒,没料到是父亲打来的。
  “建刚,好些了吗?”他心中一颤,听筒在手里不由自主地攥得更紧。
  “爸,你好。”他已经3个多月没有和父亲见面了。父亲躲他,他也躲父亲。
  “我找了个老中医,拿回一些膏药,要不你试试?”父亲的声音听起来苍老无力。
  “谢谢爸爸,一会我让王月去拿。”
  “我送到你那儿吧,那条路我还熟。”父亲絮絮的尾音带着自责的哽咽。
  师建刚的眼泪“哗”地落了下来。自己是谁?是父亲的儿子呀。父亲让他住在家里,是想给他的生活提供便利,自己竟然跟父亲闹得这么僵。师建刚哭着继续和父亲说话,多日的积怨,在一问一答的家常话中,顷刻间烟消云散。
  父亲老了,他经了太多的事,吃了太多的苦,自己怎么不能包容一点,忍让一点?竟然做出那么冲动的事来,让父亲的心碎成片,真是太傻太不孝了啊!
  母亲经常来看他,每次都提着亲手煲的各种滋补汤,那一天,她不知从哪儿听说牛骨汤对骨折病人的恢复有益,跑了好多家农贸市场买牛骨头。怕路上凉了不好喝,又缝了一个厚厚的棉布口袋把饭盒裹住,在转车时被人撞了一下,赶到他的出租屋时,腰已经疼得直冒冷汗。
  师建刚大哭一场。
  他打定了主意,要在父母居住的小区买一套房子!那样便能随时陪伴父母,既避免了矛盾,又保持了自己独立的空间。手捧一碗热汤,从这个门口走到了另一个门口,汤还没有凉,亲情也凉不了。
  选择一碗热汤的距离和父母做邻居!痛定思痛,他也渐渐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是索要。同样,他也告诉正在面临几代同堂问题的人们,尽管“分住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但我们不能忽视对父母的尊重、关心。善待父母,是永恒不变的基调。
  师建刚的父母也在反思。他们告诫天下所有的父母,一定要仔细咂摸咂摸“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也是。没有了老人,他们还不活了吗?他们是成年人了,他们有能力处理生活中的麻烦,不是老人一味地付出才能换来孩子们的幸福。孙子中午没地方吃饭,可以去小饭桌;在教育问题上有分歧,要商量着来,不要以封建家长的姿态说一不二……
  
  编后
  “结婚后你会跟父母一起住吗?”针对此问题,我们网站曾进行过一次调查。
  60.29%的人选择“不会,生活习惯不同对彼此不好”;24.42%的回答“没想好,看情况”;15.29%的选择“会,很愿意和他们一起住”。
  如果父母坚持和你一起住,你怎么办?
  48.14%的人选择“想其他的办法,委婉处理”;34.27%的人选择“搬到一起,慢慢妥协忍耐”;9.02%打算“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答应”。
  两代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轻的一代不可能是老一代的复制品,但填补和缩短距离的关键在于两代人之间的爱以及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代人的宽容。
  [email protected]
  (编辑:张文静)
其他文献
经常搓以下8个部位,可防衰老,随时随地你都可以使用你的抗衰秘笈。  搓手:双手先对搓手背50下,然后再对搓手掌50下。经常搓手可以促进大脑和全身的兴奋枢纽,增加双手的灵活性、柔韧性和抗寒性,还可以延缓双手的衰老。  搓额:左右轮流上下搓额头50下,经常搓额可以清醒大脑,还可以延缓皱纹的产生。  搓鼻:用双手食指搓鼻梁的两侧。经常搓鼻可以使鼻腔畅通,并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搓耳:用手掌来
期刊
朋友离婚了,让我别理她前夫  问:我的一对朋友离婚了,女的总给我打电话咒骂她的前夫,还叫我不要理他。但我和那位前夫也是好朋友啊,难道他们离婚了,我就必然要失去一个朋友吗?我该怎么办呢?  答:朋友离婚时,选择和其中一方断绝来往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同时和两个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很难了。如果你想知难而上,就坦白地告诉你的女朋友,你不舍得失去他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但你可以保证不在他面前议论她,你对于他们
期刊
慈善助人,一直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美德。《祝你幸福》2007年第8期刊登资助失学孤儿的活动以来,已经有44个孩子接受热心人的帮助,重返校园。通过我们传递的善款多达13800元。每次接到热心读者的电话、E-mail、汇款单的时候,我们总是开心至极。是你们,用温暖、纯净的心感动着我们。如同冬天里的红日,代表着希望与爱。是你们,贫困孤儿们得到及时救助,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感谢这些为慈善事业
期刊
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孩子截肢了。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为他们插上一双翅膀!    2008年5月26日上午,首批残疾孩子从四川灾区来到济南。由齐鲁电视台,济南市中心医院和山东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共同发起“天使之翼——四川汶川地震肢残儿童救助行动”,希望为灾区的肢残儿童免费提供医疗、假肢安装、康复训练,直至他们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与此同时,还将针对孩子的心理康复、教学辅导开展一系列的援助活动。我刊与山东
期刊
《健康的人吃的和你不一样》  作者:纪康宝   出版:南方出版社定价:20元  我们一生吃进去的食物总量约60吨,这么多的食物完全有能力改变我们的健康走向。  但同时,我们活在一个各种加工食物充斥的时代,那些影响食物安全的事件、基因改造、抗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等等,无不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倡言,“你的食物就是你的医药”,但是我们所吃的食物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吗
期刊
一处丘陵高地的慢坡上覆盖着绿色的草坪,四周空阔而静谧,密苏里州国民警卫队总部就在这里。这儿也是密苏里州的紧急事务处理中心,遇到突发事件,州政府的指挥中心在此办公。为什么地势高而开阔?因为一旦发生水灾和火灾,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同时开阔地又可以作一个大停机坪,直接起降直升机。紧急事故发生后,州长可以坐直升机进行现场指挥,处理后再坐直升机离开。  我们进入一个大会议室,这里的核心和一切隐秘都在地下
期刊
家是什么?  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  有灯,不再害怕黑夜;有屋檐,不再担心风吹雨打;有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  5·12,8.0级——床呢?家呢?那盏照亮书桌的小灯呢?  一切都被震没了……汶川的母亲和孩子,只能站在废墟的边缘呆呆哭泣。  千里之外,血脉相连,不要怕,我们和你在一起!  没有比爱心更迫切的了。3小时,捐款2.7360万元;14日,筹集的10
期刊
都曾经年少,都曾经那么傻过啊!    她决定嫁给他,是因为一盘石磨,很小巧的那种,专门用来磨豆浆的。  她从小就爱喝豆浆,但自从毕业被分配到一处偏远的乡村小学后,就再也喝不到又香又浓的豆浆了,她一时很难适应。  这时,苦苦追求了她两年的他,竟然打通关节,从一个条件相对好的乡镇调到了她所在的学校,那时离他们毕业还不到一个月,是非正常调动。她明白,为了她,他真是煞费苦心,但她没有动心,相反竟为此而苦。
期刊
慈母心事:想做“父亲求职时代”的称职母亲    今年54岁的姜丽玉是吉林省延边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一名出纳员,丈夫在图们市一家贸易公司任职。1999年,儿子金伟明考入吉林某医学院。  2002年12月,眼看儿子再过几个月就要毕业了,姜丽玉陪儿子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令她大失所望的是,工作太难找!  一天,姜丽玉向同事抱怨,同事说:“你也太傻了,跑人才市场纯粹浪费时间。如今,找工作进入了‘父亲求职时代’
期刊
你的双手有没有沾过血?    叶倾城:  你好,写信给你,是有件不舒服的事情,让你评评理。  我与他是开会的时候一见钟情的,他说:你是我的灵魂之火。很自然地,我们在一起了。  他是经商的,虽然我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少资产,因为我从来没有关心过,但是从他的公司规模来看,他很富有。可是我并不爱他的钱,虽然这话说出来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假,可是确实是这样。我大学毕业已经3年多,工作薪水也不错,我的家庭条件在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