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设计历来都是书刊封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民国时期,西方先进的书刊设计理念和印刷技术传入中国,给中国书刊制作带来重大的改变。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的影响,民国时期,书刊封面文字设计的美学价值大幅提升,形式更加多样,民族文化内涵深厚,整体设计水平显著提高。和其他纸媒的文字设计相比,书刊封面文字设计水平更高,更具有代表性,对我国之后的书刊封面文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民国时期书刊封面文字设计概述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融合。新文化运动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这一阶段,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我国,让我国书刊印刷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我国书刊封面文字设计朝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传统书刊封面突破局限,在文字设计方面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推动了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很多文学大家都参与书刊文字设计,鲁迅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他设计的书刊大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相较于传统书刊设计,其美学价值更高,设计思想更为超前。
二、多元化的美术字体风格
民国时期,书刊出版行业逐渐完善,出版、印刷等一系列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传统字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思想解放带来的审美需求提升。鉴于人们的这种需求,美术字体的应用逐渐推广开来,字体的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一)具有书法艺术特征的美术字
民国时期,书刊封面文字打破了传统,美术字逐渐和书法进行融合,产生了具有书法特征的美术字,这种形式的美术字应用在很多书刊封面上,为书刊封面赋予一层新的审美价值,对人们的吸引力更强。具有书法特征的美术字意在保留书法的古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美术字应用在书刊标题上,还增加书籍的艺术品位。通常来说,具有书法特征的美术字设计需要设计者本身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对书法的各种派别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美术字的细节。民国时期,风靡一时的《小约翰》封面书名就是由鲁迅题写的,这三个字以楷书基本字形结构为基础,通过润色笔锋,整体展现出一种饱满的表达效果,笔锋经过处理后,整个字显得更加舒适、轻松,非常贴合儿童类书籍的主题和内容。
(二)接近现代印刷字体的美术字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类似印刷字体的美术字逐渐在民国时期普及。这种字体比较符合书刊出版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而且有了先进印刷技术的支撑,接近现代印刷字体的美术字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和书法美术字相比,印刷美术字的随意性相对较低,笔画和结构的要求更加统一,受众范围更大,让书刊的传播更加方便。民国时期,常见的印刷体美术字主要有宋体、仿宋体和黑体,无论是哪一种字体,其结构都更加严谨,字形也更加端正,比传统书法体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而且其规整的字形能够给人一种更加舒适、认真的感觉,促使其在书刊封面文字设计中的应用程度加深,在相对正式、内容较为严肃的书刊中,更是得到普遍的应用。比如,鲁迅设计的《奔流》刊名就是以印刷黑体字为基础,并进行一定创新,使得字体和整刊封面更加协调统一。经过处理的黑体字在笔画粗细上基本一致,变得更宽,具有一种流动美,在体现艺术性的同时,又保持《奔流》严肃的主题特点,给人一种庄重、严谨的感觉。
(三)借用西方设计理念的美术字
民国时期,西方思潮对中国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各种艺术形式涌入中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书刊封面字体设计的模式,让中国书刊封面更加多元化。在这一浪潮中,中国艺术家纷纷学习西方艺术字的设计方法,将其应用在我国书刊中。西方语言大都便于体现字体的流畅感,通过设计能够让字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这种设计理念引入中国后,其对中国方正结构的汉字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的众多设计师在应用西方设计理念时也遇到一定阻碍。
为了让西方设计理念在中国书刊封面文字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中国艺术家逐渐将图案引入其中,通过对字体结构进行拆解和重组,让书刊封面字体呈现出一种几何之美。这种设计理念在民国时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鲁迅也吸纳了这一设计理念,将其应用在诸多封面设计中。他大胆改变汉字结构,突出字体本身的象形特点,并对结构进行夸张、隐喻,让书刊封面文字具有一层与众不同的意义,同时能给人一种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另外,鲁迅非常重视书籍封面的插图,他深入分析日本的浮世绘和欧洲绘画艺术,吸收其中的精华,将其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封面字体美学,同时将自我意识融入其中,这些特点在他设计的《心的探险》《国学季刊》《工人绥惠略夫》等作品中都有所展现。
三、版面编排形式更加多样化
民國时期,西方国家的书籍被大量引入中国,在和本地思想和潮流融合后,西方文化的公众接受程度逐渐提升,西方文化思潮在我国大地上逐渐传播开来。我国出版行业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在书刊版面编排、装帧设计方面快速进步,通过模仿西方书籍,形成了特有的设计风格,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对我国后来的出版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民国时期,书籍版面编排在保留传统竖排编排的基础上,还出现了横排编排模式,其最早出现于西方,后来被我国引进,得到广泛传播。
鲁迅在书籍封面的版面编排方面非常有心得,他通过悉心钻研,对文字间距、标点大小和位置、文字用色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反复推敲,在创新版面编排的基础上,融合古书的天龙和地角,并融合西方版面编排中常用的留白方法,让书刊封面的整体设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对书刊封面整体风格和表现效果的把控在当时也无人能出其右。鲁迅设计的《萌芽月刊》就是很好的证明。他在版面编排设计时选择横竖结合的形式,以“芽”字作为编排的拐点,让四个字形成折角,然后调整书名和卷号的排列,让整个封面相当充实,通过文字大小彰显主次关系,突出重点。鲁迅在《萌芽月刊》的封面文字设计上也比较考究,对“芽”字进行大胆的修改,同时又让字不失辨认度,让封面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有深意的表达效果。整刊选择了一种类似黄土地的封面颜色,好似赋予萌芽以土壤,其表达意义借此更上一层台阶,成为书刊封面设计的经典。
四、结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民国时期书刊封面文字设计的几种形式,并以鲁迅的设计作品为例进行分析。民国时期,我国书刊封面设计发展迅速,在人们逐渐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出版行业的书刊封面字体设计也更加多元化,不仅突破了传统字体的限制,还将书法字体、类似印刷字体等进行融合和改动,让书刊封面字体的整体呈现效果更好。与此同时,西方封面文字设计理念也逐渐在我国大地上流传开来,使得很多书刊在进行封面字体设计时融合西方文字设计理念,在让我国书刊封面文字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加多元的审美角度,促进了我国出版行业封面文字设计水平的提高。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一、民国时期书刊封面文字设计概述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融合。新文化运动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这一阶段,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入我国,让我国书刊印刷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我国书刊封面文字设计朝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传统书刊封面突破局限,在文字设计方面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推动了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很多文学大家都参与书刊文字设计,鲁迅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他设计的书刊大都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相较于传统书刊设计,其美学价值更高,设计思想更为超前。
二、多元化的美术字体风格
民国时期,书刊出版行业逐渐完善,出版、印刷等一系列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传统字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思想解放带来的审美需求提升。鉴于人们的这种需求,美术字体的应用逐渐推广开来,字体的形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一)具有书法艺术特征的美术字
民国时期,书刊封面文字打破了传统,美术字逐渐和书法进行融合,产生了具有书法特征的美术字,这种形式的美术字应用在很多书刊封面上,为书刊封面赋予一层新的审美价值,对人们的吸引力更强。具有书法特征的美术字意在保留书法的古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美术字应用在书刊标题上,还增加书籍的艺术品位。通常来说,具有书法特征的美术字设计需要设计者本身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对书法的各种派别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把握美术字的细节。民国时期,风靡一时的《小约翰》封面书名就是由鲁迅题写的,这三个字以楷书基本字形结构为基础,通过润色笔锋,整体展现出一种饱满的表达效果,笔锋经过处理后,整个字显得更加舒适、轻松,非常贴合儿童类书籍的主题和内容。
(二)接近现代印刷字体的美术字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类似印刷字体的美术字逐渐在民国时期普及。这种字体比较符合书刊出版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而且有了先进印刷技术的支撑,接近现代印刷字体的美术字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和书法美术字相比,印刷美术字的随意性相对较低,笔画和结构的要求更加统一,受众范围更大,让书刊的传播更加方便。民国时期,常见的印刷体美术字主要有宋体、仿宋体和黑体,无论是哪一种字体,其结构都更加严谨,字形也更加端正,比传统书法体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而且其规整的字形能够给人一种更加舒适、认真的感觉,促使其在书刊封面文字设计中的应用程度加深,在相对正式、内容较为严肃的书刊中,更是得到普遍的应用。比如,鲁迅设计的《奔流》刊名就是以印刷黑体字为基础,并进行一定创新,使得字体和整刊封面更加协调统一。经过处理的黑体字在笔画粗细上基本一致,变得更宽,具有一种流动美,在体现艺术性的同时,又保持《奔流》严肃的主题特点,给人一种庄重、严谨的感觉。
(三)借用西方设计理念的美术字
民国时期,西方思潮对中国民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各种艺术形式涌入中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书刊封面字体设计的模式,让中国书刊封面更加多元化。在这一浪潮中,中国艺术家纷纷学习西方艺术字的设计方法,将其应用在我国书刊中。西方语言大都便于体现字体的流畅感,通过设计能够让字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这种设计理念引入中国后,其对中国方正结构的汉字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的众多设计师在应用西方设计理念时也遇到一定阻碍。
为了让西方设计理念在中国书刊封面文字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中国艺术家逐渐将图案引入其中,通过对字体结构进行拆解和重组,让书刊封面字体呈现出一种几何之美。这种设计理念在民国时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鲁迅也吸纳了这一设计理念,将其应用在诸多封面设计中。他大胆改变汉字结构,突出字体本身的象形特点,并对结构进行夸张、隐喻,让书刊封面文字具有一层与众不同的意义,同时能给人一种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另外,鲁迅非常重视书籍封面的插图,他深入分析日本的浮世绘和欧洲绘画艺术,吸收其中的精华,将其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封面字体美学,同时将自我意识融入其中,这些特点在他设计的《心的探险》《国学季刊》《工人绥惠略夫》等作品中都有所展现。
三、版面编排形式更加多样化
民國时期,西方国家的书籍被大量引入中国,在和本地思想和潮流融合后,西方文化的公众接受程度逐渐提升,西方文化思潮在我国大地上逐渐传播开来。我国出版行业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在书刊版面编排、装帧设计方面快速进步,通过模仿西方书籍,形成了特有的设计风格,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对我国后来的出版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民国时期,书籍版面编排在保留传统竖排编排的基础上,还出现了横排编排模式,其最早出现于西方,后来被我国引进,得到广泛传播。
鲁迅在书籍封面的版面编排方面非常有心得,他通过悉心钻研,对文字间距、标点大小和位置、文字用色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反复推敲,在创新版面编排的基础上,融合古书的天龙和地角,并融合西方版面编排中常用的留白方法,让书刊封面的整体设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对书刊封面整体风格和表现效果的把控在当时也无人能出其右。鲁迅设计的《萌芽月刊》就是很好的证明。他在版面编排设计时选择横竖结合的形式,以“芽”字作为编排的拐点,让四个字形成折角,然后调整书名和卷号的排列,让整个封面相当充实,通过文字大小彰显主次关系,突出重点。鲁迅在《萌芽月刊》的封面文字设计上也比较考究,对“芽”字进行大胆的修改,同时又让字不失辨认度,让封面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有深意的表达效果。整刊选择了一种类似黄土地的封面颜色,好似赋予萌芽以土壤,其表达意义借此更上一层台阶,成为书刊封面设计的经典。
四、结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民国时期书刊封面文字设计的几种形式,并以鲁迅的设计作品为例进行分析。民国时期,我国书刊封面设计发展迅速,在人们逐渐接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出版行业的书刊封面字体设计也更加多元化,不仅突破了传统字体的限制,还将书法字体、类似印刷字体等进行融合和改动,让书刊封面字体的整体呈现效果更好。与此同时,西方封面文字设计理念也逐渐在我国大地上流传开来,使得很多书刊在进行封面字体设计时融合西方文字设计理念,在让我国书刊封面文字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加多元的审美角度,促进了我国出版行业封面文字设计水平的提高。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