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圣诞节重于春节,情人节重于七夕节的现象日益普遍,网络语言也日趋流行,许多孩子以听不懂网络语言为耻辱。而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一无所知,而且不屑一顾。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意识到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浪潮,我们区也在区教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多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从诗词歌赋、神话传说,以及对联、成语、民风民俗等各种形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了小小的收获。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古诗词
  一、 古诗词与语文教学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古典诗文是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洗礼积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华夏文明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珍宝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因此,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就应该从小开始涉及这些古诗文,提高古典诗词的文化素养,使他们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60篇,一共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二年级上册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会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以及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我们师生还共同收集了其他送别诗。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表达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千古名句。
  教学三年级上册宋代诗人叶绍翁《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体会作者对家乡和亲人思念的同时,让学生收集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学生收集背诵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思亲恋乡之意;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六年级下册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给人以启迪和激励。让孩子们收集背诵爱国诗,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范成大的《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 传统节日与语文教学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综合性学习中,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收集祖国的传统文化。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爷爷奶奶,师生交流,了解了祖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着重对传统节日进行了了解,知道了古人在清明节这一天要外出踏青放飞心情,还要祭奠祖宗、缅怀先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这一天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纷纷走出家门,祭典先祖,祭典先烈。现在单位、学校还要组织為革命烈士扫墓,别有一番教育意义;用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教育孩子要珍爱生命,不要让自己的亲人为你伤心欲绝。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菖蒲辟邪等。还用屈原的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农历七月七日而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年轻女孩就会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乞求上天保佑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找到幸福的归宿。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来比喻美好的爱情。中秋佳节人们赏月遥寄,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表达了人们对家国团圆的企盼。既加强了孩子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印象、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
  三、 传统文化故事与语文教学
  在语文学习中,传统文化故事在课堂上应有尽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孩子们在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做人道理,学会了辨别真假美丑,懂得了人情世故。
  历史故事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明白很多道理,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平天下,还可以避免我们对错误重蹈覆辙,以古而鉴今。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时,孩子们收集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杞人忧天》《一鸣惊人》等故事;教学《草船借箭》时,引导孩子看名著《三国演义》。这样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又增加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在学习《买椟还珠》《画蛇添足》等故事中,孩子们明白了辨别真伪;在学习《塞翁失马》《亡羊补牢》等故事中,让孩子们正确看待得与失、祸与福,明白“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等道理。
  古代神话丰富多彩,远古时代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通过学习三年级《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孩子们知晓了有关“开天”的传说。通过收集《女娲造人》的故事,知道了有关“造人”的传说;《仓颉造字》知道了有关“造字”传说。收集《天狗吞月》《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懂得了有关“天文地理”的传说。让孩子们一边学习知识,一边产生想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
  苏轼说过,“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教育要从根本抓起,从小抓起。老师们,特别是教小学的我们,行动已迫在眉睫,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传统节日重现光彩,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中华传统文化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作者简介:
  张纯香,重庆市,重庆市綦江区南州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仔细研读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结合“苏式课堂”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文中介绍了针对核心素养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思想,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符合实际的、有美好未来的低年级语文教育的探索之路。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核心素养  苏式课堂教学的前提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符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的一种富有个性风格化的课堂特色追求。它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邃密以丰实累积、易简以注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层出不穷的培养方法也为提升小学生“自主探究”精神提供了重要帮助,本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方法,以期也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培养方法  所谓“自主探究”精神,其实是一种总称,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也非常杂,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并始终作
摘 要:语言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工具,语言的运用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语言改善了教学质量,因为其不仅能很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尤其重要。小学语文因为受学生年龄的限制,则更需要讲究语言艺术,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艺术的享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重要性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变得十分
摘 要:虽然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晦涩的学科,但是并不代表学生需要以题海战术作为自己的学习方针,更不代表教师应该采取应试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核心素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跟上社会潮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探索出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模式做初步分析,以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