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如今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多元化的文化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更需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华儿女更加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最为基础的教育,将地方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美育教学中,对于提升幼儿思想道德素养和艺术审美价值而言是极为有利的,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幼儿受到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够真正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相接轨,更好地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 幼儿 美育
一、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心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者体系都是立足于当地的环境之中的,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应更加突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其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国家的认同感是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育过程中,应突出强调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作为教育之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挖掘地方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建立幼儿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例如,蒙古民族所崇拜的图腾包括狼、鹿、耗牛、鹰、天鹅等,而且在中原汉文化的融合背景下蒙古族也崇拜龙,还有一些部落崇拜树木图腾等。将蒙古族对图腾神话的崇拜渗透在幼儿美育教育中,能够使幼儿深刻地了解当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强化其民族认同的作用。以幼儿剪纸艺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蒙古族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等内容作为主要创作体裁,这些剪纸的构图、样式以及用色都蕴含着当地人们质朴的价值观,而且其中还包括重民本、求大同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另外,剪纸艺术本身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选取适用于幼儿学习和理解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智慧巧做的文化基因等等,从而增加幼儿的民族自信心。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如文学作品以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个体的意识形态。这些需要创作者拥有识字、写字、篇章造句以及构思能力等最为基本的艺术创作元素。对于幼儿的审美教育而言,美术教育是重要的形式,而美术教育中亦包含着最为基本艺术创作元素,包括点、线、面、色、形等。美术创作讲究的是色调的对比、节奏的韵律、对称之美以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这些传统艺术元素在不同区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地方特有的传统文化,当地的劳动人民也用自己的形式美学创作出了一件件熠熠生辉的艺术品。在幼儿教育中为幼儿渗透美术语言教育,能够使其明确把握当地传统美学中的艺术元素,对于其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扎染技艺是蒙古族传统的手工艺之一,有着图案美和工艺美的特征。当地幼儿教师在为幼儿讲解扎染艺术的过程中,可以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出发,让幼儿理解折叠、夹染、捆扎等形式所形成的点、线、面形状的花纹,使幼儿初步了解色彩的搭配法则,使其体会不同色彩所传达的不同心理情感,充分感受多变的色彩所带来的的扎染乐趣。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渗透艺术语言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思考艺术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艺术,对于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力
对于幼儿美育而言,更多的是在幼儿阶段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力,使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感知当地艺术形式的无限魅力,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意识。长调民歌是蒙古族的一种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其曲调优美流畅,以波浪式的旋律呈现跌宕起伏的效果,表现了天高地阔的草原自然环境,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幼儿美育的重要素材。
例如,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引导幼儿多思考、多观察、多聆听当地长调民歌的艺术形式;之后,以趣味化的元素融入作品当中,这是对作品表现手法的重塑,能够让幼儿不断思考和探索长调民歌的多种表现形式,从而使得作品焕发出具有童真的色彩;最后,教师还应为幼儿开展当地音乐演唱活动,为其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幼儿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感受当地的长调民歌的无限魅力,有效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艺术素养的提升。
结语
总之,對于幼儿美育教育而言,教师从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着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并为其渗透艺术理念和形式教育,提升他们的艺术感知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常鑫.刍议幼儿美育:寓教于美[J].基础教育研究,2019(17):91-92.
[2]宋芳芳.幼儿园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美育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9(16):169.
作者单位: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
关键词:地方传统文化 幼儿 美育
一、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心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者体系都是立足于当地的环境之中的,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应更加突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其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国家的认同感是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育过程中,应突出强调文化的精髓,并将其作为教育之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挖掘地方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建立幼儿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例如,蒙古民族所崇拜的图腾包括狼、鹿、耗牛、鹰、天鹅等,而且在中原汉文化的融合背景下蒙古族也崇拜龙,还有一些部落崇拜树木图腾等。将蒙古族对图腾神话的崇拜渗透在幼儿美育教育中,能够使幼儿深刻地了解当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强化其民族认同的作用。以幼儿剪纸艺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蒙古族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等内容作为主要创作体裁,这些剪纸的构图、样式以及用色都蕴含着当地人们质朴的价值观,而且其中还包括重民本、求大同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另外,剪纸艺术本身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选取适用于幼儿学习和理解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智慧巧做的文化基因等等,从而增加幼儿的民族自信心。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如文学作品以用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个体的意识形态。这些需要创作者拥有识字、写字、篇章造句以及构思能力等最为基本的艺术创作元素。对于幼儿的审美教育而言,美术教育是重要的形式,而美术教育中亦包含着最为基本艺术创作元素,包括点、线、面、色、形等。美术创作讲究的是色调的对比、节奏的韵律、对称之美以及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这些传统艺术元素在不同区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地方特有的传统文化,当地的劳动人民也用自己的形式美学创作出了一件件熠熠生辉的艺术品。在幼儿教育中为幼儿渗透美术语言教育,能够使其明确把握当地传统美学中的艺术元素,对于其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扎染技艺是蒙古族传统的手工艺之一,有着图案美和工艺美的特征。当地幼儿教师在为幼儿讲解扎染艺术的过程中,可以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出发,让幼儿理解折叠、夹染、捆扎等形式所形成的点、线、面形状的花纹,使幼儿初步了解色彩的搭配法则,使其体会不同色彩所传达的不同心理情感,充分感受多变的色彩所带来的的扎染乐趣。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渗透艺术语言教学,能够让幼儿在思考艺术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艺术,对于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力
对于幼儿美育而言,更多的是在幼儿阶段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力,使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感知当地艺术形式的无限魅力,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意识。长调民歌是蒙古族的一种地方传统艺术形式,其曲调优美流畅,以波浪式的旋律呈现跌宕起伏的效果,表现了天高地阔的草原自然环境,有着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幼儿美育的重要素材。
例如,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引导幼儿多思考、多观察、多聆听当地长调民歌的艺术形式;之后,以趣味化的元素融入作品当中,这是对作品表现手法的重塑,能够让幼儿不断思考和探索长调民歌的多种表现形式,从而使得作品焕发出具有童真的色彩;最后,教师还应为幼儿开展当地音乐演唱活动,为其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幼儿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感受当地的长调民歌的无限魅力,有效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艺术素养的提升。
结语
总之,對于幼儿美育教育而言,教师从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着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并为其渗透艺术理念和形式教育,提升他们的艺术感知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常鑫.刍议幼儿美育:寓教于美[J].基础教育研究,2019(17):91-92.
[2]宋芳芳.幼儿园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开展美育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9(16):169.
作者单位: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金融广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