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语文生成性课堂的一点认识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去听了幼儿园的一堂教学研讨课。时值冬季,教师教小朋友唱儿歌《小鸭子过河》,忽然有个小朋友大叫:下雪啦!”接着,小朋友们全都挤到窗户旁边,不再听课了。在小朋友兴奋的欢呼声中,老师微笑着耐心等待了5分钟,然后问道:“小朋友们知道雪花是什么形状的吗?知道雪花怎么来的吗?”他们赶紧回到座位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想要回答问题。有的说是仙女把白糖洒了下来,有的说雪花就是天上开的白花,有的说是雪花就是云朵变的……最后,一堂儿歌教授课变成了科学探讨课。
  同样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笔者很佩服这位幼儿园老师,她顺着孩子感兴趣的点去引导他们探讨自然科学问题。这一生成性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中学老师也应该学习这位老师的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囊括各个领域的知识。我们不必把学生硬生生地拉到我们设计好的教学活动中,而应该关注他们的喜好、关注他们的生活,引领他们走进语文的世界。
  以泰格特的《窗》为例。作者设置的环境十分简单:一个十分窄小的病房,一扇门,一扇窗,其他一概从略。人物只有两个: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连病人的姓名也没有交代。两个身患重病的人在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当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斗争和错综复杂的纠葛,惟一的矛盾就是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病床。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特别精彩:“窗外的公园里,清澈的湖面上有野鸭和天鹅,曲幽的小径上情侣在散步,碧绿的草坪上孩子在嬉戏,网球场上还有激烈的球赛。”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如果通过场景剧的方式来演绎这个故事,呈现窗外的景象,岂不是能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主题?”笔者觉得学生的建议非常好,便让他们稍作准备,为大家演绎故事。其中两名学生通过简单的口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树枝摇晃、野鸭戏水、情人呢喃、孩童欢笑的景象。从提议到准备,再到呈现,整个过程不超过十分钟,不仅给课堂增了色彩,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感叹道:“难怪不靠窗的病人会嫉妒呢!因为窗外的‘美景’实在是太诱人了。”
  笔者明显地感觉到,自从那堂语文课后,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更浓厚了。
  其次,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将主动权还给他们,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
  例如,笔者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原本是想按照“分析意象——感受节奏——品味情感”的顺序来授课。可是,笔者刚范读完本诗,就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想留在康河的柔波里?”按照笔者的设计思路,“品味情感”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已经把意象和情感结合起来了。笔者就顺势引导他们讨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这里太美,诗人不愿离去,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康河的深深依恋之情。在此基础上,笔者追问:“你还能从其他意象中体会到这种情感吗?”由此顺利接过话题,继续引导他们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并让他们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情感。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一支长篙、一船星辉……这些意象都是柔美的,承载着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当在课堂上遇到这种生成性问题时,教师要恰当地处理和应对,采用合适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
  最后,教师想要打造生成性的语文课堂,还需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笔者在讲授完描写父爱的《台阶》一文后还剩五分钟的时间布置作业。此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请求:“老师,我可以借用一下您的手机吗?”后面十几位听课的老师齐刷刷地看向她。”她说:“以前不能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现在想马上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有多爱他。”笔者立刻把电话递给那名学生。电话接通后,她哭泣着跟父亲说:“爸爸,我爱你!”很多孩子都哭了。笔者把原本打算布置的课后作业“人物描写练习”改为“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跟父母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其实,生成性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畅想未来,还要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学会发现爱和表达爱。
  当然,教师也不能为了“生成”而“生成”。各位语文教师既要关注新生成的内容,又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开展活动。
  以上是笔者对生成性课堂的一点认识,希望能给其他教学工作者带来帮助和启发。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
其他文献
自2010年秋季学期,西藏自治区对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全面的新课程改革。201 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英语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英语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
期刊
现阶段的高中英語阅读教学,阅读材料匮乏,学生们又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时候。教材上收录的文章,很难满足他们的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教师都把希望寄托在名著阅读身上。英文名著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文学,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之余还能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可是教师真正在课堂上引入名著,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又发现困难重重。有时学生读不下去,有时勉强读完却毫无收获。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没
期刊
从美国中西部金色的田野,到巴勒斯坦嫩绿色的古老疆土,那些留心观察的人共享着同一个快乐真理。近来这一真理被阐述为:四月的雨带来五月的花。这一真理预示光明会从黑暗中進发;刚强生自软弱;如果你敢确信,生命会从死亡中萌发!  全世界的农民们都明白季节的重要性和永恒性。他们知道在哪个季节播种,哪个季节收获,每件事都必须应时而做!虽然暴雨无情地倾盆而下,迫使所有的户外劳作停止,但土地的主人会仰天微笑。尽管有诸
期刊
高考英语的改革使得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写作中融入了一些新的形式,比如,近年来兴起了读后续写的考查方式。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让大家进行读写结合的相关训练。本文将以《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这篇文章为范例,分析如何结合这篇文章有效进行读后续写,让大家掌握就这种作文形式的基本应对策略。  一、通读原文。理清文意  在进行读后续写时同学们首先需
期刊
《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  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妇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迅速融合。在教学领域,基于网络技术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慕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之一,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支撑。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应该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多元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慕课的诞生也为教学的公平性创造了可能,方便学生更好地利用
期刊
不确定性原理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定理,而是一组定理的统称,凡是刻划一个信号不能在时空域和频域上同时过于集中的命题都可以称为不确定性原理,“集中”这一性质可以有不同的数学描述,也就对应了不同的数学定理,但是在所有冠以“不确定性原理”之名的定理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海森堡(W,Heisenberg)在1927年提出的、影响了物理学发展的那个版本,它的精确描述是:  假
期刊
我们公司里的袁老板自从春间到了越州,三个月的工夫,越州的名胜几乎都被他游尽了。但是还有一处凡到越州来的人都要去一次的地方,他却还没有到过,就是那有名的会稽山中的香炉峰,他几次想去,但没有机会。曾经去游览过的华先生故意对他说山峰怎样奇峭,风景怎样美丽。吃饭的时候他就问人家肯不肯伴他去游一次,那位华先生便插嘴说:“香炉峰的风景真好,真真好,非去游一次不可!”袁老板想去游览的心情自然更加强烈,可是总没有
期刊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模仿或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样才能快速地将知识内化,做到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留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思考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  一、在新课导入环节适当留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在短时间内
期刊
在英格兰约克郡北部有一个小地方,叫做哈渥斯。一百多年前,谁也没有想到它会举世闻名。有这么多人不远万里而来,只为了看看坐落在一个小坡顶的那座牧师宅,领略一下这一带旷野的气氛。  从利兹驱车往哈渥斯,沿途起初还是一般的乡间景色,满眼都是透着嫩黄的绿。渐渐地,越走越觉得不一般。只见丘陵起伏,绿色渐深,终于变成一种黯淡的陈旧的绿色。那是一种低矮的植物,在地上好像难于伸直,几乎覆盖了整个旷野。举目远望,视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