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生中的三次被“打倒”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曾经三次被“打倒”,累计长达九年时间,但他打倒、起来,再打倒、再起来,被美国著名传记作者索尔兹伯里称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第一次被“打倒”是在20世纪30年代。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苏区,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开始在中央苏区占据指导地位,反对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实行的正确方针,对其他抵制“左”倾错误的同志也进行残酷打击。“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因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也同样受到打击。邓小平因此被撤销了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职务,并被给予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解送到红军总政治部驻地瑞金隔离审查。历经约两年时间的周折变化,直到遵义会议前夕,才被重新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第二次“打倒”即是在“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被作为“中国第二号修正主义分子”(第一号是刘少奇)受到错误的批评和斗争,从1966年12月24日以后,邓小平就不再出现在公众场合,1968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撤销他党内外一切职务,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一下子成了被专政的对象,1973年春才恢复工作。
  第三次“打倒”是在1976年4月。邓小平在代替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的一段时期里,毛泽东对他的工作是支持的。1975年全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但由于他不是局部地,而是系统地在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又发生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在“四五运动”(即1976年清明节的天安门事件)之后,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经毛泽东批准,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1977年7月,邓小平再次复出,一跃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邓小平长期戎马生涯,久经枪林弹雨却从未负过一次伤,这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是很少见的。■
其他文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国人要自强救国。朝廷开明的官员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忧国忧民的举子们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到后来,报界、知识界、有实力的在野士绅,甚至一些王公亲贵结成共识,西太后也决定效法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了。  在救国路上走着的,还有一群人。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革命党”,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他们不立宪,他们要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1911年(
期刊
长沙至衡阳之间,渌江与湘江交汇处,有一个历史名镇渌口。  渌口是醴陵水路出大江大河的一个转口商埠(今为株洲县城),史称“小南京”。1944年6月17日,从武汉南下的日军开进了这座“不设防”的河谷古镇,在这里实行了长达367天的殖民统治。  渌口水陆交通发达,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日军看中了这块宝地,把沿线的军事指挥机关设在这里,其中包括宪兵大队、警备大队、桥梁大队、铁道兵大队、水上摩托化大队以及一座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无声影片《定军山》。然而,我国最早拍摄的新闻影片却鲜为人知,它是1911年由我国魔术家朱连奎和美利公司一位洋人共同拍摄的反映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武汉战争》。  此片是唯一一部颂扬武昌起义的新闻片,制片人不是电影家,而且一位魔术家。  朱连奎以魔术方面的精湛技艺,先后在美、法、英、德等国演出,影响颇大。在国外演出期间,朱连奎对当时欧美各国正在蓬勃兴起的
期刊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河南省准备对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做一次访谈。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我有幸参与采访了家住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的老红军李国平。  采访前,民政局的同志对我说,老红军现在是国宝,当河南省民政厅策划这次活动时,全省健在的在乡老红军有21位,可当活动启动时,只剩下了18位。老红军都年事已高,对他们进行采访是时间紧、任务重,迫在眉睫。  这18位老红军中,有2位是全程走完长征的,李国
期刊
10月29日一夜的放火抢劫,太原陷入一片混乱。各家各户紧闭院门,各学堂的教员和学生,距省城比较近的,有的就连夜跑回家里去了。到了10月30日(辛亥年九月初九)黎民,军队上街捕杀抢劫的人,城门口的军警开始不让那些带衣物的人出城了。在混乱中,农林学堂的学生举出代表三人赴军政府请愿,找见赵戴文、孟步云、徐一清等,提出召集各校师生协助制止焚抢的办法。军政府接受了这个意见,传集各学堂派人到咨议局开会,不料各
期刊
一、这样好的一位知识青年    贺予生,1948年出生,山西省绛县人,后随父母定居北京海淀区,是北京101中学的高材生。  1968年12月,贺予生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带着父亲贺恩和送给他的一至四卷《毛泽东选集》、一个毛泽东去安源的石膏像和母亲亲手绣了“革命到底”四字的枕套,到山西省绛县插队落户,先在勃村公社的西荆大队,1975年因知青并点,又转到勃村公社
期刊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侵华日军宣战,9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蒙边界,向驻扎在西科前旗(今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闪电进攻。  8月11日,日本侵略者、伪兴安总省(驻王爷庙街,今乌兰浩特市)警务厅长福地家久焚烧了军政机关秘密档案、机关文件库,烧毁了兴安总省、王爷庙特务机关、蒙民厚生会等多处建筑,准备撤退。  撤退前,福地家久命令伪兴安医学院院长小康,从医学院的细菌库内拿出试验用的人间鼠疫
期刊
刘文典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目前坊间风行的关于他的传闻轶事,大多突出他的“狂”与“傲”以及特立独行的各种怪僻。那么,历史上的刘文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文典是名士,有许多雅好。他喜饮好茶、吸好烟,茶是上等普洱绿茶,烟是云烟中的极品“大重九”,每包值旧币3000多元(当时一般人抽的是每包1500元的“大公烟”)。  除吸烟品茗外,刘文典还喜欢听戏,尤其是滇戏。在昆明时,
期刊
一、新军子弹到了手    阎锡山和赵戴文估量了一下两个标的力量。阎锡山认为:“我的二标的三个管带(营长)张瑜、乔煦都是我们的坚强同志,只有瑞镛是个旗人,其余下级军官,都很可靠,行动的时候,只要把瑞镛一个人囚禁起来,即无其他顾虑。骑炮营是些老军人,不赞成,也不会反对,且炮兵中有不少下级军官和头目(班长),是我们的同志,可能控制该营。工辎队虽不同情,亦不会有急剧的抵抗,且人数又少,关系不大。需要特别注
期刊
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  梁漱溟的处世原则是,在人格上不轻于怀疑人家,在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  他待人直来直去,总是诚恳地微笑着,使见者大为感动。学生李兢西说:“分明你想去欺骗他一件事情,到了他面前时,你便不由得会把实话说出来。”梁漱溟对此也很满意,并说:“我相信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