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势在必行。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自己的权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此以往保持下去,师生之间真正平等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也就被激活了。
二、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下大功夫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只有统筹兼顾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需要把现实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同课本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注意多多积累,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注意收集電视、广播等媒体上的知识等,把获得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下来,等上课需要用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做到有备无患。在做好知识储备、备好教材的基础上,更要备好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各自独特特点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在备学生的时候,就应该把学生分成几组,把问题分成几类,哪类问题应叫哪组学生来回答,做到心中有数。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跳一跳够得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形成想学、要学的愿望,才会学好知识。
三、构建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要学会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使学生在快乐和主动参与中发展。
1 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珍惜拥有》这堂课时,笔者让每位同学事先准备一个条布,上课后,让他们蒙住眼睛体会一下失去光明的感受,然后让他们想象:这只是暂时的失去光明,那请你想一下,盲人一生都不会见到光明,他们的生活当中会有多少不方便呢?引导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什么呢?进一步激发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也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 列举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案例。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学生才能理解明白。教师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时,可以选用《木偶奇遇记》里主人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3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主动参与”的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为教学增添亮丽的色彩,它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这堂课时,笔者运用电脑搜集整理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同时,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发扬中华文化,引起思想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给予适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参与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参与意识潜藏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主动参与带来的成就感,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作为教师,如果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自己的权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此以往保持下去,师生之间真正平等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也就被激活了。
二、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下大功夫备课,既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只有统筹兼顾教材、教法、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需要把现实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同课本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平时注意多多积累,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注意收集電视、广播等媒体上的知识等,把获得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下来,等上课需要用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做到有备无患。在做好知识储备、备好教材的基础上,更要备好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各自独特特点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在备学生的时候,就应该把学生分成几组,把问题分成几类,哪类问题应叫哪组学生来回答,做到心中有数。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跳一跳够得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形成想学、要学的愿望,才会学好知识。
三、构建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要学会经营课堂,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使学生在快乐和主动参与中发展。
1 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珍惜拥有》这堂课时,笔者让每位同学事先准备一个条布,上课后,让他们蒙住眼睛体会一下失去光明的感受,然后让他们想象:这只是暂时的失去光明,那请你想一下,盲人一生都不会见到光明,他们的生活当中会有多少不方便呢?引导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些什么呢?进一步激发他们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也能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 列举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案例。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学生才能理解明白。教师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时,可以选用《木偶奇遇记》里主人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3 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主动参与”的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为教学增添亮丽的色彩,它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这堂课时,笔者运用电脑搜集整理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同时,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发扬中华文化,引起思想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给予适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参与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参与意识潜藏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主动参与带来的成就感,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
总之,作为教师,如果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