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倍率显微物镜具有小视场短焦距的特点,但利用常规测量方法难以准确测定其焦距。采用了一种基于放大率法多次基准传递的方法对高倍率显微物镜的焦距进行准确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采用放大倍率法测试一枚远场共轭设计的低倍率显微物镜,获得该物镜的焦距,然后以此低倍率物镜测试高倍率显微物镜。利用该测试方法对一枚标称焦距为4 mm Nikon金相物镜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测试误差,测试精度为0.0266 mm,相对标准差为0.664%。发现用于基准传递的物镜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测试精度,从理论上分析了选取合适基准物镜的标准。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倍率显微物镜具有小视场短焦距的特点,但利用常规测量方法难以准确测定其焦距。采用了一种基于放大率法多次基准传递的方法对高倍率显微物镜的焦距进行准确测定。该方法的原理是采用放大倍率法测试一枚远场共轭设计的低倍率显微物镜,获得该物镜的焦距,然后以此低倍率物镜测试高倍率显微物镜。利用该测试方法对一枚标称焦距为4 mm Nikon金相物镜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测试误差,测试精度为0.0266 mm,相对标准差为0.664%。发现用于基准传递的物镜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测试精度,从理论上分析了选取合适基准物镜的标准。
其他文献
1983年9月28~30日,在苏联明斯克举行了第三次光谱学中的超快速过程讨论会。会上有120篇报告,包括以下各方面:在凝聚介质和气体介质中的超快光物理过程,生物系统中光化学过程和快流逝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超短光脉冲的新振动和测量装置,仪器和实验方法。
从几何光学角度出发,分别对含有像散和彗差的波前编码系统成像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含有像散和彗差波前编码系统的光线像差,计算了光线像差的上下边界。通过光线像差及点列图分析了波前编码系统对像散和彗差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当系统同时含有离焦像差和像散时,光线像差较仅含离焦像差的波前编码系统有所放大,点列图弥散程度增加,进而使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影响中间图像的可复原能力,但其仍保持着较好的离焦不变特性。当系统同时含有离焦像差和彗差时,由于切向和径向的光线像差及点列图变化并不对称,彗差的存在
微微秒激光脉冲是几种新技术的关键,目前,人们正用这些新技术来研究生物物理学、等离子体和凝聚态物理学中极快的瞬变状态。
本文报道了利用单光束方法研究C60/C70甲苯溶液的非线性光学性质,C60/C70的浓度为3.5×10-3 mol,C60:C70=3:1,实验所用的泵浦光源为被动锁模Nd:YAG激光器,脉宽40ps,实验给出C60/C70溶液的非线性折射率n2=(2.3±0.3)×10-11 esu,并给出三阶超极化率r=1.1×10-31 esu。
本文建立了有限几何尺寸棒状激光介质瞬态热分布的三维模型。在普遍情况下推导出温度分布的解析公式。对棒状和slab介质作了对比。使用计算机作了数值计算进一步说明了我们的理论结果。
为应对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光纤非线性损伤,结合由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一阶摄动解推导出的三元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和改进型主成分分析(IPCA)的光纤非线性补偿(NLC)算法。为了验证提出的NLC方案的可行性,构建了单通道32 GBaud偏振复用16阶正交幅度调制(PDM-16QAM)的光传输系统。综合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DNN-NLC方案,IPCA-DNN-NLC方案以Q值降低0.06 dB为代价,使计算复杂度降低了90.7%,由此证明IPCA-DNN-NLC方案能以很低的复杂
如何定量计算和预测在不同条件下偏振滤波抑制大气背景光的效果,目前缺乏合适的性能表征量及其计算模型,为此提出了偏振滤波抑制大气背景光的性能计算模型。定义了大气背景光抑制比(ARR),综合天空光相对光谱辐射功率模型和地面太阳直接辐射光谱模型、地物反射特性等,给出了以太阳方位、相机光轴方向、大气能见度和地物光谱反射率等为输入参数的ARR计算公式。该模型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晴天与轻霾天气条件下,太阳夹角、大气能见度和地物类型三因素的变化对ARR的影响依次减弱;太阳夹角的变化强烈影响ARR;偏振滤波对多数地物取得
Phase retrieval from fringe images is essential to many optical metr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the phase is often obtained with systematic errors if the fringe pattern is not a perfect sinusoid. Several factors can
研究了热原子介质在电磁感应透明(EIT)条件下的近梯度折射率性质。理论研究表明,在考虑多普勒加宽后,介质仍能对物体起到自成像的作用。利用分步傅里叶方法,采用方格矩描述横向传输面的归一化点光强,同时引入像面差异因子,用于寻找精确像面位置并对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研究了温度对像面位置与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像面与物面的距离几乎呈线性增加,而成像质量呈线性下降。
利用自行研制的PVDF压电膜传感器实时测量了高功率密度脉冲激光辐照到铝材料表面时在靶材中诱导的激光冲击波压力,通过对不同厚度靶板背面冲击波压力的测量获得了激光冲击波在铝材料中的衰减规律,并在GWcm2量级的范围内研究了激光冲击波峰压随激光功率密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