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d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致力于“追求高效,减少低效,杜绝无效”的境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只有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吸取充足的养分,不断成长,也才能让新课程改革真正走向成功。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 有效 预设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四个基本要素。我认为提高信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有效探究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以生为本”,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身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造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养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其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学习。
  成功的课堂教学还应该不断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教师不应当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有限的土地上采掘,把舞台让给学生,学生相互感染,相互学习。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使教育的意义——学生的发展得到实现,让学生在成长中得到快乐、信心和前进的力量,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目的,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二、在强烈的责任心中有效提高
  在如今信息技术不断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生命力对信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还是固步自封,仅想凭借原先的底子得过且过,那么只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如今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我们如果要想给学生更多,就必须自己懂得更多,为此,教师应该不断钻研新的技术,把握学情变化,努力提升自己,才能给予学生更多。
  脱离技术层面,从教师责任心的更高层次思考,老师如能自觉地从事业的角度和高度,看待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就会更胜任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效率,就定会有益于教学双方在教学相长中都获得快乐的精神满足,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每位教师的自身提高。因此,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要求,真正做到把教学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既是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生命力的客观需要,又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客观需要。毫无疑问,一个有着良好的素质和强烈责任心的老师,才能让课堂洋溢着活力,才能提供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三、在巧妙的设计中有效预设
  机遇总是厚爱有准备的头脑,好的教学效益来自于由精心预设而导致的自然生成。我们应该对课堂上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测,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教学中才能从容应对,收放自如。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在钻研教材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本身有探求知识的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者可以在预设中创造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
  课程改革关注动态生成,但动态生成绝不是信马由缰,随波逐流,好的动态生成是以预设为基础的。这样的教学预设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性的、富有弹性的预设。进行这种预设时,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预设他们会提出什么问题,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预案,用动态的理念接受与拥抱课堂生成,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课堂上随时会出现跳出了教师预定的教学环节的插曲,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这些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瞬间,加以有效利用。根据学生实际重新设计教案,就会是整堂课中的一个亮点,那样的课堂就会呈现出新的活力。教师只有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四、在融洽的氛围中有效评价
  《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评价是一门艺术,精彩的课堂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带给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架起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应该积极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是筛选作用。
  总而言之,要实现教学的高效,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富有教学智慧,教学要有创意,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在智慧的课堂里,学生的生命才是灵动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效,它还关涉教师对教材、教学内容甚或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思考。当然有了这些,还远远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因为教育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所以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应该从系统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教学时机的合理把握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应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改变课堂,使课堂更有生命力,让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成为我们永远的追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其他文献
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中,CYP1~4亚家族在动物肝脏代谢外源性药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活性变化可能对食品动物的药物残留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食品动物肝CYP450的研
摘 要: 作者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点,从教学形式、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继承与发展 新课程教学 探索和应用  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两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认为,倡导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课程改革的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术课堂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集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在美术课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参与和应用,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别出心裁而富于创意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实践证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有不断研究它,在实践中探索应用规律,使用处理得当,才能使它更好地为美术
从评价改革入手,逐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持续注入了动力,而且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内涵。2007年起,我校在长达5年的学生素质评价探索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结构,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继续有力地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继续促进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能力的提高。  为加快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校情,学校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