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对当前河南省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所面临的两难局面,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的正规化发展提出了个人见解。
关键词:投资、投资担保、投资公司、中小企业融资
一、浅谈中小型"投资"公司产生的背景
此处所讲的"投资"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公司,而是那些因经济形势变化而新出现的非常规意义上的"投资"公司,这类公司大部分只是挂"投资"之名,其运作模式与实际意义上的投资公司相差甚远。
自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外部环境趋向恶化。我国的经济政策从2007年-2008年的稳健型财政政策,至2009年下半年开始转变为紧缩性财政政策,直至2012年初,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以说都是紧缩性的。
基于上述经济状况的影响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近两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非常规意义上"投资"公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投资"公司在管理模式、运营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不规范,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二、中小型"投资"公司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
(一)中小型"投资"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约难
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之初,大部分公司还是想要开展常规的投资担保业务,与银行机构签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但是,在业务运转过程中,民办的投资担保公司要想与银行机构签定担保协议,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首先,在担保和银行的关系中,担保公司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加上担保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得担保公司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的问题。一无法提高担保费率来覆盖风险,又必须全额承担代偿风险;二银行严格限定了其对担保公司的总体授信额度和放大倍数,无法取得资本的规模效应。
其次,放大倍数问题。
放大倍数高对担保公司自然十分有利,但是却相应地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担保力度可能不足,从而无法体现出担保的真正意义。放大倍数低对于担保公司来讲,相当于将自己的资金通过银行借贷给了企业,利息由银行收取,而担保公司却在承担全部风险的情况下,只收取了较低的担保费。
第三,风险承担问题。
担保资金规模与中小企业实际贷款需求存在差距,使得担保审查严格,只有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才能获得担保,而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不需要担保银行也愿意贷款给它,使得这种担保无意义。而对于资信状况未达到银行借贷信用标准的企业,银行就会需要外界提供担保,而投资担保公司在风险的控制与把握上相对银行而言更加薄弱,使得银行与担保公司的风险承担出现了不对等。
第四,担保资金来源问题 。
目前担保资金的追加没有制度化,投资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政府办的投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基金也没有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使得投资担保公司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而仅仅依靠自身担保费用和利息收入,很难维持发展甚至生存。
由于上述所述的种种原因的存在,截止目前河南省的投资担保公司中只有几家由政府出资举办的投资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着正常的业务。但是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由于政府出资组织的特性,不能完全摆脱政府的干预,担保业务的市场化运作受到限制,也影响了担保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在风险中寻求出路
经济形式下滑,金融机构收紧银根。许多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问题,使得他们不得不向社会追求高息资金。
因不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约开展担保业务,许多投资担保公司存在大量的资金闲置,从而就出现了这些公司将闲置资金直接以高息出借给中小型企业的现象。在这一点上,投资担保公司无疑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因为高息高利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许多企业因过度负担高息,而不堪重负。这种情况给这些投资担保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公司营运风险。许多投资担保公司在高息的诱惑下,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向社会吸收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从而也带来了不小的社会风险。
一部分投资担保公司为减少自身的营运风险。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调整,对那些长期资金使用者,以社会投资人的名义直接与借贷企业签订借款协议,并让借贷企业向社会投资人提供担保,在程序上力求法律上的合法化。对那些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则采取由公司直接与用款人签约,并全程监控,从而降低自身的营运风险。这样,投资担保公司在获利的同时减轻了自身的风险,而加大了社会投资人的风险。
因投资担保公司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政府部门严格了投资担保公司的设立审批程序。投资担保公司的发展脚步停滞了,但是开展类似业务的投资咨询类公司却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三)中小型"投资"公司面临的尴尬局面
由于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中小型"投资"公司的生存、发展、监管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从2011年起,河南省工商系统都未对名称中带有"投资"的公司进行年检。因为这些公司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还没有出台对这类公司的较详细、完善的监管、审批政策。但是政府又不能将这类公司一概撤销,首先这类公司在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有一部分公司吸纳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如果撤销这类公司,可能会导致目前勉强维持的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样就使得中小型"投资"公司的生存、发展处于一种尴尬局面。
三、中小型"投资"公司发展前景的浅见
(一)中小型"投资"公司目前的状况:
1.一部分中小型"投资"公司,因达不到要求,或承受不了风险、而主动了注销公司。
2.一部分有实力的中小型"投资"公司努力完善自身,健全各项制度,积极达到政府要求的同时,继续开展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业务,但是加强了对风险的控制。
3.仍有一部分中小型"投资"公司仍在风险中如履薄冰地开展非常规业务。
(二)中小型"投资"公司发展前景、解决尴尬局面的浅见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
首先,从大环境上,政府应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开绿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纳税负担。为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便利,减轻中小型企业资金融通的压力。只有这样,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加快完善对"投资"类公司的监管政策、制度,严格"投资"类公司的审批。
第三,政府来做中间人,解决投资担保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约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投资担保公司的良性发展。
1.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投资担保公司,企业资信资料共享系统的建立;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估、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金等配套体系,使担保业务全过程都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2.促进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的横向联合,以加大资金实力、担保力度、资信实力。
3.协调银行类金融机构与投资担保公司在利息收入、担保费收入及风险分担上的合理分配。 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共同承担风险,以防止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强化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
第四,促进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
克服行政化的非盈利模式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低效、责权不清等问题,尽可能保证各项担保基金特别是政府设立的担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以确保担保基金的运作效率,降低风险。
第五、加大对"投资"类公司业务的宣传与风险的宣传,使社会投资人提高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中小型"投资"公司也应该加强对自身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良性运作,减少不良负面影响。
总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便利了中小企业融资,还在调节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成为政府实施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投资、投资担保、投资公司、中小企业融资
一、浅谈中小型"投资"公司产生的背景
此处所讲的"投资"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公司,而是那些因经济形势变化而新出现的非常规意义上的"投资"公司,这类公司大部分只是挂"投资"之名,其运作模式与实际意义上的投资公司相差甚远。
自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的外部环境趋向恶化。我国的经济政策从2007年-2008年的稳健型财政政策,至2009年下半年开始转变为紧缩性财政政策,直至2012年初,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以说都是紧缩性的。
基于上述经济状况的影响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近两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非常规意义上"投资"公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投资"公司在管理模式、运营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不规范,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二、中小型"投资"公司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
(一)中小型"投资"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约难
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之初,大部分公司还是想要开展常规的投资担保业务,与银行机构签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但是,在业务运转过程中,民办的投资担保公司要想与银行机构签定担保协议,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首先,在担保和银行的关系中,担保公司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加上担保公司之间的竞争,使得担保公司面临着高风险、低收益的问题。一无法提高担保费率来覆盖风险,又必须全额承担代偿风险;二银行严格限定了其对担保公司的总体授信额度和放大倍数,无法取得资本的规模效应。
其次,放大倍数问题。
放大倍数高对担保公司自然十分有利,但是却相应地加大了银行的风险,担保力度可能不足,从而无法体现出担保的真正意义。放大倍数低对于担保公司来讲,相当于将自己的资金通过银行借贷给了企业,利息由银行收取,而担保公司却在承担全部风险的情况下,只收取了较低的担保费。
第三,风险承担问题。
担保资金规模与中小企业实际贷款需求存在差距,使得担保审查严格,只有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才能获得担保,而资信状况良好的企业不需要担保银行也愿意贷款给它,使得这种担保无意义。而对于资信状况未达到银行借贷信用标准的企业,银行就会需要外界提供担保,而投资担保公司在风险的控制与把握上相对银行而言更加薄弱,使得银行与担保公司的风险承担出现了不对等。
第四,担保资金来源问题 。
目前担保资金的追加没有制度化,投资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政府办的投资担保公司的担保基金也没有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使得投资担保公司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而仅仅依靠自身担保费用和利息收入,很难维持发展甚至生存。
由于上述所述的种种原因的存在,截止目前河南省的投资担保公司中只有几家由政府出资举办的投资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着正常的业务。但是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由于政府出资组织的特性,不能完全摆脱政府的干预,担保业务的市场化运作受到限制,也影响了担保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在风险中寻求出路
经济形式下滑,金融机构收紧银根。许多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问题,使得他们不得不向社会追求高息资金。
因不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约开展担保业务,许多投资担保公司存在大量的资金闲置,从而就出现了这些公司将闲置资金直接以高息出借给中小型企业的现象。在这一点上,投资担保公司无疑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因为高息高利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许多企业因过度负担高息,而不堪重负。这种情况给这些投资担保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公司营运风险。许多投资担保公司在高息的诱惑下,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向社会吸收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从而也带来了不小的社会风险。
一部分投资担保公司为减少自身的营运风险。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调整,对那些长期资金使用者,以社会投资人的名义直接与借贷企业签订借款协议,并让借贷企业向社会投资人提供担保,在程序上力求法律上的合法化。对那些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则采取由公司直接与用款人签约,并全程监控,从而降低自身的营运风险。这样,投资担保公司在获利的同时减轻了自身的风险,而加大了社会投资人的风险。
因投资担保公司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政府部门严格了投资担保公司的设立审批程序。投资担保公司的发展脚步停滞了,但是开展类似业务的投资咨询类公司却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三)中小型"投资"公司面临的尴尬局面
由于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中小型"投资"公司的生存、发展、监管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从2011年起,河南省工商系统都未对名称中带有"投资"的公司进行年检。因为这些公司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还没有出台对这类公司的较详细、完善的监管、审批政策。但是政府又不能将这类公司一概撤销,首先这类公司在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次,有一部分公司吸纳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如果撤销这类公司,可能会导致目前勉强维持的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样就使得中小型"投资"公司的生存、发展处于一种尴尬局面。
三、中小型"投资"公司发展前景的浅见
(一)中小型"投资"公司目前的状况:
1.一部分中小型"投资"公司,因达不到要求,或承受不了风险、而主动了注销公司。
2.一部分有实力的中小型"投资"公司努力完善自身,健全各项制度,积极达到政府要求的同时,继续开展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的业务,但是加强了对风险的控制。
3.仍有一部分中小型"投资"公司仍在风险中如履薄冰地开展非常规业务。
(二)中小型"投资"公司发展前景、解决尴尬局面的浅见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
首先,从大环境上,政府应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开绿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纳税负担。为中小型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便利,减轻中小型企业资金融通的压力。只有这样,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其次,加快完善对"投资"类公司的监管政策、制度,严格"投资"类公司的审批。
第三,政府来做中间人,解决投资担保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约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投资担保公司的良性发展。
1.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投资担保公司,企业资信资料共享系统的建立;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估、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金等配套体系,使担保业务全过程都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2.促进中小型投资担保公司的横向联合,以加大资金实力、担保力度、资信实力。
3.协调银行类金融机构与投资担保公司在利息收入、担保费收入及风险分担上的合理分配。 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共同承担风险,以防止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强化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
第四,促进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
克服行政化的非盈利模式中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低效、责权不清等问题,尽可能保证各项担保基金特别是政府设立的担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以确保担保基金的运作效率,降低风险。
第五、加大对"投资"类公司业务的宣传与风险的宣传,使社会投资人提高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六、中小型"投资"公司也应该加强对自身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良性运作,减少不良负面影响。
总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便利了中小企业融资,还在调节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成为政府实施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效工具。